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1.77KB ,
资源ID:229953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9953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组单元教学内容:第二组单元教学目标:1.会人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4.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5.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人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

2、围事物的意识。3.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5.古诗两首教学内容:书P22-24。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

3、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宋代两位诗人的古诗。(板书课题:5.古诗两首,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1.师范读课文。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不识庐山真面目、山重水复疑无路)3.出示本课认读字。指名领读

4、,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豚。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蒙、薄、贯。5.生自读古诗题西林壁,思考: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哪里的美景?(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师点拨:庐山的美丽风景。)三、细读课文 学习语言1.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理解古诗题西林壁,并思考: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让学生畅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2.师: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师点拨: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

5、题小组内尝试解决。4.汇报交流。(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指导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引导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2)交流第三、四行诗句。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师总结: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不是抽象地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

6、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5.生齐读古诗,再次体会庐山的美丽风光,并尝试背诵。四、课堂小结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五、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景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悟理 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本节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山西村。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山西村。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

7、导入 巩固旧知1.检查题西林壁背诵。2.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宋)陆游,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师范读古诗,然后生自读,读后思考:“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三、细读课文 学习语言(一)感知文意1.回忆学习古诗方法。(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师点拨: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2.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师巡视指导。3.指名读诗,正音。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

8、还有哪些不懂?(指名回答,师适时点拨)5.生小组交流,思考: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从哪句诗知道的?(生小组交流,师巡视)6.汇报展示。指小组汇报,相互补充,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古诗的一二句体现了乡亲们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二)学习一二句诗1.师: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预设:师:“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

9、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师: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指导朗读)2.师: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

10、互相说说。(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三)学习三四句诗1.师: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自读三四句诗,思考: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师: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师: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师:诗人此

11、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欣喜,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指名读齐读)(四)背诵古诗生齐读古诗,再次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尝试背诵。四、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指名回答)五、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盛情待客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6.爬山虎的脚教学内容:书P25-27。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

12、均匀、重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3.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2.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

13、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师:孩子们,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这个谜。(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1.师范读课文。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铺、重叠、空隙)3.出示本课认读字。指名领

14、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茎、蛟。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对应的词语)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蛟龙。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叠、逐。6.出示本课读写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写写”中对应的词语)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空隙、叶柄、逐渐。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指生评价。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4.师点拨: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

15、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四、细读课文 理清思路1.生小组合作读,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爬山虎的?(课件出示)2.指一组汇报,其他组适时补充,全班交流。3.师点拨并板书: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4.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语段,小组交流。5.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6.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爬山虎生长在哪儿?(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7.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爬山虎生长在学校操场北边的墙上和“我”家小院的西墙。从而引发了作者的观察兴致。五、课堂小结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六

16、、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 “我”家小院的西墙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巩固旧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领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师点拨文章写作顺序并板书: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

17、点)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能看出来?(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巡视)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师: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板书:颜色好看 排列整齐)三、细读课文 学习语言(一)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的句子。(生自读,同桌交流,师巡视)2.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3.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

18、突出了这一点?(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注意)(二)学习4、5自然段1.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然后听录音。闭上眼睛,想像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2.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触巴拉贴)生尝试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交流,指名回答)4.师: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5.我们观察爬山

19、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观察细致、耐心)6.小组交流,思考: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生小组交流,师巡视)7.汇报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作者善于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四、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五、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叶子:颜色好看 排列整齐脚的 形状特点:爬墙过程

20、:触巴拉贴7.蟋蟀的住宅教学内容:书P28-3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1、初步感知文意。3.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师:同学们认识它吗?(指名回答)师板书:蟋蟀(生书空)师: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指名回答,师点拨:好斗、唱歌、建住宅)师板书:住宅师: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2、,有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1.师范读课文。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选择、扒土)3.出示本课认读字。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穴、搜。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对应的词语)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慎重。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蔽、遇、搜。6.出示本课读写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写写”中对应的词语)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随遇而安。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

23、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指生评价。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4.师点拨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四、细读课文 理清思路1.生小组合作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课件出示)2.指一组汇报,其他组适时补充,全班交流。3.师点拨并板书:总起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住宅的建造。4.学习第1自然段。生自读,并思考:蟋蟀因什么而有名?(生独立思考)5.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渗透用原文回答问题的阅读方法。五、课堂小结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24、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六、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总起住宅的特点住宅的建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巩固旧知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7.蟋蟀的住宅)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领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25、。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师点拨文章写作顺序并板书:总起特点建造)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生自读2-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同桌交流,师巡视)2.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这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如何制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蟋蟀的大宅。三、细读课文 学习语言(一)学习2-6自然段。1.生小组合作读,思考:这几段主要介绍了蟋蟀大宅的什么?它们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生小组交流,师巡视)2.汇报展示。指小组分自然朗读,然后汇报,相互补充,师适时点拨。师:这

26、几段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首先选址慎重,其次外部、内部各具特色。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是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文中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的住宅之所以可以称为“伟大的工程”是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板书:选址慎重 外部、内部特点)3.指导朗读,带着赞赏的语气来读。生齐读2-6自然段,感受蟋蟀安全而舒适的大宅。(二)学习7-9自然段1.生自读7-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2.汇报展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然后汇

27、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这几个自然段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板书:动工时间 如何挖掘 不断整修)四、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师: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适时点拨)师: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假使我们想到

28、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师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让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五、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总起住宅的特点:选址慎重 外部、内部特点 不随遇而安住宅的建造:动工时间 如何挖掘 精心修建 不厌其烦 不断整修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内容:书P32-34。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

29、容。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师: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板书课题:8.世界地图引发的出现,生齐读课题)师: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消磨、漂移)3.出示本课认读字。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谧、召。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

30、记”中对应的词语)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静谧、考证、枉费心机、浩如烟海。5.生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引出什么发现?(生自主默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6.生同桌交流,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师巡视)7.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