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76.40KB ,
资源ID:21954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54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药理学总结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药理学总结Word下载.docx

1、1.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符合治疗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即治本)、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即治标)以及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2.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 /adverse reaction):与防治目的无关甚至有害的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等。副作用(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引起的与防治疾病的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预料,

2、难以避免。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指药物过量或久用产生严重的功能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机体在某些特殊状态及联合用药时也容易发生。包括急性中毒(acute toxicity)与慢性中毒(chronic toxicity)。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变态反应:是指个别特异质机体接触某些药物时所引起的病理性异常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与特异质有关,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生物效应。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治疗作用所出

3、现的不良反应,又称药源性疾病。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导致病情恶化。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超敏或极不敏感。依赖性(dependence):包括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即成瘾性:是指长期用药停药后有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 dependence),即习惯性:是指长期用药停药后有继续用药的欲望。三致: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与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受体理论1、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

4、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受体分子在细胞中含量极微。2、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3、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定部位。4、受体与配体间的结合:分子间力(非共价作用)为主5、受体特性(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可逆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生物体内存在内源性配体)(1)特异性:特异性识别、结构相适应(2)敏感性:很低浓度配体即可产生显著效应(3)饱和性(4)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结合可逆(5)变异性:同一类型受体可广泛存在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这是受体亚型

5、分类的基础。6、受体类型(1)根据受体的存在部位,分3类:细胞膜受体、细胞浆受体及细胞核受体。(2)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4类:1.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channel-linked R):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或离子带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配体门控和电压门控)。如N-Ach受体、GABA受体。2. G蛋白偶联受体:这类膜受体最多,通过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如M-Ach受体、5-HT受体、肾上腺素受体、DA受体、PG受体等。3.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tyro

6、sine kinase-linked receptors):这类膜受体由细胞外配体结合区、穿透细胞膜的中段与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胞内区段三个部分组成,如胰岛素等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发挥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等效应。4. 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regulate genescription receptors):主要位于细胞内,如甾体激素受体(细胞浆)、甲状腺素受体(细胞核)。7、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有关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调节(receptor regulation)。(1)向下调节 (down regulation,衰减性调节)及向上调节 (up regulation,上增性调节):

7、受体数量的变化。(2)被调节受体的种类是否相同:同种调节(homospecific regulation)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受体发生变化。异种调节heterospecific regulation)配体作用于其特异型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调节作用。8、受体学说(1)占领学说:药理效应与受体被占领的数目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药物效应达到最大值。(2)备用受体学说:药物发挥作用必须具备2种特性,即亲和力(affinity)和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药物发挥Emax不需占领全部受体,多余的受体即备用受体。沉默受

8、体(silent receptor):药物占领受体引起效应存在一定阈值,部分被占领但不能引起效应的受体即静息受体。(3)速率学说(rate theory):药物的作用主要与单位时间内药物的结合速率常数(k1)及解离速率常数(k2)有关。(4)变构学说(allosteric theory)或二态学说(two state theory):受体至少有2种构象状态,即无活性的静息态(resting state,R)与有活性的激活态(resting state,R*)。A+R*AR*效应(A:激动剂)B+RBR无效应(B:拮抗剂)(5)能动受体学说(motile receptor theory):受体动

9、力学,受体的膜内运动、膜上组装、内化等药效学概述1、ED50半数有效剂量,LD50半数致死剂量。2、(1)激动剂(agonist)也称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都很大,能激活受体,产生最大效应(Emax)的配体或药物。量效关系:E= EmaxD/(ED50+D),ED50=KD。KD即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解离常数,数值上等于药物效应达到一半时的药物浓度,其负对数pD2,表征药物亲和力的大小,pD2越大,药物亲和力越大。Emax则表征药物内在活性的高低。亲和力相同,内在活性不一定相同;内在活性相同,亲和力不一定相同。(2)=0,拮抗剂: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1,激动

