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72KB ,
资源ID:204245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245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语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语文档格式.docx

1、僖公二十二年) 如何勿伤:怎么就不杀伤。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如何:怎么样。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僖公三十三年) 若何:怎么样先生助之奈何?赵策散) 奈何: “如何”、“若何”、“奈何”的中间还可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说成“如何”,其含义是“对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寇深矣,若之何?僖公十五年) 若之何:对入侵之敌怎么办。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 奈若何:对你怎么办。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宾语必须是代词。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吾亲:未亲吾,没有亲近我们。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宣公十五年 无尔

2、诈:无诈尔,不欺诈你。无我虞:无虞我,不欺诈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不太严格,前秦古籍中就有例外。有事而不告我。襄公二十八年)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这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已经从前置向后置发展,秦以后这种发展实际上已经完成,但汉以后的文人写文章经常仿古,所以在他们的文章中,还经常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未之尝闻:未尝闻之,不曾听说过。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余欺:不欺余,不欺骗我。这种宾语前置在现代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时不我待3、宾语用代词复指 语法条件:用代词“是”、“之”等复指宾语。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僖公五年)

3、 虢是灭:灭虢,消灭虢国。今吴是惧而城于郢。昭公二十三年) 吴是惧:惧吴,惧怕吴国。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异之问:问异,问别的事情。 由与求之问:问子路与冉求这种宾语前置,还常在前置宾语之前加上“惟(唯)”字,构成“惟(唯)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更加的明显。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宣公十二年) 唯敌是求:唯求敌,只寻求敌人。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唯其疾之忧:唯忧其疾,只担心他的疾病。现代汉语成语中还残留着这种宾语前置的痕迹。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是”。“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宣公二年 ) 我之谓:谓我,说

4、的是我。“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斯之谓:谓斯,说的就是这件事这种格式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凝固形式,在文言语句中常见。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是之谓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此之谓不朽:这就叫做不朽。4、无标志的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没有以上的前置条件,也可以直接将宾语移至谓语中心语之前,人们称之为“无标志的宾语前置”。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是问:问是,问一问这件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5、)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把秋天作为日期。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 尔瞻:瞻尔,看你。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 如:夜以继日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睡古:瞌睡。泛指睡觉。脸古:目下颊上。面部。皮古:带毛的兽皮。物体表层。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宫古:房屋。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瓦古:陶器。盖屋顶的建筑材料。臭古:气味。臭味。丈人古:老人。岳父、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暂古:突然。时

6、间短。汤古:热水。菜汤、米汤。领古:脖子。领子。忙古:心中烦乱。工作多。 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开历史的倒车。爪牙古:得力助手。坏人的帮凶。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 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诽谤。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宾客、轻重不同古义轻今义重的:诛古:责备。诛杀。古义重今义

7、轻的:感激古:愤激。感谢。饿古:比“饥”重。与“饥”同。病古:比“疾”重。与“疾”同。连词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一、与“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离骚)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 “与”也经常作介词用,常和它的宾语一起作谓语中心语的状语,引入行为动作伴随的对象,这时“与”前后的成分并不并列。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庄公十年)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区别“与

8、”字既可以作介词,又可以作连词。这两种不同用法有时在形式上很相似。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为并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汉王与义帝发丧。“汉王”为主语,“与义帝”为介宾结构,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吾与徐公孰美?“吾”为主语,“与徐公”为介宾结构,介进比较的对象。以上三句从形式上看,“与”的前后都是名词,但是很显然,介词“与”和连词“与”所构成的句子关系是不一样的。对于“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主要应抓住其结构关系的不同来加以辨别。大体上说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 :换位法即看“与”字前后的两个名词能否互相换位。连词“与”前后的两个名词是并列关系,所以可以换位而不影响句义。句的“吾与女”可以换成“女与

9、吾”,句子的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再如前例“蜩与学鸠”换成“学鸠与蜩”,句子的意思也没有发生变化。由此证明这个“与”为连词。句的“汉王与义帝”如果换位为“义帝与汉王”(发丧),则句子的主语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完全发生了变化。句的“吾与徐公”如果换成“徐公与吾”,句子的意思也发生变化。因为前者是把“徐公”作为美男子的标准,自己与之比较,后者则变成徐公跟我比,意思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两句“与”前后的名词不能互换,因此可以判断两句的“与”是介词。插入法介词“与”由于只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结构,而与前面的名词不发生结构关系,因此介词“与”的前面可以插入副词加以修饰。连词“与”则由于连接两个名词构成并列词组后

