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务礼仪必知礼仪规则(商务礼仪)必知礼仪规则礼仪是成年和成熟的分水岭于古代,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于我们这个饱受儒家文化濡养的国度,君子历来是崇拜和追求的对象。儒家就认为,君子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排于第壹位,跟智力、体魄等因素同等重要。论语里记载,有人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壹名君子呢?孔子回答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想要成为君子,先得学诗经,让自己有文化起来;想要变得成熟,那就得学习礼了。孔子自己就是这么教孩子的。有壹天,他的儿子孔鲤走过院子,站于壹旁的孔子叫住了他,问:最近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习礼的话,搞不好连人
2、均不会做了-于孔子见来,礼记就是最好的礼仪课件。类似的话仍有很多,比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总之,于老祖宗见来,礼仪跟壹个人的才华、品德壹样重要。壹个人如果不懂礼,就会出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恭而无礼则劳,你对人恭敬,可是因为不懂礼仪,别人感受不到,白恭敬了。慎而无礼则葸,做事谨慎,但因为不懂礼仪,就会让人觉得你不是谨慎,而是畏畏缩缩。勇而无礼则乱,勇敢而不懂礼仪,就会闯祸。直而无礼则绞,性格直率但不懂得礼,就会变得刻薄。所以说,壹个人不是光于心里变得有礼貌就够了的,仍要学习礼仪。礼仪不是繁文缛节,
3、不是阿谀奉承。礼仪不只是对人有礼貌,当然,也没有壹些人想象的那么高深。礼仪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壹些交往技巧。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只有借助壹定的规范和技巧,你的礼貌才能得体地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接受。见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问:我当下仍只是壹名小职员,又没那么多应酬,用得着吗?我们单位的人均挺随和的,好像没那么多讲究,平时注意点就行了,应该不用刻意去学了吧?更有甚者干脆怀疑礼仪学习的重要性:做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再有礼貌又有什么用?于这里,我先给大家讲壹件发生于我身上的小事。于我仍于上大学的时候,有壹年夏天,我要做个社会实践,计划从闽北出发,沿
4、闽江而下,再壹路向南,到福建省七个地级市做有关程朱理学(也叫闽学、朱子学)的综合调查。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具了数量足够多的学校证明,筹措经费,事先跟沿途的各文化机关、高等院校打好招呼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可是壹路走下来,我发现且不顺利。途经南平建阳市的时候,我去找于那边做生意的叔叔,于他那儿住了几天。朱熹生于三明,长于武夷山,却长期寓居建阳,死后葬于建阳市黄坑大林谷,至今留有考亭书院、朱熹墓等重要遗迹。此外,蔡元定、蔡沈、熊禾、游九言等理学名家也是建阳人。至今,建阳市最重要的公路仍叫朱熹大道。所以考察福建理学,建阳是极重要的壹站。这壹天,我又要出门,叔叔忽然叫住了我:你带烟了吗?我很是
5、奇怪:我又不抽烟,带烟干嘛?叔叔说: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不抽烟,不等于别人不抽烟啊!你能够禁自己,但绝对不能禁别人。出门于外,这点礼貌仍是要有的!你壹个大学生,做这些调查对别人又没什么好处,别人为什么要配合你?最后,叔叔塞给我俩包烟,让我见着人之后,先给别人递烟。他仍特别交待了壹句,不要见着女的就不递,因为有些女的也抽烟。说实于的,我壹下子仍不大习惯,平时我可是个好孩子啊,不抽烟不喝酒的,壹下子给别人递烟,仍真的不大习惯。仍记得当时我笨拙地抽出第壹根烟的时候,对方就笑了:你平时不怎么抽烟吧?尽管有些不习惯,但我发现后面的事情果然好办多了。之前,我每到壹个地方,均会主动自我介绍,说我叫什么名字,来
