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0.13KB ,
资源ID:192151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15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讲 鉴别是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讲 鉴别是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放下一切,这才是修行。”针对什么病,要给什么药,从对症下药来说,不能执着在一句话、一个观念当中判别它的是非。三藏教典里,所有的“是”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判它为“非”,所有的“非”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判它为“是”。比如说打人、骂人,我们觉得这是脾气暴躁,但是很多脾气暴躁的人,他身边的人就老老实实的,因为大家都怕他,把旁边人的脾气反而调好了。从对旁边人的影响来说,他还是有功德。如果我们想解脱,想出世间,放下一切,好像也是挺不错的,可是拿世间的标准一看,你不参加社会建设,好像也是错的。所以“是”和“非”都是无有定法,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你要清楚自己所站的角度,明白因果发展的轨

2、迹,佛经讲的也是如此,不能糊涂。如果你觉得打人、骂人是为了别人好,自己就可以随意了,问题就很严重,因为世间有为法的因果非常分明,因和果就是你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的结果。比如说有人骂我,他是起嗔恨心骂我、打我的,我觉得自己修忍辱,甚至借此机会对他生起无尽的慈悲心,这样就没有什么坏结果,我没有受伤。但是如果他有嗔恨心,他就可能下地狱了,他内心的业力会驱使他到痛苦的地方去。从起心动念和行为结果的角度,起心动念是内因,行为结果是外缘。如果他打了我,骂了我,我生气难受,还恨他,我下地狱,他的果报就更加痛苦,更加不可思议。这背后的因缘非常错综复杂。如果你打骂圣人,比如佛菩萨,他很了不起,你打他,佛菩萨不会生气

3、,可是在你心中,连圣人都可以骂,那么你的生命就彻底毁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救你了。所以诽谤三宝、诽谤圣贤、诽谤长辈的恶报要更加可怕,所以要从内因外缘来看结果。“差之毫厘失千里。”毫厘之差,虽然看去只差一点点,结果会有千里之别。有一个师父,弟子问他:“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他想大修行人解脱了,证得空性了,就说:“不落因果。”然后他心里又怀疑了,实际上他自己还不是大修行人,他想:“佛法不是讲有因果吗?我讲不落因果,这罪过可大了。”越想越怀疑,觉得自己可能答错了,结果一转世就堕落狐狸身,做了五百世狐狸。直到百丈和尚来开堂说法,天天有个老头来听法,最后一天听完以后,他就问百丈禅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4、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他立即开悟了,说:“感谢你,我堕了五百世做狐狸,就在后山,现在听你讲法,我已经解脱了。”百丈和尚就敲钟集众,到后山山洞里面,把一只死狐狸按老和尚的待遇给埋了。这是历史上野狐禅的故事,一个不落因果,一个不昧因果,“差之毫厘失千里”。如果真正明白了空性,就是菩萨戒里面说的,佛性非因果法,佛性于一切处都不背离,我们的觉性没有形象,不落在有为造作的法上面。关键那个师父是站在世间法的角度讲不落因果,就有点诽谤因果了;如果他真是大修行人,明白出世间的一切法都不可思议,然后方便对待,帮别人解决问题,随机施教,对病下药,这就没有错。有时候自己内心的一点点怀疑,就

5、会招致无量的痛苦。历史上的野狐禅、蛤蟆禅,就是机锋对答,听了禅宗几句很洒脱的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像有些人看了济公,就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酒肉穿肠过”,什么是“佛祖心中留”。好像他表面上也跟圣人讲的一样,但是他的生命方向完全不同,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像上了高速一样,有两个路口,稍微转一下方向盘,就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那就越走越远。如果我们有正知正见,在正见的路上会趋向成佛;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就只能在外道的路上走,我们一定要小心这一点。“是则龙女顿成佛”,“是”就是明白了心性能具足一切法;“龙女”就是龙王的女儿,在法华经上,八岁就成佛,而且速度非常之快。当时

