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5 ,大小:250.50KB ,
资源ID:19990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990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doc

1、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导言(一)为什么要研究传统语文教育和教材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教育的第一个层次。儿童、少年只有先学了语文,才能进一步学习自然的、社会的各种常识;再进一步,学习各种或某种专科知识和技能;更进一步,研究探求高深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还不够理想,有作得比较好的或者很好的,但是比例不大,也有作得相当差的。这种情况,对于以后各层次的教育很不利。总的说,对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重视了,作了不少研究工作和各种实验。然而,苦于成效不十分显著,或者在某一处或某一点上有些成效但未能推广。今天,在已经或即将进入信息社

2、会的时代,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很重的责任,它已经不仅仅是为别的学科、为接受更高的教育服务的了。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症结何在呢?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单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正确的对待传统。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其中大部分是封建社会,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间没有大的间断。即使1911年之后,封建主义在不少方面仍然延续着。它钻进了社会的每个阶层,每个角落,教育领域自不例外。时间久,方面广,深入,逐渐形成了传统。既成传统,力量就强大顽固,使人很难跳得出来,以至习焉不察,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一种文明或文化,生命力如此强,存在这么久,其中必然有异

3、常优秀的、超时间局限的东西,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无可避免的也有大量封建主义糟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并不是泾渭分明,整整齐齐分成两大块,互不相谋,各走各的路,成双行齐步走过来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忽而此前,忽而彼后,犬牙交错,错综复杂,像泥石流那样滚落流动下来的。教育自同此理。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各有它的来踪去迹。连前人都知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前边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作得比较好或者很好的,其中不无传统经验在起作用;有作得相当差的,其中更不免有传统糟粕方面的影响。然而,除去少数专门研究传统的人之外,大都是不自觉的,至于是否还有遗珠

4、没有受到注意,是否有把精华误认为糟粕,一股脑儿抛弃,误把糟粕(或者不触动实质,只改头换面一下)当成精华而抱住不放,诸种情况,都还说不十分清楚。因此,客观冷静的,科学的,认真研究研究传统,十分必要。首先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作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作到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今天和今后以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只有对自己的家底有了数,才谈得上参考借鉴别人的理论和实际经验,为我所用,不至于从外引进我们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或者反之,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以为“万物皆备于我”,不理会别人有比我们先进的东西。(二)为什么要从研究历代的语文教材入手根据古代历史的记载,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各诸侯国互相

5、交往,派出的“外交”人员都那么能言善辩j从西周时代起,历朝历代,出现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以至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著作。从这些事实似乎可以推断,古人有一套或几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的办法。可惜,只有东鳞西爪的叙述,缺少详备的记载。所以流传下来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宝贵。说实在话,研究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求之于教材往往比求之于史传记载的章程、条例更可靠可信一些。教材是实际使用的,而其余则往往是作出来的文章,说得头头是道,但与实际不见得相符,回顾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以及随后相继而起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之类,就都说得言之成理,但实际的教育教学与之出入很大,大多是各学校各教师各行其是。

6、古今中外,语文教材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它反映产生它的社会背景,包括文化传统、风土习俗等等,反映当时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以及教育观点、教育政策,可以说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读物。语文教材充分体现本国母语的特点,使得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以及语文教育便于为儿童、少年所接受。语文教材又受母语特点的制约,如果使用教材得法,语文教材又会起到规范语言,纯化语言,促进语言发展的作用。所以研究教材的意义很大,收获会是多方面的。本书可以说是以研究教材为主要线索编写的,正是为此。但是,教材并不易收集。小孩子念的书,念完就破烂不堪了,或者当作废纸处理了,极少人注意收集保藏,书商也不屑于

7、买卖这种不值钱的书。作者为此花了很不小的力气,花了很多时间。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点,有点什么贡献的话,资料收集得多些是很重要的一条,居然还编成了一份蒙学书目。虽然它不可能是十分齐备、完善的。(三)社会背景和语言文字社会背景、语言文字是对语文教育和教材起制约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边已谈到。这里作一些补充。在整个封建社会及其延续期间,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当中有过一段“百家争鸣”,但到西汉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所谓儒家思想包括孔子学派和源出孔子的思孟学派,以及发展到宋代演变出的程朱理学,再发展演变出(特别到明代以下)的道学。那已经步入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了。儒家思想之外,又加

8、入了佛家思想。东汉时期印度的佛教传人我国,到魏晋南北朝而大普及。后经唐初抵制了一下,并没能把它压下去。至少,作为一种思想,长期存在着,并且也分了不少流派。此后,佛学和儒学逐步靠拢,互为表里,相互为用。原始的儒学,后起的理学、道学,外加上佛学,这几种思想在传统语文教材中都有充分的反映,我们研究传统语文教材接触到的主要也就是这几种思想。社会上自然还有些别的思潮,例如打着道家老子的招牌而产生的道教及其各种流派等等,在传统语文教材中也有反映。清末维新运动之后,出现过一些用传统形式传播“新学”以至基督教思想的教材,但为时短暂,书也不多,在社会上没起多大作用。总的情况如此,所以除非很有必要,这些就不多去重

9、复了。关于语言、文字要略多补充几句。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就是说,语言成分由小向大组合的时候,没有繁难的形态变化的那种制约,只要意义上合得拢,符合习惯,就能组合,非常灵便自如。基本的语言成分词,大都是单音节的和双音节的,多音节的极少。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每个字表示一个带声调的音节(不是一个音素),有一定的形体,表示一定的(一个或多个)意义。汉字的形体有很大的特点。古人说汉字有六种造字方法,实际上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所谓“形声”字逐渐成为汉字的主体。所谓“形声”,就是说,这个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形旁”,表义,一部分是“声旁”,表音。表音问题不去说它。这里只说说形旁表义。秦始皇“

