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思路坚持优先发展。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经济结构、区域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保障力度,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力度,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效益,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坚持均衡发展。坚持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薄弱学校和薄弱区域,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 实施中心提升、周边发展、城乡互动、优质均衡的发展策略,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
2、高教育发展水平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做强基础教育、壮大职业教育、协调各类教育”的发展思路,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办学标准化、教育均衡化、质量优质化的渝东北教育强县。二、分类目标(一)基础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提高幼儿教育
3、保教质量。到2015年,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0%。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80%,基本消化“大班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0.1%,毕业生合格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 %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普通高中教育:到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人数保持2.7万人以上。优质高中
4、教育资源达到60%。特殊教育:到2015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基本普及特殊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职业教育市场化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突破1万人,年培训农民、移民、新市民、下岗职工5万人次,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突破,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本满足需求。(三)民办教育规范化按照规范办学秩序、发展优质资源、提高整体质量的原则,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引领23所发展势头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创建成县域内示范性学校,建设1所优质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在校生突破1.5万人。(四)继续教育终身化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
5、育培训机构网络,实现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初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20%的从业人员要经常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次。(五)队伍建设专业化按国家和市里要求基本配齐各类教师,确保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98%、95%、90%、85%。校长岗培率达100%。(六)办学条件标准化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市里规定标准,实现天网与地网有机统一的“校校通”、“班班通”。全县生机比城区学校达15:1、农村学校达20:1,专任教师计算机比达2:1。(七)教育质量优良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6、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八)教育环境和谐化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机制和教育行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校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显著改善,各类影响稳定的矛盾和冲突得到有效化解,学校安全稳定局面得到持续巩固,和谐校园建设呈现新局面。第三章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
7、育公益性,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公民办幼儿园。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对部分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按照市级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充分利用村校教育资源,改善村级幼儿园(点)办园条件。采取利用现有小学资源、新建等方式,满足25个新农村建设居民点适龄幼儿入园要求。积极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机关、
8、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鼓励示范园开展名园办新园、名园扶弱园等集团化办园探索。重视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重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入园问题。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幼儿园资格准入和等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估制度与年检制度,积极开展幼儿园定类升级和县级以上示范园创建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教委主管、家长和社会监督的幼儿园质量
9、监控体系。落实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政策。完善民办幼儿园资格准入、质量评估、年检和退出制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学前教育指导、管理与服务职能。建立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配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扶持改造与排
10、危力度。以学生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基本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完善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辍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深化课程、教法与评价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城镇学校大班额比例,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推动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尤其是城镇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作,
11、逐步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继续实施高中扩容建设,加大对薄弱高中学校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高中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对口帮扶战略,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江口中学力争创建市级重点中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试验。探索重点高中生源基地建设工作。鼓励普通高中教育引入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课程互设、学分互认、学生互转的普职结合发展模式。主动对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高中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提高培训制度,通过招聘、调配、培训等方式基本实现教师总量达标、
12、学历配置合理的目标。加强对民办高中的扶持、管理和引导。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模式,注重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形成城区高中与区域高中协调发展格局。第四节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规划新建1个综合性实训基地、1个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2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和2个农民工培训基地。职教中心基本完成南区第二实训实作楼、中短期技能培训中心、学生公寓、生活用房、塑胶田径运动场及附属工程建设。云阳师范学校进一步办好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音美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400标准运动场建设。启动职业教育学院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创建幼教专科学校。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新建
13、民办职业中学1所。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及重庆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专业的建设与开发,重点培育35个骨干专业,打造12个特色专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改革中职办学模式,努力增加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促进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五节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将
14、特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与随班就读质量,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支持慈善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康复、教育机构。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逐步启动对中度智力障碍残疾和综合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康复教育。第六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化、开放式教育网络。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建设。到2015年,建成市级示范性社区继续教育指导站1520
15、个,创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县。建立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双向开放制度,推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终身教育网络和全员终身教育体系。将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建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全县继续教育发展。第七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坚持 “幼儿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统筹发展”的原则,按照人口流动与教育需求发展趋势,综合采取撤、并、改、建等多种方式,分步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新建幼儿园39所,改建2所幼儿园,扩建25所幼儿园。小学教育:新建5所小学;扩容10所小学;搬迁、扩容2所小学;逐步撤销、整合部分布点不合理、缺乏生源的村级小学。初中教育
