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56KB ,
资源ID:223794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379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莆田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莆田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齐君闻之,大骇,乘驲4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亦愈不知士甚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1罘(f),捕兽的网。2笥(s),一种容器。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4

2、驲(r),一种车。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之国郊 及:到B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遗:赠送C夫子将焉适 适:到,往D养及亲者,身伉其难 伉:承当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于利不苟取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婴之亡岂不宜哉 报养刘之日短也D其友因奉以托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救助危难、尊重贤士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在晏子出奔来辞时“沐浴而出”,

3、又体现了他对恩人的敬重。 C北郭骚决心“以身死白之”的原因是晏子曾帮助自己奉养母亲,而且还是国之栋梁,他的出亡会使齐国遭受侵犯。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4分) 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福建连江人,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隐居苏州。7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它写出了菊花的 特征,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8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了

4、南宋诗人不解的情结,朱淑真在黄花中也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请选择两个角度分析二者的优劣。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5、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9. (1)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无若宋人然 今日病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非徒无益 (2)结合选段,说说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如何培养。(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10.选出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5分)A孙权刚下定决心共同抗曹,周瑜就觉得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决定杀他。鲁肃不肯,建议派诸葛瑾去招孔明事吴。诸葛瑾到驿亭见孔明,孔明知道他的来意,反说诸葛瑾。诸葛瑾无功而返,周瑜大怒,杀了瑾全家。B关羽与黄忠大战于长沙城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又大战,关羽正要施展拖刀计,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因感激关羽义气,第

6、二天黄忠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拜,关羽遂得长沙。C庞统一心争功,不听众人劝阻,要从小路攻雒城。七夕这日,行前,刘备见庞统马不好,就将自己的白马换给他。张任伏兵在落凤坡,见骑白马的人来,以为是刘备,就大放箭,可怜庞统死在乱箭之下,年仅36岁。D诸葛瑾赴成都哭求孔明还荆州,孔明又哭求刘备。刘备就写书与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关羽不肯。陆逊请关羽于陆口赴宴,企图杀之。关羽只身一人前去赴宴,席间谈笑自若,又佯醉扣住鲁肃的手,扯至江边。关平飞船来接应,关羽平安归去。 E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想采用华歆之计除掉曹植,限其七步作诗,曹植行七步而诗成。但曹丕又嫌迟,并要求以

7、“兄弟”为题应声为诗一首,曹植竟然当即口占一诗:“煮豆燃豆萁,同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也潸然泪下,又有母亲卞氏求情,就暂且贬曹植为安乡侯。11.简答题(字数100字左右,5分)(张飞为攻下巴郡,多次搦战。而严颜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次日早晨,张飞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一箭射中张飞头盔。飞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请问后来张飞是如何攻下巴郡的,攻下后他是怎样对待严颜的?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陶诗“远人村”新解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远方的

8、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9、。“远”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汉以后,“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

10、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

11、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节选自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12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B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C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

12、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D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因此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

13、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14请说明作者认为的“远人村”的本意,并简述其理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5-17题。(16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年轻了许多。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

14、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一声痛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手在流血!一声惊叫,握笔管的手已不能

15、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禁不住阵阵剧痛,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想不到失手误打,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精心的他在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于是

16、,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狠狠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父子相扶回家的脚步声,稳健的是儿子,小心翼翼中带着愧疚;迟缓的是父亲,疼痛乏力里有着欣慰。还有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选自青年博览2001年第3期,有改动)15.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小说采用了对举的手法,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相互映衬,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B. 作者说老天爷在流泪,富有抒情意味,表达了对这对父子深陷生活的泥沼的深切同情。C.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使简单的故事情节产生悬念,跌宕起伏。D. “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的描写,穿插在父子

17、互相体谅却产生误会的情节中,烘托出小说悲凉的氛围。E. 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误会,表现生活的艰难,表现父子俩在艰难中互相扶持的真情,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16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7分) 17“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3分)18. 请以“宽容”为关键词,仿写下面的两个句子。过分的谦虚,无异于傲慢。(德国谚语)向上级谦虚,是本分;向平级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虚,是高尚。(英国谚语) 五、作文(70分) 据说,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根据上面的材料