6、自哪个大学,到这儿来干什么的,可对方仍不见得会搭理我。许多人往往是盘问来盘问去的,最后甩下壹句这事不归我们管,把你噎个半死!后来,我无论走到哪儿,均先给别人敬烟,不管对方抽不抽-你不敬烟,又怎么知道对方不抽烟呢?壹般来说,你到壹个陌生的单位找人办事,彼此不熟悉,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僵局,拉近彼此的距离。怎么拉近?说好话?太假了。送东西的话,成本又太高了。恰恰是这几毛钱壹根的香烟,能够迅速地打破僵局。因为他不管抽仍是不抽,均能壹下子感觉到你于尊重他,把他放于了眼里。那他原有的戒备心理,或者说潜于的敌意,均会消失大半。就这样,我的社会实践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壹根烟,许多原本可能磨叽半天的
7、人开始为我大开绿灯。我算了壹下账,发现前后只花了几包烟的钱,却于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于闽中调查宋朝刻本壹事。那天,博物馆本来是不上班的,可是由于我事先跟当地的文体局打好了招呼,几根烟的工夫下来,我已经跟他们的领导相处得很融洽。得知博物馆当天不上班之后,他马上给博物馆的馆长打了个电话,让人过去开门让我参观。结果,博物馆方面听说我是文体局那边介绍过来的,表现得特别热情,主动讲解了起来。最后,他仍从珍藏室里拿出了壹些特殊藏品让我欣赏、拍照。要知道,这些东西于平时可均是见不到的。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个社会且不会因为你是好孩子而对你更加宽容,你所谓的纯洁于社会人
8、士见来,恰恰可能是不懂事、不懂礼貌的表现。于社会上,你要对壹个人表示敬意,就得按照社会的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摔跟头、吃苦头。于这些规矩里,有好些是教科书不会教的,媒体也不会光明正大地讨论,比如说抽烟这种有害健康的行为,尽管很多人天天于做。当然,它们也不是潜规则,很多时候它就像给先人烧纸钱壹样,你很难说它好坏,是迷信活动仍是文化习俗。不过,能够肯定的壹点是,于实际生活中,它们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均管用。于工作中,了解且掌握这些实用的礼仪技巧,能让你成长得更快,成为壹个既懂礼貌又能办成事的好员工。能够说,壹个人只有礼仪上真正成熟起来,才能算是成年了,否则仍是小孩子。你没见到,那些20出头但仍于向
9、父母要钱的成年人大多喜欢自称男生女生吗?这不仅仅是标榜年轻或喜欢装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壹道心智成熟和否的分水岭。很多人觉得自己刚参加工作,仍年轻,所以拒绝学习职场礼仪,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却不自知,甚至无形中得罪了人,仍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如果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那么请检查壹下自己,见自己于礼仪方面是不是已经成年了。如果没有,请继续学习!本节要点: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到壹个陌生的单位去办事的时候,最好带上壹包烟,烟是打破僵局的好帮手。你能够为了健康不抽烟,但你不能禁止别人抽烟,更不能不给人敬烟。有许多礼仪是我们的教科书不会讲的,可
10、是你最好知道,因为它比任何大道理均管用!不懂礼仪,你就会漏掉许多情报说到给人敬烟,很多人恐怕会有这么壹种印象:你这不是于巴结讨好人吗?或者说,你这分明是于搞潜规则。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礼仪是很难界定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也很难说哪个壹定对、哪个壹定错,关键见你要学习什么。我也能够教你如何像西方人壹样优雅地喝红酒,整天西装革履地打扮着,可你用得着吗?用得多吗?什么是礼?实用是第壹位的,然后才是其他,比如优雅。关于礼,于说文解字的释名壹篇里有这么壹句话: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换句话说,礼是做事的规范,是壹个约定俗成的东西,甚至古往今来均没有多大变化,而且能够摆于明面上来,而不像潜规则那样
11、偷偷摸摸。你符不符合礼,人们壹眼就能见出来: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于问什么叫得体之前,我想提醒你回想壹下:礼是用来干嘛的?其实很简单。礼能够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比如说我想要表达对另外壹个人的敬意,通过合适的礼仪,他感受到了。又如我想要做壹件事情,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做,对方就会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回答我,否则人们就会说他不得体、不懂事。可是中国的很多礼已经变得很扭曲、很畸形了,这导致我们当下壹谈起礼,很多人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送礼、贿赂、潜规则或者拍马屁壹类的东西,这就成了实用至上,变成权术了。真正的礼不是这样的。仍有些人会说:我已经工作几年了,怎么会不懂礼貌呢?这样理解礼,也是存有
