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62.85KB ,
资源ID:203679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367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古诗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古诗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o “承是指承接开头,“转”是说有了承接还要转折。一般地说,有了精彩的开头,承接的话稍见和缓;而“转”又奇峰突起,诗情才有起伏,才有抑扬,才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如欧阳修戏答元珍,开头奇峰突起:“春风疑不到天涯,答句“二月山城未见花”。明快简洁,承接自然,使起句的突兀和惊奇一下子平缓下来。三、四句“残霜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转折突起:残雪压枝,掩盖不住橘枝独俏;冻雷惊笋,跃跃欲动,急待破土而出,此联赞被贬后仍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对前景充满希望。五、六句“夜闻啼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又再转人感时伤事:橘笋傲寒独立,生机勃勃;然而,自己谪居山乡,愁身多病。闻雁北归,新年又至,思乡念起

2、,心中苦闷自然难以排遣。真是壮志未酬,“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乡思感伤又一折,这是再承,又叫“伏”。 这里说的“承”要和缓,“转要突起,是一般规律,但不是凡诗都是如此安排。因为作品内中呈现的波澜 起伏,决定于生活的矛盾和真实,决定于作者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故意做作。因此,欣赏时不能据此照套。 2004年高考全国卷问宋祁木兰花一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就是考查了诗人对春天美景描写的层次感。 2005年高考广东卷问寇准的春日登楼怀旧一诗中从首句的“聊到末 3“诗家语”王安石将诗词中词语的某些特殊表达称为“诗家语”,意思是说诗词有韵律的限制,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如果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

3、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理解,当然就无从鉴赏,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诗词由于“意在言外”的开放性结构,致使诗词词语具有多义性。但诗词的语言都要求精练、含蓄,避免直说,创作上二强调想象与联想,在句式的衔接上有跳跃,有省略,不严格遵守语法和表述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就出现一些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诗家语”旬式乃至诗篇的异常整合格式。如上面提到的杜甫八阵图,就表现大跨度的时空,跨越几十年,写出人的一生。大致说来,“诗家语”的表现形式,我们起码要知道如下三种: (1)倒置式 由于格律的限制,或为了突出某些词语、某个意思,在表述中使用变式句,即将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不按常式句排列,有前后颠

4、倒现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正常语序应是:竹联。其中颔联、颈联,两两对仗,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l句,中间用逗号分开。除小令外,词分“片”,或叫“阕”。一般分上下两片,片与片之间是乐曲暂时休止;上片开头叫起凋,结尾叫歇拍;下片开头叫换头或过片,结尾叫结拍。 在句式上,古体诗有齐言,也有杂言,字数、长短没有格律要求;而律诗、绝句都是齐言的,在字数上有严格限制,双句押韵,讲平仄律。词又叫长短句,词牌规定每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总的来说,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从诗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看,传统观念是“诗庄词媚”。唐代以后,诗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写诗是才华的重要体现

5、,与士人的政治前途相联结;而词被视为不登大雅的“小道”,只“宜于宴嬉逸乐”。在表现手法上,诗可以一句一意,句与句之间允许有较大跨度的跳跃,陈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运用自如;而词则宜于紧凑地铺叙描写。古人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句追求凝练和高度概括,词句则讲究渲染、烘托,在铺陈中营造气氛,抒写情思。 5开头与结尾 (1)开头 诗词创作,讲究“工于发端”,开头切题。统领全篇。切题又开得好的开头常见的有: 起势抓纲,即景生情。如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大笔挥洒,以滚滚长江开篇,营造了囊括千古、壮阔无比的气势,把自己的思绪置于奔腾的浪涛之中,把怀念的历史人物放在广阔

6、的背景之下,从而为下文抒发自己建立千秋功业的愿望和抱负,抓住了总纲。先声夺人,设下悬念。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首句先摹写声势:狩猎场上,风声阵阵,一支飞箭射向猎物,弓弦发出的响声与风声齐鸣,烘托出猎场上的紧张气氛。在寒风逆吹中持弓射雕,射技高超的神箭手的威武形象也呼之欲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倒叙开篇,造成悬念,达到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古人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起句好尤难得”,本诗起句新颖奇特,气势雄浑,有力烘托诗中主人公形象,确实难得。发端突兀,出人意料。如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这首诗的起句也属“尤难得”的一类。诗人

