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1470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docx

《食品微生物》教学案

一、《食品微生物》教学容

(一)目的和任务

1.教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操作技术,进一步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常见发酵食品生产的技术,并能有效进行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教学的要求

1)标准的校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

其中,包括:

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2)配备一名实训指导教师。

3)相关教学软件、影像及图片资料。

4)铅笔、彩色染料笔、图画纸、坐标纸等

(二)实训所需设备设施及实验地点

1、校生产型实训环境

标准的校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

其中,包括:

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生产设备先进,配套良好,使用效率高,效果好。

2、校外实训基地:

千禾食品、东坡酒业、吉香居食品、蒙牛乳业眉山公司等。

(三)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理论教学项目名称

项目学时

项目类型

项目要求

1

微生物概论(引入)

2

分组讨论学习

必修

2

微生物的形态

8

实验

必修

3

微生物生理

10

分组讨论学习

必修

4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4

分组学习

必修

5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0

设计与实训

必修

6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8

分组学习

必修

7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4

分组学习

必修

2、实践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实训学时

实训类型

实训要求

1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

2

实验

必修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8

实验

必修

3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4

实验

必修

4

培养基的制作与高压蒸汽灭菌

8

实验

必修

5

甜米酒的制作技术

12

设计

必修

6

酸牛奶的制作技术

10

设计

必修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其中过程考核占60%,包括平时表现和任务考核;结果考核占40%,主要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唐艳红,王海伟.《食品微生物》.

2.轻工业学院编写:

调味品酿造加工技术

 

二、附录

 

(一)《食品微生物》理论教学教案

1、《微生物概论》

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一、微生物概论

学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了解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事情:

如稀饭变馊、豆腐乳、酸奶等

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特点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容

(一)对食品工业有害的微生物

(二)对食品工业有益的微生物

(三)与食品卫生有关的微生物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有关要求

1、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2、成绩的构成

3、要求

(1)老师的要求

(2)同学们的要求(分组讨论,汇总)

 

 

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

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

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2、《微生物的形态》

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二、微生物形态

学时

8

教学目标

掌握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理解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特征。

教学重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特征

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微生物的分类入手

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微生物的分类关系;

第一部分:

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

(一)形态

(二)细胞机构与功能

革兰氏染色:

(三)繁殖

二、放线菌

(一)形态

(二)细胞结构

(三)繁殖

(四)食品中常见的放线菌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古细菌

(二)蓝细菌

第二部分:

真核微生物

一、酵母菌

(一)形态

(二)细胞结构

(三)繁殖

(四)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二、霉菌

(一)形态

(二)细胞构造

(三)繁殖方式

(四)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第三部分:

非细胞型微生物

一、病毒

(一)简介

(二)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三)噬菌体的复制过程

(四)噬菌体对食品工业的危害和防治

二、亚病毒

 

 

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

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

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3、《微生物生理》

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三、微生物生理

学时

10

教学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控制方法,理解微生物代原理及微生物代产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控制。

教学重点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微生物代

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微生物的变化

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一)水

(二)碳源

(三)氮源

(四)无机盐

(五)生长素

(六)能源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

(二)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三)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四)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

四、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输

(四)基团转移

五、微生物的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二)培养基的类型

(三)培养基的制备

第二部分: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方法

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测定方法

(一)微生物个体的生长规律

(二)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2、水分活度(Aw)

3、氧气

4、辐射

5、超声波

(二)化学因素

1、酸、碱性物质

2、盐类

3、氧化剂

4、有机物

5、表面活性剂

6、抗微生物剂

(三)生物因素

三、利用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一)物理方法

1、温度

2、水分活度

3、辐射

4、超声波

(二)化学方法

1、消毒剂、防腐剂

2、抗微生物剂

(三)生物方法

第三部分:

微生物的代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

(一)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二)生物氧化链

(三)ATP的产生

二、微生物的物质代

三、食品工业中微生物主要代途径

四、微生物的合成代

 

 

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

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

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4、《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学时

4

教学目标

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掌握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掌握菌种复壮的方法,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以及菌种保藏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重点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菌种复壮的方法以及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菌种保藏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步骤时间

教学环节

方法手段

组织教学

检查笔记、教材,点名(或者询问学习委员)。

检查笔记、教材在先;点名在后。

复习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启发式提出问题,引出本学期授课程名称及主要容。

导入新课

疑问式引出本次课容

 教学容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二、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部分: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一、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

(二)诱变育种工作流程

(三)诱变过程

(四)筛选过程

二、杂交育种

(一)基因重组

(二)细菌的杂交育种

(三)放线菌的杂交育种

(四)酵母菌的杂交育种

(五)霉菌的杂交育种

第三部分:

微生物的接种保藏及复壮

一、微生物菌种的退化

(一)菌种退化的现象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

(三)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方法

(二)菌种保藏机构

三、微生物菌种的复壮

 

 

口头设疑、课件演示,精讲等。

讨论式、案例式、自学、研讨、启发等。

巩固新课

提问当堂主要容

提问、提示。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容。

学导式(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复习题预习容

留出本节课复习题;预习下次课容

课件展示、讲授。

教学总结

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5、《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授课班级

15级食品班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五、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学时

10

教学目标

掌握各类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熟悉各类发酵食品的接种选择,熟悉微生物酶菌剂的应用,了解各类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