6、佛的很多弟子问文殊菩萨,你教化这么多弟子,有多少人成就?他说成就的人很多。然后龙女从龙宫出来,到了释迦佛面前说:成佛是很方便、很快的。佛的很多声闻弟子不相信,说女人生有五漏,不能当国王,不能当魔王,也不能当法王,有很多不可以做的,怎么能成佛呢?龙女对他们说:“我现在把龙王的宝珠献给佛,佛接过去,这个时间快不快?我成佛比这个还要快。”她当时把珠献给佛以后,马上往东方无垢世界成就佛道,佛弟子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所以真正成佛不在男女相上,而是在我们心的觉性当中。这个觉性本来就是平等的,我感觉到痛苦和你感觉到痛苦,在觉性上有什么区别呢?它没有颜色,没有长短方圆,明白了这个觉性,其实就已经找到了成佛的根

7、源。“是则龙女顿成佛”,就是说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让我们回光返照,当下看到这个觉性,把是非、人我、男女、生死一切相当下了断。心经里面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所有二元对立全部消失。我们生活在这个有相的世界里就有对待:我在讲,你在听;我能讲,你们能听;我讲话是所讲,讲的法就是你们的所听,能所一直对立,人我也是对立。但是觉性却没有任何空间和时间的对立,明白了这个,当下就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善星比丘是佛的侍者,佛讲法,善星比丘都跟在身边,但是他很调皮,总是要故意捣乱,就是不明白心性的妙用,完全是随凡夫的习气烦恼。佛讲四谛法,讲完走了,他做侍者在旁边要打理,他说“有五谛法,佛

8、只给你们讲四谛”,大家听了就怀疑了;佛讲三十七道品,讲完以后,他说,“有三十九道品,你们没听懂”;有时候佛在讲法的时候,他说:“喔,鬼来了,害怕。”就像我们现在讲法的时候,有些人手机在那里响,不小心还接一下,就很干扰别人。内心跟法不相应,表现的行为就非常坏。如果你内心没有法的受用,用世间的情感来学佛,好像拉人际关系一样。有些人到寺庙里拜佛,求世间的财利、五欲;有些人亲近善知识,到一个僧团里面,也是为了认识更多人,好像要拉好人脉关系。这些发心其实都是像善星比丘一样,他只是在这样的关系网当中,并没有真正的发心。善星比丘的后果是很坏,他活着的时候就陷到地狱里面去了,叫“生陷坠”,而且是堕入无间地狱。

9、人家就问佛:你这么了不起,身边怎么还有个善星比丘,没有善根的人,你给他讲法干什么?佛说:为他种未来因。虽然他在我们可以思维的时间内,生不起正念,也不会相信佛,但是等他地狱恶报结束了,无数劫以后,会因为这一生给释迦佛当侍者,得到成佛的机会,他是为了种很久远未来的因。我们有时候看身边的人,初学佛法,什么都不懂,不要小看他,这一生中给他种点善根,也是他的机会。“是”和“非”相差很大。龙属于畜生道,比人道还要低一点,畜生道的女子都可以八岁就成佛,何况是我们人道呢?如果“是”的话,直下承担,明白心性,超越一切人我是非、烦恼无明;如果“非”的话,即便天天抱着佛,天天在佛身边,也同样要堕落。2。正知正见,知

10、解宗徒“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永嘉大师四岁出家修道,积累了很多学问,早年学天台教理,学得很精通,读维摩诘经开悟。他也曾经“讨疏”。疏就是对佛经的解释,像阿弥陀经就有阿弥陀经疏来解释、疏通整个经的教理思想体系。我们有时候读不懂佛经,读不懂金刚经,就有人写个金刚经疏,我们一读他的疏,整个经文的内容就连贯起来,就疏通了。所以“讨疏”就是在解释佛经的这些着作当中,去探讨佛法的要义。“寻经论”,论就是祖师大德写的着作。永嘉大师早年曾经修学和研究过经论和祖师大德对佛经的解释,在那里寻求真理。“分别名相不知休”,就是不停地用分别心去思维佛法名相,我们现在听法,都是靠第六意识去闻思佛法名相。“名”

