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32.95KB ,
资源ID:23428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2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札记-王制载:“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又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些规定A. 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D. 明确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和“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宗法制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故A项错误;西周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故D项错误。2下列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B. 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 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D. 都防止了地方剖据势力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三公九卿和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都削弱了相权维护了君主集权,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通过程序性分权比秦朝的三公九卿更为科学一些,故A项错误;唐朝中央有掌管监察的御史台,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中央官制,故D项错误。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

3、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A. 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B. 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C. 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 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而唐代官绅墓葬中较少以郡望署名。这说明唐代的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故B项正确;材料和民族融合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宗法制和家族郡望的关系,故C项错误;宋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而唐代官绅墓葬中较少以郡望署名。由此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4下表为唐代宰相出

4、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影响B.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分散相权的需要D. 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是通过科举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而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入仕者越来越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科举制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和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分散相权无关,故C项错误;科举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会带来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出图表的信息即可。图表信息是通过科举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而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入仕

5、者越来越少,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5“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材料描述的是A. 秦朝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现象C.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D. 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描述的是北宋收地方的权、钱、兵与中央,这是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收敛藩镇,权归于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加强

6、中央集权的措施。6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的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皇祐前则约为1:929。唐宋官民比例的变化A. 说明官员定额渐趋正常B. 表明宋代官僚机构庞大C. 推动科举制度不断完善D. 反映唐代政府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唐开元以前的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皇祐前则约为1:929”说明宋朝的官员人数大大超过了前代,即宋代官僚机构庞大,故B项正确;“1:929”的官员定额是不正常的,故A项错误;材料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了宋代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1:2460”和“1:92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后者明显说明官僚机构

7、庞大,由此得出答案。7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 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B. 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 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分领制体现了分权,圆议连署制体现了制约,因此,这种权力的运作方式体现了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决策方式的异变,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的行中书省,故B项错误;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很显然材料和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故C

8、项错误。8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指边疆官职)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入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 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感B. 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C. 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答案】A【解析】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必须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这是在培养土司的国家认同感,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是在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接受教育的是土司子弟,不是少数民族民众,故C项错误;地方分裂的基础是经济,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切合国家认同的社会热

9、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各地土司子弟”,由此得出答案。9(题文)“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军机处职能,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军机处并不是在六部之上,A错误;军机处是皇权加强表现,B错误;丞相此时已经不存在,C错误。点睛: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

10、。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 力不断削弱;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0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清政府认为“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是个保和平的政治条约,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南京条约的侵略本质,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

11、“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说明英国人认为南京条约是个贸易规则,同样没认识到其不公平性。故两国对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故D项正确。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违背历史史实,故A项错误。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符合史实,和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中英之间实力差距巨大,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国被迫开放而不是贸易接轨,故C项错误。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C.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 缺乏近代

12、国家主权意识【答案】D【解析】清政府部分官员认为“公使驻京”比“全免关税”更能危及统治根本,这说明这些官员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正是华夷观念的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是清政府缺乏国际法的表现,故C项错误。12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A. 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B. 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C. 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 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蒋廷黻的意思是,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即洪秀全真正想建立的是新的封建王朝。依据所

13、学知识可知,能够支持该论断的是建立等级森严的官制,故C项正确;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都是新国家的表现,故AB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洪秀全不想建立新国家或新社会,而想建立新朝代。13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 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B.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 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 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

14、的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的惩办义和团、赔款以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在华特权,故A项正确;扶植清政府不是其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内容,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点睛:“主要目的”解题时,要注意主语,选项必须符合主语最终的意图。本题的主语是列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在华利益。1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确立责任内阁制度B. 保障议会中

15、心地位C.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规定了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的制约权力,而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D项正确;确立责任内阁制度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保障议会中心地位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15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A. 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B.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 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的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说明了近代中国民主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艰难的,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明确的反帝,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没有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和袁世凯称帝时还未出现军阀割据,故D项错误。16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