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07.47KB ,
资源ID:2093745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374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然药物化学第6章萜类与挥发油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然药物化学第6章萜类与挥发油Word下载.docx

1、9.下列分子属于(B)H3C ch3 a.开链单萜 B.单环单萜 C.双环单萜 D.双环倍半萜E.异戊二烯10.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合物是( A)11. A.具有双键、羰基的化合物 B .具有醇羟基的化合物C.具有醚键的化合物 D .具有酯键的化合物 E .具有酚羟基的化合物11.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属于( A )A.苯丙素衍生物 B .桂皮酸类化合物 C .水杨酸类化合物 D .色原酮类化合物 E 丁香酚12挥发油如果具有颜色,往往是由于油中存在(B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B 薁类化合物或色素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D .苯丙素类化合物 E.双环单萜类化合物13. 组成挥发油的主

2、要成分是( C)B .芳香族化合物D .某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A)B .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A .脂肪族化合物C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E.三萜类化合物14.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A . 6C 3C的基本碳架C. 内酯结构 D.色原酮的基本母核 E. 6C3C 6C的基本碳架16. 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 B )A .升华试验 B .挥发性试验(油斑实验) C .泡沫试验 D .溶血试验E.沉淀反应17. 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不同而增大的顺序应为( A )A .醚 酮 醛 醇羧酸 B .酮 醚 醛 醇羧酸 C .醛 醚 酮 醇 羧酸D. 羧酸 醚 酮 醛 醇

3、E .醇 羧酸 醚 醛 酮18. 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 B )A.乙醇 B .石油醚 C .醋酸乙酯 D .酸性水溶液 E.碱性水溶液19如果挥发油中既含有萜烯类,又含有萜的含氧衍生物,在用薄层色谱展开 时,常常采用(D)A.上行展开 B.下行展开 C.径向展开 D .单向二次展开 E.单向多次展开20.水蒸汽蒸馏法不能用于哪项提取( E )A .挥发油 B .挥发性生物碱C.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小分子游离苯醌类盐21.利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分离挥发油中羰基类化合物, (B )22. 在硝酸银薄层色谱中,影响化合物与银离子形成沢 -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不包括(E)A 双

4、键的数目 B 双键的位置 C 双键的顺反异构D .双键的有无 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23.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有(D )A.特殊气味 B.挥发性 C.几乎不溶于水 D.稳定性 E.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24.A )C. 2%高锰酸钾溶液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亚硫酸氢钠试剂 B.三氯化铁试剂D.异羟肟酸铁试剂 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5.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合物较好地展 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选择的展开方式为(E )A.径向展开 B.上行展开 C.下行展开 D.双向二次展开 E.单向二次展开26.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5、B )A.三氯化铁试剂 B.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 , 4-二硝基苯肼试剂27.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D )A.紫杉醇 B.穿心莲内酯C.龙胆苦苷D.薄荷醇E.银杏内酯28.苷兀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 D )A.强心苷 B.三萜皂苷C.甾体皂苷D.环稀醚萜苷E.蒽醌苷29.卓酚酮不具有的性质是(C )A .酸性强于酚类B .酸性弱于羧酸类C .溶于6070%硫酸D .与铜离子生成绿色结晶 E.多具抗菌活性,但有毒性30. 薁类所不具有的性质是( A )A .与FeCb呈色 B .能溶于60%硫酸 C.与5%溴/CHCl 3呈色D .呈现蓝色、紫色或绿色 E

6、.能溶于石油醚31. 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D )A.莪术醇 B.莪术二酮 C.马桑毒素 D 青蒿素 E.紫杉醇32.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 C )A 提取效率高 B 没有污染 C 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设备简便D 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 E.缩短提取流程33.环烯醚萜类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原因是( A )A.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 B.结构中具有环状半缩醛羟基C.结构中具有缩醛羟基 D.结构中具有环状缩醛羟基 E.结构中具有烯醚键羟基34.某一化合物能使溴水褪色,能与顺丁烯二酸酐生成结晶形加成物,该化合 物具有(B)A.羰基 B.共轭双键 C.环外双键

7、 D.环内双键35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这是因为其中含有: BA.鞣质酯苷 B.环烯醚萜苷 C.羟基香豆素苷 D.黄酮醇苷36具有芳香化的性质,具有酚的通性和酸性,其羰基的性质类似羧酸中的羰基, 而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 C39.环烯醚萜类多以哪种形式存在:D.萜源功能基A.酯 B.游离 C.苷40.用溶剂提取环烯醚萜苷时,常在植物材料粗粉中伴入碳酸钙或氢氧化钡, 目的是:A41.卓酚酮类具有酸性,其酸性:42.45.临床应用的穿心莲内酯水溶性衍生物有:A.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双酯衍生物 B.穿心莲内酯磺酸钠衍生物C.穿心莲内酯乙酰化衍生物 D.穿心莲内酯甲醚衍生物46超

