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96KB ,
资源ID:191720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720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南京市届高必修一中国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必修一中国史Word文档格式.docx

1、A秦朝初期 B秦朝末期 C西汉初期 D唐朝初期7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学术观点 D史记的记载8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A B C D9“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

2、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10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11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

3、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12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开始的科

4、举制1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1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15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

5、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A. B. C. D.1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场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种官员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1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

6、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18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19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列侯利益 D笼络王侯人心20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

7、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B体现三省分权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 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宋代 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2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

8、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秦简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 C史记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24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 B C D25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6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

9、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B C D27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分封制遭到破坏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28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10、.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29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30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3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山东、山西 C湖南、湖北 D广东、广西32法国作家Gordier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

11、:“要找一个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口,是不太值得的。”这说明Gordier反对英国 A寻找借口发动战争 B武装保护鸦片贸易C歧视中国发展落后 D强行传播基督教义33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

12、来制定3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35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 之排外运动”。这说明了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进行了像义和团那样的排外运动

13、D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36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这段话作者的国籍应是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中国37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8以下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部分地区国民党员的阶级成分构成概况,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地区

14、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民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1.3%2.3%8.9%广东1500021.2%20.1%39.1%A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得到贯彻 B国民党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C国共两党的区别正在逐步消失 D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使各革命阶级联合39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 4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

15、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4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B1942年26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C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D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以双方与1978

16、年签署戴维营协议4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43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人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4“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幅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 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B中

17、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45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该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l0万册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西方国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失望C抗战爆发,中国地位日益重要 D国际友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 46“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反割台斗争47对中

18、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确切的理解是A对列强的侵略从退让到抵抗 B中华民族由分裂到团结 C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D由旧民主革命过渡到新民主革命48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9“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产生的最积极的作用是 A调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

19、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 B使民主党派演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C调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D使中国演变成多党联合执政的国家5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51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

20、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3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

21、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大民族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已经全部选出 C共同纲领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 D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54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A B C D55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

22、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56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 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3、57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职能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58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1997年,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英国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得到双方赞同59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

24、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 的理解错误的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60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汪辜会谈”

25、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6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62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求同存异”63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

26、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未再与他国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苏联发生巨变并解体6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他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A美国强调中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必修一中国史答案15DCBAB 610AABDD 1115ADDDA 1620CDBBA 2125CBACA 2630AADAB 3135BADCB 3640ABCAB 4145ABCBC 4650CCCCB5155CCCBD 5660BDBDC 6164AAB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