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D.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6.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使用措施是A.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7.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
2、度B.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定为c C.所有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应该基本相同D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8.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9.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
3、作用10.下列哪些属于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草鱼 培养基上的一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 黄海流域中的全部大黄鱼、小黄鱼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草本植物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A. B. C. D.11.为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用网捕获了90条鱼,其中鲤鱼30条,做标记后放回池塘。半个月后又捕获了30条,其中有标记的鲤鱼8,没有标记的鲤鱼有12条,则该池塘中鲤鱼大约有A.20 B.113 C.75 D.3381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每个
4、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13.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大草履虫,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率的变化为A.先增大再减小 B.只增大 C.只减小 D.始终不变14.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 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下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1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曲线2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曲线1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曲线2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A. B. C. D.15.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
5、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1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17.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共生、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捕食、共生 D.捕食、竞争、共生18.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6、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9.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20.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先后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7、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 B蘑菇 C酵母菌 D霉菌2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24.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
8、的量为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25.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6个,其原因是A.环境资源有限 B.被捕食者不能以捕食为食C.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ABC三项均是26.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能固定CO2 B.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C.一定是绿色植物 D.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2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8.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
9、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29.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是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 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30.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通过粪便排出流向蜣螂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流入到分解者体内A. B. C. D.31.农民拔掉农田中的杂草,清除牧场中的田鼠是为了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C.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10、32.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C.初级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D.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D.在生态系统中,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34.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红杏出墙 B.草木皆兵 C.孔雀开屏 D.杯弓蛇影35.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11、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36.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C.植物鹿羚羊 D.植物鼠蛇山鹰37.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3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A.2个 B.3个 C.4个 D.5个39.生物多样性包括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ABC三项40.发生在湖
12、泊和水塘的“水华”是因为A.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B.重金属污染所致C.有害农业污染所致 D.工业废水污染所致第卷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41(12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 点浓度可表示甲图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处生长素浓度,处生长不出来的解决办法是 。(2)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和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 生长、 生长;对根的生理效应是 生长。42(14分)20世纪3
13、0年代,人们将环颈稚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稚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岛屿上的所有环颈稚构成了一个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及以该种群为食的 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3)EF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值增长率为 ,该岛屿上环颈稚的最大数量为 左右。 43(14分)右图表示一个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1)图中没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和 (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淡水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3)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此生
14、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答题纸(理科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5mm签字笔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2.用黑色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规定区域内,不要超出密封线,否则答案无效。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4.请注意题号顺序。题号第II卷总分41424443分数第II卷(非选择题)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41(1) (2) 42(1) (2) (3) 43(1) (3) CDBCC ABADC CCDCA DBCBC BACCC CDDDD BCBCB DCBDA41(1)b或d f 去除顶芽(或去除顶端) (2)促进 促进 抑制42(1)种群 (2)种内斗争(或种内竞争) 捕食者(或天敌) 出生率死亡率 (3)0 200043(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顺序可颠倒) (2)水藻、水绵 大鱼 竞争 (3)群落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