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24.32KB ,
资源ID:191470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4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

1、食品微生物教学案一、食品微生物教学容(一)目的和任务1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操作技术,进一步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常见发酵食品生产的技术,并能有效进行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教学的要求 1)标准的校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2)配备一名实训指导教师。3)相关教学软件、影像及图

2、片资料。4)铅笔、彩色染料笔、图画纸、坐标纸等(二)实训所需设备设施及实验地点1、校生产型实训环境 标准的校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生产设备先进,配套良好,使用效率高,效果好。 2、校外实训基地:千禾食品、东坡酒业、吉香居食品、蒙牛乳业眉山公司等。(三)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序号理论教学 项 目 名 称项目学时项目类型项目要求1微生物概论(引入)2分组讨论学习必修2微生物的形态8实验必修3微生物生理10分组讨论学习必修4微生

3、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4分组学习必修5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0设计与实训必修6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8分组学习必修7微生物与食物中毒4分组学习必修2、实践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序号实 训 项 目 名 称实训学时实训类型实训要求1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2实验必修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8实验必修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4实验必修4培养基的制作与高压蒸汽灭菌8实验必修5甜米酒的制作技术12设计必修6酸牛奶的制作技术10设计必修(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60%,包括平时表现和任务考核;结果考核占40%,主要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五)

4、教材及参考资料1唐艳红,王海伟食品微生物2.轻工业学院编写:调味品酿造加工技术二、附录(一)食品微生物理论教学教案1、微生物概论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一、微生物概论学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了解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特点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事情:如稀饭变馊、豆腐乳、酸

5、奶等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二)微生物的特点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三、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容(一)对食品工业有害的微生物(二)对食品工业有益的微生物(三)与食品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有关要求1、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成绩的构成3、要求(1)老师的要求(2)同学们的要求(分组讨论,汇总)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 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

6、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2、微生物的形态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二、微生物形态学时 8教学目标 掌握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理解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特征。教学重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教学难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特征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7、微生物的分类入手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微生物的分类关系;第一部分:原核微生物一、细菌(一)形态(二)细胞机构与功能革兰氏染色:(三)繁殖二、放线菌(一)形态(二)细胞结构(三)繁殖(四)食品中常见的放线菌三、其他原核微生物(一)古细菌(二)蓝细菌第二部分:真核微生物一、酵母菌(一)形态(二)细胞结构(三)繁殖(四)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二、霉菌(一)形态(二)细胞构造(三)繁殖方式(四)食品中常见的霉菌第三部分:非细胞型微生物一、病毒(一)简介(二)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三)噬菌体的复制过程(四)噬菌体对食品工业的危害和防治二、亚病毒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

8、。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 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3、微生物生理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三、微生物生理学时 10教学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控制方法,理解微生物代原理及微生物代产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控制。教学重点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教学难点 微生物代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

9、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微生物的变化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营养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一)水(二)碳源(三)氮源(四)无机盐(五)生长素(六)能源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二)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三)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四)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四、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一)单纯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四)基团转移五、微生物的培养基(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二)培养基的类型(三)培养基的制备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方法一、

10、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测定方法(一)微生物个体的生长规律(二)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物理因素1、温度2、水分活度(Aw)3、氧气4、辐射5、超声波(二)化学因素1、酸、碱性物质2、盐类3、氧化剂4、有机物5、表面活性剂6、抗微生物剂(三)生物因素三、利用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一)物理方法1、温度2、水分活度3、辐射4、超声波(二)化学方法1、消毒剂、防腐剂2、抗微生物剂(三)生物方法第三部分:微生物的代一、微生物的能量代(一)微生物的呼吸类型(二)生物氧化链(三)ATP的产生二、微生物的物质代三、食品工业中微生物主要代途径四、微生物的合成代口头设疑、课

11、件演示,精讲等。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 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4、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学时 4 教学目标 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掌握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掌握菌种复壮的方法,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以及菌种保藏的方法和原理。教学重点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

12、基础,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菌种复壮的方法以及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菌种保藏的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一、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二、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部分: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一、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一)基因突变(二)诱变育

13、种工作流程(三)诱变过程(四)筛选过程二、杂交育种(一)基因重组(二)细菌的杂交育种(三)放线菌的杂交育种(四)酵母菌的杂交育种(五)霉菌的杂交育种第三部分:微生物的接种保藏及复壮一、微生物菌种的退化(一)菌种退化的现象(二)菌种退化的原因(三)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一)菌种保藏的方法(二)菌种保藏机构三、微生物菌种的复壮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 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5、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五、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学时 10 教学目标 掌握各类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熟悉各类发酵食品的接种选择,熟悉微生物酶菌剂的应用,了解各类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