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05KB ,
资源ID:234630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63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解读.docx

1、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解读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解读编写教材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植物单元采用大单元结构,指向的内容是对生物的认识。这个单元的教材除了6篇正文之外,还有“科学阅读”,“科学阅读”是对正文的补充和拓展。除了教科书还有活动手册和教材内容配套。因此,我们看教材内容的时候不要只想到教科书的内容,植物单元主要指向生命科学领域当中的第七个主要概念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第八个主要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个单元的6篇课文能完成第七、第八个主要概念当中的部分内容。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它是课程标准当中的7.1、

2、7.3、8.1,这三条学习内容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像7.1内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需要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完成。对一(上)来说,把握到什么程度呢?首先就是7.1“12年级”列表中的“知道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其实这个单元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这个。第二,探究。一、二年级的探究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大家不要在此方面提过高要求。植物单元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收集证据;2.处理信息;3.表达交流。主要训练孩子这三个方面。第三,科学技术与环境目标。植物单元这个目标主要体现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并不是把所有目标都体现了。课程标准提

3、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味着我们以后写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目标。第四个方面不一定每节课都有,有些课有,有些课没有。所以我们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前面三个方面肯定要有,第四个方面视教学情况而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见教师教学用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两条线索:一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调发展为明线;二是以科学态度和STEM渗透融合为暗线。这两个目标在教材当中有时很难明显呈现出来,这个暗线是放在里面的。教科版教材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调发展是非常明显的,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暗线大家也要把握住,这个暗线的达成需要在教学中完成。植物单元的编写思路:一是围绕

4、“植物是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这个主要概念。“生物是有生命的”怎么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去理解呢?我们这次是用“活的”来体现一年级小朋友对生物、植物的理解。所以植物是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科学探究方面是以观察、记录、交流为重点,与概念协调发展。二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教材设计的一些活动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興趣。三是在教学时,教师要融合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体会珍爱生命的重要性。有时候教材中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它挖掘出来。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册,不再循环。它呈现的主要是记录单,还有一

5、些拓展活动,所以大家要明白学生活动手册是记录单、活动记录本,不是作业本。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每一课的教材安排,即教学活动设计的意图。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本课是整套教材的起始课。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原有经验的教学,我们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都安排了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或者说学生已有的概念的调查,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把这些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第三页就有班级记录表,是由老师来记录的,不是学生记录的。在这节课中,有一个活动“塑料花是活的吗”,教材上配的是真的塑料花,我建议老师们用这样的塑料花,就是用塑料做的植物,看上去很像真的植物,小朋友一看是植物,但仔细观察好像又不

6、是真的植物,这就为孩子们认识真正的植物创设了一个矛盾情境,做了一个铺垫。这棵用塑料做的植物在第5课还要用到,这比教材里备的一束塑料花还要好,我建议用塑料植物来代替。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种一棵植物”,这是教材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线索,请大家注意。为什么呢?学生在亲自种植物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肥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植物是活的,而塑料花不需要这个过程,这也为第5课的研讨做了准备。大家看第四个活动“种一棵植物”,这里有一个箭头指向学生活动手册,意味着孩子们需要用手册中的表格记录。教材中提供了大蒜、萝卜、种子等,其实不管种什么,只要学生能观察到它

7、在生长变化,只要能观察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肥料就可以了,能够体验植物作为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就可以了。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老师们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一盆植物,让他们对一盆真的花和一盆塑料花进行比较,他们会初步体会到真的花和塑料花是不一样的。这节课结束之前建议给每个孩子发一瓣大蒜,或发一颗种子,或发一棵小苗,让他们回家种植。我们通过试教发现小朋友对种植植物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让他们去种吧,要给他们提供条件,给他们种子,把种植的小盒子发给他们。我们在试教过程中还试了让小朋友在课堂上种植,我们发现这样做不太好,第一节课就让一年级小朋友去种种子、种植物,会弄得一塌糊涂,还不如让他们把东西带回

8、家,请家长帮忙,种在家里再进行观察,这样会更好一点。学生第一次使用学生活动手册时,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手册中要记录植物6周生长的情况,第一周就是记录这节课上完后植物的生长情况,老师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记录。在一年级教学中大家不要回避指导,年级越低指导越重要,但也不要全部包办进行,老师的指导最后变成老师自己来做,这样不行,所以把握好指导的“度”非常重要。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本课设计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板块。这节课好像很简单,拿一棵植物坐在教室里观察一下,内容这么少,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地方呢?其实,如果我们细细分析的话,会发现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教材选择了一棵秋季常见的植物菊花,菊花在全国

9、的分布非常广泛,秋季又是菊花开花的季节,容易找到。观察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整体看这棵菊花是怎么样的,有几根茎,有多少叶。再是局部观察,用什么进行局部观察呢?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就是运用感官观察一棵植物,耳朵听用不上,舌头尝我们也不提倡,主要是用眼、手、鼻子这三个感觉器官感受一棵植物,在仔细观察植物的基础上再把它画下来。我们来看第4页“聚焦”。这里有一棵很大的树,意味着什么?我们观察植物是从大自然开始的,大自然中有很多植物,这棵树代表大自然中的植物,而真正的活动又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我们不可能第二节课就带学生到校园里面观察植物。对一棵植物的观察要把握到什么程度呢?教材中有科学词汇:

10、根、茎、叶,意思是希望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这三个术语来表述,所以这三个术语是要学生掌握的,而且不能用错。特别是“茎”这个词,学生不太熟悉。根、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对科学词汇的使用体现出他们科学素养发展的水平。下面还要画一画这棵植物,为什么要画我待会再解释。如果当地没有菊花,这节课可以选择当地常见的植物代替菊花进行观察。上植物、动物这些课受条件限制比较多,我们的策略就是找当地常见的动植物。你要找根、茎、叶比较明显的植物,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根、茎、叶的观察。让学生画植物是第一次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来表现,所以你要示范,教师要一边画一边说,最好对着真实的植物画,让学生也对着真实的植物把它画下来。画到什

11、么程度呢?画出根、茎、叶就可以了。你不要要求过高,我們的目标是要他们观察到根、茎、叶,所以画出根、茎、叶就达到目标了。为什么采用图示记录呢?我觉得用画画的方式记录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一年级小朋友上学第二周会写的汉字还很少,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你让他用文字记录有困难,而画画在幼儿园就开始做了,他们很熟练,所以用画画的方式记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课当中的图示记录和美术课当中的绘画是不同的。科学课当中的图示记录追求的是真实、客观、细致,当然这节课不要求细致,要求的是真实和客观,画出根、茎、叶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植物看不到根,你画了根,怎么画?根在泥土下面,看不到,小朋友们会凭想象把根画上去,这

12、是不提倡的,我们希望的是以客观的形象来画来记录,所以画画既是表达,也是记录,它可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他们在画的过程中会观察得更细致。绘画图示记录是一个习惯,从第一课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终生有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三课观察叶这节课从一棵植物的观察再次聚焦到叶的观察,观察的范围缩小了,观察的点更加聚焦了。第7页呈现的也是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这个单元是非常注重在大自然当中观察的,它前面的大图就说明了这一点。对叶的观察呈现了叶的多样性,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厚薄、软硬等不同的特点,叶的多样性反映出的是植物的多样性,所以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又是多样的,植物生

13、命的多样性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高位的概念。在对许多植物的叶进行观察后,在第9页还有一个活动“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这个活动反映的是叶片生长的过程,叶片有叶芽,有刚刚生长出的嫩叶,有稍微大点的叶,有成熟的叶,有老叶,有枯萎的叶。这一系列的过程呈现在一幅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叶是有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的,当然就体现出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学生很喜欢画叶子、做叶画这样的活动,这些我们都已经试教过了,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研讨”环节中的提示语是“记得照顾好你的小植物哦”,从第二课开始都有这句提示语,因为种养植物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这节课的教学建议有三条:1.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收集周围或者校园里常见

14、的叶让学生观察,叶子越多,学生的直接经验越丰富。2.画一片叶子,这一课画叶子和前面一课的不一样,因为一片叶子比较简单,所以要画得完整、真实、细致,如果学生能够完整、真实、细致地画下来,他们的发展是很明显的。学生画得细致真实,渗透的是博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博物学的书画的叶子就是和真实的一模一样,以前的植物学家就要有这样的本领,画一棵植物就要像这棵植物,画一片叶子就要真的像这片叶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把握好一个点,就是在画的过程中涉及叶片、叶柄、叶脉等术语,对这些术语不作要求,但是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用、能够说。3.用猜叶子的游戏,帮助学生观察和表达。第8页有各种各样的叶子,这个过程表面上是猜叶子游戏

15、,其实是在描述一片叶子。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描述去寻找,就是观察。老师做个示范,然后让小朋友出谜语,让小朋友去猜,他们很感兴趣,分组活动也可以,全班活动也可以,我们试下来效果非常好,小朋友在活动中观察仔细了,语言表达精准了。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切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又指向学习内容。第四课这是谁的叶教材第11页中的5种叶片没有标出叶的名称,但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了,第一种是冬青的叶,第二种是牵牛花的叶,第三种是法国梧桐(悬铃木)的叶,第四种是松树的叶,第五种是月季花的叶。这节课的目的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学生观察了一棵植物,认识了叶,现在要去校园里认识植物了。怎么认识植物呢?拿着叶子去认识,认识常见植物的

16、特征,体会植物的多样性。为什么要拿着叶子去辨认呢?我们知道认识植物的时候,叶子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辨认植物首先是观察叶子。如果用叶子确定不了,就观察花。花也确定不了,再观察果实等其他要素。用叶子去对照,找到对应的植物,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所以第四课看起来很简单,拿两片叶子到校园里面去找,内容看起来很少,其实活动起来内涵非常丰富。拿叶子认识植物是植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这里渗透了植物学的方法。学生到室外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又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多样性的。第一次带学生去室外,我们要考虑周详。首先,建议大家划定一个区域,比如在学校后面这个区域,不要全校分散,否则小朋友跑到哪里去待会儿找也

