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51KB ,
资源ID:234354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354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陶瓷之十三.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陶瓷之十三.docx

1、中国陶瓷之十三中国陶瓷之十三 中国陶瓷之十三龙泉窑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自己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弟

2、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釉、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在欧洲,龙泉青瓷有“塞拉同”(Seladon)之美名。+(或称雪拉同)!在阿拉伯国家称为“海洋绿”,波斯哲学家爱尔托西神秘地宣扬青瓷:如果在青瓷餐具里盛放有毒食物,青

3、釉就能起作用,变为无毒;青瓷碎片碾成碎末,还可以医治牙病,能抑止鼻血。 浙江省龙泉市。 龙泉市地理位置图。 1.【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代龙泉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36.4cm,口径18.4cm,足径15.5cm。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缠枝花卉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篦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 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瓷尊造

4、型的特点,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 2.【元龙泉窑青釉执壶】 【文物原属】:元代龙泉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25cm,口径4.5cm,足径8.3cm。 壶直口,口下渐丰,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壶一侧有曲状长流,相对一侧有曲状起棱带形把柄,平顶圜钮盖。口、足边露胎。通体施青釉。釉质光泽素雅、匀净、温润。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3.【龙泉窑青釉三足炉】丰厚釉层使之莹润葱翠,属典型的梅子青色调。口沿以及边角转折处微露白色胎体,足露胎,具有不同层次变化。为南宋龙泉窑的重要作品。 4.【龙泉窑观音瓷塑】观

5、音的脸、胸、手,足,露胎。台座三层,上、下堆塑化纹、净瓶。第三层台塑两童子拱手。下塑莲花,海浪纹。 5.【南宋龙泉窑狮钮盖熏炉】盖钮为一狮子张嘴吼叫,平口,口内露胎,三兽足。 6.【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 【规格】通高25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7.5 厘米。 【简介】直口,粗颈,肩部呈阶梯状,饰向上五管,收腹,圈足,宝刹式盖。通体施青釉,釉面青翠,有大开片,釉层清澈,胎体厚重。 【文物现状】首都博物馆藏。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的一种瓶式,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有五管,六管,十管,十五管等多种制式。龙泉地区自北宋起便常在墓中出现多管造型的器皿,肩上竖立数个圆管的

6、唇口瓶,有以为是烛台,有称为花插的,其用途尚难断定;但似为墓葬中做为谷仓意涵的用器,是冥器。 7.【元龙泉窑青釉露胎盘】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5厘米。 该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它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该盘浅腹,圈足矮小,形制为元代流行样式,但作五个花口甚少见,一般都是六出花口。内足在釉上堆贴梅树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刻水纹及梅月倒影。釉呈梅子青色,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该盘采用的堆塑修饰技巧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7、“堆塑”是一种陶瓷修饰技法,即将模印或雕塑成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坯上,然后烧制而成。由于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烧成后冷却阶段经过两次氧化,纹饰表面呈紫红色,在青釉的衬托下,色彩鲜艳夺目,取得很好的修饰效果。该装饰手法在元代比较流行,到了明代则比较少见。从盘底堆饰的梅枝形状、月亮及淡淡的梅月倒影等整个构思来看,则取意于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8.【龙泉窑龙纹荷叶盖罐】罐盖顶有钮,荷叶边,颈短,鼓腹,圈足,足底露胎。 9.【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小口,丰肩,鼓腹,腹下渐敛有棱纹,圈足,露胎。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刻花: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瓷

8、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青瓷采用较多;南方龙泉窑及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系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胚体刻出花纹。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常与划花技法结合运用,被称为“刻划花”。 暗刻花:用刀在没有上釉的素胎瓷器上画出凹下去的花纹,称为暗刻花,之后浇上釉入窑烧,烧出来有花纹的地方会凹下去一点,颜色也深一点,朦朦胧胧很含蓄的感觉。 9.【南宋龙泉窑方形瓜棱瓶】高26.5 腹宽11.5cm。 器形规正,胎坚实呈铁黑色,胎釉厚,器形呈正方形兼瓜棱状,口部向外散开,圈足露胎,圈足呈波浪状方形足沿,圈足内施釉,釉呈粉青色,

9、内外壁施釉,开大纹片。釉光温润,玉质感强,保存完整,无伤残。 10.【南宋龙泉窑雕镶蟠龙盖罐】通高22.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 瓶呈盘口,盖钮为一卧鹅,形象生动。瓶颈凸雕蟠龙一条,腹部一周饰浅浮雕莲瓣,通体施粉青釉。瓶口有损,用金粉补之。蟠龙瓶是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器皿,大多数有盖,盖顶常饰虎、狗、鸡、鹅、鸟等禽兽形钮,以虎钮居多,故又常被称为“龙虎瓶”。瓶体有筒式、多级塔式等不同样式。 11.【元龙泉窑龙纹洗】口径37厘米。洗是文房用品。龙泉窑在宋代便开始大量生产,与当时郁郁乎文哉的时代氛围相契合。宋代之器小巧典雅,入元则粗犷放达。该龙纹洗规格大,口沿外折,腹弧收,浅圈足近似卧足,小

