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5.24KB ,
资源ID:23689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8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理念.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理念.docx

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过的第八次。第一节 国内外课程改革趋势一、 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 注重基础学历的提高2、 信息素养的养成3、 创造力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 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5、 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个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反映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的具体特点:1、 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 强调加强基础3、 重视治理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4、 重视个别差异5、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要求6、 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二、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 课

2、程任务方面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 课程结构方面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 课程内容方面,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别差异4、 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 课程管理方面,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 课程评价方面,改变课程评价方式,第二节 课程改革目标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

3、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二章课程结构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一、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 新课程结构课程的基本特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4、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2、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1)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 设置综合课程(3)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社会的差异而提出的第二节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 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的变化发展分科课程的优点:1、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3、有助于组织教育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的特点:1、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2、 在

5、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二、 课程改革中的综合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1、 知识的琐碎化问题2、 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3、 管理的问题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

6、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1、 研究性学习2、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3、 劳动与技术教育4、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联系:1、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2、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中拓展和加深3、 在某些情况先,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喝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三、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原则1、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

7、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兼顾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 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四、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注意的问题1、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防止惟科学主义倾向2、 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在要求4、 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5、 教师应

8、把自己是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6、 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五、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1、 服务社区2、 走进社会3、 珍惜环境4、 关爱他人5、 善待自己六、 新课程的劳动和技术教育特点:1、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2、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3、 建构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4、 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5、 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6、 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七、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的

9、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第三章新课程标准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一、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评价的内涵:它是按门类指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二、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

10、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三、由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想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目标学习领域、目标、行为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二、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

11、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由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节 教学改革的意义本次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主要任务:1、 要改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 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 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第二节 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学观:一、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为课程的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为一体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12、、互动。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三、 教学重过程更甚于重结论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就培养不起来,所以教学不仅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四、 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教

13、学活动的主体四、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怎样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怎样建立新型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三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一、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包括的内涵: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的培

14、养者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是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15、教师 新课程强调学校与社会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是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教师是“社区型”教师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核心观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 有过错的学生 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的涵义:不体罚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冷落学生 不辱骂、嘲笑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