10、充当句成分,所以连词“与”的前面不能插入修饰成分。因此可以根据能否插入修饰成分来加以辨别。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与”前面插入副词“尝”。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与”前面插入副词“遂”。上面两例“与”的前面都插入了修饰性成分,所以都是介词。而对比前例,“蜩与学鸠笑之”句中,“与”的前面不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因此“与”是连词。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主语“吴”和介词结构“与越”之间插入连词“之” ,说明“与”是介词看“与”前后的词是否属于同一词类,以及能否省略。连词“与”前后的体词必须属于同一词类,并且不能省略,否则就不能构成并列词组。介词“与”由于它只同后面的体词有结构上的关系,所以前后的词

11、不必属于同一词类,并且介词“与”前面充当句子主语的词经常可以省略,介词“与”自己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为名词,跟代词“之”不能构成并列关系。因此这里的“与”应当为介词。“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与”前面的主语“项梁”省略,可知这里的“与”当为介词。“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父母不与言”句中,介词“与”后面省略宾语。据此可知句中的“与”为介词。二、而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三种:1、连接联合结构,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之间的联系。既可以使顺接,也可以是逆接。美而艳。桓公元年)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故令

12、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2、连接偏正结构,即连接状语与谓语动词,是一种顺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太后盛气而揖之。3、连接诸位结构,即连接主语和谓语,是一种逆接,或是一种假设。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赵策三)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襄公三十年三、则连词“则”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相承,可理解为“就”、“便”等。战则请从。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晁错论贵粟疏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可理解为“那么”、“那么就”等。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民贫则

13、奸邪生。(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3、表示假设,可理解为“如果”、“假如”等。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4、表示发现,可理解为“原来已经”。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僖公三十三年)5、表示让步关系,可理解为“虽然”、“倒是”等。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吴语)四、之连词“之”主要有两种用法: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或修饰关系。是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范雎说秦王)2、插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其变成偏正结构。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汤之问棘也是已。并提(合叙)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

14、并提”。修辞效果句子紧凑 文辞简练如何辨识并提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脭醲肥厚。(枚乘七发)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景帝纪)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颜色青葱,香气浓郁。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奖惩好坏,不应该(因宫中府中不同而)标准不一致。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见日光和月光。互文(互文见义、互见“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1.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

15、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2.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

16、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

17、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互文的分类1、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2、双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3、互用同义词的互文(变文)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逐客书)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8、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太阳、月亮和银河,好像在沧海里运行和发光。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将土地的出产和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同上).到处叫嚷和骚扰。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捕蛇者说).说说笑笑、来来往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而没有学识浅薄的人。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在兵败的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东吴。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半夜里,明月升起,清风徐来,惊动了数枝上的蝉儿和鸟鹊,让它们叫了起来。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8.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了 。互文的具体应用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

20、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

21、巅。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

22、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互文的特征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比如上面例子。二、语义特征:互补。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介词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1、于(於、乎) 古汉语中介词“于”也可写作“於、乎”。“于”和“於”上古并不同音,作介词用时,它们的用法完全相同。

23、“乎”与“于”古时音近,也经常作介词用,其用法与“于”也完全相同。(1)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与时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僖公二十二年)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2)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利泽施乎万世。大宗师)(3)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为介词“为”读音是“wi”,经常与它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1)引入行为动作的对象。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苦为河伯娶妇。西门豹治邺)烦大巫妪

24、为入报河伯。(2)引入行为动作的目的。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魏其武安侯列传)(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代词泛指与特指代词:“之”既可以翻译为“这”,也可以翻译“那”,是泛指代词,经常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其”只代的是特定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那种”,是特指代词,经常用作定语。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邶风燕燕)姜氏欲之,焉辟害?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特殊的指示代词: “然”、“尔”作指示代词用,其特点是作谓语,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那样”;“焉”特点是兼有指示代词与语气词两种

25、词的特性,能指代一定的范围与方面,同时还能够表示句末的停顿语气,可理解为“在这里呀”、“在这其中啊”等。“诸”的特点是合音而成,用于句中是“之于”,用于句尾是“之乎”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古诗十九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襄公十五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梁惠王下无定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固定的指示代词,称为“无定代词”。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或”为无定代词,是肯定性的,一般用来指人,其含义是“有人”、“有的人”等,有时前面出现先行词,、“或”指代的对象则就在先行词中,“或”还常常对举使用,用来列举不同的情况;有时“或”也用来指代事物,可译为“有的”。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起义)宋人或得玉。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许行)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莫”为无定代词,是否定性的,用来指人,也用来指事物,其含义是“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等。“莫”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其范围。汉代以后,“莫”逐渐产生了否定副词的用法。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