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5.88KB ,
资源ID:190595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595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1、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二)青年期: 这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2、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2.定义 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此影响很

3、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教育意义 抓住关键时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代表人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二)内容 1.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 2.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3.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1)感觉和运动的分化 (2)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1.各种

4、感知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2.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3.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 4.思维特征: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思维可以逆转,能进行逻辑推理;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3.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2.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5.思维灵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

5、学生的认识发展 (三)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前苏联) 2.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3.意义: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育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2.3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在

6、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自我成长的需要,个体从环境中获得满足;令一方面又不得不受社会要求的限制,使他们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种困难,他将这种困难成为发展危机。 发展危机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各不相同,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 1.5岁的婴儿所遇到的发展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

7、任感。 信任对不信任的危机会影响到婴儿及其以后的人格发展,因为婴儿对父母信任或不信任的态度,会迁移到其他人。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岁的儿童遇到的危机主要是自主性对羞耻与怀疑。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该阶段的儿童具有了一些基本的独立能力,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会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羞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 45岁的幼儿遇到的危机主要是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

8、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耐心听取,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有时,当儿童的主动性与别人的主动性相冲突时,也有可能引发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岁相当于我国小学阶段,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 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他们追求学业完成时多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

9、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去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自卑性格会对其以后人格的顺利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幻灯片22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是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中最关键的时期。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

10、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家庭教养模式 人 格 特 点专制型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放纵型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民主型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1.定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 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自我监控:个体对自己的意志控制。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1、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儿童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 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

12、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一)认知方式差异 1.认知方式定义 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认知差异表现 (1)场独立与场依存 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

13、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 1.智力 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个成分。 2.智力量表 (1)斯坦福比纳量表 (2)韦克斯勒量表 3.智商 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智商呈正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幻灯片33 4.差异表现 (1)智力的个体差异:个体间和个体内 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个体内差异则指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

14、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目前的研究结论:男女水平基本相等;男性分布更离散;结构差异各有优势领域。幻灯片35(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方式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的差异表现 1.性格的特征差异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15、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1)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外倾型与内倾型。 (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独立型与顺从型。幻灯片39(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