18、,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体裁为议论文;论据恰当,论证严谨。参考答案1. 或棹孤舟。亦崎岖而经丘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犹蒙矜育,特为尤甚2. 早 病重 向南飞 全 远 分开3A(A中的“及”解释为“赶上”)来源:Zxxk.Com4. B (A 对于 到。 B用。 C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D 于是 因为)5D(晏子第一次感叹“不知士”不是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而是感叹自己错把北郭骚当做义士。)6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从他那里求得用来奉养母亲的粮食。(关键词“说”、“所以”、“焉”各1分,句子通顺1分。如今晏子被(齐王)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辩白。

19、(关键词“见”、“白”各1分,句子通顺1分。7.傲骨凌霜、孤傲绝俗。(1分)表示他坚守高尚节操,忠于故国的情怀。(2分,只说“坚守高尚节操”的给1分,只说“忠于故国”的给2分)8. “枝头抱香死”的“死”比“抱香枝上老”的“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反问,语气坚定;后者否定,语气稍弱。“吹落”也有死的意味,痛切悲壮;后者的“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后者的“秋风”则没有这种所指。(4分,一点2分,回答2点即可。)9.(1)若:像。 病:疲

20、倦。 舍:放弃。 徒:只是。(2)浩然之气要与正义真理相结合,要日积月累地培养,不要人为有意地帮助它。10.选AD (A周瑜没有大怒,也没有杀诸葛瑾全家。D 是孙权邀请,而且关羽带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同去。11.后来张飞只教三五十个军士,直去城下叫骂,严颜还是不出。(1分)又叫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严颜派人混进砍柴军士中。(1分)张飞故意宣称要从小路袭击严颜。严颜上当了,下埋伏来截张飞后路。(1分)不料却中了“真假张飞”计,反被活捉。(1分)严颜拒降,张飞以礼待之。(1分)严颜感其义而降,还让他的部下一起降,张飞就顺利赶到雒城。12D (原文说“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

21、“夷狄”的外延。而不是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13A (从对仗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远人村”不能译为“远方的村落”,与作者的观点无关。14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1分)理由: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陶渊明归隐故乡庐江,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南蛮异族混居在一起。15C E( C采用了插叙的方法;E非诗化语言,整篇小说也没有充满抒情色彩。16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 (2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3分)为下文的风雨大作作铺垫。(2分)17勤劳俭朴,尽量为儿

22、子改善生活增加营养;身在乡野,目光远大,条件再艰难也要让儿子读书,培养儿子成才。(一点2分,4分) 18. 过分的宽容,无异于放纵。(1分) 对自己宽容,是豁达;对朋友宽容,是大度;对敌人宽容,是善良。(2分,排比句式正确1分,用词准确1分)附1:诗歌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

23、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

24、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附2:文言文译文士的为人,主持正义不避危难,面临祸患忘却私利,舍生行义,视死如

25、归。有如此行为的人,国君不能与他交友,天子不能让他称臣。大至安定天下,其次安定一国,一定要用这样的人。所以君主想要大立功名的,不可不致力于访求这样的人。贤明的君主把精力花费在访求贤士上,而对治理政事则采取超脱的态度。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希望能求得用来奉养母亲的粮食。”晏子的仆从对晏子说;“这个人是齐国的贤人。他志节高尚,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对于利不苟且取用,对于祸不苟且求免。现在他到您这儿来求用来奉养母亲的粮食,这是悦服您的道义,您一定要给他。”晏子派人把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拿出来分给他,他谢

26、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逃往国外,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告别。北郭骚洗发浴身,恭敬地迎出来,见到晏于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受到齐君的猜忌,将要逃往国外。”北郭子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一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了。”于是晏子走了。北郭子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从他那里求得用来奉养母亲的粮食。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捧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找到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诬。”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于是捧着盛着头的竹匣托付给了那个官吏,然后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国都的郊外赶上了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听说北郭骚用死来替自己洗清冤诬,他感慨地说:北郭骚之死说明我越发地不了解士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