10、平底。内底采用模印贴花技法饰戏珠龙纹,器壁刻与之呼应的海水波涛。外壁饰莲瓣纹,有凸雕之质感。整器内外罩一层青翠的厚釉。品相完好。底足露胎,局部泛火石红。 上海博物馆藏。 12.【南宋龙泉窑双鱼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3.【南宋龙泉窑葵花式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敞口,开片,口边和足露胎。 14.【南宋龙泉窑褐斑匜式盂】 匜:(拼音:y,注音:,音同“仪”)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 15.【元龙泉窑青瓷褐斑三足花囊】 【规格】总高:16.2cm 口径:17.1cm。 【简介】弦纹盆形器,敛口,深壁、器里中空无底;下接托圈,托缘上宽下窄;三足为模印兽面的蹄足,向外曲伸。

11、旧名花囊,即指盛放花盆或长形瓶壶的托座。胎体厚重,全器施青碧的青釉,釉里还点加铁斑装饰,斑色褐中带红。灰胎,盆底、足底露胎处呈火红色,是龙泉窑的作品。此种青釉点加含铁量高的褐斑的装饰作风,在东晋到南朝的青瓷上曾经风行,其后沉寂;虽然唐、五代的长沙窑青瓷有大块铁褐斑或褐色铁绘装饰,宋代广东西村窑也长于青釉铁绘纹,但均非飞青细点的趣味。直到北宋青白瓷再起铁斑装饰的个例,元代则广泛出现,成为景德镇青白瓷及龙泉青瓷醒目的特色。有些褐斑边缘蕴散成红色,曾被疑为是铜红釉。元代瓷器常有连座器出现,有的与座子紧黏烧制,有的器身与器座分开,故传世或出土器中也常见单独的瓷器座,如任氏墓葬有两件卵白釉的器座。元人文

12、集中且有咏器物的盖或座的独立篇章,显然对器皿的盖与座的配置十分重视。本件器座形体大且釉色明丽,是罕有的精美作品。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6.【明龙泉窑翠青刻花花卉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明龙泉窑翠青镂空花卉大香薰】平口露胎,口外边绘回纹,下绘叶纹,腹镂空,三足,足底露胎。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8.【明龙泉窑拱花壮罐】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拱花: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花纹,瓷器装饰手法之一。 壮罐 : 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明宣德时制品釉面肥润,清乾隆年间的仿制品釉层匀薄。景德镇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19.【明龙

13、泉窑青瓷觚式瓶】平口,内敛,圈足,外撇,露胎,开片,器身有两个对称中空长筋。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明龙泉窑青瓷刻花花卉八方盘】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1.【明龙泉窑青瓷划花投壶】 划花: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条,铜铁制器等尖状工具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始于唐代越州(今浙江余姚)越窑,其盘碗的里部有此装饰,纹饰线条较粗;五代到宋初划花装饰比较流行,纹饰线条纤细,题材较唐代丰富,花卉、人物、鸟兽、龙凤、禽鸟等几乎无所不备;定窑白瓷也大量使用,纹饰较越窑简练。 投壶:战国汉族娱乐用器,手拿一签投掷,用此赌酒娱乐。 22.【明龙泉窑青瓷瑞兽插屏】 插屏:几案

14、上的一种摆设。于镜框中插入图画或大理石、彩绘瓷版等,下有座架。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3.【明龙泉窑青瓷碗托】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4.【明龙泉窑青瓷划花鼓丁洗】口内折边,上下各有一排鼓丁。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5.【元龙泉窑八角堆龙盘】盘作八角形,平唇,浅斜腹,圈足。内底贴四足舞龙,龙下有两朵云纹。施深粉青色釉,釉开片细密。龙和云纹、圈足底部露胎,呈紫色。 藏于龙泉青瓷博物馆。 26.【龙泉窑斗笠盏】口八角,圈足。 盏:器皿,浅而小的杯子。 藏于浙江博物馆。 27.【龙泉窑船式砚滴】砚滴纵向图。船前部有口,可注水。船舱两边有栏杆,船上为前、后舱。 28.【龙泉窑船式砚滴】砚滴侧图。

15、 29.【龙泉窑船式砚滴】砚滴舱内图,坐两个人。 藏于浙江博物馆。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30.【龙泉窑贴花罐】 藏于土耳其托普卡匹宫。 31.【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龙泉窑青瓷】(一) 位于巴黎第16区。 32.【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龙泉窑青瓷】(二) 33.【龙泉窑开光六方瓶】六方口,六方足,六面开光