11、就是名言概念,学了很多名言概念。“相”就是每个词的背后都表达一个现象,比如说杯子和磬是圆的,这个房子是四方的,这在我们脑子里面都会构成一个图像。我们在概念当中构造了很多图像,哲学体系都是在概念当中构造起来的。用概念构造起来的图像,这种名言安立跟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就像我们脑子里面想到妙果寺和教室的大小,你现在坐在这里看,你想的是事实,这个相在这里;但是你回去以后,你想这个教室有多大,脑子里面出现的图景,跟事实就不太符合。我们用第六意识妄想:“这样做能成佛,这样做能断烦恼,那样做可能是修行,那样做可能是正法。”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全是妄想,只相当于地图,这个地图跟实际的道路相差很大。分别名相就相当于读

12、地图,读地图的意义就在于实践,实践了才有实际的意义。“分别名相不知休”,相当于现在很多研究佛经的学者,都公开地说自己不信佛,其实他根本就研究不透。在语言概念里面是不能落实的,因为语言概念就像稀饭,从这个碗倒到另外一碗,它肯定会变少,就是说,讲法人在上面讲法,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总会有一些偏差。所以那些做学问的人,根据表面种种的文字去判断,以为自己做了学问,其实这样判断一定会失误。所以如果分别名相而不知道修行,不知道停止分别心,不知道回光返照看自己内心的活动,就会“入海算沙徒自困”,就算你生生世世都在海里面数沙,也数不完。佛经里面讲,佛已说的法像爪上土,未说的法像大地土。你去研究已说的法

13、,只是在研究指甲里面的那一点泥土而已,但如果你去实践,就会知道广阔的大地有多少土。这也是说如果只是不停地听闻教理,好像懂了很多,但是如果不能实践,还是徒自困。大家如果相信佛陀的教导,每天有一定的功课,让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或者掌握一种让心静下来的方法,比如说念佛、持咒、打坐,每天都在这些功课上面多做一些,你狂乱的心就慢慢停止下来。持戒清净以后,你的定力就在慢慢地增强,有了定力以后,对人生、事物看得越来越清楚。首先看外面,看身体,然后观察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起心动念,前因后果,自己的人际关系,你这样慢慢看得越来越清晰,智慧就开发出来了。当然没有地图也不行,没有地图你就是盲修瞎练,所以也要闻思教

14、理,但不能执着在地图上。“入海算沙徒自困”的后果是什么呢?“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佛在很多经文里面,呵斥一些弟子,只闻思不实修,行为上做不到,内心就不相应,只是学了一些皮毛的东西。佛所讲的正法都是不可思议法,你脑子里面一动就错了,因为你整个泡在我执当中,在你所有的言行举止中都表现出来。你处在被我执所困的生命状态中,站在自我的角度去分析东西,都很局限狭隘。如果只知道在名相上观察自己,一定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金刚经里面也说,如果有人说佛有所说法,是为谤佛。意思是佛法不可思议,如果可以说,那就等于可思议,可以思议的就是世间法,所以如果说佛有所说法,就等于说佛法是世间法,那就是诽谤佛了。

15、佛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这个词,在我们这个世间找不到与之相应的表相,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有生有灭。如果只是去研究什么是不生不灭,你永远都不知道不生不灭是什么,就相当于你没有吃过苹果,只是每天在那里研究,这苹果是什么味道。现在大家没吃过的水果很多,如果只是去研究,研究完了还是吃不到。“数他珍宝有何益”,就是说佛陀、祖师大德、师父们从自心中流露出来的告诫,都是他们的珍宝,如果只是用他们的语言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好像自己知识很渊博,其实跟自己毫无关系。“从来蹭蹬觉虚行。”永嘉大师很谦虚,站在明心见性的角度,说自己以前闻思佛法,研究教理,都不是真实的,还不懂得怎么用功。“多年枉作风尘客。”风

