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1.95KB ,
资源ID:232962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296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共58页.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共58页.docx

1、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共58页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共58页一、 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 教学目标1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二) 教学重难点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准备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2.练习:(1)收集

2、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二)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

3、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3.课堂练习:P7页 试一试(三) 归纳小结及知识的链接与拓展1、归纳小结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二)教学重难点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学习数学

4、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准备1.通过预习收集、选择、处理一些数字信息,尝试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经历折叠、裁剪设计一个图形2.练习:略(二)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2.探索新知识1).动手操作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试一试: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看一看你得到了什么图形?三自我检测1、找规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1) 1,2,4,7,( ) (2) 1, 111, , ,( ) 2342、将一个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对折的次数越多,折痕的条数也就越多,如第一次对折后,有1条折痕,第2次对折后,共有3条折痕

5、。(1)第3次对折后共有多少条折痕?第4次对折后呢?(2)请找出折痕条数与对折次数的对应规律,说出对折6次后,折痕有多少条?3、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每个小长方形地砖的面积是( )A、200cm2 B、300cm2C、600cm2 D、2400cm24、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9011 9121192321 94541,猜想:第20个等式应为:_2.1有理数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2)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二)、重难点重点: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

6、还是零难点: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二、教学过程(一)课题准备(1).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3).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4).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二)探究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2.新知讲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理数的分类,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5.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

7、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如此等等(三)、归纳小结师生共同讨论,概括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充分感受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分类可有多种标准,但应注意不重复、不遗漏。三.自我检测2.2 数轴(1)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构成数轴的三个要素正确画出数轴;(2)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二)、重难点重点: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8、 难点:能根据构成数轴的三个要素正确画出数轴;二、教学过程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引导学生总结:要正确地画出数轴,那么数轴的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画出了数轴,那么任何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三)、归纳小结(1)数轴的三个要素并画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2.2 数轴(2)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进一步掌握数轴的三

9、个要素,并正确画出数轴;(2).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二)、重难点重难点: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三)、归纳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2.3第一课时:绝对值一、教学目标 教材重难点分析1、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体会绝对值的几何意义2重点: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探究活动3归纳小结(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

10、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4)、三 自我检测2.3第二课时:相反数1、教学目标:(1)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2)学会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难点: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5、-7、3、+11.2、a 2(2) 化简下列各数: (1)-(+10); (2)+(-0.15); (3)+(+3); (4)-(-20)2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1)让学生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以下两对数的点:-6 和 6 、1.5 和 -1.5(

11、2)让学生分析以上点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谈谈你的发现。 2、相反数的意义:像以上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3、练习(见课本)3归纳小结三、自我检测:2.4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二)、重难点重难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二、教学过程(一)课

12、题准备 (二)探究活动(1)小组交流上面练习完成情况,评判正误; (2)通过上面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及应用过程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吗?请哪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一个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通常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然后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以按“和”的意义或“运算”的意义来读,并且能按“和”的意义来求出结果。 4.知识链接与拓展: (三)、归纳小结1)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点三.自我检测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1、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13、3)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2、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用数轴来表示这一事实吗?请动手画一画如果上述问题变为: 问题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写成算式就是: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你能再用数轴表示一下这个事实吗?(学生动手在数轴上表示) (二)、探索活动1我们来比较上面两个

14、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一般地,我们有: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2试一试:(1) 3(2)?;把上式与32相比较,则3(2)-6. (2) (3)(2)=?;把上式与(3)2=-6相比较,则(3)(2)=6 若把上式与(3)2=6相比较,能得出同样结果吗? 3我们知道,一个数与零相乘,结果仍为0. 如 500; 0(3)0. 4概括:综合上面式子(1)326; (2)(3)2=-6; (3)3(2)-6; (4) (3)(2)=6. (5)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请同学们

15、观察(1)(4)四个式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在学生交流后,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三)、归纳小结有理数的乘法关键在于确定积的符号,当积的符号确定后,有理数的乘法,实质就转化为小学的乘法运算了小结:1、先确定积的符号2、再把绝对值相乘三、自我检测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1、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特别是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掌握

16、倒数的概念,会求非0有理数的倒数;2、教材重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二)、探索活动:1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小学里学习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2倒数(板书)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三)、归纳小结 14(-8.99)2.5;2(-5.76)713157;3(+-)(-36)1372612学生先独立完成,其中有三人板演,之后相互交流、评价,并对问题解决进行反思引导反思:完成计

17、算后,说说你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感觉强调:1前两个计算题可以从前向后依次相乘,但这样麻烦,而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2第三题可以按运算顺序先求和,再相乘,发现烦琐后,不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样较为方便三、自我检测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1、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体验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的思想方法; 2、教材重难点:会运用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已知,上周每上午8时的气温记录如下:求:上周上午8时的平均气温是多少?(1)计算:(-