17、找不到,回也回不来了。区域要选择好,植物要丰富一点。第二,注意出去之前的安全教育。第三,每个小朋友拿两张叶子图片,先观察、描述这两张叶子图片,然后分组去找这两张图片中的叶子是哪一种植物的。建议这个活动用15分钟。第四,回来之后交流的重点是对比:比如杨树,这里有一棵那里有一棵;一棵杨树的叶片不完全一样,杨树的小叶片、杨树成熟的叶片、杨树的落叶还是有区别的;有些植物的叶片差异性比较明显,有些植物不太明显。学生在这样比对寻找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收获,有些小朋友会发现有些植物的叶子是趴在地上生长的,有些是爬在墙上的,这些对学生直接经验的增加是很有帮助的。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这节课是学习了前面4课之后进行的整

18、理归纳,引导学生建立“植物是活的、有生命的”的认识,这个“有生命”的概念建立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我认为是建立在“活的”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找植物是“活的”的理由。教材提供了三方面的理由:1.自己种养的植物让我们体会到了植物是活的;2.前面几节课的经历也让我们体会到植物是活的;3.教材还呈现了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也体现出它是活的。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植物是活的,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明植物是活的。在研讨过程中,再次使用了塑料花跟真实植物进行比较,这时候你再次拿出塑料花,问塑料花是不是真的植物,学生就有很多理由来否定它,因为他们观察到塑料花只是“像”,但不会生长,不需要水分、阳光,没有生命体的特征。在

19、活动手册中还有一个拓展活动,就是把切过的上面带叶子的胡萝卜放在浅盘子里当盆景,我是做过的,效果非常好。胡萝卜可以活好长时间,说明它切下来还是有生命的。学生对做这个活动很有兴趣,能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生命的认识,认识到植物的生命如此顽强。本课建议让学生把自己种养的小植物带来,带来了之后他们有话可说,交流的时候证据也充分。这节课的记录不是画图画,而是在活动手册上画圆圈,把植物是活的的证据一个一个罗列出来,非证据也要罗列出来。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是正确的就圈出来,因为他们写字能力还不强,所以用画圈的方式把植物是活的那些证据整理出来。做胡萝卜盆景可以请家长帮忙,我们试过了,还可以用其他有块根、块茎的植

20、物代替,比如番薯就很好,土豆稍微差一点。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这节课又要回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了。这节课有整理、总结的性质,综合运用了前面几节课学的内容和方法,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图示记录,到校园中去找植物,找到多种植物其实就反映了植物的多样性,找到的植物不认识没关系,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对记录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自然就会对植物有感情,会关心爱护校园里的植物。这节课需要再次到室外,学生要带上活动手册、笔,分小组后及时观察、记录。不仅在课堂上要记录,在教室以外也要记录。活动手册中有9个方框,并不是要求记录9种,而是观察几种就记录几种。有些学校植物很少,观察到了3种就记3种;有些学校植物很多,观察到

21、了10种,那就记录10种。观察多少就记录多少,实事求是,不要凭想象记录,我们要让学生分清楚什么是真实记录,什么是想象。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只要求学生画出大致的根、茎、叶就可以了,不要求非常细致地画出细部,这样要求太高,这个单元中要求画细部的就是画一张叶子的图片。这个单元的最后是“科学阅读”,有3页,内容不少。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阅读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这个科学阅读是补充拓展前面6课的内容,拓展的主要是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讀以后,对植物的感情会更加丰富。科学阅读的内容目标主要指向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在其他课文中用,单独用也可以。最后说一说整个单元教学的建

22、议。1.备课的时候不要一课一课地备,要一单元一单元地备,做好单元整体备课。许多老师有这样良好的习惯,备课的时候备整个单元,器材也整体安排,这样备起课来非常从容,准备得也会非常充分。2.低年级探究过程中要抓住两点:观察和记录。当然,交流和表述在课堂当中也要注意引导。3.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这也是科学课的特点。不管专职老师还是兼课老师,当你拿着器材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当你带着学生去实验室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大家不要空口说白话,一本书、一张图片,这样的科学课是不提倡的。4.根据当地实际,适当采用替代植物。5.科学记录的习惯非常重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科学

23、记录的习惯。6.课内外相结合。学生活动手册中提供了好多拓展活动,需要课后完成,需要赢得家长的支持。我发现年级越低,家长支持力度越大,我们要把这部分力量发动起来,促进科学课更好地实施。学生活动手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科书同步配套,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录手册。在使用过程中有这样几点建议:1.每一节科学课都要使用;2.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3.作为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我们允许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活动式的测试,他们平时学得怎么样,学生活动手册就能体现出来,我们要把它当作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载体。用好学生活动手册的意义非常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促进他们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假如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得非常到位,最后变成了一本自己的“科学书”,这个意义就大了。(文字记录整理:胡志林陈梦钗)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