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449.43KB ,
资源ID:2028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8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12页.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12页.docx

1、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12页1。P8页:关于梁的标高:无论标高是0.200或0.200,都要保留小数点后3位(也有工程保留两位,但最好是3位),同时,号或号不能省略。这是本书的通病,如P18、116、115、25。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P20页:号筋在支座处截断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号筋伸入支座后,继续伸入内跨1/

2、3处作为内跨的扁挑筋。因为内跨的支座筋是4条直径25,其中有两条是扁挑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

3、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P50、47、52、54:框架梁的底筋、面筋的二排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在直锚时是一样长的,在弯锚时就跟一排不一样长的

4、了:二排应扣除25 m m的钢筋弯钩之间的间距。注:25 m m的钢筋弯钩之间的间距是理论长度,实际上25 m m是做不出的,所以应扣除50 m m才合适。原因是:当有横梁穿过来时需要一定的空间。建议:开钢筋配料单用50 m m,跟甲方对帐用25 m m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

5、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4。P209、210、212: 板筋的长度计算中到中是理论长度,实际上很难做出工程的,因为99%的工程的板筋锚固5 d达不到中线的,只能取中到中。又因为制作上有误差,再加上绑扎上的误差,根本无法达到“中到中”,99%的工程都是按这种方法做:板筋的锚固=max

6、(1.100砖混120; 2. 5 d;3.1/2支座宽;4.1/2支座宽5厘米)。需要说明的是:板筋的锚固要求“1/2支座宽5厘米”是图纸上有说明,如图纸无说明,必须在图纸会审时提出,经设计者同意方可。5。P220:此处有错误。在讨论这个错误之前,先讨论相关图集。 在04G1013第39页上说:“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基础梁角筋1/2板筋间距布置”这是对的。但是,在04G1014第25页又说:“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基础梁角筋1/2板筋间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根据长期的工作经历、经验都是: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缘(木板边缘)50 m m处布置,也就是说:无论板筋的间距是200或180150

7、100,板筋的第一根钢筋都是距离支座(木板边缘)50mm处布第一根钢筋的。彭波的说法符合图集,但不符合实际。6。P231: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互锚长度:长期以来都是200mm,虽然150mm也不短,可惜99%的工程只认200mm不认150mm。7。P132、133、131:单跨和多跨基础连梁的区别:在这里彭波先生有很多情况没有讲,也就是说:模模糊糊。其情况为:猪笼如何计算没有讲,彭波先生只是照搬图集,有很多情况没有考虑。比方说:基础承台是猪笼或者梁呢?基础连梁的锚固又如何呢?又比方说:基础承台底部只有钢筋网片,或底部上部均有钢筋网片但不形成封闭支座,基础连梁的锚固又如何呢?正确的是:A。如果承台

8、是猪笼或者梁(一般来说,其主筋都是大于或等于直径12公厘的),基础连梁的锚固应从承台边算起,无论单跨多跨都一样。见示意图一:B如果承台底部只有钢筋网片,或底部上部均有钢筋网片但不形成封闭支座,那么,基础连梁的锚固应从柱边算起,不能从承台边计算锚固,无论单跨多跨都一样。见示意图二:同时指出:06G1016第70页第一个示意图:示意图中的15d应改为La,并且当基础连梁顶面高于1/2梁高时,基础连梁的底筋、面筋的锚固应从柱位算起。注:08G101-11第85页也是错的,见下图:8. P246:剪力墙水平筋的计算。本书所讲的内容也是对的,但不全面。比方说:号筋是 光圆钢筋14呢?其计算方法跟 螺纹1

9、4跟本不同,光圆钢筋情况为:A.在Az处弯锚15d后不需要加6.25d的弯钩。B. 在Dz处,如果直锚达到LaE,水平筋末端只要弯6.25d就可以了;如果直锚没有达到LaE,再加上15d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加6.25d的弯钩。9.P86:应补充:当框支梁有加腋时,例如出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9第225页的情况时,框支梁的面筋锚固计算都是从梁底保护层处开始计算锚固LaE(La)的,参阅03G1011第67页。需要说明的是:在梁加腋的情况下无论是框架梁或是框支梁,其底筋的锚固都是从柱位算起的,而不是从梁托(梁加腋)处开始计算的。在03G1011第60页中说(见图四):梁底筋的

