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匆匆教学实录模板匆匆教学实录_模板匆匆,太匆匆匆匆教学实录作者/薛法根一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生:认识了。师:(板书:息)认识吗?生:不认识。师:一般人都不认识。(众笑)这是一个古体形声字,念cong,“息”的本义是“窗”,古时候的窗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患”又表示一个人的心情就像窗子上的小格子一样多,一样乱,有心神不定、匆忙的意思。师:(板书:忽)念什么?生:cong。师:聪明!这两个都是“匆”的古体字,(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匆忙”的意思。师:(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个叠词。师:对!这是一个叠词。生:很匆忙的意思。师:“匆”表示匆忙
2、,“匆匆”是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生:(齐读)匆匆。师:我们汉语当中有很多叠词,读起来非常优美,很有节奏的美感。课文中有吗?生:头涔涔,泪潸潸。师:“涔”和“潸”分别是什么意思?生:“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师:如果我说“头上流汗,眼里流泪”,美吗?生:不美。师:头涔涔,泪潸潸,美吗?生:美!师:因为有了节奏感。还有其他的叠词吗?生:“斜斜”,还有“茫茫然”。师:如果我说“斜的太阳”,美吗?(生齐答:不美。)斜斜的太阳呢?(生齐答:美。)生:还有“赤裸裸”。师:“赤裸”优雅吗?(生大笑)“赤裸裸”呢?(生又笑)“裸”也要“裸”得优雅一点。生:轻轻,悄悄。师:
3、你念得不够“轻”,不够“悄”。生:(轻柔地读)轻轻,悄悄。师:太阳挪移的时候轻轻的,悄悄的,让人仿佛看到了他的生:样子,姿态。师:仿佛听到他挪移的生:声音。师:把“姿态,声音”两个词写下来。你看,叠词不但让我们看到太阳挪移的姿态,还仿佛让我们听到了他挪移的脚步声。还有其他词吗?生:伶伶俐俐。生:还有个“白白”。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不用叠词的话怎么说?生: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师: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感情不一样。师: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意思是这一遭走得生:太不甘心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师:强烈的自责、愧疚、后悔。你看,叠词美吗?生:美!师:美在它的姿态,美在它的声音,美在
4、它的情感。这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中有十五六个叠词,朗读时有种节奏的美感。这美感是要在朗读中去体会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己朗读吧!(生练习感情朗读)二师:课文讲什么匆匆呢?生:时间,日子,光阴,岁月师:匆匆就是时间过得特别快,特别匆忙。实际上时间不快也不慢,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生:在快乐的时候,在很想玩一个游戏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师:心情不同,时间快慢的感觉也就不同。生:和亲人朋友聊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生:我觉得睡觉的时候时间很快,睡几个小时一点都感觉不到时间长。(众笑)生:当我们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好像过得非常快。师:还有一种情况你们可能感受不到,比如薛老师这
5、个年龄的时候感觉时间是过得快还是慢?生:感觉过得快。因为你老了。(众大笑),生:因为薛老师的时间过去的多了,所以回忆起来就觉得时间快了。师:当一个人经常回忆童年的时候,这个人真的老了。生:我觉得小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当你长大后再看看小时候,其实时光是过得很快的。生:对于您来讲我觉得时光是过得很快的,因为老师您喜欢看书,对于喜欢看书的人而言,时间过得总是非常快。师:看来你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在日子过得有意义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等我60岁、70岁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会更快。那么,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呢?生:他24岁。一年是365天,八千多个日子大约是24年。师:是的,这篇文章是他
6、20多岁时的春天里写的,3月28日。20多岁正当青年,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啊,怎么会突然之间发现时光匆匆而逝呢?请你们轻声阅读课文,作者把所有的原因都写在了课文里。(生自由轻声读)生:因为时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他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师:他说出了时间的两个特点。第一,时间无声无息;第二,时间一去不复返。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了第二个特点“一去不复返”,谁来读一下?生:(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它们都能重新再来,而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师:这三个事物都能去而复来,失而复
7、得。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师:现在明白朱自清为何感到时间匆匆了吧?生:我觉得除了平常都要做的事情以外,时间还剩下一点点了,而且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时间很快。师:没听明白。能说得更清楚点吗?生:就是一天除了大多数要做的事情以外,时间只剩下一点点了,然后时间用完了那天的日子就没了。师:就一天而言,你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不够了,于是就觉得匆匆了。那你一辈子有多少时间呢?生:谁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呢?师:哪怕你能活100岁,但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年少一年,过10年少10年,你马上
8、有一种什么感觉?生: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师:请你写下来时间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其实,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理,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再看看课文。生:我在第四自然段找到这样一句话“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他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可是他20岁的时候感觉什么收获也没有,所以他感觉时间太快了。师: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生:朱自清的意思是,时间过得太快了,他还没有准备给世界留下什么就要老了。师: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生:在八千多日子当中,朱自