8、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选择哪种物质为超临界流体物质: EA.氯化亚氮 B.乙烷 C.乙烯 D.甲苯 E.二氧化碳13.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可用:A.5%NaHCO 3和 2%NaOH B.1%HCI 或 H2SO4 C.邻苯二甲酸酐D.Girard 试剂 T 或 P E.2%NaHSO 347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酚酸性成分可用: AC.邻苯二甲酸A.5%NaHCO 3和 2%NaOH B.1%HCl 或 H2SO448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含羰基类成分可用: DA.5%NaHCO 3和 2%NaOH B.1%HCI 或 H2SO449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可用:A.5%NaHC0

9、 3和 2%NaOH B.1%HCI 或 H2SO4D.Girard 试剂 T 或 P E.2%NaHS0 350.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CA.青蒿素 B.青蒿琥珀酸酯钠 C.二氢青蒿素甲醚D.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51.挥发油中的芳香化合物多为( D )的衍生物。A.苯酚 B.苯甲醇 C.苯甲醛 D.苯丙素 E.苯甲酸52.区别油脂与挥发油可利用下述哪项性质较为可靠:D.不饱和度 E.油斑D.浸取法 E.共A.气味 B.折光率 C.相对密度试验53.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 B.吸收法 C.压榨法水蒸馏法54.Girard试剂

10、的反应条件为:55.分离挥发油中羰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A.回流提取 B.酸性下加热回流 C.碱性下加热回流低温短时振摇萃取 E.加热煮沸酯类3. 萜苷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常采用的方法有( ABC )A .溶剂法 B .活性炭吸附法 C.大孔树脂吸附法 D .水蒸汽蒸馏法E.升华法4. 非苷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溶剂可选用( CDE )A .酸性水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乙醇 D .氯仿 E.甲5 能利用加成反应进行分离、纯化的有( AC )6.在萜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可利用的特殊官能团有( ABCDE )A .内酯键 B .双键 C .羰基 D .碱性基团 E.酸性基团7.碱

11、溶酸沉法适用于分离( AD )A .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B .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C.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苷类化合物D .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内酯键的萜类及其它化合物E.具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与不具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不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为( BCDE )C.化合物的极性越小,洗脱速度越快 D .化合物的极性越小,洗脱速度越慢E.化合物的极性与洗脱速度无关11. 挥发油中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的含氧衍生物包括( ABCDE )A .醇、酚 B .醚 C.醛酮 D.酸 E.酯和内酯12. 常用于分离、鉴定挥

12、发油的色谱法为( ABC )A .硅胶吸附色谱法 B .氧化铝吸附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D .离子交换色谱法 E.大孔吸附色谱法14.挥发油主要存在于植物的( ABCD )A .腺毛 B .油室 C.油管 D.分泌细胞或树脂道 E.导管15. 挥发油的存在形式有( AC )A.油滴状态 B 盐的形式 C.苷的形式 D 与粘液质、树脂共同存在E.分子复合物的形式16. 挥发油易溶的溶剂有( ABDE )A .石油醚 B .苯 C.水 D .乙醚 E.氯仿17. 能用于挥发油鉴别的物理常数有( BCD )A .酸值 B .比重 C.比旋光度 D.折光率 E.熔占八、18. 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

13、的现象有( ABCDE )A .颜色变深 B .比重增大 C .聚合形成树脂样物质 D .失去挥发性E.气味改变19. 挥发油中各组分与结构有关的因素包括( ABCD )A .碳原子数不同 B .含氧官能团极性不同C.是否具有双键 D .双键数目不同 E.是否形成环状20.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包括( ABCDE )A .水蒸汽蒸馏法 B .溶剂提取法 C .冷压法 D .油脂吸收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21. 挥发油组成成分有( BCDE )A .环烯醚萜 B .脂肪族小分子 C .芳香族化合物 D .单萜E.倍半萜22.挥发油具有的通性有( ABCE )A .特殊气味 B.挥发油 C.几乎不溶于

14、水 D .稳定性 E.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23.下列化合物属于单萜的有(ABD )A. B. C. D.【判断题】1二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不具有挥发性。 2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 物质。X3从数值上讲,皂化值就是酸值和酯值的综合。V4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单萜,其碳架符合异戊二烯规则。5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6挥发油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加重,颜色变深,甚 至树脂化。7挥发油是植物体内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挥散的油状液体化合物。8当药苦酯苷的苦味比当药苦苷强 100倍以上。9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具有半