16、尘就是被业风所吹,像尘埃一样。世俗的文人都有文人的习气毛病,做学问一定要高雅。用世俗的标准衡量,比如你要会喝茶,要会写字,要吟诗作句,要跟知识分子在一起,感觉比较清高,这叫“风尘客”。实际上他的生命还是像一粒灰尘一样,随着别人的观念、社会价值而摇摆不定,这样的生命,实际上脚跟不落地,身心不得自在。如果我们不能明白自己心的根源在哪里,也会磨磨蹭蹭地做很多事情,回过头来一看,人生几十年,什么都没有。因为两手空空,什么都捞不走,你所做的一切都带不走,自己的内心还依然迷茫,这都是“虚行”,不真实的表现。我们学习教理要准确,知见一定要正。有些人把修法当成练功夫,当成求长生不老,一定要身体健康,这就是当做

17、世间的法来看;有些人信佛跟信鬼神差不多,搞一点迷信,看看有没有神通。这样做将来就是指向轮回,这就是没有正知正见。但你学习教理以后,有了正知正见,又不去修,那你这个正知正见也是虚的,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两方面,要知解宗徒,“知解”就是知道了,理解了。参禅或者用功的人,我们要警醒自己:脑子里面对佛法只是理解了,还是能看到生命的意义就在这里?如果你只是理解,那是经书上的,是别人的;如果你看到了,有了正知正见,你依据你看到的状态继续去做,你的生命就趋向于圆满,这就是知解宗徒。二、诫人天三乘第二是告诫人天三乘。大家看证道歌的内容: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无道心,外道聪明无智

18、慧。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种性邪,错知解“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这是总纲。佛法讲众生有五种不同的种性:佛的种性、菩萨种性、二乘种性、一阐提种性、不定种性。有些人就是没善根,根性如此,这就是一阐提种性,断善根的;有些是属于二乘种性,只求解脱,不求利他,让他发菩提心非常难;有些人就是想能够利他,成不成佛没关系,只要能度众生,他就很开心,这是菩萨种性;有些人就要成佛,这是佛的种性。最好的还是不定种性,可塑性很强,心念不是特别固执,解脱可以,成佛也可以,菩萨我也要修,心量很广大,不会固执。有些人就是一根筋,一条路走到

19、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如果坚持善的,有成佛种性的,也有成就菩萨的;如果坚持不好的,就是一阐提,死活就是不信佛法;不定种性的人,我们可以好好地调教自己。种性如果邪了,他的知解就会错。用一佛乘的圆教思想,或者禅宗的顿悟要求,来看大家修习佛法的知解:如果你只执着做一个好人,那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就很有限,你的生命本来是一个无价宝藏,摩尼宝珠,你可以生生世世都不用贫穷的,结果你换了一餐饭吃完了,接下来又要饭去了,这太可惜了。我们的心性这么圆满,都可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每天都可以不烦恼,乐呵呵的,但是我们却只拿这个作为一种信仰,给自己找一些行善积德的理由,而自己的内心还在烦恼痛苦。这就是人乘

20、,只要做好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很狭隘。天乘就是在禅定的快乐当中,随时都保持清净善良,没有任何恶的念头,纯粹的善良。但是在纯粹善良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自我意识,对心性的理解就会是错的。就是说,如果种性不正,理解上一定有错误。这里更加直接地指出来,“不达如来圆顿制”的人,都是属于知解错了。智者大师讲天台宗的圆教修行,首先要大开圆解,就是要能够理解宇宙人生的诸法实相。五品位的凡夫,叫圆伏五住烦恼,还没有见道,没有见到空,但是可以理解,这个理解就是一切法都非常圆满,都是诸法实相。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十如是就体现在你的生命中,那你的生命往前走是圆满,往后走也是圆满;你修

