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8.08KB ,
资源ID:21637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63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docx

1、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比丘尼 绛央益西第一课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讲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是大乘法,所以我们先要发起一个大乘人的心,来学习这个论。请大家默念三遍:“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闻法善,为利有情愿成佛。”好,那么我们在讲课之前,首先要澄清一点,也就是我们网上的这种学习,是不构成佛教的师徒关系的。但是,这也不妨碍大家能够学到佛法的知识。今天学的是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个论很短,但要开演起来的话,也可以很复杂。大家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初学者,所以我不打算用很复杂的办法来讲,尽量清楚明了一点,大概用五堂课来把它讲完如果可行的话。首先讲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2、叫大乘?我们知道,佛教有大乘、小乘,这个“乘”的意思,是“运载”,就是车,为什么用交通工具来称呢?因为佛法能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运送至觉悟的彼岸。那大和小又有什么区别?这个在经论中有非常多的讲法,我们不讲那么复杂,我们今天只说大小乘的区别主要是什么?主要是看有没有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就是我们之前发愿的时候所说的“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心,就是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是在利益有情的动机之下,希求菩提(佛果位)的心。我们可以在经典中看到许多其他的,比如说见到佛的庄严之后,发愿自己也要成佛;见到佛的神通之后,发愿自己也要成佛。这种,也许在经典中也叫发菩提心,但我们说真正的菩提心,一定是以利益一切有情让

3、他们都脱离轮回、成就佛果为动机的。至于如何发起真正的菩提心,那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放到以后再讲。小乘人没有这种菩提心,他们和大乘人一样,能够对轮回产生厌离,也能够悲悯一切有情的痛苦,但没有那种亲自去承担、去救度的勇气,他们觉得只要首先把自己拔出轮回就好了。这部论的题目写明是“大乘”,那就是简别掉了小乘,说明这个论是在大乘的范畴之内,具有大乘的目的。我们再顺带讲一下大乘经和小乘经是怎样划分的。主要的教化对象是大乘人的,就是大乘经。主要教化对象是小乘人的,就是小乘经。至于我们,很不幸,我们估计目前既不属于大乘,也不属于小乘,因为既没有发起真实菩提心,也没有能发起小乘人那种出离心。我们最多只能算是“

4、学大乘”的人。讲了“大乘”,我们再来讲“百法”。百法,就是一百种法。佛教讲的“法”,概括来说有两种含义。一个是“任持自性”,一个是“轨生物解”。什么叫任持自性?就是能保持自体的本性。事物可以保有它自己的那种性质,比如苹果有苹果的性质,水有水的性质。这个任持自性的意义,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百法”的这个“法”,也就是一切的“存在”。至于“轨生物解”呢,就是规范、标准、法则、道理,我们说“佛法”的这个“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百法”和“佛法”中的这两个“法”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大乘百法明门论阐述了一百种法,也就是一百种存在。这一百种法,出自瑜伽师地论的本事分。“本事”的意思,就是根本的事情。本事分讲

5、了六百六十种法,那么在百法当中,提纲挈领地选了一百种极重要的列出来。瑜伽师地论采用的是唯识派的见地,百法明门论也是。一般来说,佛教的见地可以归纳为四派:小乘的有部、经部,大乘的唯识、中观。最高的是中观。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去看一看法尊法师的四宗要义讲记,那个很清楚。百法明门论的“明”字,指的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一种法,也就是“慧”。明就是通过拣择之后而通达、了解。“门”,可以让人趋入。趋入什么?趋入这百种法的事理。论,就是用往还问答来显扬教义。我们说“论”,比如大智度论的这个“论”,音译为阿毗达磨、阿毗昙、毗昙。意译为“对法”,是将经典所说的要点,加以分别、解说,是三藏之一。但我们这里的

