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灾害与防治备课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1课时课题: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中自然变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该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周期性与不确定性特点的区分联系是该部分较难的内容。学法指导:自然灾害的概念要注意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与自然变异相联系的,社
2、会属性是与人类生命财产相关联的。从自然属性看:是指超过一定限度的变异、造成危害的变异。从社会属性看:造成了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损失和困难。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大部分内容好理解,但其周期性与不确定性特点似乎相矛盾。注意目前我们认识到的周期性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的,职能是大致的周期,很难根据该周期对下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变异自然灾害:自然变异、危及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超过限度地
3、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自然变异 造成危害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具有联系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变异决定其自然属性,危及人类是其社会属性的表现。周期是大致的周期,只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虽有周期性,但仍具有不确定性。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5“自测自评”中的110题,P9“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3题。教学后记: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2课时课题: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例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教学
4、目的要求: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教学重难点分析:气象灾害中干旱频发地区及其原因是重难点之一,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分是难点之一,洪水灾害的成因、雨涝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也是重难点之一,热带气旋的灾害形式、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及其原因也是本部分的重难点。地质灾害中地质灾害的类型、地震带的分布是重点之一,震级与烈度的区分是教学难点所在,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与成因也是本部分的重难点。海洋灾害这一部分着重分析风暴潮的成因与分布,赤潮的成因。生物灾害着重掌握生物灾害的种类。学法指导:利用教材P9表格学会分类(分类是要有标准和依据的)。利用P13活动,分析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地区的环境特点形成
5、对洪涝灾害的分析综合能力。热带气旋、风暴潮部分在这里可以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在第二章中结合我国的情况详细了解以减轻本节的负担以保证效果。地震部分通过地震构造示意图来突破重难点,滑坡泥石流只对世界的情况作一般性的介绍。风暴潮、赤潮着重讲形成原因。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干旱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洪涝雨涝灾害洪水灾害热带气旋分级灾害形式最严重地区二、地质灾害地震地震构造震级与烈度主要地震带及其成因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世界分布
6、三、海洋灾害风暴潮:多发地区海啸:危害赤潮:成因分析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草原火灾自然灾害的分类及依据原因分析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区环境特点分析为何对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影响大?为何赤道地区不严重?多发地区的环境特点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14“自测自评”中的112题,P21“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4题。教学后记: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3课时课题: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灾害。教学目的要求:初步了解一些人类活动加剧或形成自然灾害的机理,进一步明白人类活
7、动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道理,激发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理念。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加剧或形成自然灾害是教学的重点,人类的这些活动为什么会加剧或形成自然灾害是教学难点。学法指导:通过简洁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重点。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推理分析、案例论证突破难点,如:修建水库蓄水增加了地层压力地层破裂、运动地震。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自然侵蚀人为因素(垦殖)土壤侵蚀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自然原
8、因(干旱、多大风、地表堆积物疏松、植被覆盖差)人为原因(过牧、过垦、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土地荒漠化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工业化环境污染区域性公害事件大量使用矿物燃料CO2排放增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排放氟利昂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加人类健康受损、生物生长受影响破坏森林、草地和过度利用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受损速度加快瓦解人类生存基础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大量抽取地下水、建高层建筑地面沉降开采地下矿产资源采空区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等山区交通建设、修建房屋崩塌、滑坡等大型水库地震增加长江中上游与洞庭湖区的实例八大公害事件对
9、中国的影响见教材与坝高成正相关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25“自测自评”中的112题,P29“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2题。教学后记: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4课时课题: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初步明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激发学生树立为防治自然灾害努力奋斗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
10、其中的分布范围广中的各种灾害的分布是重中之重。我国自然灾害的三大分布地带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其中这些灾害带的定位也是教学难点所在。学法指导:通过最近媒体报道的一系列自然灾害,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对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原因。三大灾害带要进行定位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地带为何多发这些类型的灾害。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和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部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归纳。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
1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频率高。如气象灾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频率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多发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地域差异大。东部: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次于东部西部:生态脆弱、灾害类型多样、损失较小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沿海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前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三、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
12、巨大影响受灾面积大,受灾人口多延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四、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时多、有时少形成自然灾害带几乎有世界所有类型的自然灾害以下内容学生阅读,学生归纳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42“自测自评”中的110题,P45“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1题。教学后记: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5课时课题: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主要危害。掌握影响我国寒潮、台风的路径。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13、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主要危害以及寒潮、台风的路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所在。学法指导:结合中国气候和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一、我国的干旱灾害我国旱灾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我国旱灾形成原因:降水因素;水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二、我国的洪涝灾害锋面雨带、热带气旋暴雨洪水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
14、、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影响我国的寒潮发生时间:冬半年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源地:北冰洋、西伯利亚北部路径:中路、西路和东路危害:低温冻害、大风灾害、冰雪灾害、沙尘暴白灾与黑灾:四、影响我国的台风能量来源: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湿热的空气台风结构:北半球气旋即低压,水平运动为逆时针辐合,垂直运动为上升,中心有台风眼(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风力不大)。台风路径:影响季节: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台风命名:解决P36、37活动中的问题98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分析08南方冰雪灾害注意在
15、台风不同部位不同的风向画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图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48“自测自评”中的117题,P54“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26题。教学后记: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6课时课题: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地质灾害的总特点,掌握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和主要分布,掌握泥石流灾害的种类、分布与成因。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以及地震的形成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我国具体的地震带的位置只作一般性的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的基本成因与分布也是本节
