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B,C,D7、下面文章属于废名的有()A.三竿两竿B.独语C.儿女D.放猖A,D8、关于灯下漫笔,比较正确的理解是()A.“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本句是从作者自身兑换银元的心态,想到整个民族的心态。B.“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明的实质的认识。C.“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本句是全文的高潮。单项选择题9、“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语出自()A.孟子B.论语C.周易D.尚书C10、关于郁达夫游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郁达夫在20世纪30年代将较多精力转向游记的创作。B
2、.雁荡山的秋月在艺术上以情韵、意境、个性见长。C.雁荡山的秋月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好的杂糅起来,形成了隽美、清丽、秀逸的特征。11、“树入床头,花来镜里。”此诗句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庾信D12、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用处是()A.举行大典,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B.献俘。C.举行廷杖。13、“未知生,焉知死?A.庄子C.荀子D.孟子B14、我与地坛对下列()几组生存悖论进行了思索与探求。A.健康与残疾B.幸运与不幸C.生与死D.苦难与救赎15、雁荡山的秋月写于()A.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九日B.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九日C.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九日D.一九三三年十一
3、月九日16、下列作品中,属于抒情散文的是()A.寒风吹彻B.烛虚五A,B17、“打脸即是画花脸。A.杜甫B.庾信C.李白D.白居易18、下列作品,采用了反讽手法和语言的是()A.忆狗肉将军B.思维的乐趣19、下列作品出现“秋心居士”这一名字的是()A.放猖B.雁荡山的秋月C.三竿两竿D.忆狗肉将军20、下列作品属于郁达夫创作的散文有()A.雁荡山的秋月B.钓台的春昼21、忆狗肉将军中的“狗肉将军”是指()A.张勋B.段祺瑞C.韩复榘D.张宗昌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22、寒风吹彻中,“我”坐在炉边回忆到的人和事有()A.寒夜的经历B.冻死的陌生人C.姑妈的死亡D.抵御寒冬的母亲23、“
4、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A.关云长之口B.刘备之口C.诸葛亮之口D.张飞之口24、下面陈述正确的是()A.我与地坛中,“地坛”具有极强的象征性。B.灵魂的声音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文笔犀利,有尖锐的批判性。C.王小波的大部分文章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D.大地上的事情关注的是易被人忽略的事物。25、鲁迅的灯下漫笔不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错26、下列作家,属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是()A.史铁生B.贾平凹C.王小波27、鲁迅女吊的主题是复仇。28、我与地坛中,被“我”回忆和想象的人有()A.一对老人B.一个女孩C.一个女工程师D.唱歌的小伙29、阿长与在创作手法上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5、30、关于商州又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商州又录是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散文。B.大致以季节为线索连贯全文。C.艺术上以描写意境见长。31、周作人的鬼的生长大量抄写他人的语言,是他最失败的一篇散文。32、下列作品中均选自湘行散记的是()A.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B.鸭罺围的夜C.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33、野草是鲁迅写于“五四”之前的散文集。34、下列陈述正确的有()A.月下老人祠下着重表达了一种旧地闲游的“惘惘然”。B.儿女表达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语言质朴。C.忆狗肉将军在艺术上以幽默、讽刺为主要特征。35、周作人的水里的东西也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36、下列陈述正
6、确的是()A.沈从文烛虚旨在表现“美丽的人生哲学”。B.独语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好用修饰语的毛病。C.更衣记描述了自满清以来服饰的变迁,服饰与文化间的关联。37、在胡适的眼里,徐志摩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38、林语堂忆狗肉将军的艺术特点主要有()A.全篇皆用反语,追求幽默的效果。B.多有“欧化”句法。C.显出活泼、俏丽和富有讽刺性的特征。39、鲁迅灯下漫笔所阐述的中国“三个时代”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C.汉族中兴时代D.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A,B,D40、周作人鬼的生长后半部分大量抄写乩乱日记,出现的部分人物有()A.杏宝B.鼎宝C.寿春叔祖41
7、、下面文章属于周作人的有()A.鬼的生长B.苦雨C.金鱼D.水里的东西42、关于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性格的描写,正确的分析有()A.絮叨B.粗俗C.愚昧D.心善43、鲁迅的影的告别创作于()A.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B.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C.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四日D.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44、有关苦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有()A.反映了五四落潮时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B.使用了“书信体”。C.所用材料一般是不入诗文的,而作者却能写出味道来。45、“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之典出自()B.吕氏春秋C.山海经D.笑林广记46、下列散文,属于描写“异类”或“鬼物”的有()A.女吊B.水里的东西C
