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三章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节教学设计技能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实现成功教学和科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尽管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运动专长等都有所不同,但要上好课,都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备课的环节较多,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学方案。但有人认为教师随便写出一个教案就等于完成了备课工作,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备课的大部分工作是完成书面教案之前的各项教学研究、教学调查和教学设计等思维与实践活动。其中,教学设计技能对于教师成功实施教学尤为重要
2、。一、设计教学目的任务技能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的重要手段,它对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精神文明等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是实现小学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规定,这里仅就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作必要的说明。1. 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他们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体质,一般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体格,是指人体的形态结构,即人体
3、生长发育水平(包括形态、机能)、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体型)和身体姿态(走、站、坐的姿势)等。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重、支撑等)。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所表现出的机能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精神状态,是指心理方面的某些特征。心理活动也是大脑机能的反映。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身体是否能正常发育和成长,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体质是否健康。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因势利导,有计划、有组织地
4、进行教学,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体质,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骨骼生长较快,骨的软组织和有机物较多,富于弹性和韧性,比较容易变形;肌肉的增长逐渐明显,但肌肉的收缩力还很差,容易疲劳;关节的灵活性大,但牢固性差;心脏的发育落后于骨骼肌的增长,心肌功能还不够强而有力;呼吸肌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仍比较弱,肺活量较小。因此,小学生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特别是进行静力性练习时时间不应太长。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行协调四肢发展的练习。在基本活动能力方面应重视跳跃练习以及对
5、称的悬垂、支撑和攀爬练习及较轻重量的投掷练习等。小学生在神经系统方面,大脑皮层中兴奋过程占优势,易扩散,因而学习动作时准确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和转移;神经系统工作持久力还较差,容易疲劳,但也易于消除疲劳。因此对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要多种多样、经常变化,克服老一套和成人化的做法,并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 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树立安全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
6、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责任感;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自尊心、好胜心强,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时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易表现出各种思想行为和道德作风。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以上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提高他们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勇敢顽强的精神。上述三个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的。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过程中,增进健康、
7、增强体质,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生理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不能有所偏废,但可有所侧重,而且,具体任务的提出必须简要明确。例如,一次课的基本教材是足球的脚内侧传接球基本动作练习。其任务可定为:1. 通过规定的脚内侧传接球练习,改进学生脚内侧传接球的部位和传球的准确性。2. 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提高反应能力。3. 使学生注意相互配合,提高小组活动质量。4. 培养小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和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再如,一次课的基本教材是投掷垒球。其任务可定为:1. 复习、改进立投和跑进投垒时的上下肢配合。2. 培养学生一般的和专门的投掷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3. 通过讲
8、解投弹的军事意义,加强学生的战备观点,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4. 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课时任务的提出体现着教师的基本思想和对教材重点环节的把握。教师所提出的课时任务,既要能反映出连贯性和共同性,又要能体现本次课的独立性。而在提法上,还要结合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妥善的选择,即这种概括性的提法,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重点突出。请看下述提法。1. 知识技能方面(包括技术动作):学会、掌握、改进、巩固、提高,是初步还是进一步,是针对技术中某一方面或环节,还是动作全过程。2. 身体素质:发展哪一方面的身体素质。3. 道德品质:培养、启发、强调哪一点。在确定课时任务时,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法较易确
9、定,而思想教育方面由于比较抽象,相对比较难,但不能因此而将其忽略。教育因素作为一个任务而被提出,既是虚的又是实的。换言之,思想意志、道德品质本身是抽象的,但又必须提出实际措施加以落实。也就是说,教育因素这项任务的提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教材、教法、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等,且这项任务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思想,贯彻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带动其他任务的实现。这就是以虚带实,虚实结合。当然,在虚实结合的过程中,由于课的性质、在教学阶段中的位置以及其他一些情况的不同,对三项任务之一可能有所侧重,但有轻重之分不等于有所忽略或抹杀。从体育教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看,任务的完成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迂回的、起伏的。
10、二、设计准备部分技能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和任务可分为组织教学时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执行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等。(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请见第二节第二部分)(二)执行课堂常规的方法(请见第二节第八部分)(三)队列队形练习(请见第二节第一部分)(四)体育课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人体要想从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必须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本身的惰性,尤其要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以使神经系统更好地支配肌肉的运动,使内脏器官的工作与机体的运动更加协调一致。因此,在参加任何体育运动之前,都应先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温
11、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机体的氧气供应,从而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以适应运动的需要。准备活动还可以使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肌肉群得到初步活动,从而防止在剧烈的运动中发生伤害事故。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体育活动上来,为完成本课任务做好思想准备。现在随着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已不单纯是活动前的准备,很多教师有意识地通过队列练习、队形变换练习和内容丰富多样的简单体操、舞蹈等活动,在做全课准备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形态,进行美育教育。这样打破了课的死板结构,有效地利用
12、了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怎样设计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要同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区分开,采用有益于增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容易引起他们活动兴趣的练习。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意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同时,适当地多采用一些队形变换练习;在做基本体操练习时,多做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轻器械操(如沙袋操、藤圈操、小棍棒操、木哑铃操)、双人操或形象的模仿操、健身操、游戏等,男女小学生还可做一些节奏感强的艺术体操、健美操和舞蹈动作。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在进行动作难度、强度较大的练习之前,一般都应做些专门性准备活动。如果学生是分组进行不同的练
13、习,那么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也可以分别进行。准备活动的内容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次课中必须根据课的任务、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季节气候等细节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而且准备活动量要逐渐地增加。三、设计基本部分技能设计基本部分首先必须考虑“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教养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合理负荷与合理恢复相统一的原则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它们对立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基本部分的设计。(一)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
14、进行任何一次体育教学都必须以基本任务和教学原则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妥善安排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两方面的工作。教育因素是指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等。教养因素是指学生获得的一定的知识技能、动作技术,及全面的身体训练。在体育课中,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缺点:重视教养因素而忽略教育因素,或是教养因素贯彻得好而对教育因素贯彻得不好。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往往把课中的教育因素看做是一个附加的任务。其实恰恰相反,教育因素才是一次课的灵魂,应贯穿在一次课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措施,结合课堂的各个环
15、节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对教育因素的贯彻,不能局限于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提出的某一项措施。正是由于教师持有这种看法,即把对教育因素的贯彻同对教养因素的贯彻割裂起来的看法,才会表现出对教育因素的贯彻束手无策,或贯彻不得力。对教育因素的贯彻,其基本方法是以实带虚,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1. 引起学生重视一次课的任务和要求,并使任务和要求成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自我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正确地认识学习的意义及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觉地为上好体育课而努力。2. 加强课业组织。例如:通过对场地、器材的安排使用和保管,加强对学生进行爱惜公共财物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通过教师组织工作的一丝不
16、苟和严格要求,教育学生养成办事认真、刻苦努力的良好习惯。3. 教法措施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例如在采用分组练习时,要求学生加强纪律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练习中互助协作,增强责任感等,这些都是教育因素的具体体现。又如在练习中通过加强保护、帮助以及其他措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4. 竞赛活动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协同一致、重视集体荣誉、遵守规则和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总之,思想教育不能只限于教师的讲述说教,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措施和学生的各种活动表现,运用启发、诱导、鼓励、提示以及表扬、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各种要求的同时,从中受到启发、锻炼和教育。(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有权利和义务落实一系列教学措施,领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工作特点说明了教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