9、清没有留下任何足迹,他只是时间里的过客,他只是在那些日子里徘徊罢了。生:因为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转眼间”看出这个时间12下一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 辛晓明 李 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学目标1.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式朗读课文。积累有关字词,背诵第9自然段,习得积累方法。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教学过程环节一:扣月抓词,感受月景之美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月光曲这篇课文。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可以缺少关于月光的描写吗?(不能)这叫篇中扣题,具体描写
10、。师:课前让大家找出描写月光的段落,抄写与月光有关的词语。描写月光的段落是哪些段落?(第8、9自然段)师: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光有关的词语。提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浪花雪亮、接连涌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听写?师:字写得怎样?生:我觉得他的笔画写得很有力,像毛笔字一样有提笔、有顿笔。生:我觉得他的间架很合理,很好看。师:间架决定汉字的整体感觉,甚至比笔画更重要!师:(课件出示语段)同学们,这都是与月光有关的词语,谁来读一读?师:渎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
11、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还有谁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师: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来,带着你的想象读。评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并不是绝对局限于课后框定的几个字与词,积累的意识与态度决定积累的厚度与高度。当然,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积累不是一个割裂的局部,而是课堂言语实践场里的有机部分。本环节“扣月抓词”,其实与下一环节“对月品文”相接呼应。环节二:对月品文,读出虚实之境师:听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
12、面,这月色真美!不过,句子段落是词语的家,词语回家后会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走进第8、9自然段,一起走进那夜、那月、那曲,来一起感受师:谁与老师合作读?(师读第8自然段后,月光曲响起,学生接着读。)师:还有谁想读?其他同学边倾听,边想象画面,看我们的朗读能否看得见。师:(出示第9自然段)有人说,这段文字有两种画面,一种是实在的事物,一种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请迅速默读这段话,用波浪线画出属于联想的面面。师:虽然文章是从皮鞋匠的角度写感受与联想的,但他也可以推测妹妹此时的所听所想。同学们,这么美的联想,谁来读一读?(生读)师:我发现你把“洒满”读得重了一些、慢了一些,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生:我
13、觉得在浩瀚的海面上,这里有银光点点,那边也有银光闪烁这样读,才是洒满银光。师:这就叫读出画面,让朗读能够看见!聪明的同学们,咱们一起读。评析:区分实物与联想,体会虚实结合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区分与体会都是以“感受到”为前提的。借着“让朗读能够看见”的朗读策略,让学生悄然入境,让皮鞋匠联想到的三组画面形象地立在学生心里,“区分与体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而朗读如何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指导如何有效?本环节里,让学生见文字想象画面,是一个不错的指导策略。环节三:听月思考,体会虚实之妙师:可是,有人说,这不仅是皮鞋匠想得美,更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弹得美。皮鞋匠的联
14、想里有三组画面,实际上与月光曲的三部乐章三种旋律有关:轻柔舒缓、刚健明快、高昂激荡(课件)。请听师:音乐的旋律与联想的画面有关系吗?生:月亮初升、月穿微云、浪花奔涌和这三个旋律的节奏是一样的。生:三个联想的画面就是三种旋律,也就是给皮鞋匠带来的三种感受。师:老师有一个想法,想请一位同学给这段“月光曲”配上相应的文字诵读,有人敢吗?师:美妙的音乐,美妙的联想,绝妙的配音朗读。同学们,在描写月光的段落里,去掉联想部分,你们同意吗?生:删了就不具体了。生:删了我们就不知道月光曲是什么样子了。师:咱们用事实说话,读!(课件呈现删掉联想部分的句子)师:没有联想,你还能体会到月穿微云之妙吗?你还能品味到浪
15、花奔涌的壮美吗?师: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写作秘诀(板书)虚实结合。师:虚实结合,月光曲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个迷人的清幽的世界。(课件呈现图片、音乐)把感受藏在心里,轻轻地读一句(生读课题),美美地唤一声(生再读课题)。12下一页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感受红领巾关心照顾一个不相识的老奶奶的情意,学习红领巾助人为乐的品质。 2.继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能理解课文大意;练习独立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红领巾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以体会热心照顾老奶奶的好品德。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年三月五日,同学们会像雷锋
16、叔叔那样,走上街头,做好事,受到人们的称赞。还有许多同学不光是三月学雷锋,平时也做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小孩、残疾人。这样的同学就为胸前的红领巾增添了光彩。 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开演之前,就是写一个不知名的红领巾在剧场关心老人的事。 二、自学课文 1.指导: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今天主要靠同学们自己读,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谁是主人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的主人公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各自阅读。 3.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在剧场里,开演之前,一个红领巾给一位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座位的事。 三、练习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1.各自阅读,尝试分段。 2.同座交流,并说明分段