6、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不是这个意思,是往复的问答。好,现在我们把这个大乘百法明门论的题目解释完了。接下去我们谈谈天亲菩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世亲菩萨,他造这个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这些在轮回里面打转,始终也出不来的众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办法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呢?有两个很大的原因。一个,是执着一切法,也就是一切的存在,它是断灭的,不相续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庸俗唯物论。这里面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执着一切法都是没有的,彻底的没有意义的,虚无主义。以上这些想法,在佛教里面叫“断见”。另外一种把我们束缚在轮回里的想法,是“常见”,也就是,比如,认为有一个永恒不灭

7、的“我”,或者叫“灵魂”。无论是常见还是断见,都是极大的错误。因为从这两种想法,可以产生非常多的烦恼,做很多的错事,造轮回痛苦的因。世亲菩萨为了破除我们的这两种执着,就讲这个百法,讲百法,以显示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完全的没有,破除断见。后面,他又讲人无我和法无我,以破除常见。破除了常断二边,就是佛法的中道。依靠中道才能脱离轮回。这是世亲菩萨的慈悲。不过这里要补充一点。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四派中的任何一派,都称自己是宣说“中道”的,但它们各自宣说的“中道”,它们要断除的那个“我”,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佛陀对机说法,不同根器的人就认同不同层次的讲法。这些不同的讲法彼此并不抵触,而是像台阶一样,一

8、层一层地把万法的真相剥离出来,最后达到最究竟的见地。但如果我们没有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些内容,就会认为佛教是自相矛盾的,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以后请观清师父来讲宗义,大家就会很清楚了。另外,从很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修学佛法是为了断除烦恼,增长善法,成佛度众生。那如果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烦恼,烦恼有哪些,又怎么能谈得上断烦恼?你连敌人都认不出,怎么能杀敌?还有,我们要增长善,可是你知道什么才是善呢?如果不知道,很可能就会把恶当成善。我们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位居士跟我说,学佛以后他就吃素,而他特别看不起那些吃肉的人,觉得这些人完全是嘴上一套行动一套。他这个想法,看上去

9、好像很“正义”,其实,是一种烦恼,叫做“慢”,是要断除的。而如果我们没有学过这些法类,就始终都认不出烦恼的伪装。烦恼是很会伪装的,有时候它会把自己伪装得特别正义,特别善良,我们都要通过学习去把它认出来,断除。这是举一个例子,其他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世亲菩萨。世亲菩萨的具体生年现在难以知道,大体上是公元三、四百年时候的人。他有一个哥哥,就是无著菩萨。他们兄弟两个,是大乘瑜伽行派(唯识派)的奠基者,非常了不起。但是一开始,世亲菩萨是在有部出家刚才我们说佛教见地大体分四派,其中有一派是有部,是属于小乘。他在起初是小乘的大学者,非常能辩论,非常有智慧,著有俱舍论这部名著。但是,他不认同大乘,诽

10、谤大乘。而他的哥哥无著菩萨是大乘的见地。无著菩萨想了很多办法去劝化弟弟,最后世亲菩萨终于明白了以前的错误,极为后悔曾经诽谤大乘,悔恨之下,要把自己的舌头割掉来谢罪。无著菩萨劝他说,与其把舌头割掉,不如留着宣讲大乘法。所以后来世亲菩萨尽全力来宣说大乘。传说他一生著了一千部论,有千部论师之称。所以我们这部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作者是非常殊胜的。今天我们讲了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个题目的意思,它的目的,介绍了他的作者。这样细讲,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部论著的重要性,劝勉大家能好好地来学习它。那么今天就先到这里。我们把今天的闻法功德来做回向:闻法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沈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第二课请大家

11、在闻法之前,发起大乘菩提心,默念三遍: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闻法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上次我们讲了大乘百法明门论的题目、目的和作者。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玄奘法师翻译的,中国古来对它的注解有许多家,比如玄奘法师的亲传弟子窥基,普光,窥基的弟子义忠,还有明代的几个注本。明代的人,离玄奘法师已经太远了。窥基的注本,后来也有明代人增修,现在分不清到底其中哪些内容是基大师注的原貌,并且这个注本实在是很有基大师作注解的风格,一般初学者不会有耐心去读。义忠的注本曾经非常流行,日本有金泽文库刻本,中国有支那内学院刻本,但我手边没有,以后有了,自然也可以参考。而普光的疏很容易见到,且注得详略适当