16、。 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34.【龙泉窑瓷器】 藏于浙江余姚慈溪锦仑艺术宫。(私立) 35.【明龙泉窑真武大帝像】高24厘米。脸、手、足露胎。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 36.【明龙泉窑三童扛鼎熏炉】高15.2厘米。 37.【明龙

17、泉窑菱花形尊】高21.3厘米。尊体呈菱花形,撇口,圆腹,胫部外撇,近足处有花形起边,也称花觚。通体饰青釉,花棱处有白色出筋。釉面光洁,釉色清丽,造型饱满而不失秀巧。 38.【龙泉窑盘口瓶】 39.【元-明龙泉窑饕餮纹六方瓶】 【规格】高13厘米。 【简介】瓶体呈六方形,颈部饰双耳,并贴塑圆环。通体满施青釉,上以模印手法装饰。颈部和肩部有两道弦纹,将瓶体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均饰饕餮纹,尤其腹部最为鲜明,饕餮立眉瞪眼,颇为凶猛,近足处环绕一周莲瓣纹。瓶造型挺拔,装饰粗犷,浓重的摹古气息使得整器古韵十足。 40.【明龙泉窑青瓷狮钮香薰】 【规格】高12cm。 【简介】该香薰造型别致,方形体,带盖,熏盖

18、上饰一狮钮,狮子呈坐姿,正仰天长啸。香薰通体施青釉,釉呈色葱绿,有开片,四壁外模印八卦纹。从其造型、风格看,此器当为明代龙泉窑之代表作品。 41.【南宋龙泉窑鬲式炉】 此炉的造型是仿照周代青铜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颈,圆腹,下承以三足,其绝妙之处在于炉之颈、腹通过曲直的线形对比,突出了器物饱满圆润的特点。炉的腹部由堆贴凸起三棱纹线延至足部,逼真的模仿了铜器出筋的装饰效果,宋代官窑器在生产宫廷所需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受当时盛行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亦流行仿青铜器和玉器式样的器皿。传世器中尤以仿玉器的琮式瓶和仿青器的贯耳瓶。觚、鬲、炉等器型为多见,此类仿玉器、青铜器的器物较一般日用官窑更为珍贵,

19、在宫廷多作陈设之用。 鬲:(音“立”,粤音作“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器,用于烧煮加热。早在新石器时代陶鬲就已经广泛使用,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鬲在形制上类似于鼎,有三足,但三足中空,可以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主要用于烹调稀食。 42.【南宋龙泉窑梅子青瓜形执壶】该器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壶流、壶把与壶体造型协调统一,壶盖缺失。足部露白胎。釉面滋润青翠,如冰似玉,为淡雅幽静的梅子青色,增加了器物的沉稳、清雅。这件南宋瓜形壶器型比以往所见要大,其如一泓清水明澈的梅子青釉,更是龙泉窑以釉色取胜的绝色佳品。 43.【龙泉窑花卉纹碗】本器花瓣形口,弧腹,裹足支烧,外底有垫圈痕。碗胎体厚重,造型挺拔,

20、通体施青釉,釉汁肥厚润泽。碗外壁以云气纹为边饰,四面分别刻划四朵折枝牡丹,花朵饱满,枝叶繁茂,内壁纹饰与外壁相同,且一一对应,碗心则点缀折枝灵芝纹。整器纹样刻划精细,装饰华丽,并带有日本包装,上书“天龙寺青磁”字样。 “天龙寺青磁”是日本收藏界对于龙泉窑瓷器的称呼,根据其时代分为三类:“砧青磁”、“天龙寺青磁”和“七官青磁”,其中“天龙寺青磁”即是指元代至明早期的龙泉窑作品。龙泉窑“供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大明会典中有:“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的记载,龙泉窑大窑窑址也发现很多与景德镇官窑器造型、纹饰相同的标本,因此近年来龙泉青瓷逐渐受到藏家的关注。目前所见龙泉窑大碗以墩式碗为多,花口碗较为少见,本碗胎釉质量俱佳,器形硕大周正,毫不变形,刻花精美,刀法流畅,是一件明代初期龙泉窑青瓷的代表之作。 44.【龙泉窑牡丹纹绳耳炉】直径29厘米。 45.【南宋龙泉窑盘龙纹罐】高22厘米。釉色苍翠,罐盖顶边有绳环,颈堆塑盘龙,筒腹,圈足,足露胎。 46.【龙泉窑蜜蜡黄釉贯耳瓶】平口,微内敛,颈部对称贯耳,圆腹,圈足。 47.【龙泉窑青釉葫芦瓶】高23.5厘米。小口,葫芦形,圈足,开片。 48.【龙泉窑弦纹盖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