10、剂: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0肌肉注射舌下或直肠给药口服体表给药(粘膜给药皮肤给药)。a)吸入给药:呼吸道吸收,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药物或气体通过肺泡上皮细胞等吸收。b)体表给药:一般主要发挥局部作用。c)吸入、舌下、直肠给药无首过效应。(2)药物的理化性质:lgP等(3)药物的剂型一般地,不同剂型口服给药吸收速率为:水溶液散剂片剂。不同药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当量相同,药效强度不尽相等。因此需要用生物当量,即药物不同制剂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作为比较标准。(4)吸收环境:局部的血液循环、pH、胃排空及肠蠕动速度等5、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药物的消除、

11、储存、药效、毒性等,受到如下因素影响:(1)体液pH及药物理化性质例如,细胞内液pH约7.0,细胞外液pH约7.4,弱酸性药物细胞外解离多,不易进入细胞内,而弱碱性药物相反,细胞内较多。(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对特殊组织的亲和力;有时分布多的组织不一定是靶组织,这种分布称为药物的储存,如脂肪组织对脂溶性药物的存储。(3)局部器官的血流量(肝最多,肾、脑、心次之)(4)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药物进入血流后,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状态。1. 可逆性2.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也不会被代谢或排泄)3. 有利吸收,不利转运4. 延长药物

12、作用时间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其结合具有饱和性,可引起药效增加或中毒;两药同用,应注意其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尤其是结合率较高的药物)。(5)体内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指血-脑组织、血-脑脊液(CSF)、脑脊液-脑组织三种屏障,小分子、脂溶性好的药物容易通过,分子量大、极性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易通过。新生儿、脑膜炎症时BBB通透性增加。胎盘屏障(placenta barrier):隔开母婴血液,屏蔽性弱于血脑屏障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指血-视网膜、血-房水、血-玻璃体三种屏障6、代谢(METABOLISM,或生物转化,BIOTRA

13、NSFORMATION)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转化变成代谢产物,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代谢)。其目的是使药物脂溶性降低、极性增加、易排出体外,达到消除“异物”的效果。(1)生物转化方式药物生物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I相和II相。I相阶段主要是通过氧化、羟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分子上引入某些极性基团,如-OH、-COOH、-NH2或-SH等,增加其水溶性。II相阶段是结合反应,药物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醋酸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从尿、胆汁等排出体外。(2)代谢的主要酶系1. 专一性酶:如AchE、MAO、醇醛脱氢酶等(选择性高)2.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微粒体酶常称为药物代谢酶(

14、简称药酶)。该酶能将分子氧的一个氧原子还原成水,而将另一原子掺入药物分子,故又称单氧加合酶(monooxygenase)。同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分子氧和还原型辅酶II(NADPH),故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该酶含有一种性质特殊的血红蛋白,在还原状态下可与一氧化碳结合,在= 450 nm处呈明显的吸收峰,故又被称为细胞色素P450(简称CYP450)。选择性低;变异性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3)其他1. 还原:肝微粒体酶可脱卤,还原偶氮基、硝基等2. 水解:血浆、肝等部位的酯酶、酰胺酶可起水解作用3. 结合反应:主要部位为肝、肾及肠黏膜,包括葡萄糖

15、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及乙酰化、甲基化等。(4)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表现型和基因型;2. 药物相互作用:诱导剂或抑制剂;3. 其他因素:如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等。7、排泄药物的排泄是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的原型或代谢物最终排出体外完成消除的过程。其中,肾排泄与胆汁排泄是最重要的途径。1. 肾排泄(renal excretion):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肾小管分泌(secretion)和肾小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尿液浓度高、尿药重吸收、竞争抑制现象(分泌载体)影响因素:肾功能、尿液pH2. 胆汁排泄存在重吸收时,形成肝肠循环,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3. 肠道排泄(肠液)4. 肺排泄(脂溶性高、挥发性大的药物易排出)5. 乳汁排泄(偏酸,注意哺乳时对乳儿影响)6. 其它排泄途径(如汗液、泪液、唾液)8、药代动力学(1)时量曲线ADME为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即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时量曲线)。其中,主要指标有:峰浓度(Cmax)用药后能达到的最高浓度,药峰时间(达峰时间,Tmax)用药后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吸收,表观分布容积(Vd)分布,半衰期(t1/2)消除,清除率(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