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62KB ,
资源ID:193804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804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生物与制药综述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生物与制药综述Word格式.docx

1、从传统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酶制剂以及B-胡萝卜素等;到现今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几十种新药和疫苗。本文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最近进展,主要包括生产维生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抗癌物质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2.研究内容2.1.微生物生产维生素维生素是六大生命要素之一, 为整个生命活动所必需。-胡萝卜素、VC、V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三种维生素,它们作用分别是:-胡萝卜素是强力抗氧化剂, 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V C 和V E 均是抗氧化剂, 前者可阻止、破坏自由基形成,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细胞活力,刺激机

2、体产生干扰素以抵御外来侵染因子。至于VE可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上述“三素”以实现了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目前,-胡萝卜素主要是由三孢布拉霉菌生产,在1998年,陈涛等1已经针对三孢布拉霉菌特点,优化发酵工艺,在3M3发酵罐中发酵120h,生产-胡萝卜素产量已达到1146.5mg/L。虽然,传统工艺生产-胡萝卜素产量高,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传统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目前许多课题组专注于开发新生产-胡萝卜素菌种或改进传统工艺。据近年所发表期刊文献,目前,采用红酵母发酵生产-胡萝卜素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方法,虽然在产量方面较传统方法低很多,但是该方法仍具有很大发

3、展潜力。何海燕等2采用粘红酵母R3-35摇瓶发酵84h,生产-胡萝卜素到达12.21mg/L。胡萍等3采用酵红酵母Yh3发酵生产-胡萝卜素,其生物量及色素产量最大值分别为9.89mg/L和10.38mg/L。目前,工业生产VC采用二次发酵法,此法是在70年代初研究出来,属于我国首创,其先进性得到国际公认。该法4以D-山梨醇为底物,用生黑醋杆菌发酵生产L-山梨糖,再采用假单胞菌发酵生产2-酮-L-古洛糖酸,最后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维生素C,可达到产量130.92g/L。此后,国内外纷纷展开从D-葡萄糖串联发酵生产2-酮-L-古洛糖酸新研究。伊光琳等5采用欧文氏菌和棒状杆菌从D-葡萄糖经中间体2,5-

4、二酮-D-葡萄糖串联发酵生成2-酮-L-古洛糖酸获得成功,可达到产量106.3g/L。Anderson等6应用DNA重组技术使棒状杆菌2,5-二酮-D-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在欧文氏菌中表达,构建基因工程菌直接一部转化D-葡萄糖为2-酮-L-古洛糖酸。目前,维生素E主要是通过天然植物提取或精炼植物油生产,该工艺已经成熟,维生素E产量也是众多维生素中发展最快,1997年,世界天然维生素E产量约为3500t,2000年约为5300t7。由于高等植物作为维生素E总含量低,高活性形式-生育酚比例也低,近年来,许多科学家把目光投向微生物生产生育酚。微生物是天然生育酚很好来源,然而只有微藻等光合藻类能合成生育

5、酚。在目前检测56属285个微藻品种中,裸藻中生育酚含量最高,达1.127.35 mg/L以干重计,仅一生育酚可达生育酚总量97%以上8,且裸藻无细胞壁,因此生育酚提取相对容易;Fujita T 9等用光能异养方法培养裸藻,6 d内细胞浓度可达197g/L,生育酚含量可达1.19 mg/L。2.2.微生物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2 0碳5烯酸(EPA)和2碳6烯酸(DHA)均是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海鱼中,特别是海洋冷水鱼中含量更丰富,此类多烯脂肪酸是人类很有价值医药。保健产品,有“ 智能食品” 之称。目前,国内外对其开发十分活跃,不仅源于海鱼,而且通过某些微生物进行生产。利用海洋微藻生产多不

6、饱和脂防酸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并且多以自养微藻生产DHA和EPA为主,其中三角褐紫藻(P.tricornutum)、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盐生微小绿藻(Nannochloropisis salina)、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硅藻(Diatom)等当时被认为最有町能实现微藻产业化美国、日本、以色列等曾率先采用户外开放大池培养这些自养微藻用以生产PUFA其结果并不尽人意。开放大池培养微藻其扳低产量和难以对一些高纯度、高价值产品进行纯种培养缺陷,使其住推广微藻大规模培养上受到诸多目素限制。首先能适应于大池培养微藻种必须是在极端环境下能快