7、开篇即说他怀疑春天不会幸临“天涯”(即诗人被贬为县令的峡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了,确是出人意料,也就引人注目:春夏秋冬,时序轮转,乃宇宙规律,峡州何能独无呢?第二句作了回答,那是看见山城早春无花,当是春风不到了,扣住了题目“戏答”的意蕴。如果倒过来,先说二月山时关”,但因音节字数受诗体的限制,于是前面省去“汉”,后面省去“秦”,说成“秦时明月汉时关”,解释时要把这两个字合起来讲。这是诗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实际上是说,“月”是古时的月,“关”是古时的关,诗中只是用“秦汉”指古代而已,这是诗中互文见义的用法。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脚扑朔眼迷离,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

8、才很难分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2006年高考福卷问李商隐端居中的三、四句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涉及“青苔”、“红树”与“雨中”、“月中”互文错举,暗示像这样中宵不寐,已非一夕了。古诗中,有时相邻两句所用的词语要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也是互文。与互文相类似的有所谓互体。互体,指两种事物或意境在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一种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当句互体,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下马,一起上了船。也有对句互体,如杜甫狂夫诗“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衰红蕖冉冉香”,一句写微风中的绿竹,一句写细雨中的红荷花,句里点明风和雨。说“风”的句里也含雨意,在细雨中绿竹更显得洁净美好,

9、所以说“娟娟净”;说“雨”的句里也含有风意,所以闻到红荷花的“冉冉香”。此外,还有多句互体:“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意思是说:从十三至十六岁这几年,刘兰芝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十分聪明能干。如只按常式句去读,那年只做什么就曲解原意了。对互体的句子,不知道它是互体同样可以解释,但互文的句子,不知道它是互文就不好解释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既然雄雌兔如此不同,不是看它们的脚和眼就分出雄雌了吗?为什么仍说分不出雄雌呢?不作互文,就不好讲了。所以鉴赏古典诗词如不懂得诗家用语和无理而妙,有时会闹笑语的。最后还需指出,互文互体并不是古诗词的“专利”,在古今散文

10、里也可见到。这里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归到“诗家语”来一并提及罢了。 4诗与词的差异诗词的基本特征,大致相同。但从形式上看,还是有下面一些不同:在篇章上,诗只有诗题和诗章两个部分,而词则有词牌、词题和词章三个部分。词,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牌,是每首词的曲调名称,如满江红卜算子生查子摸鱼儿等。不少词只有词牌,没有词题。在结构上,诗往往不分段,诗句也都两两出之,如近体诗中的绝句,一、二句叫前幅或前联;三、四句叫后幅或后联。律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l城未见花,所以春风疑不到天涯,表达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从诗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看,传统观念是“诗庄词媚”。起句设问,引入注

11、意。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本来,春花发时无穷艳,月到中秋分外娇,带给人的应该是欢快。然而,这首词劈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是了结的尽头,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厌烦。为什么会这样呢?自然会引人读下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总古今、揽宇宙的问句,雄浑博大,奇峰突起,诗人之情奔泻而出,全篇空灵蕴藉之气韵由此生发,确确实实引人注意了。 此外,有兴起,先咏他物引出所咏之词;有议论起,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出奇制胜之效。但承句应与情、景、事结合方佳。 诗歌起句种类当然还可以再列一些,限于篇幅只说上面几种。好的开头总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

12、读下去;好的开头,也一定切题,与内容相合;好的开头还给全篇感情定下基调,起到起意的作用。 (2)结尾 古人认为“一篇全在结尾”,“结句好难得”。因为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给人留下深长的韵味,使人深思回味。诗词好的结尾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好的结尾大多是诗的高潮即诗情提炼的顶点,或深化全诗的气氛,或突出诗的艺术形象,或点明诗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试就几种常见的结尾,举例说明:以情作结。上文提到的欧阳修戏答元珍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的颈联表现诗人被贬后的情绪很是低落但尾联却以“野芳虽晚不须嗟”来自慰,说自己曾欣赏过洛阳的牡丹。此时山野的小花开晚了一点,也不必去嗟