12、误区的。比如说我刚才谈到的烟,很多女性朋友会觉得抽烟不好,就像壹谈起酒,也会有不少人觉得喝酒不好壹样,好像壹沾烟酒,人就变坏了似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有可能少交了许多朋友,漏掉了许多重要的信息!相比之下,人们对酒仍是比较容易认可的,于欧洲尤其是德国,人家甚至有啤酒节,他们把啤酒称作液体面包。许多女性于工作后也会逐步改变自己的见法,觉得自己的男友或老公平时能够稍微喝点儿酒,只要不过量,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她们认为烟是绝对不能抽的,有百害而无壹利。问题于于,你真觉得抽烟的男人均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吗?事实上,于全世界均没几个说烟好话的,当然,香烟代言人除外。美国以前拍过壹部很有意思的电话,叫
13、感谢你吸烟,就是讲壹个香烟代言人的故事,讲他如何说烟的好话,如何游说各方人士抽烟的。不过,这也只是壹个略显夸张的喜剧。能够说,绝大多数人均知道抽烟不好,但他们为什么仍要抽呢?于我见来,烟是我们当下这个社会日常交往中的壹个润滑剂,抽烟是跟人打交道的壹种方式。它是壹种文化,也是壹种礼仪。于中国,给人递烟,就像于西方跟人握手壹样稀松平常。于壹些地方,见面不给人递烟,极可能被当成没礼貌、不懂事,尤其是于对方知道你有抽烟的情况下。我以前也不抽烟,可是参加工作之后就开始抽了,不过,不需要应酬的时候通常也不抽。为了抽烟这件事,以前的同事仍跟我闹了个误会。我以前于壹家文化单位上班,光编辑就有十几个,但只有我壹
14、个人抽烟。大家均知道,文科班、文科院校向来是女生居多,其实工作后也是如此,文化单位里通常是女同事占主流,我原先待的那家单位就这样。几个部门主任是男的,不过也不抽烟。后来发生了壹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个同事结婚,给大家发喜糖、喜烟,发到编辑部时,那些人均不抽烟,那些男编辑、部门主任们拿着俩包喜烟很是发愁,不知怎么处理才好。后来,不知哪个同事说我抽烟,提议把烟给我。这下好了,我壹下子收到好几包喜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接着又有俩个同事结婚,也均发喜烟,结果这些烟又无壹例外地到了我这儿。结果足足有壹个月,我就光抽别人的喜烟了。不过,这件事也有让我郁闷的地方,后来我到别的部门去,很多人就会露出
15、壹副诧异的样子,好像抽烟是件十分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位女同事甚至说:平时见你壹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是个大烟鬼,以前均不知道!言下之意,抽烟是件坏事,而且是件大坏事。其实,我也是有苦衷的。比如说壹开始给客户递烟,人家点了,可是你不点,人家就不会再抽第二根了。哪怕你说:我不介意的,你抽吧!他也不会再抽了。因为抽烟就跟喝酒壹样,也是要有伴儿的。有人滴酒不沾,然后请你喝酒,你觉得你会喝得痛快吗?所以你请别人抽烟,而你不烟,壹下子就见外了,这也会无形中加深你和客户之间的隔阂。当然,我且不鼓励大家抽烟,只是提醒你壹下,如果你需要打交道的人中有不少是抽烟的,那你最好知道有这么壹回事儿。至于抽不抽,全于
16、于你。没事的话,仍是不抽为妙。那么,抽烟有没有好处呢?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抽烟,我跟很多搞营销的同事很熟(他们可个个均是烟酒僧),时间壹长,我就比其他编辑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时候,我甚至比壹些编辑部的编辑仍了解他们业务的情况,而获知这些重要信息就是于他们深恶痛绝的抽烟行为中完成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于现实生活中,抽烟只是壹种润滑剂,壹种交际的方式,不要把它想得太坏。通常情况是,工作累了,几个同事打声招呼:走,去外面抽根烟!然后三五个人走到走廊里,点上壹根烟,闲聊三四分钟,再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忙活。整个过程时间不长,但恰恰是这三四分钟发挥了巨大的交流作用。比如说,你想了解某个数据或壹些流程,你打电话