7、速生长藻种然而能满足这些条件藻种目前并不是太多,其次,培养过程受光照、温度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并且易被真菌、原生动物和其他杂藻污染同时水分蒸发严重,二氧化碳供给不足。此后,基于上述缺点,科学家们又开辟出新培养方法,主要有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和异养培养。利用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能够最大限度控制养殖环境减少污染发生,提高产量,据Cohen和Arad10报道,利用这一技术可使Porphyridium产量增加60%300%,同时还可以降低收获成本。另外,Johns等11则先后从众多积累PUFA微藻中也筛选出能异养藻种如:群孢小球藻(Chlorella sorckinana),小球藻(C.sac

8、charophia),柯氏隐甲藻(Crypteodinium cohnil),菱形藻(Nitzschia alba)卡德藻(Tetraselmis suecian)单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n)。因此,选育富集DHA和EPA异养藻种,设计适合培养基及选择恰当培养条件,实现微藻大规模异养培养生产PUFA是完全可能而且也是可行。2.3.微生物生产抗生素自1929 年英国人发现青霉菌分泌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以后,相继发现了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新霉素和红霉素等抗菌素。在近几十年内,抗生素研究又有了飞速发展,已找到抗生素有数千种,其中具有临床效果并已利

9、用发酵法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多达百余种。同时抗生素产量也大幅度提高,青霉素也由最初100U/mL,通过诱变育种和优化发酵工艺方法,目前以提高到105106 U/mL。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病原菌耐药性也随之提高。人类迫切需要新一代抗菌药物来代替抗生素。抗菌肽是生物体内产生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多肽,最先从昆虫中发现,后来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也发现并分离获得抗菌肽。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具有杀灭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在医药方面,抗菌肽可望成为新一代抗菌、抗病毒、抗癌药物。从昆虫等生物体内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肽,数量很少,生产成本高,不能满足应

10、用需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对原有抗菌肽基因进行改造,再将其导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工程菌内,获得能产生重组抗菌肽工程菌,为工业化生产抗菌肽提供了全新途径。梁洁等12针对转基因酵母菌生产及产素特点,优化抗菌肽发酵生产工艺,获得摇瓶发酵液杀菌效价为5736 IU/mL,在500 L 发酵罐中培养,发酵液抗菌肽最高效价可达到6734 IU/mL。2.4.微生物生产抗癌药物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存在着许多有抗癌活性物质。在美国,报道从紫杉树皮中获得一种叫安德氏紫杉霉(Taxomycesandreanae) 真菌,有产紫杉醇能力;紫杉醇主要是由红豆衫属树种产生一种二萜类抗癌新药。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

11、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癌症发病率较高卵巢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有特效。紫杉醇是近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门抗癌药物,被认为是人类未来20 年间最有效抗癌药物之一。,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中含量相当低,大约13.6kg 树皮才能提出1g紫杉醇,治疗一个卵巢癌患者需要312 棵百年以上红豆杉树,也因此造成了对红豆杉大量砍伐,致使这种珍贵树种已濒临灭绝。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可以极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也保护了这些珍惜植物品种。2001年,周东坡等13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到3 株紫杉醇产生菌,其中HQD33通过紫外线、EMS、60Co-ray、NTG 等诱变剂顺序诱变得到高产突变株NCEU-1 , 其

12、紫杉醇产量到达314.07g/L,远远高于原始出发菌株紫杉醇产量(51.06g/L125.70g/L),王世伟等14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实验进一步提高了紫杉醇产量,使紫杉醇产量达到468.62g/L;2.5.微生物生产医用酶制剂目前,我国每年约有60 万人死于冠心病,约120 万人死于脑梗塞、脑溢血,而美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中风,约80% 病例是由于阻止血液流向大脑血凝块引起而导致突发性死亡。近年来, 除链激酶、链道酶、尿激酶、葡萄糖激酶、金葡激酶、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等之外,蚓激酶也得到开发14。它们都是溶血栓有效药物,已进入临床实用。微生物生产溶栓酶存在其优越性:只要有高产菌种,生产工