16、:新建2所初中;搬迁、扩容1所学校;对7所初中学校进行扩容;逐步取消部分九年制学校建制并更名为小学;逐步撤销部分小学附设初中。普通高中:完成3所高中扩容建设;新建1所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南区建设和教师进修学院建设任务;新建中等职业高中1所;力争完成4个实训基地建设。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成立特殊教育中心,开设学前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为我县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资源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第八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完善我县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城区及部分乡镇学校实现“数字校园”和设备设施标准化
17、,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和“校校通”。全县师生计算机配置基本达标。计划新增100间中学理科标准化实验室和小学科学实验室,创建市级乡镇图书中心20个,50%的学校完成县级图书中心建设,生均图书达10册以上。中小学体艺、卫生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化配置率达80%。完善教育装备增补、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库等建设,开展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部署试点,建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段主要学科的教案库和部分学科的标准课件库,开发在线教学教研平台,开展远程教学研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第九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
18、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磨砺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明礼仪进课堂和感悟教育,深入开展“唱读讲传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建立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完善德育工作督导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培养,逐步构建
19、中小幼相衔接、家校社协作的德育工作体系。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提高校长的课程规划与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执行力和改善学生的发展状态为重点,继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改革的跟踪评估和检查指导,建立科学的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和教师评价体系。积极有序地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重点在优质、内涵上下功夫,推进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多样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深入开展“有效教研与有效教学”活动,积极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测与管理。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协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三、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
20、本宗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实施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深入推进“2+2”项目试验,加强书法、美术、音乐学科教学与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四、努力提升教育品质以内涵发展、铸造品牌为目标,继续开展示范校(园)创建活动。到2015年,创建1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重点普通高中,力争创建1所幼儿专科学校,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创建力争实现突破。启动实施“一校一品”计划,加快“五个校园”建设,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第十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学前教育及特殊教
21、育教师编制标准,普通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配置比例实行城乡统一标准,并向农村地区倾斜。坚持教师凡进必考和招考(聘)师范类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制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继续执行教师进城选调制度,重点加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及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配置力度。将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纳入统筹规划。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以岗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业素养培训为重点,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逐步推进“综合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教师教育基地校与示范校建设,全面实施管理队伍专
22、业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专家型校长队伍建设,重点打造10个“名师工作室”、5个“名校长工作室”。到2015年,培养1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10名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名教师、名校长,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20名,县级骨干教师达到2000名。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城乡学校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教师、校长合理、科学、有序的流动机制。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逐步提高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高
23、级教师职务岗位设置比例。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和人事代理制度。加强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第十一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基础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巩固和完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完善“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民办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推进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扩大高中阶段学校在办学模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办学主体和教育投入多元化。规范民办学校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深
24、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建立动态的岗位调节机制。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任用制度,完善校长负责制、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依法办学、发展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管理格局。加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管理“治薄”力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第四章 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突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工程,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
25、会持续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深入推进科教兴云、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城市基本功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优先安排教育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政策,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持教育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健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将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城区及集镇中小学规划要与总体规划接轨并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于非政府性开发的住宅和住宅区,开发者应向教育部门交纳教育设施配套费,并按规划留足和征好教育用地及时交付教育部门使用。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各类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
26、划,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对中小学和街道(乡镇)、部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制度和考核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于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建立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办学的主体
27、地位,实事求是地确定云阳教育投入政策,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当年安排不足的,次年予以补足并列入增长基数。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以改造薄弱学校和加强学前教育建设为重点,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实施农村学生营养工程。加快落实公办学校债务偿还机制,尽快化解学校建设债务。坚持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
28、制。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倾斜扶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补贴标准,提高教师教育经常性经费比例。建立课程改革专项基金。建立校园安全双基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尽快化解原有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建立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增大高中贫困学生资助比例。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