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0.49KB ,
资源ID:211440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1440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仁者爱人孔子仁学及人发现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仁者爱人孔子仁学及人发现文档格式.docx

1、入是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泛:音,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语段疏通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孔子告诉我们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出门在外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

2、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爱天下都是弟字的含义。“谨而信”,做人非常谨慎,谨慎与拘谨以及小器是两回事,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爱天下之人有如爱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孔子说,假如一个人这些都做到了,“而亲仁”,在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最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做文学家,艺术家,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名家点评 李零丧家狗:孔子强调,提高道德修养之后,还要提高文化修养。第一,别当坏蛋。第二,别当笨蛋。即先当好人,再当知书答礼的人。当代意义中国的文

3、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生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师道精神”。当老师的要给学生找工作,得意门生,连媳妇都包办,当学生的也要尽弟子之劳,弘扬师教,捍卫师说,光大师门,义不容辞,李零说:“就向他生活过的农村,当爹的要给儿子盖房娶妻,当儿的要给老人担水拾柴、准备棺材”。这里并无什么哲学、智慧或知识,而仍然是做人的非常具体的规范,但又并不只是处世格言。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逻辑推理 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里,曾参走过他的前面,于是孔子便叫住他:“参!”曾参听到老师叫,回过头来,于是孔子便告诉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我传给你一个东西,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如果说是钱,把它贯串起来还可以,这“道”又不是钱,怎么一以贯之呢?但曾子听了这句话后,打了个拱说:“是,我知道了。”孔子讲了这句话,自己又默然不语了。同学们奇怪了,等孔子一离开,就围着曾参,问他何老师打

5、的是什么哑谜呢?夫子又传了些什么道给曾参呢?曾子没有办法告诉这些程度不够的学生,只有对他们说,老师的道,只有忠恕而已。作人做事,尽心尽力,读一人尽量宽恕、包容。就此便可入道了。各家点评集释:论语”贯”字凡三见,曾子之”一贯”也,子贡之”一贯”也,闵子仍”旧贯”也.此三”贯”字,其训不应有异.按”贯”,行也,事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后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史料收集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

6、将再作剖析。孔子学问的重点在於社会生活的实践,而每个人所要奉行的便是忠恕两字。忠是恕的积极的一面,儒家认为这两字是实行仁义的著手处,所以礼记中庸也说忠恕违道不远。 广雅释诂四:“恕,仁也。”(古人说,恕和仁,意思差不多,但严格讲,两者还不完全一样。人是人其人,拿人当人;恕是如其心,将心比心。恕字从心如声,古人常说:“如心为恕”这是拆字为解,准确的说,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我们要注意,恕不等于宽恕,今语所谓宽恕,强调的是宽。3.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

7、能做到的了。“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乡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啊,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老子认为绝对的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已经很了不起了。朱注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

8、,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有人说,我们后世的人景仰孔子,知道他了不起,那是子贡的功劳。孔子晚年的生活基本靠子贡维持的,乃至扬名天下,子贡也有大功。且孔子死后,子贡庐墓三年守着孔子的坟墓三年,就像对父母一样。子贡重恕道。他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那就是“恕”吧。“恕”是什么?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从自己这一方面讲。我对别人讲恕,不可强加于人;别人于我也一样,同样不可强加于我。这应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通,比较符合社会契约理论,在今日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作为现代法律政治之根本.在今日看来,”办不到”是由于当时宗教、伦

9、理、政治三合一,公私不分,情理纠缠,没法理性化的缘故。子贡反对强加于人:别人欺负我,不行;我欺负人,也不行。当今的大国都不讲恕道,以强凌弱是国际原则,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难。崛起就是崛起,怎么还是和平的,他们听不懂。4.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1)施:旧读,动词。(2)众:指众人。(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5)夫:句

10、首发语词。(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子贡:“假如我博施、救济,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榜的仁慈吧?“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的大公,很难很难,是

11、做不到的。 朱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人之体,莫切于此。道家“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绝对的个人主义,一毛都不拔。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尽量的为公儒家,将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古代有没有社会福利思想?有!社会福利思想早就有了,过去都偏重在个人做,以个人的立场,而现在,已经

12、有政府、社团以及一些组织。但是子贡在文中讲的是博施,无条件地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得到帮助。 台湾有个孙立人,蒋介石的国防部长,美国曾策划政变,用孙立人代替蒋介石,叫“孙立人事件”。陕西有个孙达人,文革中受过毛泽东表扬,后来当了副省长。他们的名字是有取于此。5.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愿闻子之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13、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有一天,颜渊和子路站在孔子旁边闲谈,孔子就说:“盍各言尔志。(你们年轻的一代,把你们的志向、愿望说出来

14、听听看。)” 子路曰:(代表了子路的个性,我要发大财,家里有几百部小轿车,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还有其他很多富贵豪华的享受。但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希望所有认识我的人,没有钱,问我要;没饭吃,我请客;没房子,我给他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侠气)” 颜渊却说:“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为、最好的道德成就,对于社会虽有善行贡献,却不骄傲。”子路,忍不住,发问了,“老师!你先问我们,你的呢?也说说看。” 孔子曰:“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间,能够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少者怀之(年轻的人永远有伟大的