13、叹。好像很无所谓,很洒脱,其实这仅仅是一种戏答托词,这一句自慰之言,包含着极深的苦味,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景结情。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开头就把人带入一个欢乐的环境中来,随着乐曲声声,舞步频频,何等欢快!但次句一转,说听到的总是“关山”一类的伤别情调,越发拨动了乡愁。通宵狂舞,无边的边声,不尽的离愁,相互对照,交织融合,苦中作乐的情状历历在目。“撩乱边愁”而结之“听不尽”,似言情已到尽头,但诗人却在这里轻轻宕一笔以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作结,展现出一种意境深远的景色,使似乎已达到顶点的边愁散人皓月关山之中,这无

14、声之乐、无言之愁继续在震荡着,这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就使整首诗的意韵更加含蕴无穷了。(2005年重庆高考卷在此设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问周密夜归末句“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蕴含了什么感情,也就考了“以景结情”的结构。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全诗讽喻的主旨或内在思想意义。如杜牧过华清官绝句:“长安回耀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长安回头望去,骊山林木葱茏,一团锦绣;山顶上那座行宫,平日紧闭宫门,现在一道接一道打开;一骑专使扬尘而至,妃子嫣然地笑了。“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为何而笑?悬念环生。结句委婉而又含蓄地揭开谜底:骑手为妃子送新鲜的

15、荔枝来了把讽喻的主旨一言道破,这就是画龙点睛的结尾。 议论收尾。结句以议论收尾使诗词的主旨得到充分表达。如王之涣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994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要求鉴赏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后,突出的是什么,就是要求赏析诗的结尾。 问句收束。结句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当读者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诗的旨意。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二句写黄云密布,朔风怒吼,天昏地暗,群雁乱飞,写尽哀

16、景愁情仿佛天地也为才人的别离烦忧而黯然伤神;三、四句却一转:不须悲伤,你这艺高才广的董君,到哪里都会得到理解、受到欢迎的!这壮语结尾,用反诘方式表达,更显雄浑有力,分外激动人心。 (七)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词鉴赏中十分重要。它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但就过去高考题型看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其沾巾”,王勃在此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杜少府任蜀州的劝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西出阳关”屉河西击廊的尽西头县内地出向西城的诵道阳关以西在当时是穷

17、荒绝域,朋友此去难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受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在此l临行之际,“劝君更进一杯酒”,这酒浸透了王维对元二全部丰富、深挚的情谊,这里面既有依依惜别之情,也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深的体贴,包含着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这里剪取的只是一刹那的情景,但蕴含极其丰富。 (2)间接抒情它是借助于其他方式来含蓄地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根据诗人借用的方式,可分如下几种:借景抒情。诗人将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蔓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把朋友送上船,船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

18、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尽头,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全诗无一字说惜别,都是写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但惜别之情绵绵不绝,似水长流。借物抒情。这是诗人借某物表达自己某种志向或情感,也称之为托物言志,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借傲霜斗艳的菊花来赞美农民起义军战士的风貌和性格,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上面说过,有些物象已被历代诗人吟咏相沿成习,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或蕴含特定的情感,平时要积累熟记。用典抒情。借古代历史人物的活动、古诗文的某些语句、神话传说来抒发感情。如辛弃疾京

19、口北固亭怀古就借孙权、刘裕的丰功伟绩来表达自己力主北伐抗金的决心。用典,町使语言精练,增添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2表现手法(描写手法)(1)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以人烘托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涛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突出秦罗敷的美貌。以物烘托物。“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都是以闹衬静(以响衬静)。以物烘托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渲染一种苍凉气氛,烘托诗人的沉郁悲伤之情。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明月,分别烘托琵琶声的美妙动听、扣人心弦

