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9.26KB ,
资源ID:22000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00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中考语文专项 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浙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中考语文专项 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浙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释】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丹青笔:画笔。索寞:憔悴。(1)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6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

2、”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个地方能看出“山”的意境?请做简要赏析。(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联系全诗,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2)诗中诗人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请分析喜爱的原因。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 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

3、市东南。(1)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冷”字的妙处。(2)这首诗的后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最后一句的“凉”字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新晴山月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病雨,受到雨的损害。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1)颈联哪个字用得最好,请试作分析。(2)全诗写景有何特色,请结合

4、诗句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怎样表现的,试举一种手法加以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王十朋弱羽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注

5、】王十朋:南宋诗人,力主抗金,为投降派所忌,多次辞官离开京城,曾于夔州当地方官。韶美为其挚友。弱羽:飞行力弱的鸟。静晖:夔州静晖楼。(1)“弱羽年来正倦飞”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说说“倦飞”二字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慨?(2)请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_(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6、_ _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亶笑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斩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清浪五更风。【注】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飘蓬:飘浮无定之意。(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17阅读下面这首宋

8、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1)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2)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18.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 夜雨梁寅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梁寅( 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人,元宋明初学者。(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

9、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1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 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1)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曲中表达的情感。2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一生悠游不仕。(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

10、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渡咸阳明马中锡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表里山河犹往昔,变迁朝市已多年。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注】马中锡:成化己未年(1475)进士,屡次得罪权贵被革职。渭川:即渭河。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1)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2)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2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 遥

11、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 折:弯曲。 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23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

12、。(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2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寄鉴上人左偃一丛携手阻戈铤,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冬夜听雨戏作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注】戈铤:指战争。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此诗为诗人54岁时告别军旅回故乡所写。(1)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2)两诗在写“听雨”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异同?2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数 日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野 望翁 卷一天秋色冷晴湾,

13、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参考答案:1(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 “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2)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清

14、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用典。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1)此联选取了“暮霭(湘烟)、岸苇(芦苇)、楚田(田野)”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气象雄浑,而又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氛围。(意思对即可)(2)描写了离雁顶风冒雪,孤飞于天地苍茫之间,孤苦伶仃的形象。这一形象象征着友人归乡旅途的寂寞艰辛,表达了作者的伤别之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和担忧)。3(1)诗歌第二联,用“朔吹”“繁露”来写早梅生长

15、的恶劣环境,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香、白”的品质。(2)早梅具有“香、白”的特点。以早梅自比,写出诗人虽遭贬而不屈的性格;也写出自己落寞、孤寂、思念亲朋的情绪。4.(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2)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5(1)冰凉镜体之寒;对夫失望及韶华易逝之寒。(2)点题,点出

16、写真寄夫的目的;首尾呼应,遥应首句;直抒胸臆,正面规劝丈夫。6(1)第一句,是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2)“莫嗔”、“却喜”二字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有柴烟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7.(1)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借菊花表现诗人自己的高洁(用菊花象征品德高尚的人)。对比手法,用瓦松与菊花对比,突出菊花的高洁,表现对菊花的喜爱。(2)菊花貌不惊人,又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但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其不求高位(不羡荣利)的品质正是作者

17、的追求,所以作者喜爱。8.(1) “冷”字既写出了“禁火空斋”而带来的环境的萧索清冷;又和下文的“独坐”“想诸弟”相照应,表现出作者因离家在外和思念故乡亲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2)第三句直接表达“想诸弟”的思乡之情;结尾一句从本句看情寓景中,从全诗看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出了“想诸弟”之情,更使人感到情深意远。9.(1)描写了阔大壮观的景象。登临纵目,山水相接,一片澄明;凭栏远眺,十里芰荷,清香四溢。(2)“凉”字概括了诗人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巧妙运用通感,把视觉之光、嗅觉之香化为清凉的感觉,既切合夏日追凉,又表现作者超脱凡俗的悠然之情。10.(1)“怯”,拟人,

18、形象地表现出荷塘上微风荡漾,荷叶怯风轻轻舒卷的清新雅致之景,表达作者对新月荷塘之景的喜爱。(2)形声结合或动静结合,以高松、疏月、落影之静景与池荷卷、山果坠、啼络纬之动景,表达作者对新月山景的喜爱之情。11. (1)“润”浸润、滋润,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表现了诗人喜雨之情和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手法:对比,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 虚实结合,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

19、,然后收归眼前,实写雨打桐叶的声音的美好;直抒胸臆,无田的“我”尚且对雨如此欢欣鼓舞,何况渴望收成的百姓呢!12.(1)借代。宦游异乡,思归之心,故人远离,依依惜别,人生多苦,世事无常,年岁已高,仕途不顺,有志难酬。(2)想象(虚写)明朝独自登楼怅望,故人的舟船早已远去,深刻地表达了此刻依依惜别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思归的情绪以及世事无常、有志难酬的深沉感伤、感慨。13.(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抑”);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然

20、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2)“此情”是指诗人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14.(1)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韵。(2)“醉”指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15.(1)词的上阕描写了凋零殆尽的椅花、昏暗迷蒙的天空湖水和劳燕分飞的双燕,给人一种孤寂凄清的感觉。面对孤寂凄寒的景象,作者独自一人,孤单寂寞

21、,充分表达了词人被撒职后的孤寂稠帐之感。(2)这两句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同时,这两句还运用典故,借甩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哗的故事,寄予了主人公相朋友之间真挚深切的感情。16(1)诗句通过“孤雁”“寒日”“暮天”等意象写出了离别之痛,飘零之苦;晚霞吐红,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无限凄凉之感。 (2)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都借酒浇愁,都突出了不堪离别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17(1)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写出舟行之速,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下句写水容。

22、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上水纹,则滩痕为动态,船过后,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2)答案示例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答案示例二:表达作者泰然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洒脱之情。18.(1)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2)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19.(1)“筛”,是“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它很

23、好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另外,诗中暗藏了一个比喻:树林如筛。从比喻的角度去赏析,也可以。)(2)作者通过对“柳堤”“竹溪”“鸥鹭”“农父渔翁”等乡村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及最后一句的议论,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寄情田园、山水的闲适隐逸生活的情怀。20(1)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2)诗歌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诗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

24、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21(1)绘声绘色地表现“晚渡”景色,以白鸥、红叶点缀野色苍茫的斜阳渡口,以“人唤”来表现渡河场景。(2)“表里山河”一如往昔,“变迁朝市”却已多年,“渔翁”看出仅凭恃天险是不能阻止“兴亡”的,表达了深沉的历史反思。22(1)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2)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

25、”,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23.(1)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句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对仗严谨工整。(2)寇准前三联写望中之景。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俯瞰楼前,四野空旷无人,

26、不见渡者,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颈联写抬眼所见。村里人家缕缕轻烟。古寺边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触景生情,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仿佛置身故乡。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韦应物的诗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开头两句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三、四句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诗人用 “砧杵”, “荆榛”,营造了凄凉惆怅的意境 ,抒发了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体现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24(1)左诗“记”当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忆”当年在锦官城军旅之中的豪放生活。(2)同: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陆诗由眼前听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和夸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