15、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期盼)。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要为他家一个头衔,就是圣人,或者神仙,或者如来。朱注:老者养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一说: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怀之,怀我也。亦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几句话,其实也就是孔子说的“修己以安人”。孔子论人有三个境界,圣人第一,仁人第二,君子第三。“修己以安人”是仁人的境界。6.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

16、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孔子贵人贱畜,理当如此。 程树德说:圣人仁民爱物,虽有先后亲疏之别,而无贵贱之分。 难道圣人就真的不关心马吗?怎么可以贵人贱马。牛马为人服务不错,但并非命该如此。程氏说:“伤人乎不”,这种读法很别扭;“不”都为“否”,也不对;值得注意的是,清武亿还有一种读法,是引扬雄太仆鉴。武氏认为原文的前几句应读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后面的“不”字其实是问话对象的答语,孔子听说没伤人,才问马。孔子到底怎么想的呢?天知道。7.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

17、,则不歌)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这一天哭过了,心头难过,绝对不唱歌。)正义:丧者哀戚,饱食于其侧,是无恻隐之心。李泽厚曰:真实。 此乃丧礼一。 丧礼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说,“临丧不哀”是让人看不下去的(八佾)。 古今中外,宗教、哲学、科学都在追究这个问题:生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了?死了以后还有没有?是否如过去所将有再生之说,死了以后还会投胎。所谓轮回、三世因果,佛家思想。人死了以后,等到世界末日来临时,灵魂还会复活,接受上帝的审判,这是基督教的思想。这是古今中外一个大问题,所以面孔子也不例外,对与生死之事,非常重视。8.“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

18、:“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然,固相(2)师之道也。(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2)相:帮助。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康注:圣人矜无告而哀困穷,非作意而为之,自然尽其道而已。 师冕,是一个名叫冕的乐师。古代的师有很多种:一类是乐官之师,即周礼春官的乐师、大师、小师、钟师等等;一类是师保之师,其实是一种军事教官。这里的师冕,他是乐官,是盲

19、人。 “道”也可译作“规则”、“道德”等等,这“道”即“礼”,亦“仁”,合乎道理,切于人情,亦今日对待残疾人的人道主义,足见“礼”与“仁”同,非常形象,至今适用。“仁”由“礼”出,是从历史来源说;“礼”由“仁”出,是从后世个体说。所以并不矛盾。 上古盛世,所有的残疾人都会得到合理的安排。比如古代经常用盲人当乐师,瘸子看大门,就是传统。现在,盲人拉胡琴吹唢呐的乐队很多,路上一个牵一个,老井里面演过。阿炳也是盲人。孔子对师冕照顾的很周到、很耐心,凡台阶、席位一一指示,这是对待盲人乐师的礼貌,孔子叫“相师之道”。9.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虽少,必作(4);过之,必趋(

20、5)。(1)齐衰:音 ,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3)瞽:音,盲。(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字面是这样解释的,深一层看他的含义,为什么孔子看到这三种人神态会变,这与心理的观念、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关。表面上看,这是一盒小动作,没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看出一个人学问修养、作人修为到什么程度。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朱注尹氏曰:此

21、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表敬意也。仍重在感情态度,朱注所谓内外一,是也。社会有此人际关怀、人间情感作支援,甚为重要。所以虽个体态度,却有社会功能,“民德归厚”亦赖于此。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平时我们在街上看到出殡的行列,不伦不类,没有礼仪,乱七八糟,以至于一般人对丧仪都无诚敬之心,所以一般人对死者也没有什么同情之感,有时还觉得很讨厌,这并不是对死者不怜悯,也不是对丧家遭遇的变故不同情,实际上是社会风气把礼仪弄坏了。说到孔子对礼仪的重视,看到有

22、丧失的人,心理发生一种能够同情心,态度也随之肃然。冕衣裳,穿制服的人,执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国家的体制,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对于瞽者,就是对可怜的人。范围扩大包括了残疾的人,看到这种人,心里自然肃然起来。10. 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1)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2)弋:音,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3)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

23、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李泽厚曰:旧注常以此来讲“取物以节”,不妄杀滥捕,乃理性经验,但这里着重的更是仁爱感情。 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就是对还巢的鸟,气息的鸟,他是不射,这一点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中国人打斗时不喜欢用暗器,不得已要用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时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

24、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动物的保护,古代就有,比如什么时候打猎,打什么样的动物,公的母的,大的小的,都很有讲究。我国古书有很多记载,别的国家也有。这种保护都是人本位,即从节约资源着想,而不是替动物考虑。11.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1)微:无,没有。(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25、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集释顾炎武日知录:君臣之分,所系者在一身。华夷之防,所系者在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不死子纠之

26、罪,而取其一匡九和之功,盖权衡大小之间,而以天下为心也。 此乃管仲二。管仲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乎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人乎?“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孔子对仁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但对管仲,他用了仁字,可见他对管仲十分欣赏。 “被发左衽”是说中国文化灭亡,沦为落后的少数民族的奴隶。这是一个如何掌握原则性(“经”)与灵活性(“权”)的大问题,大意是说要从全局看,这是历史主义。但当时(公子纠死时)管仲的功勋未建,业绩未显,又怎能即丢下伦理主义?孟子轻鄙管仲,因当时已无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问题,面对的是中原各文明国家争霸,与儒学王道不合。宋明儒学则高谈性理,只重伦常,钱穆批评甚为透彻痛快。仁和义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