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73KB ,
资源ID:216433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643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冯法祀与《刘胡兰就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冯法祀与《刘胡兰就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955年冯法祀先生参加了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学习,刘胡兰就义就是在训练班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作品。为此画,他曾几次深入山西文水县体验生活,收集大量形象素材,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这位15岁就为革命献身的女英雄。画面以威逼恐吓和宁死不屈的冲突为导线,以刘胡兰就义前在群众中引起的不平、悲愤,在敌人阵营中引起的惊恐为描写情节,采用了分组集中的手法来处理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感人。冯先生历时三年,数易其稿完成的这件巨幅革命历史画,成为5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之一,同时它也成为冯先生坚持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中国美术馆:冯先生您好,请您谈一谈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刘胡

2、兰就义这张油画的前前后后的情况, 冯法祀:这张画是在1957年完成的,开始进行创作准备的时候是在1954年。新的国家建立了,我们可以过上很幸福的生活了,但是,对于英雄总不能忘怀。我们对英雄有一种追思、缅怀和向他们学习的心情。那个时候文艺界都有这么一种空气,表现刘胡兰的创作当时在文艺界也有很多。那么请您谈一谈塑造刘胡兰形象创作思路吧。主要是毛主席的两句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贯穿着我对形象的定位。这两句话也使我们对英雄人物特别崇拜,特别想学习他们,我也是在这种气氛下进行构思的。英雄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像刘胡兰那样,年纪轻轻,面对着铡刀不怕死。这就是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气氛感染了我,我在当时的心

3、情很不一般,是很激动的,想把她画成画。但是,英雄的事件那么感人,要把她画成画,需要有一个过程。您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英雄的形象怎么样?英雄在就义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要有一个了解,就必须要到现场亲自感受或者是聆听当时的情况。所以,我就一个人下去了。这是在1954年?画中人物创作稿之一 是1954年的冬天,下去的时候天上下了一场大雪。火车到了山西文水县,下火车的时候,遍地都是大雪,东西南北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走。去之前没有跟当地的政府联系过?没有。也没有人带路,感觉很茫然。这时候正好有一辆驴车,那个赶车的看到我一个人在那儿,带了一个行李,就问我要到哪儿去?我说,我要到云周西村,刘胡兰的故乡。

4、他说:“我就住那个地方,请上车吧”。我就把行李放到车上,我跟着车子步行,和赶车人一路上聊着。这样到了云周西村,就跟当地的组织联系上了,说明了来意,他们都表示很欢迎。他们给我引见了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绣,她接待了我。刘胡兰就义已经过去6年了,后来了解到当时牺牲的还有另外6个人,一共是7个人,都是被铡刀铡死的。然后,我就分头地去了解,听到烈士的家属讲述当时的情况,非常地感动。我就一面跟他们谈,一面手上不断地写生,他们讲述的那种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他们说,当时被铡刀铡死的人,血流得遍地成河。老乡讲得最感动人,他们看到那么多的血,后来看到什么东西都是红的,回家以后连锅盖都不敢揭开,接开锅就觉得锅里满满的

5、都是血水。这种动人的讲述,我在北京是没有听到过的。这是一种壮烈的情景。老乡们讲的情况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振动。画中人物创作稿之二 现在说起来还是让人特别感动。在文水县待了多久?我一共去了两次,跟这些人交了朋友,变成他们很受欢迎的客人了,访问了她的家属。她有母亲,还有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有妹妹。妹妹叫胡爱兰。老乡们平时都叫她们“胡兰子”、“爱兰子”。当时听了英雄的故事,收集一些作品素材,主要是依靠画速写收集吗?画面里的人物,您有没有用特别的模特儿?那时没有刘胡兰的照片,就听他们讲那个形象,描述她的样子。说她个儿高高的,颧骨也是高高的,眼睛很大,把村子里面有一些和她身材相近的人请来给我看。我一

6、边看一边画,这个过程用的时间很长。这还是构思阶段,都还没有成型,刘胡兰就义的构图成形还是在后来回到家里以后。构图也经过了多次修改吗?是的,很多次修改。最后那个构图是两个人推着她,画面中心形成三个人的形象,为什么要构成三个人的形象呢?因为在构图上,一个人是很孤立的,很没有力量的,这三个人一合起来就形成一种力量了,这就是在最后构思的时候形成的。这是最后的定稿?对。开始有一次的稿子是刘胡兰面向铡刀表示不怕死,后来被否定了。这是导演夏淳看到我的画以后提出来的。他说,应该面向群众,跟群众告别,刘胡兰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虽然我死了,但是革命还要继续,还要继续斗争。”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力量。夏导的提议很好,最