17、的理由。 3.全班交流。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开演前,我坐在第一排,心里好不惬意。 第二段(从“预告铃声响起来了”到“乐呵呵地称赞说”):讲红领巾热心给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座位,解放军把自己的好座位让给老奶奶坐。 第三段(最后两个自然段):讲“我”从解放军和那个红领巾身上受到教育。 四、进一步阅读 第一段 1.指导:故事开头把我们带到了剧院里,“我”和解放军坐在甲座上。这是故事的开头,读得轻快些,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场所。 读第一段。 1.第二段故事是随着主人公的出现而发生的。课文第二段开头哪一句是主要的,读时要突出。 (一位胖头胖脑的红领巾扶着一位老奶奶来到我们的座位旁) “胖头胖脑”
18、,说明红领巾十分可爱。“扶着”表现了红领巾对老奶奶的照顾,所以这些词语要强调。 而“我”不由得把手中的票使劲“攥了攥” “使劲攥了攥”表明我怕丢了好座位。这句要用轻读表示强调。 练习朗读。 2.默读第二段,想红领巾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找到座位的。 解放军战士有没有坐错座位?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并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解放军战士一愣,他赶忙站了起来,想弄清是怎么回事”(当红领巾说他坐错座位了,他感到很奇怪。尽管奇怪,但站起来的动作很快。读时“一愣”“赶忙”要突出。) “他连忙掏出自己的票,又拿过红领巾的票,看了又看” “我望着旁边的老奶奶,突然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票,那不是楼上的1排6号吗!” 这些
19、描写告诉我们什么?(解放军没坐错位子)所以“看了又看”“那不是吗?”读时要强调。 解放军战士确实是乐于助人的,从“他的眉峰耸动了一下”“含笑望了望”“十分抱歉地”可以表现出来。 谁来读读解放军战士的话? “真对不起,我坐错了,快请老奶奶坐下。” 3.分角色读第二段。 第三段 1.默读,思考:“我”萌生了一个什么想法,这个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2.同座互说。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我”受到教育的语句,要读的深沉、有力。 4.朗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说说你对红领巾,解放军战士和“我”的看法。 .总结:这篇课文通过红领巾主动为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座位的事,表现了红领巾,解放军战士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20、。 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后,应该学会关心人,从家里做起,从班上做起。 22 开演之前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
21、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
22、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三、学生自读。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1、作者简介。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3、检查自学的效果。(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2)“但悲不见九洲同”。但,相当于“只”。九洲:指全国。同,指统一。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3)“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4)“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这里同“勿”。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诗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
23、事)告诉你们的父亲。(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的感情。)(6)指导朗读。五、巩固练习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背诵。2、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二课时一、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作者简介。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3、检查自学的效果。说说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1)“剑外忽传受蓟北。”剑外,指剑门关以外。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这首诗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剑外传扬。(2)“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为高兴极了而流泪。这诗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
24、就洒满衣裳。(3)“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是再看。妻子,这里指老婆孩子。这诗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婆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伤。(4)“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指胡乱卷起。这诗句的意思是: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5)“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指放声歌唱。纵酒,指纵情饮酒。这诗句的意思是:在大白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6)“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诗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7)“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诗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8)“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这里。这诗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向洛阳。(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的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欣喜若狂的思想感情,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4、指导朗读。二、.总结课文这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巩固练习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古诗。2、练习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