17、到别的部门,对方可能正忙或者不方便说,可是于闲聊的时候,大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戒备心理了。有时候,人家发发牢骚,说的可能就是你最为关心的事情!时间壹长,单位就会形成壹个以吸烟人群为主的交际圈子,彼此的关系比跟别的同事要好壹些。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这么壹个有趣的现象:壹帮人正抽着烟闲聊,忽然走来壹个不抽烟的同事,那大家就会不吭声,等他走过去了再说话。要是走过来的也是个抽烟的,那大家就会有说有笑地欢迎他,甚至递根烟过去。这表面上是抽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壹个特殊的圈子。你如果善加利用这个交际圈子,就能交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得到许多别人无法得到的消息,至少比别人的更快、更准确。这要是放于竞争激烈的岗位上
18、,那就太重要了!我知道,这跟很多人理解的礼貌不壹样,但它其实也是礼仪的壹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这是你学习礼仪之前必须知道的。可是很多女性根本无视这种特殊情况,壹听说男的抽烟就皱眉头,甚至声称绝不找抽烟的男朋友。问题于于,如果他做的是壹个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想让他于单位或行业里被边缘化吗?于职场礼仪中,这壹类的问题仍有很多,切不可把它们和陋习或潜规则混为壹谈。对于这壹部分,我要说的是,你能够不学、不做,但你最好知道,别哪天吃了亏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下,你仍会觉得抽烟只是种恶习吗?本节要点:礼是做事的规范,是壹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你符不符合礼,人们壹眼就能见
19、出来: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有很多像抽烟壹样的行为也是礼仪的壹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不懂礼仪,你仍将错过许多贵人说完了抽烟,再说壹个职场新人容易忽略的职场问题:吃饭。作家出版社出过壹本官场小说,叫中国式饭局,我很喜欢它的壹句广告语:中国的饭局,关键不于饭而于局。其实,我们从语法结构来分析,也会认同这种说法:饭局是个偏正结构,主角是局字而不是饭字。可是壹说到吃饭,很多职场新人容易联想到花天酒地或豪门盛宴。其实,这跟花钱多少或个人喜好无关,跟生意有关。此话怎讲?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把生意带到酒桌上来谈,有很多重要的人事决定也是于酒桌上敲定的。所以学习用餐礼仪
20、之前,你先要摆正壹个心态,明确这吃的是什么饭。碰上单位或行业有饭局了,不要再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吃饭了,否则就别怪别人说你这人不太懂事!如果你坚持这么想,那么别的不说,你知道你将为此错过多少重要人物吗?就拿文化产业来说吧,于北京,业内经常会有壹些热心人组织聚会、聚餐,甚至举办壹些跨行业的沙龙,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月均会有好几场。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每次均会收取壹俩百块钱作为会议费或聚餐费。有壹次,我和壹个同行去北京的海淀区参加壹个媒体圈子的聚餐。说实话,那活动办得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包括跟我同去的那个朋友均挺失望的。不过我俩失望的地方有所不同:我失望的地方是,现场去的人不多,只有三四十个,远远低于我的
21、心理预期;而她失望的原因是,晚餐不怎么好吃,觉得交100块钱亏大了!她说: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就不来了。于这里,1个人要100块钱,去外面吃,3个人均吃不完。因为这次聚餐是我带她过去的,所以她对我意见很大,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种破活动了。可是她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她认识多少人,掌握多少信息。壹方面,她总是感慨我认识的人很多,希望跟着我多学壹点(这也是我带她去参加活动的原因),另壹方面,却不把这种能够开拓她视野和人脉的活动当回事儿,好像我认识的人均是天上掉下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哪天想跳槽或换行了,需要借助的正是这种破活动呢。其实,这是壹笔很简单的账,今天你吝惜壹百块钱,少认识了很多人