10、书同文”,在篆书的基础上形成了隶书,基本上没有象形的味道了。所谓“形”旁,并不象形,它表示的不是这个字的确切含义,而是提示一个意念范围,引起人们联想以至想像。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用的“符号”。“氵,提示这个字的意义是液体范围的:“油,酒”,“汗,泪,涕”,乃至自然界里容纳水的东西:“江,河,湖,海”。这个作用非常大,几乎使每个常用字都成为多义的。甲字同乙字合用是一个意思,同丙字合用是另一个意思,同丁字合用又是一个意思。如:“柴米油盐”,“油腔滑调”,“油头滑脑”,“添油加醋”,“春雨贵如油”,“焚膏油以继晷”,等等。由于前两个特点,汉语的基本语言成分词在语言里已经很够活跃了,再有这么一种

11、文字,在书面上,如虎添翼,达到了千变万化,用法无穷的境地。这三个特点合起来,产生了这样三个后果:容易造成整齐的句子,可以通篇是三字句,或四字句,或五字句;容易构成对偶;容易押韵。且不说这些后果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单就编写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而论,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将会发现,本书引用的传统语文教材,大都充分运用了汉语汉字的这些特点,对它们的作用本书都将在适当的地方再加申论。至于汉字在初学阶段有困难,与急需进行的阅读教学之间有矛盾。古人也想出了对付的办法,本书后边也将详加评述。(四)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理解要更全面一点以往,由于我们集中注意到封建社会晚期科举考试、八股文为害之大,对后世不良影响之深,

12、曾经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有一种误解,认为,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先在官学或者根据官家要求所办的学塾里教学“三,百,千”,接下去教学儒家经典,非常狭窄贫乏,目的就在于应科考,考中了去作官,既不提倡博学多闻,也不注意语文知识。当然,封建社会的教育,必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封建社会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早就提倡广泛读书,接触社会,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注意到要教给学童一点必要的语文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单是正统的儒家经典,哪有“万卷”?“万”极言其多,反正,决不仅仅是四书、五经、九经、十三经。不单单提倡坐在屋里读书,还提倡走出书斋去“行万里路”以

13、增广见闻,接触了解社会。如果只是死读“圣贤书”,怎么可能产生那么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产生琳琅满目的文学著作和各类优秀史籍?怎么可能产生蔡伦、张仲景、毕昇祖冲之、宋应星、李时珍等等那么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从封建社会的基础教育阶段就有一路和“三,百,千”八股文”走着另一条道的思潮和实践。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不应忽视这一类的思潮和实践经验。这样,我们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理解会更全面一点。总之,蒙学、蒙书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此研究很不够,并且往往有所偏。或者认为它一切都好,或者认为它一无是处。这项研究课题,应当赶紧补作。五)几点说明本书与1962年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的关系11

14、962年。这本书的前身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64年重印一次,1979年再印过一次,书名叫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现在这一本并不是19621979年本的一般的重版本,只在文字方面小作修订,而是改动幅度相当大的一个新版本。2根据前边说的,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主要要从研究教材人手,本书的内容也是以教材为线索编排的,所以干脆把“教材”在书名上就标识出来,名实更相符一些。既然侧重教材,则教材的书影宜于相应增多。(初探出版后,书影格外受到欢迎)经过“文革”的浩劫,传统蒙书被当作“坏书”扫荡了一通后,幸存者无几,现在更难得到了。因此就作者个人所保藏的,友好赠送的和借到的,有选择的补充了一些,并且

15、把书影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书名副标题中和“蒙学书目”并列标识出来,既符合书的内容的实际,也表明了我们展示出这部分遗产的意图。八股文是传统中属于糟粕的部分,既是客观存在,对后世影响又很深,我们也不加隐讳的选印了少量的书影示众。3作者为考察传统语文教育和教材,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了两轮考察工作(见所附的论文),这次大修订,也可以算作半车c吧。1962年本叫作初探,现在总算已经再探、三探了,因此,把“初探”二字去掉了。限于个人知见不广,探求水平不高,大概只能探到这样的程度,再求深入,要看个人精力是否许可,更有待于同道和有志于此的年轻一代共同努力。去掉“初探”这两个字,作为标题显得有点光秃秃的。添个

16、什么呢?还是照实际说话为好。就书的实际内容看,这次修订,“论”的部分增多了一些,“述”的部分把不重要的删汰了一些,于是索性就叫“论”吧。尽管就“论”而论,浅了些。求“深”是无止境的,也有各种不同的“深”法,听之而已。“蒙学书目”去掉“稿”字,因为不论有没有这个字,它总归是个稿,到任何时候也不敢说“收全了,编好了,再没有遗漏和失误了。”这个新版本的书名大致是经过上述一些考虑产生的。以上可以叫作解题,也许可以算作对写作这本书的意图、设想的说明介绍。4前边说“改动幅度相当大”,有哪些改动呢?增加书影,前边说过,大概增加到60幅左右。此外,第一,内容的编排也作了一些调整。“述”的部分可精简的地方删汰一些,适当增多点“论”,使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明朗一些。在“论”之中,把作者个人现在认为以前的说法不妥当的地方改一改,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