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4.15KB ,
资源ID:1950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练习.docx

1、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练习【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一个统一名称,所以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Territories”(即“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边界”之意。导致“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是A日本B英国C俄国D法国2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3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

2、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4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获得列强的支持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BCD5“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保川会6“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

3、施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ABCD7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最终并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这主要表明A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光绪帝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从根本上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皇帝D变革阻力太大8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9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改

4、定律例,裁撤冗员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旧军ABCD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1898年中英签订的展拓

5、香港界址专条,英国获得新界的租借权,因此导致“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是英国,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点睛:英国占领整个香港地区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是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第二步是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第三步是通过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解。由“晚清”“民主民权之说”即可得知选项中只有维新派符合题意。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3A【解析】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康有为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故答案为A项。“施政纲领”必

6、须是明确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主张,B项只涉及政治方面,排除;C、D项不符合题干中“施政纲领”的含义,排除。4C【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改革面临的阻力很大。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可以减少变法阻力,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同获得列强的支持无关;变法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不可能取得顽固派的支持。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B、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

7、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5B【解析】1898年康有为成立的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以救亡图存相号召,与材料信息相符,故答案为B项。强学会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排除A项;兴中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6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应当重视教育,并普及教育。联系所学可知,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和改革科举制度,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8、项。“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含有的A、C、D项。7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根本上来说,光绪帝属于封建皇帝,迫于民族危机和权力现状而进行改革,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B项错误;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为了减少阻力,主张“以君权雷厉风行”,单纯依靠光绪皇帝进行变法,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故AB项错误。点睛:阶级属性分析法解答本题一定要采用阶级属性分析法。光绪帝虽然极力主张维新变法,但是,一定要对光绪帝的阶级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根本上看,光绪帝是一位封建皇帝,他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为了掌握实权,并不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9、更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8C【解析】材料中的“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因此议院只是朝廷的咨议机构。故答案为C项。由材料中的“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排除A项;由材料中的“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议院的产生方式,排除D项。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故不选。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所以答案选D。10(1

10、)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3)材料一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材料二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维新派的软弱所致。【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2)“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的阳奉阴违,甚至阻挠、破坏等方面来回答。(3)康有为主张的变化,应当根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一的全面改革变法到材料二的畏首畏尾、思想保守等方面来回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