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
2、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北齐书循吏苏琼传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梁启超
3、的戊戌政变记,“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n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7.赢粮而景从。yng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8.殚d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ng饥寒冻馁,ni死背相望。“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
4、,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
5、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6、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腐尸。矍(ju)然:惊惧貌;惊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
7、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游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二) 语境分析法 一个文言实
8、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1.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数量多;重要,重视;赞美;多数,大都;实足,只。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何远传原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
9、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
10、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厮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
11、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出自二十四史 南史之何远传何远传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即位后,何远作后军鄱阳王萧恢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素来友好,为萧恢尽心尽力做事。萧恢也诚恳待他,信任他,两人关系很密切。提升为武昌太守。何远本性豪爽洒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崇尚轻生重义。从此以后,就与从前的人断绝了交往,别人赠送的东西一点都不接受。武昌的民俗都是打取江水,到盛夏,何远嫌水温过高,常常用钱买百姓井里的凉水。遇到不收取钱的人,就运水还给他。他的行为有些像做作,但能屈身而满足别人的心意。何远的车马服饰都非常质朴破旧,使用的器物都不涂铜漆。江东地区水产非常便宜,但何远每顿只吃
12、几片干鱼罢了。然而他性情刚正严厉,手下人常因小事受到鞭打,于是何远被受责罚的人控告,被皇上召回,交给廷尉处置,被弹劾揭发的罪状有十几条。后来做了武康县令,更加清廉严厉,废除了不合礼制的祭祀,以自己正直的行为给他人做表率,人们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下各县,各县都准备了丰盛的宴会接待他。到武康,何远只给准备了干粮和水。武帝听说他贤能,破格提升他做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宣城曾受过强盗抢劫,何远尽心治理,终又恢复原先的规模和名声。一年后,升为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朗为桂州令,沿途多遭强盗抢劫。但到始兴地界,一点也不侵犯。何远在职为官喜欢开辟大
13、街小巷,修理墙屋。他修建民房和街巷,建造城墙、护城河、马厩和库房,他所治理的地方,就像经营自己的家业一样尽心尽力。田地里的收入和薪俸,他都不收取,在年末的时候,选择最穷的人,把这些钱充当那些特别穷的人家的租调税,并把这当作常例。他性情果断,百姓畏惧又爱戴他,他所到过的地方,都为他立生祠,上表报告他的政绩行状,皇帝常常 优先答复他的建议。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豪强大族就像痛恨仇人一样,对待穷人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尤其被那些富族大户敬畏害怕。他在东阳一年多,又被受惩罚的人毁谤,被判免除官职遣送回家。何远本性正直廉洁,不偏私逢迎,和人相处谢绝别人的拜访,也不到别人家里去。不论是跟为官者还是地
14、位低的人通书信,都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他会见人,从来不给别人脸色看,因此常被见识浅陋之人憎恶。但实际上他的清廉公正实在是天下第一。何远在很多郡做过官,见到能引发欲望的事始终不改变心志,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他离开东阳回家,过了多年,始终不谈荣辱,士人因此称赞他。他轻财好义,救济别人的急难,说话不虚妄,大概是天性吧。何远常对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听到我一句虚妄的话,我就用一匹细绢酬谢你。”大家一起暗中察看他,但始终没有可记录的。2.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祭十二郎文 “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郎
15、”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更”才更合理。3.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审视该句语境“”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4.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5.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
16、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6.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说”。7.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居”有的同学译为“居住”,有的同学译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切,应为“做官”才合理。8.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三)语法分析法 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
17、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1.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2.庭除甚芜。w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
18、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5.仆诚以著此书。报任安书 “以”许多书中都未标明其意义,若用语法来断定,本句中“仆”为主语,“著”为谓语,“诚”为状语。因而“以”应为通假字,本字为“已”,当副词“已经”解。6.自放驴,取樵饮爨(cun) 。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
19、“捕鱼砍柴”。8.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9.故久立与其客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10.徒立故琅lng琊y王泽为燕王。“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12.部使者檄刚
20、抚定。x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部使者”,“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所以中间的“檄”就不是名词“文告”,而应该是个动词“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13.周穷振乏,家无余财。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13.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四)妙用修辞法 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21、jn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3.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
22、“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4.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党同伐异。8.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9.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未尝不呼父母也。(五)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23、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1.始速祸焉。六国论 “速”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致”。2.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r 我们可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3.其文约,其辞微。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精微,含蓄”之意。4.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ji“堪”字联系成语“狼狈不堪”,可推知为“忍受”义。5.拜住袖其疏入谏。“袖”字联系成语“袖手旁观”,可推知为“藏在袖里”之义。6.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字联系熟语“封侯拜相”,可推知为“授职”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 。7.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躁”
24、,可推知为“稍微”义。8.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 的:箭靶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六)课文求义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同时,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1.金人曳y出,击之败面。将“曳”解为“蜂拥”,将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状语似可通,这是不顾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义。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
25、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2.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 3.齐人追亡逐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5.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6.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7.咸私哂其矫饰焉。哂:shn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26、侍坐) 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9.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七)结构求义法 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
27、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据殽xio函之固,拥雍yng州之地。“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也应译为“败逃者”。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z“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n 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7.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8.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