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理说,中小学生应该是富于真诚、朝气和幻想的。但写作文为什么就非得讲假话呢?这当然不是孩子们天生就喜欢那样,也并非完全是由于老师强迫所致,而更应该归之于当前的教育体制。换言之,那些立意相似、表达雷同、构思大同小异的作文之所以会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整齐划一”,而不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下所谓“范文”或“标准答案”所致。按照这样的“标准”,如同新闻里的大作家所言:“文章开头要煽情、写春天得写鲜花灿烂、阳光明媚;文章最后还得有升华,得体现中心思想。”而一旦写“好人好事”,例如“照顾孤寡老人”,或者“拾金不昧”,结尾总是有人会问“你叫什么啊?”然后答之以“我叫红领巾”。以此类推,层出
2、不穷。为了得高分,一些学生就不得不胡编乱造,以至于各类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手法过早地被熟练运用和掌握。这样的结果,当然会束缚真正的作文创作,抑制学生真性情的表达,将他们引领至不会创新的边缘,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摧残。面对种种问题,我们计划开展随笔化写作和互动态作文,努力探索一条写作的新途径。我们本着随笔化写作与互动态作文相结合的原则,对写作课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以随笔化写作做为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为课堂写作提供材料。以互动态作文做为写作课的形式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关于随笔化写作的实施1.对随笔化写作的认识随笔化写作是一种回归本真走向简单的生命化写作。所谓
3、“本”,是以人的言语生命为本。言语的生命性、社会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自然、本色、生成,是言语生命的底色、亮色和特色。所谓“真”,是真实、真切、真诚、率真。排除虚假,摒弃教条,拒绝僵化,让写真话、做真人成为一种运动、时尚和自觉,让健康的语文教育推进诚信文明社会建设。所谓“简单”,就是遵循言语生命的成长规律,以日记随笔为基本写作方式,教学实践着力于顺应、养护、培植、唤醒、激励和磨砺。只要想做,人人做得到,只要用心做,人人做得好,只要坚持做,人人写得好。在这里,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叫“随笔”。它顺应人的言语生命生长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
4、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在社会其他地方,阅览室、电视机厨、床头、餐桌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在写作文体上不受局限,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自己喜欢都可以写。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文体多样,笔调各异。在字
5、数上也不受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不受约束。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文章的个性。2.随笔化写作的类型随笔化写作包括课堂随笔与课下随笔,二者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随笔化写作有广义的随笔和狭义的随笔之分。所谓广义的随笔化写作是前边所谈的四个“随”:这是课下学生的自由写作,类似“博客”和“日记”,不受限制,也不需要教师检查。但平时写得多了,在写作课上就可以把平时的素材进行修改加工,成为一篇不错的文
6、章,这比传统的在写作课上冥思苦想好得多。而狭义的随笔化写作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用两课时写出文章,这类似于情境化作文。3.对随笔化写作的作业要求 随笔化写作的两种作业:一是随笔本,包括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1)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每周至少两篇生活随笔,记下发生在身边的事。(2)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拓展练笔,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写景片段、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某种写作手法的运用等,这种写作内容便于我们调控指导。我们可以把读书笔记、随笔本等作为随笔训练的载体,作文时学生只需把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剪裁、加工、整理,就可以“炼”成随笔化作文。因此,写作材料的生活化可以架起随笔和作文的桥梁,为写作提供源头
7、活水。二是作品集。作品集的前身是作文本,本子的前面留出扉页和目录,扉页上是学生关于随笔写作的个性心语或格言警句。学生将修改后的文章誊抄进作品集,把文章题目依次写在目录页上。学生可以给作品集取名,可以按个人兴趣爱好对作品集配图修饰点缀。随笔本是用来积累素材的,作品集是用以展示成果的。在随笔写作的初级阶段,我们先以班为单位出作品集,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随笔展示出来,经小组交流推荐,班内评定,然后个人修改,就可以选在作品集了。4.教师在随笔化写作中的作用作文的本质是做人,杜甫、陆游、范仲淹、文天祥等大家的文章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人格。作文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张扬个性
8、。但真话很多时候并不能表现为思想正确,有的反而表露出消极、自私等不健康思想。从这个角度上说,写作教学就是育人的教学。我们不能认为随笔化作文就意味着不受拘束,信马由缰,天南海北,任意驰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随笔不能听之任之,要引导他们把写作当成完善人生的健身器,并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评改,以让他们在随笔和作文写作中锻造出崇高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写随笔化作文,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写得出,二是写得顺,三是写得好。在总体规划上,七年级学生的作文以“写得出”为基本要求,八年级学生以“写得顺”为基本要求,九年级学生以“写得好”为基本
9、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初中三年的教学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安排,都有一条教学指导的红线贯穿其中: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掌握方法日积月累养成习惯自主发展。通过三年的写作训练,学生从“想写”到“会写”,从“写得出”到“写得好”。随笔化写作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不怕“胡说”就怕“没说”,只要敢写就行。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
10、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大作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点评学生的作品,有时也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让学生评头论足,借以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二关于互动态作文的实施1.对“互动态”作文的认识“互动态”作文教学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健康课堂,多元互动”理念为引领的教学模式和组织策略。它倡导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以“互动”为基本教学指征和教学动力,全面界定写作活动,在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感悟-书写情感-交流评价-完善提高”的整个作文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完善作文评价方式。从过去强调写作技术的静态作文课堂,变为动态的交际课堂。作文课上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学