15、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 一步聚合,难以得到结晶性苷元。10.含羰基结构的挥发性成分,都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生成水溶性盐。11.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也属于单萜类衍生物。12萜类成分的沸点随着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多而升高。【填空题】1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化学结构分为三类: 萜类 、 芳香族类、脂肪族类,其中以萜类为多见。2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 、(浸取法)、(冷压法),所谓“香脂”是用油脂吸收 提取的。3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 皿,例如 薄荷脑、樟脑。4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 沸点 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 升高,在含氧萜中,随着功

16、能基极性增加,沸点 升高,含氧萜的沸点 大于 不含氧萜。5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 亚硫酸钠和 法。6挥发油应密闭于 棕色 瓶中 低 温保存,以避免 空气及光线 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7.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 薁类 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 则Sabety反应显蓝紫色或绿色 ,Ehrlich反应呈 紫色或红色 。8. 硝酸银硅胶柱色谱主要适用于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Rf值大小与双键数目和位置有关, 双键 数目越多,Rf值越小。9. 青蒿素来源于植物 青蒿(黄花蒿),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 抗恶性疟 疾,为提高其水溶性,临床上将其制成 青蒿琥珀酰单脂,以充分发挥其 疗

17、效。10.挥发油的色谱中,常用的通用显色剂有(硫酸)、(香兰素-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五氯化锑)、(三氯化锑)、(碘蒸气)、(磷钼酸),而专属性显色 剂如2, 4-二硝基苯肼或邻联茴香胺用于检出 (醛和酮)类物质。1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首先合成活性异戊 烯前体物,即由 乙酰辅酶A 与 乙酰乙酰辅酶A 生成甲戊二羟 酸单酰辅酶A,后者首先还原成 甲戊二羟酸 ,再衍生为各类萜类化合物。12.龙脑又称 樟醇,俗名 冰片 。其左旋体主要得自 艾纳香 ;其右旋体存在于 白龙脑香树 挥发油中。合成品为 消旋 体。13. 薁类化合物具有 五元环 和 七元环 的骈合

18、环,是一种 非芳香烃_类化合物。广泛分布在中草药中的主要是 愈创木醇 衍生物。14.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 相对密度 、比旋度 、折光率 、凝固点。衡量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有 酸值 、酯值、皂化值 。酸价是代表挥发油中 游离羧酸、酚类 成分的含量;酯价是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 的含量。15低分子量和含功能基少的萜类,常温下多呈 液 态,具有 挥发性性,能随水蒸气蒸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 极性增大,沸点也相应 增高 。16青蒿素是过 氧倍半萜,系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 抗疟疾 有效成分。17. 卓酚酮类是一类芳香单萜, 其酚羟基由于邻位羰基的存在, 酸性 强 于一般酚羟基、 弱于羧

19、基。18. 萜类是一类有天然烃类化合物,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异戊二烯 分子聚合而成,符合(C5H8)n 通式。5.挥发油是存在于 植物_中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 油状液体 。19.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 异戊二烯 单位数目进行分类。二萜由20个碳组成。20. 某些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固体成分,此固体习称为 脑 。如薄荷醇也称 薄荷脑_。21.含有醛基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Girard T(P) 反应给以分离,含有醇类成分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邻苯二甲酸酐 法与其它成分分离。22 环烯醚萜类多以苷类形式存在, 水解生成的苷元为 半缩醛 结构,遇氨基酸或者与皮肤接触

20、可以发生颜色变化。23. 奥类成分多存在于 挥发油 高沸点部分,呈兰、紫色,不但溶于石油醚, 还可溶于强酸(6065%硫酸)。24.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生而 来的。25.环烯醚萜为蚁臭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分子都带有烯键、醚键,属于环状单萜衍生物。26.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 这显示 有薁类成分。【鉴别题】答:分别取a、b的乙醇溶液少许,加铜盐溶液有绿色结晶(或者加铁盐 溶液有赤色结晶)的是 B,无上述现象的是 A。a b分别取a、b的乙醇溶液少许,加铜盐溶液有绿色结晶(或者加铁盐溶液 有赤色结晶)的是 a,无上述现

