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1.31KB ,
资源ID:191196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196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学基础复习提纲doc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学基础复习提纲docWord格式.docx

1、(一)心1、 心居胸腔,两肺之间,横膈之上。心在五行中属火。其华在面,开窍于 舌。心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肺1、 肺位于胸腔,在心之上,左右各一。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肺在五 行屮属金。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肺被称为“相傅之官”。2、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三) 脾1、 脾位于屮焦,腹腔之中。脾在五行屮属土。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脾被 称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2、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主统血。(四) 肝1、 肝位于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腹腔之中。肝在五行中属木。其

2、华在爪, 开窍于目。川:为“将军之官”,有“刚脏”之称。2、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五) 肾1、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在五行中属水。其华在发,开窍 于耳及二阴。肾为“封藏之本”。2、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五、六腑(-)胆1、 胆附于肝之短叶间,位居右胁,有管道与小肠相通。肝为脏属阴木,胆 为腑属阳木。胆在藏象学说中,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2、 胆的主要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二) 胃1、 胃居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位于中焦。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 属阴。胃又称胃脫,分为上、中、下三部:胃上口的贲门部为上脫,下口幽门 部为下皖

3、,上下皖之间的胃体部为中胶,故合称胃皖。2、 胃的主要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三) 小肠1、 小肠位于腹中,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接幽门,与胃相通, 下连阑门,与大肠连接。小肠属火,为阳。2、 小肠的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四) 大肠1、 大肠位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端为肛门。大肠属金, 为阳。2、 大肠的功能: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和排泄糟粕。(五) 膀胱1、 膀胱俗称尿月孚、净腑、尿胞,位居小腹,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下与尿 道相连,开口于前阴。膀胱属水,为阳。2、 膀胱的功能:贮尿、排尿。(六) 三焦1、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为中焦,脐以

4、下为下焦。2、 三焦的主耍功能:通行元气,运行水液。3、 三焦的部位划分:上焦指头面至横膈之间,主要包括心肺;中焦指横膈 至脐之间,主要包括脾胃;下焦指脐以下至耻骨之间,主要包括小肠、大肠、 肾和膀胱等。4、 三焦的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泯,下焦如渎。六、 奇恒之府1、 脑:脑居颅内与脊髓相通,由髓汇集而成。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管 精神思维和主持感觉运动的功能。2、 髓:髓是分布于骨骼腔内的精微物质。藏于骨骼内者为骨髓,藏于脊 柱内者为脊髓,藏于颅内者为脑髓。髓的主要功能为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化 生血液。3、 骨:骨即骨骼。骨骼具有贮藏骨髓、支撑形体和主司运动的功能。4、 脉:脉乂称脉管

5、、脉道、血脉、血府、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路。其主 耍功能是运行气血和传递信息。5、 女了胞:又称胞宫、胞脏、了宫、了脏,位居小腹部,在膀胱后,直肠 之前,下口与阴道相连,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女子胞具有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的功能。七、 脏与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脏属阴主里,腑属 阳主表。第三章气血津液一、气(一)气的概念: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Z。(-)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可以概括为升、 降、出、入四种基木形式。(三) 气的功能: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推动作用、温煦作 用、防御作用、

6、固摄作用、气化作用。(四) 气的分类: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Z气、经络Z气。1、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最根本、最重耍的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又名大气。3、 营气,又名“荣气”,是运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属阴,又 称“营阴”。4、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卫气属阳,乂称“卫阳”。二、 血(一) 血的概念:血是运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也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与气相对而言,属性为阴,故又称“阴血”。(二) 血的生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其一,水谷精微化血,其二,肾精化血。(三) 血的功能:营养

7、和滋润作用、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三、 津液(一) 、津液的概念: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与气相对而言,性质属阴,故常有“阴津”“阴液”之称。(二) 津液的功能:濡润作用、血液的组成部分、运载作用。(三) 气、血、津液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Z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2、气与津的关系:气对津液的作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液对气的作用:津液载气、津液化气。3、津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同源”和“互化”。即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第四章经络一、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

8、、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二、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和连属部分组成。(一)经脉:经脉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三大类。1、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阳经、足三阳经、手三阴经和足三阴经。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m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2、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 维脉的统称。(-)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三大类。三、 经络的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枝节,沟通表里上下;运行气血