21、是圆满,不修还是圆满。这样的观念一点缺陷都没有,非常圆满,但是这不是一个借口,而是要你去感受。你理解了以后,去感受你的生命像圆球一样,到哪里都不会倒,你的任何一小点都是支撑生命的重心所在。你在这里听课,你的全部生命其实就在这里,包括你的财产、家庭、事业、名利,你的所有其实就在这里,没有在别的地方;你等会儿出去了,就在出去的地方,那里就是你生命的重心所在。所以你做了善事,其实你生命的全部就在善这里;如果你做了恶业,你的全部生命也就在恶那里;如果善业得善报了,你就在善报那里;如果恶业得恶报了,你的生命就在恶的那里。所以,真正圆满的生命,无论滚到哪里都是圆满的。但是我们偏偏会贪着快乐,舍弃痛苦,好像

22、自己生命的内在有漏洞,不停地需要用外在来填补,如果这样,我们的圆解就没有了,没有大开圆解的人,其实都是错的。二乘无道心,外道无智慧“二乘精进无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二乘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也叫小乘和中乘。天台宗讲三乘教法,佛比喻成三车,叫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声闻乘,鹿车是缘觉乘,牛车是菩萨乘。小乘就是修四谛法,观察世间一切都是苦。苦的原因就是有我执,有贪嗔痴。把这个我执拿掉了,就证得涅槃。证得涅槃是有修行方法的,就是修三十七道品,用一定的方法来看到内在的无我,证得了空性,就是解脱生死,证入涅槃了。所以声闻乘的修法,就像现在流行的内观一样,观察所有的烦恼根源从哪里来?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自己

23、会痛苦?为什么对情、爱这么执着?那你就看自己的根源,到底你内心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你观察到:“原来内心有一个自我,有了自我就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世间有相的都是无常,观察无常的背后,就能看到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如果看到了自我的本质是没有“我”,你马上就进入涅槃,这就是声闻乘的修法。缘觉乘是修十二因缘:我们每天为什么会不停地努力去争取,去精进?去争取是因为你有所爱的东西,如果没有爱,你就不会动了。为什么会有爱呢?因为你有感受,感受好了你就爱,感受不好了就拒绝,所以有爱是因为有感受。为什么会有感受呢?是因为你的六根和六尘接触了,接触了就会有感受。为什么会有接触?是因为你的心和物相对立,心物如果没有对立,

24、就没有能接触,也没有所接触,心和物相对立就是名色。这个名色从哪里来呢?是你起心动念了,如果你一个念头都没有起来,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这一切。为什么会起心动念?就是你心的最根源,还有一点动的地方在那里,要看到那个动的前面,还有一个不动的。不动的那个是什么?就是无明,是“我”。你看到那个不动的自我以后,再透过去,不动的自我就没有了。这是缘觉乘的修法。二乘人精进用功,也能看到而且破掉我执。为什么说无道心呢?因为证道歌所证的道,是大乘的中道实相,就是要把宇宙法界所有法的真相都表现出来。你证得了空性,明白了无我,只是认识生命真相的第一步。声闻乘、缘觉乘的根本只是证得了生命的本体。但是生命中有各种各样的妙用

25、,大乘菩萨的庄严净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还有华藏世界的种种庄严,都是生命的本能。生命本来就有无数的功能,无数的能力,内在的无我,只是所有能力当中最根本的一点,只是本体而已。如果你停留在这里,你就走不上中道实相的那个道,什么妙用都没有,但好在不痛苦了。我们如果不进入涅槃,不证得无我,生生世世就在轮回中,一直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以解脱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如果精进用功,证得空性后,不能起妙用,就像佛说的那样,都是焦芽败种,长不出菩提树苗了。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是把痛苦消除,对轮回来说有意义,但是没有快乐,这个涅槃叫寂静,完全在寂静的世界里。我觉得学习佛法第一步要证得无我,然后第二步要有菩

