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54KB ,
资源ID:197032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03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1、“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1)给本段拟一个小标题:_。(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五壮士_的精神。(1)顶峰歼敌(2)坚强不屈、顽强斗争 (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2)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

2、点、感情、立场等等。(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2)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几十米,体重一百吨左右,相当于十几头大象或三十多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_(竟 竞)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五十五千米;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从静止不动,立_(即 既)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

3、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_(棵 颗)拉长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这样就给舰船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 他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已 以)_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 妨)_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用选择文中的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_(竟 竞)是 立_(即 既) 一_(棵 颗)

4、以)_往 模_(仿 妨) (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望尘莫及”的意思是:“这些本领”指的是_(多选)A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B捕食技巧。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D伪装能力。(3)选择正确的说法_鲸的体形适宜游泳。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有蓝鲸、白鲨、虎鲸、抹香鲸等种类。(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5)舰船设计师从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请你再举出一例人们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得的启发。(1)竟;即;颗;以;仿(2)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AC(3)(4)鲸的游泳本领和体形特征。(5

5、)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有蝙蝠受到启发,发明飞机。(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望尘莫及”的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这些本领”指的是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

6、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

7、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

8、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沉甸甸的_ 苍老的_ 准确的_不失时机地_ 用心地_ 一再地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1)麦穗;声音;判断;摘下;挑挑捡捡;错失良机(2)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

9、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4)略 (1)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故:沉甸甸的麦穗、苍老的声音、准确的判断;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结构,故:不失时机地摘下、用心地挑挑捡捡、一再地错失良机。(2)考查比喻和你人。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是把

10、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结尾点题,深化主题,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2)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平时注意多练。(3)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

11、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5课外阅读。 梅 花 颂 在许多人眼里,牡丹是美的象征。的确,牡丹红得妖娆,红得明艳。古人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能在百花齐放的春日“枝”压群芳,人们对它的喜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然而,我却更加钟情那集秀于淡雅、集傲于纤弱的梅花。 然而,梅花并不是像菊花那样消极,它不透露“心远地自偏”的那份无奈的清净,而书写了“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执著坚毅。即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们仍凌霄独放,将生命之美在银装素裹中完美诠释。此时的牡丹

12、、荷花与昙花,早就没有了昔日的飒爽英姿,惟余一段饱经沧桑的枝干;而梅却傲然挺立,任由寒刀般的北风撕扯,任由冰凿般的大雪欺压,它们毫无惧色,在万里北国中绽放着貌似娇弱的花,用那平凡的生命抒写着不平凡的传奇! 我喜欢梅花,喜欢那纯洁自然的清新、也喜欢那迎风斗雪的无畏。我愿化作一枝梅,在天地间生长(1)试着解释词语意思,并造句。饱经沧桑:造句:百花齐放:(2)文中第1自然描写牡丹的原因是什么呢?(3)作者为什么喜欢梅花呢?(4)你喜欢梅花吗?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赞美它吧!【答案】 (1)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生活经历极为丰富;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

13、千年的故事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同一事情的不同做法、同一内容的不同形式或同一类东西的不同品种丰富繁多。现也指文学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春天的山坡百花齐放,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2)这是为作者对梅花的钟情埋下伏笔。(3)因为作者喜欢梅花那纯洁自然的清新,也喜欢那迎风斗雪的无畏。(4)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解

14、释词语并造句 饱经沧桑:泛指世事的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现也指文学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春天的山坡百花齐放,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2)文中第1自然描写牡丹的原因是为作者对梅花的钟情埋下伏笔。(3)作者为什么喜欢梅花因为作者喜欢梅花那纯洁自然的清新,也喜欢那迎风斗雪的无畏。(4)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

15、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6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1)找出这段话的两组反义词。 _ (2)这段话从正面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句子是_ (3)用上“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写一句话。(1)光明;黑暗;温暖;寒冷(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从反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_(3)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先烈舍己为人,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社会,也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的生活

16、。(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从文中找出反义词。(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先烈舍己为人,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社会,也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的生活。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17、,养成熟练地语感。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陶)气地(de d)陪伴我;天色入(暮,幕),它就在父母(再,在)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zho zhe)了,银灰色的眼睑(jin lin)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sh shu)!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地_(de) 睡着_

18、(zh zhe)眼睑_(jin lin) 好熟_(shu) (2)我能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淘,陶)_气 入_(暮,幕)(再,在)_三 (竟,竞)_然 (3)我知道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眼睑:_流泻:_ (4)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有哪些体会?(1)de;zho;ji3n;sh(2)淘;暮;再;竟(3)眼睛周围能开闭的皮;边缘长着睫毛迅速地流出(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地”是多音字,地(de )、“着”是多音字, 睡着(zh )、眼睑(jin )、好熟(sh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

19、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淘)气 、入(暮)、(再)三 、(竟)然(3)词语理解的考查。眼睛周围能开闭的皮。边缘长着睫毛迅速地流出。(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信赖,就是互相信任,施予他人信任,他人便会对你多一份信任与尊重,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快乐,反过来,别人给你一份信任,你定会为这份信任而自豪,也会感激别人。如此循环,一个彼此信任,彼此快乐的美好境界就被创造出来了。(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

20、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8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

21、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欣赏-_ 思考-_(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答案】 (1)观赏;思索(2)A(3)总结读书的好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

22、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欣赏: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思考:思索、考虑。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1)观赏、思索 (2) A (3)总结读书的好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的

23、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

24、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1)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说明时间过得很快。“我”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答案】 (1)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这个比喻句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表现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3)对于“我”写的诗,母亲极力赞赏,“我”也非常高兴,并期待父亲的赞扬。(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