11、生组成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彼此启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过去教师主导的局面,课上形成了两条主线的活动,一条是教师的行为主线,即“确定话题过程指导下水作文个别关注注重点拨构建氛围”,一条线是学生行为主线,即“形成内驱丰富资源写作实践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当交流互动加入到作文教学中的时候,作文就由旧作文变成了新事物。”写作课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2.“互动态”作文的价值以前我们作文都是语文老师批改,发下作文本之后,学生草草看一下老师评语,评好的就兴高采烈,评不好的就黯然神伤。或者老师写了加油,继续努力之类的评语,但也不起作用,怎么努力才能进步呢?作文评价“劳多而寡效”是制
12、约作文教学的瓶颈问题,过去教师一个人面对数十个学生,往往不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缺乏针对性。而现在的互动态作文课,评价再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了。让学生会评,在会评的基础上会改,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动力所在。教师以评代改,学生评改结合,在参与评价中提升写作的综合能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不仅要评优秀作品,知道优秀作品的优秀所在,还要评有潜力的作文,让学生知道欠缺在哪里,评完以后,学生还要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课,学生不光会写,还做到了会评与会改。3.“互动态”作文的课型互动态作文课分为两大类七种课型。一类是作文导写课,包括命题作文课、活动作文课和
13、写作方法指导课三种课型。一类是作文讲评课,包括佳作欣赏课、潜力文升格课、作文PK课和网络作文交流课四种课型。导写课主要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进行规定动作的作文训练,包括了命题、半命题和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的是写作的整体性、规划性和系列性,七到九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活动作文课则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相对自由的写作课,内容选择也相对自由。写作方法指导课则重点突出写作方法的指导。佳作欣赏课则是对优秀作文的讲评课,潜力文升格课实际上是结合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其他如班级作文PK课、网络作文交流课,拓展了作文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从单一评价主体到多元参与的评价,以活动和网络为载体和平台,以
14、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4.“互动态”作文的实施细则随笔是激动时下笔,所下之笔往往不太讲究章法,此后的修改加工则必然成为重要的环节,随笔原始素材只是作文课的基础。互动态作文是冷静时之作,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有教师的方法指导,有小组的评价,有个人的润色加工,所写之作是较完美的。具体做法:(1)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课,写作内容根据教学进度来安排。(2)首先根据写作内容安排作文导写课,创设情境-明确要求-方法引领-师生同写-交流提升(3)接着在初次写作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讲评课,交流推荐-赏析点评-概括亮点-修改作文(4)最后是方法指导课,案例导入-方法提炼-指导交流-拓展运用三.素质是练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
15、。作文要通过系统地训练,训练的方式有仿写、命题、半命题、看图作文、情景作文、口头作文等多种结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应根据教材的要求、育人要求,编一本作文教材,各种形式穿进行。作文每周一次,寒暑假不停,假设平均每篇练笔或作文按300字计算(两年后定会超过500字),一年五十四周,三年至少能写十五万。你想,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不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吗?四.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我认为,作文批改的出路应该是教会学生自己修改。其大体有以下几点: 1、首先使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欧阳修非常重视修改文章,他写醉翁亭记,原第一句说:“滁州四面有山”,后改数十次,最后定为“环滁皆山也”。这一改,达到
16、言简意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一词,是经过认真筛选才确定的,一个“绿”字使诗的韵味绵长。贾岛的“推敲”一词的来历,被人玩味不已。鲁迅先生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教师要分阶段确定批改重点,特别是做好自改的具体指导。 这里包括教师修改自己写的文章以及修改学生的文章。教师在自改的步骤上,方法上做示范,做指导。七年级时,只提出文章修改、判断优劣的一些基本要求。重点放在字、词、句上。八年级放在文章的立意,语法,修辞上,评语应简洁,明了,有侧重。九年级放在文章的结构,技巧,内容与形式的审视上。评语应中肯,实在。3、组织形式。我认为组织学生自批
17、、互批,组织非常重要,教师应把精力放在组织上,放在教学生自改的方法上。只有组织严密,才能收到奇效,而且要循序渐进。要相信学生,要把学生当成“待燃的火”而不是“待装的罐”。如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在作文批改中互看互学,既扩大了信息的传递,又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如做法是:(1)六人为一小组。我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文,要留下一页,让同学们写评语。小组批改作文时,要求同学们交换看六本。看一本就要在那本作文上写下自己的评语及姓名。也就是说,每人要评六本。每本作文本上,留下六位同学的评论。如果评语不够恰当,或观点不一致时,作者可向评者据理力争。六人小组评完后,由组长上台发言,评述自己这组作文中的优
18、点和不足。对好的作文,或某些精彩片段都可以表扬。组长要说出表扬的理由,将表扬人的姓名写在黑板上以示鼓励。如果组织严密,每次的评讲都会留下实实在在的评语,同学们翻翻作文本,看看同学的评语。谁也不愿偷懒。我觉得,这做法同学们非常欢迎,兴趣极浓。评讲中,增强了互评自评的负责精神。如果谁不认真,评语写得不适当,就会成为同学们议论的“靶子”;被人驳倒了,又显得没有面子。因此,大家写评语很认真斟酌字词。有时,遇上双方争持不下的问题,“官司”自然打到老师眼前,老师也得认真仔细的判断,否则,老师也会成为批驳的对象了。 (2)家长参与。 期中或期末要求学生将写成的习作,交给家长,让家长阅读,针对学校的作文教学,或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在作文后面,签字交回。老师阅读后,可修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家长、学生、老师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真正将育人、教书用在一炉。五.作文成果展示学生的努力要有成果的回报,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优秀的,结集成册。把作品集中的优秀之作推荐到各类报刊发表。创设一种人人愿写作、人人爱写作的氛围,让写作不在困扰我们。结束语: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同心协力,坚持不懈,一定会迎来作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