8、.放猖47、“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A.猛虎集自序B.他眼里有你C.复任公的信D.再别康桥48、关于女吊和水里的东西,正确的说法有()A.女吊中对“女吊”的描绘是浓墨重彩。B.水里的东西的结尾,违背了伊索寓言的写法。C.两篇文章都写出鬼的可敬或可爱。D.女吊写出吊死鬼的“讨替代”,不及河水鬼可爱。A,C49、“犊鼻裈”这一词语出自鲁迅的()A.腊叶B.灯下漫笔C.死火D.女吊50、何其芳的独语有相当多的想象成份,下列人物属于这种想象的有()A.阮籍B.维特C.瘐信D.陶渊明51、“文学上永久有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A.金鱼B.女吊C.水里的东西D
9、.苦雨A52、关于废名的放猖,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放猖主要描绘了放娼的整个过程,呈现出纯粹的写实风格。B.放猖与女吊、水里的东西均取材于“鬼物”。C.放猖刻意写作,而三竿两竿则属于不经意为文。D.文章结尾提到了“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是一处败笔。53、周作人苦雨的创作地是()A.上海B.杭州C.广州D.北平54、下列关于更衣记的陈述,正确的是()A.对自满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服饰作了一个回顾。B.艺术上表现了取喻和用词的准确与灵动。C.是张爱玲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D.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服饰的变迁、文化氛围及社会心理均作了一定的描绘。55、鲁迅的灯下漫笔创作于()A.一九二二年四月
10、二十九日B.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C.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D.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56、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将自己看作()A.奴在身者B.奴在心者C.有责任的文化英雄D.历史的受害者C,D57、“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A.叶公超之口B.胡适之口C.梁启超之口D.陈通伯之58、关于卞之琳的断章,与作者创作者创作意图不相同的阐释有()A.写出了“人”对“情”的无奈,及“情”对“人”的捉弄B.是一首情诗C.人生不过是一种别人的“装饰”D.着重在相对和相互联系上,“你”和“看风景人”互为风景59、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对
11、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A.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B.影子在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C.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D.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填空题60阅读杨绛的隐身衣,说说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隐身衣是古代传奇或西方科幻小说中的一种大胆想象,以使人能摆脱现实的羁束,为所欲为。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仙家法宝”的。在此文里,杨绛是以“隐身衣”来比喻、表达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隐身衣中她说到“卑微”是人世间的隐身衣,“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
12、众的艺术表演”。甘愿居于卑微,又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这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文章由点题、释题、辨题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点题:“我们都要隐身衣”,“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的人,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中间部分,释题:“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们不防再加上一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性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最后部分,辨题:从科幻、仙家的、凡间的,多个层面辨析隐身衣之不便,“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国王的新衣”追求的是的是华美、张扬,是可笑,
13、可鄙的;而“隐身衣”虽多有不便,但它不事张扬,乐在平凡、质朴、自然作品自始至终闪烁作者的精明睿智。旁征博引,中西贯通,知识趣事中隐含着达观众恬适的人生态度,充溢着人生应顺应自然的哲理,表现出作家经历沧桑的心智和感悟,更体现了知识分子高洁的人格力量。这篇短文是作者历尽人间磨难后的肺腑之言。杨绛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在多灾多难、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特别是建国后,他们更是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颠波飘摇,世事的变迁,政治权力的更迭,使她亲身经历了人世的倾诈,目睹了世态的丑陋,更看到作为个体的人在强权的暴力下软弱与无奈,而饱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杨绛是个洞察世事,富于理性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人,她始终坚守内心的自由,并用理智来领会这个疯狂变态的年代。她在谈论英国作家奥斯丁时说:“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成喜剧。”杨绛是很欣赏奥斯丁的,所以,面对非常态的社会,杨绛看到的是世人的愚谬与世事的荒诞,因而喜站在生活的边缘,用传统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笔法,微笑着描述这个真实的世界,在此文里,面对社会人事的争端和艰难,杨绛就是采用这种走出事态之外平静审视的方法,既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获得一种举重若轻的效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