7、后确定的是刘胡兰的面孔向着群众。里面反面人物的角色也还是很有特点的,使用模特儿没有?这又是一个中心,反面人物的主角是那个“大胡子”,在刘胡兰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惊慌失措的,另外还有一个地主。在云周西村的时候就注意对于反面人物形象的收集,老乡们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形似反面人物的形象让我写生。您收集了很多素材,最后把很多人的特点综合成您画面里需要的形象。这个作品创作的动因是完全对英雄的崇拜,还是一个具体的、上级交给的创作任务?是出于我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我在资料上看到,您画这件作品是在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训班进修的时候。这也不是油训班上的创作任务吗?“刘胡兰面向铡刀”的画稿 我进那个班之前那个构图已经搞

8、好了,我为什么参加这个班?我主要考虑的是时间,我那时是系主任,我要不参加这个班,我就没有时间画画,到了这个班主要就是画这个画。当时在作画的过程中,马克西莫夫先生看了没有?我画的时候,马克西莫夫也很欣赏,他在讲构图的时候就拿出这幅画来示范,他说,我的构图中心的三个人拧在一起,引发了反动派和群众的反映,这个构图的中心非常好他是这样说的。这张画面积很大,长有四米多,您用了三年的时间。其实不止三年。开始构思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构图的形成、产生是最重要的,那是关键。最主要的时间是花在前期的准备上,还是作画的过程上?准备的过程是很复杂的,那个稿子不晓得画了多少次,定型是一刹那就定型了,其实经过很多次,前面有

9、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小孩子爬到她身上,那是一个想象的情节。实际牺牲的是七个人,不能把七个人都画上,就想象死者的一个孙子爬在他的祖母身上,就构成了祖孙三代人,这个构思就很完整了。另外一个构思是,边上有一个孕妇,孕妇要生孩子,她的丈夫被铡死了,她哭晕过去了,旁边有一个老乡扶着她,这也是一个设计。另外,群众分成一组一组的,比方刘胡兰的母亲,她是中心人物,她抱着爱兰子,在群众的席位上往上冲,她有一个状态,准备要干一场。这样的设计有很多,一组一组的,不能很乱。场面很大,人很多,很乱就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才要有这么多的设计,分组分批地表现出来。 这张画还有许多的副产品,每一个组合、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有一个稿

10、子。我们希望能把这些稿子收集 起来。那些稿子大部分都丢了。您的作品在1957年完成后,最早拿出去和公众见面是在什么时候?就在油画训练班毕业展览上。展览完了以后,就被广泛地宣传报道吗?之后就赶上反右运动,我因为被打成“右派”,这张画也就没有被很好地宣传。画就放到储藏室里面了,没有人管。那个时候“右派”是很厉害的,是敌我矛盾。上面一宣传,任何人见了都不理我了,有的“右派”倾家荡产了,家破人亡的有的是。什么时候这张画才重见天日呢?一直等到20年以后。云周西村风景写生 画中情节创作稿之一 画中情节创作稿之二 那就是“文革”结束后了?一直等到1980年,开了我的个人画展,这张画才算又和公众见面了。是在中

11、央美术学院的陈列馆。在那个展览上,大家给予这张画很高的评价。从那儿以后,这张画才被广泛地宣传报道。这张画印到了小学的教料书上。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过。在画这张画的时候,也就是在马克西莫夫油训班上,前苏联的绘画是不是对您影响很大?我觉得前苏联的教学方法和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提倡的是一致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就是前苏联的教学方法是很有条理的,有详细的教案,有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一点是很不同的。您这幅画在构图成形之前是否阅读了大量的主题性创作作品?前苏联的看了很多,他们重视那种大场面的选择,构思是很讲究的。有一幅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佐娃,就是画的一个妇女坐在车子上被流放。这幅画的构思是怎么来的呢?

12、这个画家看到一个风景,看到一只乌鸦在雪地里面受了伤,画家就将这个形象跟莫洛佐娃的主题联系起来了,构思的方法跟我的刘胡兰就义很相像。刘胡兰就义中的是雪景?是,刘胡兰就义的时候是没有雪的,因为我去的时候有雪,联系在一起,这样就烘托了形象的力量。这样主体人物就非常突出,这种形象也特别鲜活,气氛就更加壮烈。您讲述的材料很让人感动,最后请您谈一谈目前中国油画的创作情况,像您当时那样的主题性创作,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几乎是没有了,前不久搞了一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拿了不少的资金出来,您对现在的主题性创作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现在的主题性创作就缺少一个东西画家切身的感受。要把这种亲身的感受呈现于画面,将感动融入画面形象,拿形象来感动人。我觉得现在的画家就缺少这个东西。这种切身的感受可以拿前苏联的巡回画派的例子说明,比如苏里科夫,雪地里面的受伤乌鸦让他感动;他还有一幅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描写缅希柯夫一家子被流放了,在一个小屋子里面。画家当时就有这个感受,因为绘画注重形象思维,没有这种切身的感受,没有形象的思维,是不能动人的。这种形象思维的生动性,来源于您自己对故事及氛围的真正感动,现在的画家很少有去寻找这种感动的决心。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路,为什么要亲自到刘胡兰就义的家乡去?到那儿去求的就是一个“感动”。(文字记录:高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