10、锚固从梁托开始计算,LaE(La),对这种算法读者认可了吗?在06G9011第39页上说(见图五):梁底筋的锚固也是从梁托开始计算,但伸入柱内要求0.5hc5d,这种做法读者又认可了吗?我还是坚持我的说法:在梁加腋的情况下无论是框架梁或是框支梁,其底筋的锚固都是从柱位开始计算的,而不是从梁托(梁加腋)处开始计算的。10. P8:有时候,L梁、XL梁也有加密的情况。彭波先生说:“L梁、XL梁没有加密的”不是很对,03G1011第65页注4也说有加密的。11.P101、102、103、104:悬挑梁向内跨的延伸情况,当相邻内跨有相同支座筋时(一般都相同),根据03G1011的做法是:第一排向内跨延

11、伸1/3处做内跨一排支座,第二排向内跨延伸1/4处做二排支座。这是对的,但没有说完整。因为40%的工地(尤其是砖混结构)设计要求:A.当相邻内跨有相同支座筋时,悬挑梁面筋无论一排二排,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为max(1.5 L P;1/3内净跨)。注:LP为悬挑净长,含保护层。B.当相邻内跨没有扁挑筋时,悬挑梁面筋无论一排二排,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为1.5 L P。这要看具体设计意思如何,不能一刀切。注:上述系数1.5是非天面梁,天面梁用2.0。12P11:A:“通长筋指的是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或焊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应改为:“通长筋指的是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或焊接或机械

12、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如两端是悬挑呢?)的钢筋”。 B:“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两端与支座负筋搭接”应改为“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可采用搭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机械连接通常是指直螺纹连接。同时直螺纹连接(或焊接)还有其它要求的:要求需要连接的两根钢筋直径不超5 mm,也就是不超两个等级,超了两个等级必须采用搭接。例如:18的可以跟22的那样那样,但18的跟25的就不可以那样那样的了,就必须采用搭接了。13P84:框支梁的集中标注KZL(2)500800 10100/200(2)如果是举例说明,本标注也无错;如果按理论说,本标注是错的。因为一般来说

13、,梁宽350时就必须用4肢箍或6肢 箍,是肯定的;而梁宽350就必须用2肢箍,但不绝对。14P9097:A。非框架梁L梁的支座一般为梁,有时也可以是柱或剪力墙。在以梁为支座时,按03G101-1第65页计算;当L梁的支座为柱或剪力墙时,那么,以柱或剪力墙为支座的L梁梁端应按K梁做,其它按03G101-1第65页计算。B。一般来说,绘图时KL梁或WKL梁是不需要BH填充的,而柱位需要填充,但不一定就要填充。在本书9097页中,梁位不应该填充,因为填充了以后,让人一看产生错觉:以为K梁的支座是柱而不是梁呢!虽然彭波用了大量文字说明L梁的支座是梁,但效果不好。C。关于L梁两边端部的保护层。按理论,2

14、5mm或30mm是对的,彭波也没有说错。但这是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L梁端部只扣25 mm保护层是不对的,通常每边要扣50 mm才符合实际。为什么?原来L梁面筋在弯锚时其弯钩是安装在K梁的主筋内侧,其位置是:保护层K梁主筋位。所以只扣25mm或30mm在安装时只能一边装在K梁主筋内侧,另一边装在K梁主筋外侧,这样很容易引起露筋。因此建议:如果是跟甲方对帐,只扣保护层25mm或30mm;如果是开钢筋料单,必须扣50 mm才符合实际。D根据03G101-1P66页(见下图):当L梁有高差且支座为梁时(即L梁为反梁时)也就是说当L 梁的面筋跟K 梁的面筋有一定的高差C,按平法的做法是15d

15、C,但我认为用15dLa更合适。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个问题出来讨论: 本人认为:当L梁不是天面梁时,16La应改为La;当L梁是天面梁时,16La是否改为La由设计院决定,而不是由平法决定(当设计院注明“无论K梁或L梁,当在天面时均按天面节点做”就用16La);当L梁为转换层梁时,16La是否改为La由设计院决定。一般来说是按16La做。建议08G101-5第64页也按此法。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15精讲第60页:关于吊筋。彭波先生算出的斜边长度为636或601。如果是跟甲方对帐还行得通,如果是开料单就行不通了。16精讲P119、120、121:集中标注300500一般来说,300宽的梁不用4肢箍,但用4肢箍也可以。其集中标注就有问题:58可以直接写成8;既然是4肢箍,无论梁底筋或面筋都要得保证有4根,不足4根就用架立筋 补足。在集中标注中,底筋(面筋)有4根,却分为一排2根二排2根,没有必要这样做,全部做一排就可以的了(全部做一排符合钢筋排布规范)。在121页第二行:号计算:上段7000Cmax(hc,La)纯属扯卵弹。17第135页图1-9-18:“伸至柱纵筋内侧,且04La(04La)”应改为“伸至柱纵筋内侧,且04LaE(04L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