16、的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我国地质灾害与地震灾害的特点都是三个,泥石流、滑坡的成因有区别,要分开掌握。通过教材P50图片,加深对地震灾害的印象。把我们已知的发生过的大地震与教材P51地图联系,加深对我国地震带分布的印象。通过教材P53活动,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印象。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一、我国地质灾害特点地质灾害种类齐地质灾害分布广地质灾害危害大二、我国的地震灾害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震源潜、危害大。我国地震多发原因: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
17、最初动力,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我国地震活动情况: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地震预报简介:三、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我国泥石流灾害我国的两种泥石流:泥石流类型分布成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山地地表物质松散;植被覆盖差;湿润季节多为暴雨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冰川融化泥石流的基本成因: 自然因素:坡度大、地表破碎、流速快、暴雨人为因素:砍伐森林、不当开挖、堆积我国泥石流分布:分界线大体为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该线以西(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西藏东南部山地)是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该线以东(辽
18、东、华东、中南山地、台湾、海南山地)呈零星分布。我国滑坡灾害湖泊的成因:内因:岩体或土体性质(破碎疏松)、有断层(断裂)、坡度大、稳定性差外因:地下水、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主活动期:68月分布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该线以东分布较为稀疏,该线以西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极为密集。四川省滑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见教材图片见图217,将已知的大地震与之联系决定因素是降雨人为因素可主导暴雨是主要外部诱发因素极为密集区的环境特征分析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59“自测自评”中的110题,P62“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1题。教学后记: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7
19、课时课题: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例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灾害。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虫害、鼠害的类型,掌握我国虫害、鼠害发生的原因,掌握我国虫害、鼠害所造成的危害,掌握不同类型的虫害、鼠害的地区分布。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虫害的类型、发生原因、所造成的危害及其地区分布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我国鼠害的类型、发生原因、所造成危害及其地区分布也是本节重难点所在。虫害、鼠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通过生态措施治理虫灾和鼠害是教学难点。学法指导:本节以自主学习为主。先通过阅读虫害、鼠害造成巨大破坏的案例,了解这些灾害的危害。然后教师列出提纲,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教
20、师进行适当点拨(见旁批)。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一、我国的虫灾我国害虫的类型:农作物虫灾严重的原因:虫灾的危害:我国蝗虫灾害的分布:虫灾的治理:二、我国的鼠灾我国的有害鼠类的危害区:农田鼠害:草原鼠害:森林鼠害:鼠害的危害:鼠害的治理:三、生物入侵农作物害虫、森林害虫气象、农作物、天敌破坏森林、草场和庄稼,破坏生态环境滨湖、沿海、内涝、河泛抗虫、药杀、天敌、生态治理喜湿、耐旱鼠类危害区十分严重两方面危害危害形式分两类危害森林、草原、农业,传播疾病药杀、天敌、生态治理形成虫
21、害、挤占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破坏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64“自测自评”中的110题,P66“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3题。教学后记: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8课时课题: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要从哪些指标来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掌握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掌握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灾害的损失存在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造成自然灾害损失时间差异的原因和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原因,也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所
22、在。学法指导: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部分要注意绝对和相对两个概念;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部分从社会财富积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变化方面分析把握;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要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一、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损失程度的指标:指标的表示形式:损失程度的地区差异: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异: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在不同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世界范围的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三、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23、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欧洲:洪水、地震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地震南美洲: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东亚: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南亚:洪水、热带气旋、流行病东南亚、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干旱、火山、流行病、海啸西亚、北非:洪水、地震西非、东非:干旱、流行病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干旱、流行病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受灾体破坏数量与程度、经济损失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发达地区绝对损失严重、落后地区绝对损失小数量相当的损失对落后地区的危害较大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不重复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不同,财富的不断积累经济技术落后,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地势低平,非洲板块与亚
24、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形、气候、板块构造降水变化大、板块构造、气候湿热、经济落后降水变化、板块构造、地形地形地势、降水变化、气候湿热、经济落后降水变化、板块构造、地形、气候湿热、岛屿众多降水变化、河流水系、板块构造气候干旱、经济落后降水变化、经济落后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75“自测自评”中的112题,P77“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3题。教学后记: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09课时课题: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多发地区,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5、即形成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突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与其环境特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环境特点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雨川西山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沙漠化塔里
26、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水旱灾害、地震形成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不多,地势低平,位于地震带上其他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台风灾害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台风、风暴潮、地震损失评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损失巨大形成原因:受海洋影响强烈,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干旱、水土流失形成原因:气候过渡地带,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其他灾害:暴雨、滑坡、病虫害、地震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构造活跃灾害特点:规模大、频度
27、高、危害大六、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世界上灾害类型最多的国家海陆兼备陆地灾害、海洋灾害都有发生季风气候典型干旱、暴雨、洪涝多发,低温冷害、冰雪灾害发生板块交汇、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强烈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损失巨大春旱夏涝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地区,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台湾地震最严重。降水少,不稳定,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少;坡度大。四川地震的特点作业布置:三维设计之P81“自测自评”中的18题,P84“考点强化落实”中的114题。教学后记:第四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第1课时 本期总第10课时课
28、题: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活动设计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的巨大成就,掌握我国重要的防灾减灾工程的具体位置和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重要的防灾减灾工程的具体位置和重要作用是本节的重难点所在。淮河多水灾的原因分析以及学会分析也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教师列出提纲,学生阅读后完善提纲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如灾害原因等部分提问并梳理答案。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课本、地图册、板图和彩色景观图片是主要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旁批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
29、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主体工程: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长江中下游干流等河流的堤防工程洞庭湖“4350工程”:洞庭湖退田还湖工程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显著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工程范围: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工程功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飞播造林工程效益:环境质量改善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淮河流域灾害:洪涝、旱灾治淮工程目标:防洪、航运、供水灾害多发原因:降水不稳定,多暴雨;地势低平;独特的水系特征四、我国防灾减灾的法规建设五、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举例常德城区防洪大堤长防林体系工程多水灾原因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