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俄罗斯乡下的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课文插图。(板书课题)2.认真读课题。(突出“金色”这个词) (设计意图:草地本来是“绿色”的,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起阅读期待。) (二)图文对照,欣赏草地美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课文,当我们把视线集中在图和文上时,你一定会发现,画家用他的神笔勾画出色彩斑斓的草地;作家用笔墨描写出草地的多彩多姿,请你们把图和文结
2、合起来阅读,并给每个自然段拟个简短小标题。1.交流小标题并板书。(参考小标题:窗前的草地 快乐地玩耍 草地变颜色 可爱的草地)通过初读课文,观看插图,让直观图像与语言文字相对应,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味和对金色草地的憧憬,对草地早、中、晚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及其原因产生好奇心,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三)品悟想象,解开“金色”之谜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兄弟俩的词语。从这些描写,我们看出什么?1.从玩耍,引起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蒲公英本不引人注目,然而,作者通过“装着”、“喊”、“使劲”、“吹”、“假装打哈欠”等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带来
3、的快乐,引起“我”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读课文第3自然段,“我”起得很早干什么?后来发现草地出现什么现象?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仔细观察,解开颜色变化之谜。文章第3自然段叙述有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原来,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就是按照“早中晚”不同时间描写草地颜色由“绿色金色绿色”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解开草地“颜色变化”规律之谜,关键在于细
4、心观察。第2第3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时,对蒲公英的观察产生兴趣,于是,进一步对草地进行观察,发现“早、中、晚”草地的颜色会改变,再通过仔细观察,懂得了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要从“趣”字入手,借助想象,领悟“变化”;通过朗读,品味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同时感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四)品味优美的语句,体验童真童趣1.找出兄弟俩在草地上叫喊的句子读一读。(“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一本正经”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的意思。课文用“装着”、“喊”说明“我”的动作、语言是有意引起弟弟的注意。2.找出兄弟俩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的句子细细品味。(“他回
5、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这里巧用了“使劲”“吹”“假装打哈欠”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了“我”和弟弟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带来的快乐,体现了童真童趣。3.找出草地变颜色的句子来欣赏。(“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而是绿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多么有趣的现象,板书:早晨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这是在玩耍中无意观察到草地变色的现象。4.寻找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诵读。(“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抓住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合上”解开了“草地”变色之谜,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熟、读懂,读中领会,读中感悟。5.画出
6、“我”喜爱蒲公英的句子精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一点睛之笔,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同时巧用拟人的写法“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既写了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又抒发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文章语言美,感悟兄弟俩由“玩耍吹绒毛观看草地变色发现变色原因抒发感情”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五)自主质疑,感受快乐的情趣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并弄清以下问题: (1)为什么“我”要装着一本正经地喊?“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 (2
7、)吹蒲公英的绒毛,给兄弟俩带来什么快乐?“不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3)写草地变化按照什么时间顺序?颜色有什么变化? (4)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5)看了这样美丽的草地,作者有什么想法?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通过互相质疑问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叹草地变色的美丽,欣赏草地景物的美妙,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情感在质疑问难中得到升华。 六、拓展练习,延伸课堂1.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2.背诵第三自然段,抄写草地按时间顺序改变颜色的句子。3.请你跟着爸爸、妈妈或老师到郊外去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二次备课: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
8、学生质疑。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3)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自学生字词。作业设计:一、我是辩字小高手(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标上对号) 玩耍(shu yo) 盛开(shng chng)假装(ji ji) 钓鱼(gu dio) 花瓣(bin bn) 朝向(cho zho)二、火眼金睛(辩字组词)钓( ) 瓣( ) 拢( ) 查( )钩( ) 辨( ) 扰( ) 察( )三、我是小法官(阅读课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 1.早晨和傍晚,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 2.中午,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9、。 3.金色的草地中草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蒲公英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探究作业一、小小变色龙(多音字组词)假:ji() 朝:cho() 盛:shng() 觉:jio() () zho() chng() ju() 二、词语巧搭配(填合适的词)( )的草地 ( )的样子( )的花朵 ( )地吹( )地观察 ( )地玩耍三、找朋友,寻对手(从下列词语中分别找出四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快乐 喜爱 合拢 容易 特别 开始 张开 环绕 舒适 结束 悲伤 舒服 喜欢 困难 围绕 特殊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 ) ( )( )四、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10、 。花朵 时,它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 时,金色的花瓣被 ,草地就变成 的了课后拓展作业1.你特别喜欢课文中的那些语句,请把它写在你的好词佳句摘抄本上。2.请你用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泾源县城关一小 二 年级 1 班语文语文 学科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执教人时间2015.9.6课题教学反思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作者讲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
11、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
12、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
13、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课堂作业:一、拼一拼,写一写。un ch dio y ji zhun rn mo( ) ( ) ( ) ( )wn shu hu bn shu zhn yu q二、错别字门诊。1、我家的房子是座北潮南的。 ( )2、放学了,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要。3、小猫什么时候能学会钩鱼呢?4、在草丛中,我发现了一此蒲公英的种子。三、读一读,写一写。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多么2、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一起一起四、积累成语。一本正经 你还能写以“一”开头的成语吗?五、想一想,填一填。花朵 时,它是 ,草地也是 ;花朵 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 的了。这句话写出了草地 ,蒲公英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