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1分率)=分率对应量 二分数除法 (一)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
2、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4、对于任意数,它的倒数为;非零整数的倒数为分数的倒数是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二)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
3、法 1、除法:多少一个数 2、方程解法:设这个数为x, 几分之几 x = 多少 (四)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 1、组合除法:(1几分之几)设这个数为x, x 几分之几 三比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3、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5、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前 项比号“:”后 项比值除 法被除数除号“除 数商分 数分 子分数线“”分 母分数值
4、6、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7、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如: 15
5、10 = 1510 = = 32 (三)比的应用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部分量。 四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添右去左”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一般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的小数要保留三位小数,百分数的分子保留一位小数。有的分数,当分母是100的因数或倍数时,可把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6、 (四)百分数解决问题 1例1,课本p84,求命中率等常见的百分率 方法:命中率= 100, 成活率= 100, 发芽率= 100, 出勤率= 100 合格率= 100, 及格率= 2例2,课本p8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此类型对分数同样适用) 单位“1”:一个数。一个数百分之几 3例3,课本p89,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即求增减幅度。(此类型对分数同样适用)另一个数。差量单位“1” 4例4,课本p90,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一个数百分之几 百分之几)5例5,课本p90,求一个数连续两次增减变化。有两个。有设数法和设1法。即:百分之几) 6补充例1,已知
7、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简单除法): 7补充例2,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或占或相当于)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 8补充例3,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组合除法): 方程解法: 百分之几x = 多少领域二 图形与几何 一 位置与方向 (一)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来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上名称。 (二)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走(观测点),向哪个方向走多远的距离。 (三)绘制简单
8、的路线图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以起点为观测点,从起点出发,根据描述确定所走的方向和距离。每走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点。二 圆 (一)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二)圆的特征 1、圆具有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d=2r,或r= 。 (三)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9、2、再把带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然后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四)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 3.14。(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倍,而不是3.14倍。(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d,或C=2r。 4、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 r
10、2 即 r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r2r 即 5.14 r (五)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一般用字母S表示。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3、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把一个圆切成若干偶数等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 4、半圆的面积=2r2 (六)圆环的面积 1、圆环的面积公式:S环=R2-r2或S环=(R2-r2) 2、外接圆和内切圆的面积 (七)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的变化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它的直径、周长也扩大或缩小多少倍,而它的面积扩大或缩小平方倍。 2、两个圆的半径之比=直径之
11、比=周长之比,面积之比=半径之比的平方倍。 (九)求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方法 加法、减法、切割法、平移法。常用各值结果: = 3.14 2 = 6.28 3 = 9.42 4 = 12.56 5 = 15.7 6 = 18.84 7 = 21.98 8 = 25.12 9 = 28.26 10 = 31.4 16 = 50.24 25 = 78.5 36 = 113.04 64 = 200.96 96 = 301.44 常用平方数结果= 121 = 144 = 169 = 196 = 225 = 256 = 289 = 324 = 361领域三 统计与概率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12、 1、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2、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圆心角:由两条半径组成,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四)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条形统计图; (2)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
13、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 (3)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时,选用扇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 数与形1.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如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小圆,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小圆,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1,3,6,10,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个图,小圆的个数是等学生将来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就知道第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2.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3.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