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6 ,大小:637.04KB ,
资源ID:2114705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14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doc

1、徐州市2017年小高考历史考点解析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编写人:徐州一中 姜瑜 孙辉 修订:徐州一中 陈季卿)考点测试内容近五年来考查频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2012(1),2014(1),2015(1),2016(1)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2013(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2012(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014(3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013(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了解西周的建立西周建立,周武王、周公两次推行分封制。(关注时间)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制管

2、理国家,周王把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鲁、齐、燕、宋等),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体现出分封制下地方具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性,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区分)。诸侯对天子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古文献中的“封建”即分封。礼乐制度是封建等级化的表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楚王问鼎”则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是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注意嫡庶的区分),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由宗法关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家国

3、同构),大宗享有政治特权,并统治宗族成员。宗法观念影响深远(如尊宗敬祖、家谱、宗族意识等)。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如占卜);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如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如分封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的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分设三公是为

4、了加强皇权)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此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也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周制指分封制)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封国并存。汉代的部分分封对中央形成离心,不利于中央集权。2.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内容:唐

5、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也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唐朝的委员制宰相设置通过分散相权达到了强化皇权的目的,但三省分权不等于分权制衡。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宋代通过分割宰相权力的方法削弱相权,强化皇权。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受中央节制,可以称作宰相府的派出

6、所。另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即腹里)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由宣政院管辖。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重血缘)。汉朝的察举制(重德行)如:孝廉、茂才、贤良方正。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导致官吏的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考试):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意义: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7、。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养成社会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看,科举制的进步性表现在相对公平公正。明清君主专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清朝无丞相),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与宰相比较:宰相,中央一级的行政长官,制度赋予一定的决策权;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顾问咨询机构,有票拟权,可以参与机要,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无决策权,升降及权力大小皆由皇帝决定,不能制约皇权)2.了解清朝的军机处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

8、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对比西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出现两次工业革命;思想上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考点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编写人:徐州三中 王玉军 苏卿 修订:徐州一中 陈季卿)考点测试内容近五年来考查频率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了解两次鸦片战争

9、、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2012(7),2015(8)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2013(8),2014(9)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2012(14),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2013(15),2015(10),2015(37)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014(14),2016(1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4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l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借口中国开展禁

10、烟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1842年,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l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西方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联军发动了战争。1860年攻占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l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为摆脱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日本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l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根本目的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既得利益。1900年,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2.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l 南京条约:内容:割让香

11、港岛给英国,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议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l 马关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破坏);赔款2亿两白银(远超出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关注时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l 辛丑条约:内容:巨额赔款;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12、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列强在华设立常设驻军的开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控制清政府)。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了解黄海海战 此役中方失利,邓世昌等壮烈牺牲,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2.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

13、澎湖列岛给日本。经过:丘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清军所部。清政府不支持,最后失败。意义: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诬为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的抗战开始。2.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大规模屠杀

14、和平居民和被俘中国士兵超过30万。(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731”部队:日本在东北成立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健康活人做实验。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建立:八一三事变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称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国民政府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四

15、大会战:(1)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2)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中国军队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1)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作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2)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进行百团大战。意义: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5.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注意: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改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考点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编写人:张春香 徐州高级中学 修订:徐州一中 陈季卿)考点测试内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