18、3)+(-2)+(-3)+0+(-2)+(-1)+(-3)7=(-14)7 (2)如何计算:(-14)7问题2“试一试”:下列各式中两数相除的商使多少?并用乘法验算: (1)(-10)2; (2)24(-8); (3)(-12)(-4); (4)04; (5)0(-12); (6)0(-7) 12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表示你所得到的结论 要求: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叙述所得结论 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叙述不完善的 板书课题:有理数乘法和除法(3) 1有理数除法法则(板书)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非零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19、2.符号表述:ab=(三)、归纳小结1(b0) 0a=0.(a0) b三、自我检测2.6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 教材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1 (1)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3).一个数的幂的符号的确定方法2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有理数乘方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的符号处理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将下列各式表示成乘方形式222222= 77777=111)(-)(-)= 2222453(2)计算2= (-4)= (-)=3(-3) (-3)(-3)= (-2探究活动1、正方体的 棱长是5cm,它的体积是多少?2、有一杯可乐,第

20、一次喝去一半,第二次又喝去余下的一半,如此方法喝下去,第五次后剩余的饮料是原来的几分之几?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小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经过8小时,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多少个?3归纳小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强调指出:1、学会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决问题。2、平方、立方意义底数2.6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1、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利用10的正整数指数幂表示大数;(2). 通过观察、推理,发现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数位的关系,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3).熟练进行有理数(含乘方)的运算。2、教

21、材重难点:会利用10的正整数指数幂表示大数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 你知道光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米秒吗?你知道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多少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师:(麦粒与棋盘)如果按下述方式在棋盘上放置麦粒,那么共需多少麦粒?在第一个方格上放一粒麦粒,第二个方格上放两粒,第三个方格放四粒,第四个方格放八粒,如此等等,每一个新的方格都比先前的方格翻一倍你在读写这些数时觉得困难吗?是否需要一个科学一点的记法?1 +2 + 22 + 23 + 24 + + 263 = 18 446 744 073 709 551

22、 615.(二)、探索活动:做一做:102=_, 103=_, 104=_, 105=_.由上可知:10n是在1后面有n个0,这样就可用10n表示一个大数,如:300 000 000 =3100 000 000 =3108,6 100 000 000 =6.11 000 000 000 =6.1109.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就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三)、归纳小结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696 000 ; (2) 1 000 000 ; (3) 58 000.练习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800; (2)1 800 0

23、00; (3)1 230.想一想: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位数有关系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例2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各数,原数各是什么数?(1)4 ; (2)6.2 ; (3)3.95.练习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2; (2)6.03 ; (3)5.002.例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地球的质量为59万8千亿亿吨;(2)地球的表面积约是510 000 000平方千米.2.7 有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

24、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重难点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准备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能类比小学数学中的混合运算处理有理数混合运算2.练习:(二)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已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有哪些?你能分别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吗?观察:你能说出这个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2、探究归纳:上面算式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我们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在小学

25、里所学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这些运算顺序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是否适用?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课堂练习: P51练一练(三) 归纳小结及知识的链接与拓展1、归纳小结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1).改错,把正确的解答写在横线上: -2-2。 294(-4232+44443=-16-+=-16; -(-2)99993249)=-8=-8;(2).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cd)的值。 试求x(b)(acd)xb(a22003203.1第一课时

26、: 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在现实情境中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2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交往、互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2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三)教学难点:探索用代数式来表示规律的过程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小亮跑步的速度

27、是a米/秒,是小莉跑步速度的3倍,请用代数式表示,小莉跑步的速度是_米/秒、 有一列数1,2,3,4,5,6,按顺序从第2个数数到第6个,共数了_个数;按顺序从第m个数数到第n个数(nm),共数了_个数(二)、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符号、图标来传递某种信息,表示某种具体的意义。你认识这些图标吗?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图标吗?情境(二) 失物招领启示小明今天上午在校园内捡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到政教处认领。 问:这里为什么要用若干元,而不写清具体的数目,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可以,那么这个字母将表示什么意义?2、例题教学

28、例一: 1)比a大7的数是_.2)小利3小时走了b千米,那么她的平均速度是 _千米每小时.3)某城市市区人口a万人,市区绿地面积m万平方米,则平均每人拥有绿地_平方米. 4)某城市5年前人均年收入为n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是5年 前的2倍多500元,今年人均收入将达_元。5)如图,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表面积是_。例二: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进行,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我设想(用投影)以这种形式从左往右搭2008个正方形,谁能告诉老师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问:(1)搭1个正方形需要_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_根小棒。搭10个正方形需要_根小棒。 搭2008个正方形需要_根

29、小棒3、巩固练习1)某公园依地势摆若干个由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构成的花坛,并在各正方形花坛的顶点与各边的中点布放盆花以营造节日气氛。(如图)根据上面的图案填写下表:按此方式摆下去,第10个图案用 盆花。第n个图案用盆花。2)书后有关练习、习题(三)、归纳小结:1、与小学学习“字母表示数”相比较,这堂课再次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后,你对“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新的认识?2、本节课中,你是怎样探索规律的?与同学们交流探索规律的过程和体会。3.2第二课时: 代数式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2)能力目前:、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交往、互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钢笔每支元,铅笔每支.元,n支钢笔和m支铅笔共_元、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m,宽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