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15.48KB ,
资源ID:219755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75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左边重,右边重,平衡。这3 种情况也是等概率的,所以他所提供的信息量为:y=Log3在K 次测量中,要将事件的不确定度完全消除,所以K= Log(2N+1)/ Log3根据上式,当N=12 时,K= 2.92(12),则假币轻,反之,假币重;(2)若重,则第三步: 比 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轻) b.不一样重,则假币为、中较重者 (3)若轻,则第三步: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重) b.不一样重,则假币为、中较轻者 2.若重,则第二步: 比 (1)若一样重,则假币在中,第三步: 比 假币为、中较轻者 (2)若端较重,则假币在中,第三步:比 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轻) b.不一样重,则假

2、币为中较重者 (3)若端较重,则假币在中,第三步: 比 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轻) b.不一样重,则假币为、中较重者 3.若轻,则与上面类似,第二步:比 比 假币为、中较重者 (2)若端较轻,则假币在中,第三步: 比 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重) b.不一样重,则假币为中较轻者 (3)若端较轻,则假币在中,第三步:a.若一样重,则假币为(较重) b.不一样重,则假币为、中较轻者3.用C语言编程实现上述方案为:#includevoidmain()inti;floata12;for(i=0;ia11)acoin:%f(12)anditslighterthanothers.n,a11);hea

3、vierif(a0+a1+a2a8+a9+a10)if(a8=a9)%f(11),a10); a9)%f(10),a9);%f(9),a8);if(a0+a1+a2+a3a4+a5+a6+a7)if(a0+a2+a5=a1+a4+a8)if(a6=a7)%f(4),a3);if(a6a7)%f(8),a7);%f(7),a6);if(a0+a2+a5a1+a4+a8)if(a0=a2)%f(5),a4);if(a0a2)%f(1),a0);%f(3),a2);if(a1a8)%f(2),a1);if(a5%f(6),a5);else if(a0+a2+a5 if(a1 运行结果如图:即输入12

4、个数表示这12枚硬币的重量,最后输出哪一枚为假币,并判断其轻重。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首先用信息熵的角度对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即理论上要将假币找出,即消除事件的不确定度,只需要3次即可。然后又通过实际的称重情况对如何使用3次来称出硬币进行了分类讨论。最后附上的C语言程序则是对实际称重过程的描述。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信息熵的理解更深入了,即要要想得到一个事件最终结果,即消除其不确定度便可以实现。通过这样的理解,对于信息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实验二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2)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3)掌握C语言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和调试

5、技术。二、实验原理1.算法如下记 , i=1,2.r;j=1,2.s 初始化信源分布,置迭代计数器k=0,设信道容量相对误差门限为,0;如果,转向置迭代序号k+1 k,转向 输出的结果和的结果停止2.算法流程图如下三、实验容1 令pe1 pe2 0.1和pe1 pe2 0.01,分别计算该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2 令pe1 0.15,pe2 0.1和pe1 0.075pe2 0.01,分别计算该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最佳分布;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通过信道编码,能够实现几乎无失真的数据传输;当数据分布满足最佳分布时,实现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使得信息传输率能够达

6、到信道容量。本实验利用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使用计算机完成信道容量的计算。四、实验程序如下#includeint main()double Pe1,Pe2,Pa1_=0,Pa2_=0; double b1a1,b2a1,b1a2,b2a2;double Pa1=0,Pa2=0;double I=0,max=0;/平均互信息量,最大平均互信息量int count=0;输入信道容量参数Pe1:%lfPe1);输入信道容量参数Pe2:Pe2);信道容量参数:Pe1=%lf Pe2=%fn,Pe1,Pe2);b1a1=1-Pe1;b2a1=Pe1;b1a2=Pe2;b2a2=1-Pe2;for(Pa1=

7、0.01;Pa1max)max=I;Pa1_=Pa1,Pa2_=Pa2;elsecontinue; 一共计算机了:%dn,count); 最大互信息量为:%lfn,max); 最大互信息量的P(a1)=%lf;P(a2)=%lfn,Pa1_,Pa2_);五、实验结果如图1.Pe1=Pe2=0.1,计算结果如图:2.Pe1=Pe2=0.01计算结果如图:3. Pe1=0.15,Pe2=0.1时的计算结果如图:4.Pe1=0.075,Pe2=0.01时的计算结果如下: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信道容量迭代算法的编程计算,我对信道容量迭代算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前对教材的理解可能就停留在教材上的那几个计算公式上,但是这次实验通过对程序的编写,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学的太浅薄,没有从本质上把握住要点,运用知识也有些生硬。因此,在今后学习当中,要注意去深度思考,把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把书由薄变厚,再总结进而把书由厚变薄,掌握本质,理解要领。此次实验进一步加强了我的编程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受益颇多。实验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