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1.23KB ,
资源ID:21957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57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1、p21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的物质(2)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需求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手段的制约。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P26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四政治、经济制度

2、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9.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P35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p36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1) 就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看(2) 就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来看 滞后性 超前性 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1) 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对教育的影响(2) 教育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 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11.人的发展的概念p39 “人”确切地说是指学习者个体,研究学习者个体

3、发展是教育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人的发展内容 包括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 和社会适应发展 三个方面。1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p40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接短信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P43遗传 环境 教育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遗传史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心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 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

4、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2)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三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生理发展育与心理发展 促进 制约(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领者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 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自我教育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4.教育方针的概念p55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5、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教育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5.现实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p59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 二教育为人民服务 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事业必须“让人民满足“ 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培养的人应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与道德培养德人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相应的能力培养德人必须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个性培养德人必须具有认识没、爱好美和创造美得能力五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6.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p62教育目的永恒不变

6、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p64 我国教育学家 李玢 概括 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1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p75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9.现代教育学制的类型p75 双规学制 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单轨学制 美国 分支学制 苏联20.我国现代学制的初创p82 1902年 清朝官学大臣 张百熙 钦定学堂章程

7、 “壬寅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学制系统 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4年张百熙 荣庆 张之洞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第一个正是实施的现代学制21.几种典型的课堂定义p94 (1)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 (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3)课程即学习经验 (4)课程即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22.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p96 一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是 杜威 克柏屈 它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以赫尔巴塔为代表的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建立的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根据儿童

8、(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课程,其学校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内容: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主动作业论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 要素主义课程论 巴格莱 永恒主义课程论 赫钦斯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霍尔姆斯 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多尔 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奥利弗 批判性后现代课程论 主要观点:课程目标的灵活性课程是师生进行解构和建构的文本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3.课程设计的模式p102 一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二过程模式 (1)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并实

9、施“过程原则” (2)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3)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即研究生”24.课程设计的原则p107吸收各种课程理论中合理成分的原则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系统原则多元主体合作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25.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概念p109 (1)课程计划是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2)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

10、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行文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 (3)教材是成套化的“教材系列”,不仅仅是教科书。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式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除了教科书教材外,还有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多种形式。26.我国基础教育课改革的目标p115 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为知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

11、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p116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8.现代教学的概念p119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1)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2)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3)教学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29.教学理论流派p123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流

12、派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基本主张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 程序教学方法 二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 奥苏贝尔 布鲁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三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发现法是指老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是,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强调学习过程 强调内在动机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信息提取) 四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过程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30.教学过程的规律p129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3、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简介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 (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供 (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实践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四教学过程是

14、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将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程为主渠道展开的 (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31.教学原则的体系p136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工作中,对其加以正确、灵活地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教学原则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32.教学方法的概念p147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

15、的有效结合。33.教学方法的分类p149 一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2)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 实验法 练习法 实习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34.(1)“八字”教学法p158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2)“六步”教学法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小结 (3)“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课 启发课 复习课 作业课 改错课 小结课35.班级教学制p163 班级教学是指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的班级,由教师集体授课

16、。 班级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效率高,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 17世纪初,夸美纽斯 在大教学论中对这种形式作了概括性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的阐述,从而确立了班级教学制的基本轮廓。3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制p165 一班级教学制的基本特点 (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 (2) 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3)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二班级教学制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三班级教学制的全店

17、 (1)妨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之间缺少真正交流3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167 (1)备课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背教材)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背学生)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背方法)拟定教学计划,做到“胸中有数”(背计划) (2)上课理念科学目标明确内容正确语言清晰方法适当积极性高组织得当效果优秀 (一堂好课的标准)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检查(考查、考试)学业成绩的评定38.德育的概念p185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

18、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39.德育内容p191 (1)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家庭美德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5)民主与法制教育 (6)理想和信念教育40.德育教育的过程划分p200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习者,使之转化为学习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1)教育者提出要求的过程 (2)学习者受外部影响的过程 (3)学习者内部心里矛盾运动的过程 (4)学习者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19、4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201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42.德育方法p204 (1)说理教育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陶冶 (是通过创设良好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3)榜样示范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品德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4)实际锻炼 (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

20、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5)奖赏与惩罚 (是教育中常用的方法 奖励就是给予一定的荣誉或财物以强化某种好的行为 惩罚是对违反规则后由权威实施的某种措施,给受罚者带来痛苦的行为,以抑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思、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4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P21344.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p217 (1)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创造性 (3)情境的复杂性 (4)过程的长期性和效

21、果的隐含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6)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延续性45.学生的本质属性p222 (1)学生是主动系统地学习间接经验的人 (2)学习是具有独特性的人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46.学生的地位p223 一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两种观点 “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任何有效的教育必须既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又依靠老师的主导。 二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47.师生关系p225 师生关系是教育

22、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p226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教育关系、社会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p227(1)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2)命令服从型的师生关系(3)放任自流型的师生关系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p228 (1)影响师生关系发展的因素教师方面 教师的人格因素 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学生方面 学生的心态其他方面 所处的学校人际关系 学校风气 课堂的布置 座位的排列 学生的人数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教师应该做的努力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

23、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教师的人格和威信研究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善于倾听,胸怀满腔的教育爱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师生合法权利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其他方面应该做的努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48.教师专业发展内涵p28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49.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p254 入职适应期 前三年 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接纳 成熟胜任期 46年 关注如何教好每一节课 高原平台期 710年 教然后知困,去或留 成功创造期 10年以后 从普通教师到学者型教师50.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p286 一教师的知识素质 (1)普通文化知识 (2)所教学科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质 (1)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2)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3)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4)良好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的教育机智(6)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教师的专业情意 专业理想(敬业,乐业) 专业情深(理智情操如光荣感、使命感 道德情操如责任感、义务感) 专业自我(感受、接纳、肯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