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下面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勿相忘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辟也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3.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 B.苛政猛于虎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 D.余将告于莅事者4.翻译下面句子。(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此之谓失其本心。 5.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6.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乙孟子曰:“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
3、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终不知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祝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曰,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越:越国。辐(f):与下文的“鞔”、“辕”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4、。诸:相当于“之于”。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绐: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及寇兵侵其境。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9. 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始终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沙漠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横线乐
5、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等等。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10. 根据对联的意思填写名家姓名。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涑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4)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5)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6)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6、。 (7)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8)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日 喻 苏 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它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0,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0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0之,岂有既0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0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注眇(mio)
7、:眼瞎。龠(yu指一种管类乐器。道:事理、规律。相:这里是形容的意思。既:穷尽。即:按照、依据。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它日闻钟(其他) B.其所见而名之(命名) C.莫之见而意之(意味) D.或告之曰(有人)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日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日之与钟 恢弘志士之气 C.扣盘而得其声 其如土石何 D.而眇者不知其异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日闻钟,(眇者)以为日也 B.(眇者)扪烛而得其形 C.而人之未达也,(人)无以异于眇 D.(眇者)或莫之见而意
8、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2)道可致而不可求。5.“日喻”这个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12. 临近毕业,你也许有“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感慨、也许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面对即将进入中学的学弟学妹们纯真的笑脸,往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你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请你以书信的形式,把你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把你的经验和教训、成败与得失,融于笔尖、流于纸端吧。向学弟学妹们一吐你的肺腑之言,给与他们最真诚的指导与建议! 400字左右。13. 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乡为身死而不受
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4.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16.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10、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诗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得之则生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于我何加焉!4、简要回答(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上文“
11、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3)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18. 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
12、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参考答案1. 1.gu 2.dn 3.gng 4.c 5.xi 6.qi2.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
13、义,亦我所欲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苦。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3. 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诞失。接着举例说明
14、,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占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4. 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生取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
15、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5. 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蝗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局限,应予剔除6. 1.(1)并非仅仅 (2)益处 2.D 3.B 4.(1)用脚把饭菜踢给饥饿的人吃,饥饿的人因受到轻视而不肯接受 (2)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5.人应该保有“本心”
16、;通过事例论证提出 鼠人生自占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 1.(1)通“欤”,语气助词(2)停止(3)到去(4)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8. 1.(1)坏、毁坏(2)本来 (3)模仿、仿效 (4)理睬
17、2.(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升: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9. 略(提示:审视身边的生活,发现其中的乐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时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撷取“快乐”,将它们铺展成生活的画卷,并使“叙”与“议”有机结合。选材应力求有生活气息,比如在与舍友的相处中感受到快乐,感情上经受挫折的年轻人在忘我的工作中觅见了愉悦,下岗工人在再就业中重塑了自我,等等)10. (1)杜甫(2)李清照(3)蒲松龄(4)鲁迅 (5)三苏 (6)李白 (7)项羽 (8)范仲淹11.
18、1.AC 2.A 3D 4.(1)因为他未曾看见而向他人求教 (2)“道”町以在实践中自然领悟而不可能仅靠别人的解说直接掌握5.道理:事理、规律(读书)只能在实践中领悟,死滨硬套反而会误事(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12. 略(提示:有真情实感,细肯生动,文从字顺)13. 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4.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15. C16. 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
19、,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17. 1、略2、(1)同时拥有(2)比(3)祸患、灾难(4)生存、活(5)侍奉(6)通“辨,辨别”3、(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4、(1)舍生取义(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贵不能淫。5、略18.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要求: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点明出处,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