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训练】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游于濠梁 ( ) 鱼之乐也 ( )固不知子矣( ) 汝安知鱼乐云者(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2、)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B我知之濠上也 C游于濠梁之上 D至之市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安 知 我 不 知 鱼 之 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1)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从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谈谈对庄子的认识?二、不龟手之药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洸,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
3、异也。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 为:做,此指配制(药品)。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洴(ping):浮。澼(p):漂洗。洸(kung):同“纩”,棉絮。事:职业。 鬻(y卖。 难:患难。使:派遣。将(ji统率部队。裂地而封之:划出一块土地封给他。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的利用它。宋国有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
4、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到了药方,便用它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皲裂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这就是因为用途不一样啊。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聚族而谋( )以说吴王 ( ) 或以封 ( )吴王使之将A客闻之 B则所用之异也 C物外之趣 D送孟浩然之广陵宋 人 有 善 为 不 龟 手 之 药 者(1)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2)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买得药方的人,为什么能得到封地呢?三、臧谷亡羊臧与谷,二人相与
5、牧羊则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相与:一起。奚事:什么事。筴:即“策”,竹简。博塞:掷骰子。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常用来指单靠主观热情,而不顾事物的固有特性,结果好心办坏事。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俱亡其羊( ) 挟筴 ( )事业不同( ) 亡羊均也(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俱亡其羊A其于
6、亡羊均也 B人履其板 C其喙有钳 D密使其妻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二处)。二 人 相 与 牧 羊 则 俱 亡 其 羊(1)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二人亡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四、林回弃璧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林回弃
7、璧:选自庄子 山林。林回:人名 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被晋国所灭。 赤子:婴儿 布:古币钱,这里指钱财,价值。 累:受困 天属:天然的至亲骨肉。 迫:接近,遇到。 相收:互相收留,指互相救助,关照。 醴:甜酒 绝:断绝,绝情。为争权夺利而泯灭亲情,反目成仇的故事从古至今屡见不鲜。可见世人的劣根是亘古不变,长存于文明社会之中的。假国人逃亡,(有一个叫)林回(的人)丢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负初生的婴儿逃命。有的人说:“因为价值吗?初生的婴儿值钱太少啊;因为省力吗?初生的婴儿拖累太多了。丢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负初生婴儿而逃命,为什么?林回说:“那只与利益相吻合,这是与天道相一致的。所谓与利益相吻合
8、的东西吗,就是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会互相抛弃;与天道相一致的东西呢,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是互利的。那互利和互相抛弃相差太远啦。 君子的友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负赤子 ( ) 而趋 ( )夫以利合者( ) 无故以合者 ( )赤子之布寡矣A假人之亡与 B君子之交淡若水 C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D昂首观之君 子 之 交 淡 若水,小 人 之 交 甘 若 醴。(1)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五、宣王好射尹文子宣王好射,说人之
9、谓已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注释】 宣王:齐宣王。强:硬弓。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关(wn):同“弯”,拉满弓。说(yu通“悦”,开心。 身:同“生”,一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臂力过人,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拿给左右的大臣看,近臣都拿过来试拉,故意把弓拉开一半就停止,都说:“要拉开这弓力
10、气不少于一千多斤,不是大王又有谁可以用这么硬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弓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的一千多斤,这是多么可悲啊。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为图虚名却丧失了真实。以示左右 ( ) 宣王好射( )左右皆引试之( ) 三石实也( )宣王说之A说人之谓已能用强也 B左右皆引试之 C项为之强 D怅恨久之然 则 宣 王 用 不 过 三 石。(1)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2)至之市,而忘操之。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六、智子疑邻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
11、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雨(y下雨。名词用作动词。 筑:修补。 父(f):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 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不要对人有偏见,不要因为提意见人的亲疏远近而去怀疑别人。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们家的)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这里指墙),一定会失窃的。”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富人认为儿子是十分聪明的,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干的事。天雨墙坏( ) 果大亡其财( )不筑 ( ) 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A暮而果大亡其财 B后天下之乐而乐 C朝而往 D学而不思则罔其 邻 人 之 父 亦 云。(1)其家甚智
12、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4结合文章内容,你是如何评价文中富人所言的?七、涸泽之蛇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泽:聚水的洼地。徙:迁徙。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相衔:前后相接。神君:神灵。越:穿越。公道:大路。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仔细观察,弄清实质,以识别诡计。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行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看见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
13、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果然都躲开它们,说道:“真是神君啊!涸泽之蛇( ) 我随之 ( )负我以行( ) 人皆避之( )负我以行A人以我为神君 B以越公道 C跪而拾之以归 D以天下事为己任人 以 为 蛇 之 行 者 耳。(1)乃相衔负以越公道。(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八则)4读完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呢?八、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蚊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
14、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蚊。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管仲、隰(x)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圣:精明通达。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
15、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而伐孤竹( ) 春往冬反( )遂得水 ( ) 不亦过乎( )不难师于老马与蚊。A于土墙凹凸处 B于杭州梵天寺 C
16、何有于我哉 D皆求于子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而 师 圣 人 之 智。(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老马识途靠的是经验,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九、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水,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
17、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派公子们到晋楚两国去做官。一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去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多,但是大火也一定扑不灭。这道理很简单:远水不救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是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国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就不了吧!鲁穆公让自己的儿子们有的去晋国做官,有的去楚国做官。犁鉏说:“从越国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
18、孩子一定救活不了。失火而从海里取水来救,海水虽然很多,但火一定扑不灭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离鲁国近,如果受到齐国攻击,鲁国的祸患恐怕难救了。或宦于晋( ) 假人于越( )善游 ( ) 而齐近鲁( )失火而取水于海A或宦于荆 B假人于越而救溺水 C战于长勺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鲁 穆 公 使 众 公 子 或 宦 于 晋。(1)假人于越而救溺水,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4请列举生活中“远水不救近火”的事例,谈谈你的理解。十、子罕不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
19、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示:给看。弗:不。有:保有,拥有。这个宋人把这块玉视作宝贝,而子罕则把严以律己、不贪污受贿视作珍宝,这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致。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懂玉的人看,他们说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
20、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很恭敬的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献诸子罕( ) 或得玉( )使玉人 ( ) 复其所( )我以不贪为宝A以示玉人 B尔以玉为宝 C若以与我 D可以为师矣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读完这则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十一、景公饮酒晏子春秋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
21、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弦章:齐国大夫。废酒:停止喝酒。章赐死:即“赐章死”。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爱:吝惜,舍不得。这篇寓言说明当政者应从善如流,不可因私废公。齐景公好酒贪杯,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不然的话,就赐我死。之后晏婴朝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您停止饮酒!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
22、,弦章早就被处死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晏子入见( ) 愿君废酒( )不止 ( ) 又爱其死( )愿君之废酒也A如是而听之 B观之正浓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默而识之于 是 公 遂 废 酒。(1)愿君之废酒也。(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举例谈谈。十二、朝三暮四列子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狙公:养猕猴的人。狙(j),猕猴。损:减少。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匮:不够。驯(
23、xn):驯服,顺从,听从。诳(ku欺骗.芧(x橡果,一种粮食。读完短文,我们要明白本质只有一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实质。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一齐生气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要不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能解狙之意( ) 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 ( ) 皆伏而喜( )养之成群A能解狙之意 B恐众狙之不驯 C先诳之 D充狙之欲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恐 众 狙 之 不 驯 已 也。(1)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以虫治虫)4读完短文,你认为文中的狙公是怎样的人呢?结合文章加以评析。十三、关尹子教射列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