26、提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把生命的真相全部开发出来。所以,二乘人还是没有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外道在佛法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凡夫外道,一种是指声闻弟子。凡夫外道就是六道轮回当中的外道,像哲学家,他的聪明都是第六意识妄想构造起来的,他通过知识的积累,通过自己的第六意识,在可以证实的现象上面,研究得很圆满,也能够触类旁通,贯穿得很有道理,但他不是有智慧。知道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才叫智慧,从佛法角度讲,实际上就是般若。世间的智慧只是聪明,出世间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的生命在痛苦流浪,你都找不到那个根,脚跟都不能落地,就不能算是有智慧。释迦佛时期的印度有六十二种邪见,九十六种外道。中国其实也有各种

27、各样的知识学问,包括后期宋明理学,还有魏晋玄学,他们的思想很活泼,很有意思,但是哲学家的生命在死亡之后,是否能真正超越三界,按照佛经来评判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因为他们很难破除自己背后那个强烈的我执。自己破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大善根的再来人;指导他破也很难,我们多年闻思佛法,想把我执破除都很难,他们一般都没有机会。另外一种外道是指已经解脱以后的声闻弟子。佛说中道实相之外的都是外道,也只是聪明而已。对于大开圆解的菩萨来说,二乘人只明白空也是属于一种聪明,还不是真正的大智慧,因为没有中道智慧。3。执指为月,不得自在“亦愚痴,亦小騃”,愚痴就是没有中道的智慧;小騃就是小丑,不能真正登大雅之堂。局

28、限的思维、世间法都是在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当中,你能不能把妄想停下来以后,用你觉照的力量,看到自己的真心?真心遍一切处,真心自生智慧。慧能大师见到五祖的时候,就说:“弟子此心常生智慧。”自己心里面自然涌现出来的智慧,能超越世间的知识和各种局限,从禅宗顿悟的角度看所有的知识学问,都是小意思。“空拳指上生实解。”我们捏起来这个拳头,好像真的有个拳头,其实拳头和手掌没有两样,外在的相变化了,所有的材料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是一拳头打过去还会痛,巴掌打过去就不痛。所以世间万法有用,但是没有实体。把世间的学问都当成了“实解”,这是我们凡夫的共同心态。大家都觉得我很真实,让你把那个我放下,就是放不下,其实

29、是偷心不死,舍不得。轮回还没让你感觉到真的很苦,你觉得还有奔头,还是有可以抓得住、舍不得的地方。如果你真的愿意舍得,也就舍掉了,你的东西少了没有呢?没有少。这样没有增加,那样也没有减少,所以心经讲“不增不减”。“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这是指在实际用功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执指为月”。这是个比喻,我们把佛经所说的一切教理,祖师大德的开示,乃至禅宗祖师的棒喝,都比喻成标月指。标月指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月亮在什么地方,用手指给你指过去,你要顺着这个指头,找到月亮。你不知道月亮在哪里,看了指头,以为月亮就在指头上,那就错了。所有佛经的开示都是标月指,你要通过语言看到言外之意。如果你只记住了那些名相和概念,就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那就是执指为月,把指头当成了月亮。你不但没有看到月亮,而且连指头都看不到了,因为你把指头当成月亮了。有很多人没有看到佛经的意义,觉得好像背了经书,这个经就是他的,其实你背下来也不是你的。如果你还在妄想颠倒、烦恼当中,对你也没什么作用。所以执指为月的人,用功就特别辛苦,受了再多的苦,都是白受。我们每个人都会吃这种冤枉苦头,比如说你要打坐,要用功,打坐就觉得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吃的苦越多越好。结果天天在那里熬得腿痛,痛得不行了,还要熬,熬得时间到了,很开心“我今天坐得很多”,其实这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