12、,所以这是我这次讲百法的主要依据。不过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来讲,有不少地方,普光法师讲得不太明白,那么我们就参考杂集论来讲。毕竟大家是没有多少理论基础的初学者,我们这次先力求把基本概念简单明了地讲完,等以后理论水平提高了,再把其中复杂的东西给大家讲。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正文的学习。各位可以对照原文来看。论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世亲菩萨在百法的一开头,先举出释迦世尊在很多经中说过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这是引经典来标明自己这部论的宗旨,也就是纲领。这部论要讲的,就是所谓“一切法”和“无我”这两个方面。所以接下来就循着经典上的这句话来发问了: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什么样的一切法?为什么说无我

13、?这样一问,是为了要利益有情的,并不是菩萨自己不明白,只是自问自答。那下面他就自己回答说:“一切法者。略有五种。”“法”的意思,我们上次说过,就是“存在”。三千大千世界,法有无量无边,这里只说五种,为什么呢?因为这五种,可以涵摄一切法。一切法大略地分类,可以分成五类,也就是下面说的: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总括来说,佛教说一切法都是“所知”能够成为心的对境的。在所知上,唯识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两种,一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做有为法,比如桌子。一种不是因缘和合生的,叫无为法,比如空性。在这里我们补充一点唯识的基本知识。唯识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提出三种性相:依他起、遍计执和圆成实。

14、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的,所以是依他起。遍计执,就是对法的错误认识,比如我们凡夫所执着的那个恒常不变的“我”,还有比如在黑暗的地方看见一根绳子,我们却以为是一条蛇。而依他起上空掉遍计执,就叫圆成实。我们来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苹果。苹果,它显然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它是依他起。凡夫看见苹果,起法我执,就是遍计执。苹果上的法无我性,就是圆成实。唯识家认为,依他起和圆成实都是真的有,而遍计执则是假的。知道这个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上面说法分五类,那么前四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因缘生的,都是有为法。第五个就是无为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五类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要把心法放在第一

15、个呢?因为,论上说:“一切最胜故。”这就是说,在一切的法里面,心法是最强的。杂阿含经上有句话:“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我们凡夫流转生死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的心。悉达多太子成佛的原因是什么?也是因为心。心的作用有这么大,所以又叫心王。把它放在第一个,是合适的。心所法排在第二个,是因为“与此相应故。”心所是和心王相应的。心所是随从心王而起,离不开心王,是与心王相关的心理活动,是同时的。比如说,心里想起一个敌人,恨这个心所出现的时候,一定同时存在着与它相应的第六意识心王。它们的所依都是意根,所缘的境,则都是心里想出来的那个“敌人”。二所现影故。色法在第三个。为什么放它在第三个,因为它是心

16、、心所的对境。离开心,没有办法谈境。如果要按唯识来讲,这里会弄得非常复杂。我们现在就单讲法相,对大家来说已经够了。三分位差别故。第四心不相应行。心不相应行其实并不是像心、心所、色法那样的存在,它们只是在以上三者的变化上安立出来的。四所显示故。第五无为法。无为法,比如圆成实,不是凡夫能直接明白的,只能靠上面四种法来彰显无为法的存在。接下来就先讲心法。心法有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第一眼识。什么叫眼识呢?“识”是能了别的意思,就是能够了解、分别。眼识怎样了别?眼识依于眼根,能够了别色尘。因为是依赖于眼根的识,所以叫眼识。既然知道了眼识,那么耳、鼻、舌、身、意识也就很容易推知了。眼识了别色尘,这个色,是眼识所能认识的对境,是只能靠眼根才能缘到的。所以这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