9、,濡养脏腑;感应与传导;调节机能平衡。四、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走向手;手三阳经均起于手,从手走向头;足三阳经均起于头,从头走向足;足三阴经均起于足,从足走向腹部和胸部。五、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相为表里的手经交接于手,相为表里的足经交接于足,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异名的手足阴经交接于胸部。六、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除足阳明胃经外,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 面,阴经均行于四肢内侧或報干的胸腹部。手经主要行于上肢,足径主要行于 下肢。七、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中焦脾胃是气血

10、生化之源,故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始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 开始,逐经依次流注至足厥阴肝经,再流回手太阴肺经。第五章体质一、 体质的概念1、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 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2、 屮医学的体质概念,有两个方而的基本特征其一,强调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对体质形成的影响;其二,突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一体”的自然观。二、 体质的特点: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三、 体质的构成要素:体质由形态结构差异性、生理机能差异性、心理状态差 异性构

11、成。四、 影响体质的因素:先天禀赋來源于父母禀受于先天;年龄因素;性别差异; 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药及苴他因素。五、常见体质的类型: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偏阴质是指具有抑郁、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第六章病因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疫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一、六淫:即风、寒、署、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邪1、 风邪的性质:风邪以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他邪为基本 特性。2、 风邪的致病特点:易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

12、变化无常、风性 主动、风为百病之长。(二) 寒邪1、 寒邪的性质:寒邪具有寒凉、凝滞、收引的基本特性。2、 寒邪的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寒性收引。(三) 暑邪1、 暑邪的性质: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基本特性。2、 暑邪的致病特点:暑性炎热、上犯头目扰及心神、易于伤津耗气、暑多 挟湿。(四) 湿邪1、湿邪的性质:湿邪以重浊、粘滞、趋下为基本特性。2、湿邪的致病特点:易伤阳气、湿性黏滞、易袭阴位、湿性重浊。(五) 燥邪1、 燥邪的性质:燥邪具有干燥、涩滞的棊本特性。2、 燥邪的致病特点:易伤津液、易于伤肺。(六) 热(火)邪1、 热(火)邪的性质: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

13、基本特性。2、 热(火)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易于伤津耗气、主要侵犯人体 上部、易致牛风动血、易扰心神、易致疮痈。二、 疫气1、 疫气的概念:泛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2、 疫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特异性强症状相似、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三、 七情内伤1、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2、 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内伤是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 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影

14、响病情。四、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五、 劳逸过度:包括过劳、过逸。六、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又称继发性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痰饮1、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重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2、痰饮的致病特点: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易扰心神、症状复朵变化多 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血1、 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 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瘀血乂称蓄血、恶血、败血、虾血。2、 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瘀塞经脉、伤及脏腑。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疼痛、肿块、出血、紫组、舌象、脉象。(

15、三)结石1、 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2、 结石的致病特点: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易阻气机损伤 脉络、梗阻通道导致疼痛、病程较长轻重不一。七、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感染、环境污染、医源因素和先天因素。第七章病机一、 发病的基木原理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 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3、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二、 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生活工作条件、体质特点、精神 状态。三、 发病途径1、 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主要是皮毛、口鼻等。2、 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病途径:包括邪伤和正虚两个方面。3、其他病因致病

16、的发病途径:肌肤、口鼻、直接损伤脏腑气血。四、 发病形式:主要有感而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五、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以及“内生五邪”。(一)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状态。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以及阴阳亡失等儿个方面。(-)气血津液失常: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盛衰或脏腑功能的失 调,导致气、血、津液的不足、运行失常,以及关系失调的病理变化。1、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的不足,功能减退,称为“气虚”;二是气的运动失常如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统称为“气机失 调”。2、 血的失常:一是血的

17、不足,濡养作用减退,称为“血虚3二是血的运行失常,如血液运行迟缓而致血瘀,血液运行加速而迫急,血 液妄行溢出脉外而出血等。3、 津液代谢失常:包括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4、 气血津液关系失常:临床常见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 脱、血随气逆、津停气阻、气随津脱、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等。(三)“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也称“内生五气”或称“五气病理”,由于病起于内,所以分別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或内火)”。2、 “内生五邪”不是致病邪气,而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所形成的综合性病机变化。3、 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几种病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