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71KB ,
资源ID:21458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58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第一章语文课程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第一章语文课程演变.docx

1、1第一章 语文课程演变第一章 语文课程演变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此概念使用时间不长,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中国历史上包含语文要素的课程一并纳入“语文课程”这一概念。这样,可以把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大略划分为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历史时期。在这里,语文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语文课程。但许多内容都具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学习内容大多已不可考。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等,一直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传统

2、教学内容。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其中“礼”、“乐”、“书”中包含着相当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化教育独尊一家,教学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学习的内容,与今天的语文课程大致对应:幼学启蒙-集中识字;四书五经-阅读教学;八股文习练-写作练习。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一)“三百千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1、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全书对仗工整,押韵自然,四字一句共25

3、0句,恰为千字,均拓取王羲之手书。2、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全书集姓氏400余个,后来不断增补至500多姓。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隔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3、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在编制方面,采用三字一句,押韵成文,读起来琅琅上口。该书在海内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4、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最初是作为蒙学诗歌读本,流传很广。在此基础上选录编订的有王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谢枋得选、王相注的重订千家诗,流传更广,影响更大。后来把这两种千家诗

4、合二为一,共选出200余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既作为蒙学诗歌读本,又作为蒙学识字课本。把识字教学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进行韵语化识字教学,效果更佳,所以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为“三百千千”。(二)“五经”“四书”。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唐以“五经”为主要课程,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1、“五经”。“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自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学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和“五经”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和经典,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五经”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

5、会产生了巨大影响。2、“四书”。“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成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四书”作为我国古代的阅读教材一直沿用到清末,它们可以称得上语文课程的经典内容,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政治上的专制和文化上的独尊一家,导致其负面作用越来越大,表现为:禁锢了人的思想,僵化了人的思维,以至于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三)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文章正宗

6、,谢枋得编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孙洙编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是古文观止,选文200余篇,时间跨度2000余年,平均十年一篇好文章,确是文章典范。编选体系基本上是整体按时代分,同一时代按作家分,成为以后文章选编的基本体例。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经验、三大问题张志公先生在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文中指出,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三大经验:“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

7、语文教学法体系。” 并指出,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也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语文教学是科举考试的附庸。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识字加读古文加作古文(一般古文和八股文)。这样的性质和目的,这样的内容,决定了学语文的主要手段记诵和摹仿。”并由此产生了四大弊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一)四大经验 1、识字教学经验:(1)生字编入具体的语境,集中认读,低耗高效。 “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字在2000字左右,可达到初级阅读所需要的基本识字量。教学内容主要是字形和字音,也进行适当的写字练习。字义教学根据儿

8、童的理解能力,在掌握字形字音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并逐步加深。一般私塾,在八岁之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2)合辙押韵,便于朗读和记诵。 “识字教学使用整齐的韵语,或者使用对偶,或者二者并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使用整齐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忆”,使用对偶“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3)文道结合密切。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这在识字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三字经把伦理教育与识字教学结合得非常

9、成功,199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三字经选作世界儿童道德丛书之一。百家姓只是无意义的单字组合,却能够得到广泛的、久远的流传,是识字教材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书。通行的本子中,共收集507姓,其中单姓446,复姓61。有学者考证,宋初出现的百家姓曾经配有曲谱,旋律优美,适合儿童吟诵,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唱颂的识字课本。全书共用15个韵,71个韵脚。通篇语调和谐,读来顺口,听来悦耳。如: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它与政治有一定联系,但可以不依赖政治而独立存在。因其以“赵”字开头,所以后人据此推断是宋代人的作品,“天

10、子第一号”是当朝皇帝的姓。这种皇朝正统思想,在后代的改编本中体现得更为鲜明。明朝以“朱”字打头:“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清朝统治者则把孔老夫子拖出来,以“孔”字打头,继以“孟”字,然后是孔门弟子之姓。所以开头几句是:“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百家姓满足了社会生活中认识常见姓氏的需要,并且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所以能够广泛久远地流传。(4)联系日常生活。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内容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明人吕坤在社学要略中介绍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习见闻”、“便日用”、“有义

11、理”,足见“三百千”等蒙学识字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也是“三百千”等蒙学读物流传于世,成为“恒用之书”的重要原因。(5)激发儿童兴趣。儿童喜爱听故事,喜爱看图画,喜爱大声朗诵。适应儿童的这些特点,古代蒙学识字教材中编入简短的故事,浅显的诗歌,有时配以插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蒙学读物中的孔融让梨、磨杵作针、击瓮出儿等故事。明清时期蒙学的“歌诗”课程,不仅能教识字,而且能陶冶情操,树立志向,促进智力和语言发展。反观我们今天的识字教学,巧妙百出,却高耗低效。小学毕业,识字2500。因为而且分散,相互之间无意义联系,很容易遗忘。过去的“三百千千”,生字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学过以

12、后,一生不忘。2、阅读教学经验:(1)熟读,精思,博览。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以诵读和背诵为主。这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经验,是语文学习的“葵花宝典”,是千古不传之秘。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诵读、熟读、背诵,不仅能够形成语感,而且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情操。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也谈到他的体会:“读书须将本文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后将注脚看

13、,始有益。” 即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在提倡熟读、精思的同时,古代语文教育也主张广泛涉猎,并不仅仅局限在“三百千”和“四书”“五经”的狭小范围里,要广泛读书、接触社会,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从古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名臣。”古人还认为广泛涉猎即可学会作文,即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2)评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对自己有特殊感受的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理解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培

14、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都非常有益。这种读书方法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问,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因为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3、写作教学经验:(1)注重基本功训练。“蒙学教文,注重锤字、炼句、布局、谋篇等项基础练习,不尽是笼统地一篇一篇写去。”蒙学写作教学,注重进行分解练习。写议论文,要先练习写“破题”,然后练习写“承题”,大量练习写段落,直至写整篇文章。公式化对写作来说是不足取的,但基本功训练扎实,可谓古代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 其中“属对”训练效果最为显著。唐朝已经开始,作诗之前往往要先练“属对”。先是“一字对”,渐增至二字三字,直到十一字。“属对”训

15、练不仅具有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的作用,还有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作用,是作诗写赋的基本功,也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骆宾王七岁时写成咏鹅诗,王维十七岁时写出成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得益于早期接受的这些基础训练。后来发展成为对仗句和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意义相关。蔡元培说它“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 从单项训练开始,渐至整篇作文的训练,体现了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2)多读多写多改。我国古代把“读”视为“写”的前提条件,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但读不能代替写,文章的功夫要靠多写才能练就。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多读,乃借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工夫,其益相去远也。”我国古代的写作教学一贯有精于改文的传统。要点有:其一,先生改文要“随其立意而改之”,避免挫伤学生的才思;其二,批改要精当,“唯可改之处,宜细小笔削,令有点铁成金之妙,斯善矣”;其三,要教学生懂得改文之方,使学生练就独立修改的能力。改文有许多方法,主要是删繁就简,使文意显豁,古人称作“斧正”。(3)从模仿入手。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宋代对写作规律的一般认识。实践证明,人们练习写作都是要经过模仿,而后才有创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