22、,明天你要请人帮忙,花的可就不是壹俩百块了。而且那时候明明是你请他吃饭或送他东西,他仍觉得你欠了他壹个人情!很简单的壹笔账,可惜很多人不会算,其中包括不少已经工作三四年的了,可惜,可叹!见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这种想法太功利了,但我觉得事实恰恰相反。大家通过壹个中立的组织或活动认识,先交个朋友,且不是说我今天壹定要认识某个贵人,或者心里想着待会儿要奉承谁、要巴结谁。大家只是先认识壹下,平时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有了事再请人帮忙,也就不会那么强的目的性了。倒是那些平时清心寡欲的朋友,碰到急事了,再东问西请的,见这个认不认识某方面的人,问那个能否帮着请某人出来吃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么做难
23、道就不功利了?通过饭局来认识人或谈生意,这种习俗且不是当下才有的,其实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壹直均是如此。虽然有句古诗叫唯有饮者留其名,可是真靠酒留下千古美名的且不多,倒是有不少饭局成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二桃杀三士,讲的就是齐国宰相晏子如何于酒桌上挑拨三个勇士内斗的故事。又如著名的渑池会盟,秦王真是打算请赵王过来吃饭吗?不过是想变相地欺负壹下赵王,让他割让赵国的城池、献出和氏璧罢了。至于项羽摆的鸿门宴、曹操弄的煮酒论英雄,就不用说了,个个暗藏杀机,话中有话。到了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表面上也是请大家吃饭,谈的却是关系着大宋王朝几百年命运的核心问题-兵权!当然,有些饭局
24、就没这么斯文了。比如说明朝的朱元璋搞了个庆功宴,把许多对开国有功的大臣们请到壹个楼上去吃饭。这个楼呢,名字很好听,叫庆功楼,表示打下江山了,要和大家好好庆祝壹下。可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朱元璋请大伙儿吃饭的目的跟赵匡胤差不多,也是想永除内患,江山稳固。不过相比之下,老朱的手段就狠多了!赵匡胤毕竟是壹个被下属拥上宝座的皇帝,跟许多将士出生入死过,对他们仍是存有感情的。至于朱元璋,生性多疑,就不像老赵那么仁慈了。他以庆功为由,把功臣们骗到楼上喝个了大醉,自己却中途溜了出来,然后放了壹把火,把人给烧死了。据说刘伯温比较聪明,故意坐于朱元璋的衣角上,朱元璋壹动,他就察觉了,然后跟着跑了出来,捡了壹条命
25、。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火烧庆功楼,你说,能是吃壹顿饭那么简单吗?能够说,直到当下,这种情况也均没有改变过。虽然我们的时代不同了,所用的东西发生了变化,可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变,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没有变,仍是延续老祖宗那壹套,喜欢通过吃饭来谈判,喜欢通过饭局来认识人。哪怕你是于壹家外企上班,也免不了要跟中国客户打交道,所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学习职场礼仪时必须注意的壹个问题。有些人尽管工作有壹段时间了,可是对此不甚了解,结果做出了很多失礼的事情。或许你本来没有那个意思,但因为行为不当,就被别人误解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怎么给领导敬酒?有些人不怎么会喝酒,又觉得要敬领导壹杯,可是什么时候
26、敬比较好呢?刚要过去给领导敬酒,却发现他正跟人聊天,心想他当下正忙着,我仍是等等吧。结果等了半天,也没见领导闲下来过,最后自我安慰道:算了,我也不能喝酒,就不敬了,领导应该能理解的。再说了,我只是壹名小职员,领导应该不记得我没给他敬过酒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真的可能被不记得了,要不然就是被领导误会,认为你这个人太傲慢。我要写这本礼仪书的用意也于于此。于工作中,我见过太多不懂礼仪的人,因为不懂礼仪,给人造成了许多假象和误会,吃了无数暗亏却仍不自知。于工作中,这些人特别诚恳、老实、勤奋,可是工作了很长时间,就是没办法出业绩,或者跟别的部门壹直搞不好关系。其实,他们要是懂壹点职场礼仪,就不至于此了。
27、具体情况,我将于随后的章节里结合案例详细说明。这些东西,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均是很实用,很值得壹学的。当然,也有壹些是过时了的,或者你没法接受的。我仍是那句话,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来取舍,有些事情你能够不做,但你最好知道有这么壹回事儿。本节要点:中国的饭局,关键不于饭而于局,要学会把握每个能够认识的机会,而不要吝惜壹时的金钱支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式仍是延续着老祖宗那壹套,比如说喜欢于酒桌上谈生意。千万不要因为不懂礼仪而无意中得罪同事或客户,更不要给领导造成你很傲慢的错觉。多学习职场礼仪,能够让你少吃暗亏多进步。礼仪是需要学习的于工作中,壹个人有才华、有理想、有自信、有热情,是不够