13、艺条件确定以及产品有效性或高效性,即可实现规模生产。蚓激酶(1umbrokinase,LK),也称蚯蚓纤维蛋白水解酶(earthorm fibrinolytic enzymes,EFE)。是蚯蚓中一种纤溶性蛋白酶。大量体内外试验表明,多数LK具有抗凝、纤溶、抗血栓及溶血栓作用。陆琳等15采用健康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方法,研究注射用蚓激酶对人体出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该注射用蚓激酶具有降纤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可同时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使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延长,短时间内就能起到溶栓作用。而直接从蚯蚓中提取蚓激酶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规模化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蚓激酶是目前热点研究课

14、题。姜琼等16通过载体构建,将蚓激酶基因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并实现蚓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张成瑶17将蚓激酶基因转化到毕赤酵母中,实现蚓激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纳豆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食用历史,它除了被当作食品食用,民间还可作为药品,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1987 年,Sumi等18报道纳豆提取物含有一种溶解血栓酶,并定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该酶能显著溶解体内外血栓,明显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并能激活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作为一种新型溶血栓药物,纳豆激酶和当前使用溶血栓药物相比,具有众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9:1. 纳豆激酶来源于食品纳豆,

15、安全性可靠;2. 纳豆激酶分子量远远小于UK、t-PA,是一个单链蛋白,易被人体吸收,且作用时间长(大于8h),因此有可能成为口服性药物;3. 纳豆激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对纤维蛋白有特异性,但不会破坏体内纤维蛋白原;4. 纳豆激酶可促使血浆中t-PA含量明显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人体纤溶活性;5. 纳豆激酶可以通过液体发酵生产,造价低廉。由此可见,纳豆激酶在治疗血栓病方面前景十分广阔。目前,纳豆激酶已经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鲍时翔等20通过纳豆菌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发酵72h后,通过纤维平板法检测得,产酶量相当于786尿激酶IU/mL。参考文献1.陈涛,陈宗胜,马国华三抱布拉氏霉发酵生产

16、-胡萝卜素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8,25,(2):79812.何海燕,覃拥灵,覃勇荣粘红酵母R3-25发酵生产胡萝卜素研究J粮食和饲料工业2008,10:29313.胡萍红酵母发酵生产胡萝卜素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9):19214.宋友礼水溶性维生素微生物合成法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6):2782825.王毅武,伊光琳,维生素C发酵新工艺中2-氧代-L-古洛糖酸发酵液絮凝处理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28,(6):243-2886.Anderson S,Marks C,Lazarics R,etAlProduction of 2-ke-to-L-g

17、ulonate,an intermediate in L-ascorbate synthesis,by a genetically modified Erwinia herbicola Jscience,1985,230:1447.李海娜,高仁喜,田胜军,刘艳天然维生素生产技术现状湿法冶金J2003,22,(9):1131178.Tani Y,Tsumura H,Screening for toeopherol-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and -tocopherol production by Euglena gracilis ZAgric Biol Chem,198

18、9,53:3053129.Fujita T,Ogbonna JC,Hideo Het alEffect of mixed organic substrate on -tocopherol production by Euglena gracilis in photoheterotrophic culture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79:37137810.Cohen E. Arad(Malis) S. A closed system for outdoor cultivation of Porphyridium cruentumJBiomass,1989,18

19、:59-6711.Tan C.K Johns M.R Screening of diacoms for hererotrophic ecosapentaenoic acid productionJJ Appl Phycol, 1996,8:59-64 12.梁洁,彭中健,梁淑娃,李运南转基因酵母菌深层发酵生产抗菌肽研究现代J食品科技2009,25,(6)13.周东坡,孙剑秋,于寒颖,平文祥,郑喜群中国一新记录属多节孢属菌物系统,200120(2):277-27814.王世伟,马玉超,赵凯,张建,齐晓辉,周东坡紫杉醇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菌物研究,2003,1(1):28-3215.陆琳,徐以南,刘

20、健,等注射用蚓激酶临床药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1):454816.姜琼,易增兴,陈武蚓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5571355817.张成瑶蚓激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8.Sumi H,Hamada H,Tsuhima H,et alA novel fibrinolytic enzyme (nattckinase) in the vegetable cheese Natto a typical and popular soybean food in the Japanese dietJExperientia,1987,43,(10):111019.Urano T,Ihara H,Umemura K,et alThe profibrinolytic enzyme subtilisin NAT punified from Bacillus subtilis Cleaves and inactivates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J J Biol Chem,2001,276,(27):2469020.鲍时翔,田艳,黄惠琴,凌华,吕家森纳豆菌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2,9,(6):32232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