21、象的是 bo【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1.某挥发油中含以下几中成分,如采用硅胶薄层检识,以醋酸乙酯 -石油醚展层,试写出各成分 Rf大t小排列顺序: Rf大t小排列顺序: D E B A 理由:硅胶TLC是极性吸附,极性大的吸附牢, Rf小,反之Rf大,上述化合物的极性大小排序是:C A E D,所以,Rf大t小排列顺序:D2.含2.0%AgNO3处理的硅胶柱层析,以苯:无水乙醚( 5: 1)洗脱下列两组化合物的洗脱先T后顺序为 洗脱先后顺序为采用硝酸银柱色谱分离,双键数目相同时,比较空间位阻的影响。A是反式双键较顺式双键空间位阻大吸附力弱于 B, C有末端双键因为空间位阻最小,较非末端双

22、键吸附牢,最后洗脱;所以洗脱先t后顺序依次为At BtC 。3.含20%AgNO3处理的硅胶柱层析,以苯:无水乙醚( 5:洗脱先后顺序为 a b _cb、c双键多、吸附力a双键少、吸附力c为环外双键吸附力b环内双键吸附力【名词解释】1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 ,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 天然药物化学成份。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 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 MVA )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p2192.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 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P25

23、8-2603 .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混合物。4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 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5 .脑。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 成分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6.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p22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p2208乙酰价;碘价(值);Girard试剂p246 ;酸值、酯值、皂化值 p265;薁类化 合物p236【问答题】1.萜类化合物分为几类?萜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类萜在植物中主要以何种

24、形式存在。p219-220分类依据是根据分子中包含异戊二烯的单元数进行的。 将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元的称为倍半萜; 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的称为二萜;含有五个异戊二烯单元的称为二倍半萜; 含有六个异戊二烯单元的称为三萜,依次类推。并根据各萜类分子中具有碳环数目的有无和多少, 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2 .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液,若由于其中的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或挥发油含量低,不易分层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处理?水蒸气蒸馏液中的油水混合物不易分离时,则可将饱和盐水(如硫酸钠、氯化钠水溶液)加入其中,利用盐析作用促使油水的分离,或在盐析的同

25、时用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醚)作两相溶剂萃取以萃出挥发油,然后蒸馏回收有机 溶剂即可得到挥发油。3用单向二次展开的薄层色谱法检识挥发油中各成分时,为什么第一次展开 所用的展开剂极性最好大于第二次展开所用的展开剂极性?单向二次展开先用极性稍强的展开剂进行第一次展层,当展开剂展至薄层 板的一半距离时停止,立即挥去薄层板上的溶剂。 此时挥发油中极性较大的成 分被分离展开,再改换极性较小的展开剂作第二次展层,极性较小的成分则被 展开到终端,从而可使极性小的成分更好地分离展开,达到在一块薄层板上实 现极性大小不同的多种成分都得到较好分离的目的。4 挥发油的哪些性质可用于挥发油的检识?可用于挥发油检识的性质

26、有:挥发性、气味、比重、比旋度、折光率等。5.简述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为:含氧单萜的沸点大于单萜,在单萜中,沸点随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多而增高,一般三烯二烯一烯;在 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增大而升高,醚酮醛 醇羧酸,酯的沸点比相应的醇沸点高(分子量大的原因) ;含氧倍半萜与含氧单萜分子结构相差5个碳原子,沸点更高。6为什么可用相对密度小于1.0的挥发油测定器测定相对密度大于1.0的挥 发油含量?测定相对密度大于1.0的挥发油,也可在相对密度小于1.0的测定器中进 行。关键是在加热前,预先加入1ml二甲苯于测定器内,然后再进行水蒸气蒸 馏

27、,使蒸出的相对密度大于1.0的挥发油溶于二甲苯中。由于二甲苯的相对密 度为0.8969,般能使挥发油与二甲苯的混合溶液浮于水面.在计算挥发油的含 量时,扣除加入二甲苯的体积即可。7. 挥发油的通性有那些,应该如何保存,为什么? p2618.卓酚酮是一类变形的单萜,试根据其结构讨论其应该具有的化学性质。P2279. 试述加成反应在萜类化合物的鉴别、分离、提纯上的意义。 P243【提取分离题】1 槲皮素、多糖、皂甙、芦丁、挥发油,若采用下列流程进行分离,试将(1)各成分填入适宜的括号内,(2)并指出划线部分的目的。(1) 药材粉末水蒸气蒸馏烝馏液 水煎液 药渣(挥发油) 浓缩,加4倍量乙醇、过滤沉淀 滤液(多糖) 回收乙醇,通过聚酰胺柱分别用水,含水乙醇梯度洗脱r水洗液稀醇洗脱液(芦丁)n较浓醇洗脱液(槲皮素)水饱和 正丁醇萃取1水层正丁醇层 (皂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