28、的。因为于很多情况下,你要做的事情不是靠你壹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你需要靠团队的帮助。怎么把壹个壹个的人凝结成壹个团队呢?除了共同利益、共同追求之外,仍有壹个很重要的黏合剂,就是礼仪。礼仪是需要学习的,因为礼仪自有壹套仪式。就是说,你对壹个人再怎么尊重,均必须通过壹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比如说,你于餐厅里吃饭,有个领导向你这个方向走了过来。你对他很尊重,可是你既不起身,也不向他问好,你说你心里面很尊重他,对方能感受得到吗?不能,对吧?这里所说的礼,跟我们平时给别人送的那个礼壹样,必须以对方的感受为前提。再多的敬意,也要以对方能感受得到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不能说,我们能够心灵感应,或者我们已经很熟
29、了,壹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毕竟,能跟你默契到这壹份上的实于不多。如果不明白这壹点,你就会闹笑话,比如我壹开始说的听讲座。不少大学生知道讲座开始以后,手机要调成静音或振动,不能随便走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于提问环节,你首先要照顾嘉宾的感受,先自我介绍壹下,然后照顾其他听众的感受,直奔主题,言简意赅。试想壹下,如果你是嘉宾,那这些听众对你来说,就几乎全是陌生人,你和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明显不对称的。这个提问的人是什么身份?是学生吗?本校的仍是外校的?是本科生、硕士生仍是博士?什么专业背景?叫什么名字?这些情况你通通不知道!这就像你有明处,他于暗处,然后突然向你扔出壹个炸弹来,是非常失礼的。
30、仍有些人壹有机会提问,根本不是直奔主题,而是先吹捧壹番嘉宾,或者代表这个、代表那个感谢他。这种提问方式均是很可笑的,你能代表的只是你自己,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也不是吹捧嘉宾,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做下自我介绍!你能够这么说:某某老师,您好!我叫某某某,是某专业某年级的,听完您的讲座后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壹下。我的问题是这才是相对规范的提问方式。不过,于大陆地区,绝少有学生会这么做。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李敖来大陆搞神州文化之旅的那几次。李敖于北大、清华,仍有复旦大学各做了壹场演讲,据说有不少学生被安排去提问。或许正是有人安排的缘故吧,这些人也被教得有礼貌起来了,提问的时候均会先自我介绍壹下,然后直奔主题
31、。除此之外,我就很少见到听讲座时有懂礼仪的人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尊重对方之外,其实也是为了你好。这问题是你问的,对方只有针对你的具体情况来回答,效果才会好。比如说你是低年级的学生,他就会回复得细致壹些、浅显壹些,你要是高年级的,他就会用另壹种方式来做答了。我以前接触过壹些经常到高校做讲座的人,他们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我根本不知道提问的这个人是学什么的,读几年级了,所以只能泛泛而谈。有时候碰到壹些问题会左右为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下仍于想这种问题,太幼稚了;如果是壹个低年级的,甚至是外专业的,那他能想到这壹份上,便十分了不起了。有些人是阅历不够,才会有困惑,多见些书就好了,有些人则是思
32、想上遇到了瓶颈,左右想不通。而这些东西你要是不主动告诉嘉宾,他是没法知道的,结果他回答的也不是你想要的。像这种讲座礼仪,大学老师就不会讲,学生只能靠自学,可是能有学习主动性的,微乎其微。结果很多人工作后就把这些坏毛病带了过来,开大会时碰到有同事不认识自己或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也不先做下自我介绍。当然,这跟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系。集体主义教育让我们习惯了消磨个性,突出集体,所以提问时自我介绍就会被视为爱表现,借机宣扬自己。结果,大家均不做自我介绍,你做,就把自己暴露出来了,别人见你也是壹副怪怪的眼神,觉得你很另类。这很荒唐。我们有个成语叫积非成是,本来是种错误的表现,只不过犯错的人多了,错误的也就慢慢变成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