20、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以人烘托物。如自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全诗侧面描写,烘托出雪下得大,积得深。“折竹”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冬夜的静,更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透露出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烘托分正衬、反衬。正衬,是同类性质的景物的正向烘托,白衬白,黑衬黑,用乐景写乐情,用哀景写哀情,如琵琶行登高。反衬,用相反或相对的景物反向烘托,如白衬黑,黑衬白,用乐景写哀情,用哀景写乐情。2006年江苏卷问魏初鹧鸪天中“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考的就是反衬手法。(2)象征借助

21、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对于某些比较复杂而有深刻意义的事情,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有些意义不便明说,这时诗人常常借用象征手法,有些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在抒情方式上是托物言志。上片写梅花的困难处境。写愁不用比喻,而是用环境、时光、自然现象来烘托,“情景双绘”

22、。下片,托梅寄志。梅花,开得最早,是它迎来春天,但它“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妍斗艳,而它却不去争春,凌寒先开,只是表一点迎春报春的真诚;苦,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群芳如有“妒”心,那是他们的事情,“一任”“妒”去吧。这是把写物与写人交织在一起,以梅自喻,表现陆游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荣的傲骨。这在表现方法上就是象征。 (3)白描 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都采用了白描手法。 (4)渲染指从正面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着重描写形容以

23、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与静,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作者心情是焦急的。末句实际只反衬主人公等友的焦急心情。 (5)虚实相生诗词中的“虚”,指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诗词中的“

24、虚”表现为:A神奇怪诞的世界和虚幻的梦境。诗人常借助这些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即以虚像显实景。如蜀道难用“地崩山摧壮士死”,即“五丁开山”神话写蜀道之险阻;用“六龙回日之高标”极言山峰之高峻。李商隐锦瑟的“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用古代“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传说指诗人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B历史的景和境。赤壁怀古中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周瑜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的壮举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伤。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指故园的雕栏玉砌虽在,但不在眼前,这仍属虚境。C虚拟未来之境。这类境是假设的,但它表现的情是现实的,即虚境显真情。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5、,这是推想之词,但诗人将虚景实写。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三句写眼前实景,第四句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是虚写,写得生动、逼真、奇特,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词中的“实”。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两人泪别的实景;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实写扬州著名景点二十四桥的荒凉清幽。虚实相生写法,可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先写客中实景,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隽永,余韵无穷。(6)动静相衬 诗词中常有动态或静态描写,动静是一对矛盾,或以动衬静,或动静相生,相辅相成。如扬州慢中“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一个“荡”反衬了“冷月无声”,静中有动。古代山水诗在表现某种山林野趣时,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常有追求清幽静谧、远僻尘俗的癖好。而在那种清静境界中,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 清静;其实,诗中清静之境乃诗人恬淡安静心境的载体,也是诗人刻意追求的那种审美境界。王维后期

27、的山水诗就刻意追求“动中有静,寂中有音”的审美境界。如他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来反衬萍池的幽静;在那绿萍靡靡的一汪清池里,当一叶轻舟荡过之后,满池的绿萍渐渐弥合;而岸边的拂柳却又把刚刚弥合的绿萍再度撩拨开来。这满池的绿萍在轻舟与垂杨的拂荡下,一开又一合,一合又一开,萍池显得如此幽静而富有生机,绝非一池。2006年高考天津卷要求简析张籍凉州词其一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就是重视了表达技巧的考查。 至于这类以动态物象来突现静境的名句佳语,则常可在一些诗中见到,诸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林静因浣女而

28、喧,荷静因船下而动,都是动景与静景结合。(7)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这就是诗人带给读者的思考:摆脱世俗,超然物外。先抑后扬,先扬后抑,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扬后抑,用“喜”作铺垫,“忽”字过渡,因见杨柳嫩绿之色,想起当年送别丈夫参军,至今未回,自己孤苦伶仃,顿生孤寂落寞之感,“怨”上心头,悔不自胜。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诗人在此只是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但读者还是看到汉文帝在政治上是昏愦慵弱的,这就是抑。“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方面的艺术处理独到,新警含蕴、唱叹有情。这首诗所指,实非一人。晚唐崇佛媚道,服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