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0.10KB ,
资源ID:189853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853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0116.不违仁12137.恕14158.宽 16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第 一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孝敬”。分两课收录了论语中有关“孝”的言论。第一课的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第二课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单元教学重点1.明白如何做才是孝。2.做到孝敬父母长辈。单元教学难点课时划分1.孝为根本 2课时

2、2.无违为孝 2课时 共计4课时教学用具准备搜集古代24孝故事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教 学 设 计 1课 题备 课教 师胡小伟孝为根本这一课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注释,理解“犯”和“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3.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重点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难点能正确的理解“孝

3、”的含义。孝敬孝为行,敬为心。教具、学具准备让学生收集并阅读古代24孝故事,想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备课上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感觉去述说,每个人是怎么理解孝的,并请教父母什么是孝;记录生活中一些“孝”的行为。教学时数2课时。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教 学 设 计 2教 学 设 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4、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古人认为,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最重要,一个人如果连“孝”都做不好,那其他的美德就是空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对!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中最亲的亲人。如果对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父母都不能好好对待,都不孝,那还能对

5、什么人好呢?还何谈什么美德!对吗?二、解字说意:让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分为两部分组成。孝)孝的上半部是个什么部首?生:老字头。那下半部分呢?子。“子”?那谁知道子又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子孙、子女非常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很多字能通过字形而明白字的意思,(比如像日、月、明等等)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谁能试着说一说,对于这个字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组起来就是个“孝

6、”字。你看,多么形象!这就是我们古人对“孝”的理解!三、看图思考。在中国的古代,孝是非常重要的,孝是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那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孝是否依然重要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简笔画组图)多温馨的图片,一组图片,说尽了父母的一生,虽然我们都小,我们的父母都很健康,但图片上的事早晚都会发生。当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做呢?(停顿)我们接着看。(多媒体说说心里话)生自由讨论,时间三分钟。到时间后,师提问讨论结果。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做的非常好,太棒了,我为你们的父母骄傲!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诠释“孝”的。四、了解课文大意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请同

7、学们读课文。 3.师生共同了解大意。五、熟读成诵 1.小组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第二课时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教学重点: 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一、背诵课文,讲讲讲课文大意。二、真正的孝,不只是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我们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也曾经对什么是孝做出过回答,他的两个学生分别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孝,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多媒体子游问孝)这句古文不是很好懂,我给大家解释下这句话。没过多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也来问孔子,什

8、么是孝?我们看看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多媒体子夏问孝)师解释句意。我们来看,孔子的两个学生,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没有回答,而是用了两个反问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是“孝”的行为,为什么孔子都用反问句回答呢?其实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我们平时对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些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孝”的行为,但如果在内心里不能真正的尊敬我们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从内心里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为上做到孝顺父母。同学们,其实,“孝”就在我们身边,“孝”就在生活之中。(多媒体“孝”就在生活中)三、名言积累:老师在课前让大家收集一

9、些关于“孝”的名言、格言、诗句等,同学们收集的怎么样?谁来为大家展示你的成果?四、“爱的天平”填写游戏:1.课堂小节: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内心里尊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学生,能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少让家长操心,爱护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父母都会是快乐的!2.“爱的天平”:老师给大家留道家庭作业,叫爱的天平,请看大屏幕。(多媒体爱的天平)要求:以昨天(星期天)为例,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例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从点点滴滴例举中体会父母的爱。倡仪:爱的天平

10、如果太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五、散文诗朗诵:最后,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散文诗。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听,用心去感受!(诗朗诵)老师朗诵的好不好?能为我鼓掌吗?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老师也为大家鼓掌!下课!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教 学 设 计 3作业设计熟读孝为根本并背诵。背会课后古诗板书百善孝为先孝孝敬孝是行,敬是心。无违为孝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论语的叙述方式不拘一格,多有鲜活之处,有时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语气都能显现出来。如这一章,似一个小短剧。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这种回答是敷衍的,应付了事的。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是一个高官。看来

11、孟懿子也没有深问,孔子也不便或懒得给他细讲。但孔子却有话要说,觉得应该把真正的含义告诉自己的学生。教育嘛,无时不刻不可进行。樊迟驾着车,孔子就把孝的内涵讲给樊迟了。也可能是想让樊迟把这内涵转告他人,转告孟懿子。孔子认为,“孝”就是依礼行事,“无违”其实是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的意志。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御”“曾”“祭”等字音。3.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道理。明白“孝”与“敬”。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一、导入谈话引入:孩子们,你知道什么是“孝敬”吗?古人在

12、这些方面是怎么理解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难字,跟读几遍。3.检查朗读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三、朗读感悟1.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内容。2.学生跟读。半句一跟整句一跟两句一跟全文连读。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难字的读音,尤其要注意停顿。4.多种形式读。接龙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单个指名读。四、简单梳理内容。1.根据课文提供的解释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内容。2.师说句子意思学生读相应的句子。3.师读句子

13、生大致说说句子的意思。4.试背。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一、检查朗读背诵二、根据注释讲讲课文大意注释: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不要违背。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御:驾驭马车。 孟孙:指孟懿子。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三、学习神奇的汉字“羊”。

14、让学生了解“羊”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四、诗歌欣赏饮后戏示弟子。1.读一读。2.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五、日积月累古代的丧礼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其他风俗礼仪吗1.早自修诵读时间背诵课文。2.说一说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的理解。3.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违背“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 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第 二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本单元主题是“仁爱”。“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

15、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2.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3.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

16、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教学目标1、2、33.克己复礼 2课时4.仁以为己任 2课时5.推己及人 2课时6.不违仁 2课时 共计8课时搜集古代仁爱的故事本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通过学习本课,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4.对论语中的“

17、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关于仁爱的故事一、回顾第一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背诵第1、2课及课后古诗。2导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该单元由3课组成:本单元分3课:第3课克己复礼,

18、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第3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论“仁”的言论,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一,仁者不应该“巧言令色”;二,仁者要能够克制自己,言行要符合礼的规范,不符合礼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三,仁者应具有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格。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巧言令色”?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就知道了。四、学习新课。(一)熟读课文。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

19、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3学生齐读,正音。4男生读,女生评价。女生读,男生评价。5提出要求: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请小组合作,协助同学一起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二)理解课文。1分小节理解。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必大家已经对今天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1)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老师补充:

20、巧言令色是当时流行的成语,在先秦典籍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品性,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德上,都不是君子所应该有的。“巧言令色”,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都是虚饰其表,而忽略了内在的德性修养,久而久之,内心真正的品德就丧失殆尽了。不过,孔子语气平缓,并没有太过切责,仍是给人以去伪存善的机会,也说明了孔子“仁”的平易可行。(2)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21、。2.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一、走近颜渊即孔子弟子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德行最高,严格遵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孔子对他称赞最多,“好学”,“仁人”。但他死时才41岁,孔子感到极为悲痛,哀叹:“噫!天丧予!”历代统治者对他封赠有加。历代文人学士都很推崇他。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后世尊其为“复圣”。这一则内容记载了孔子弟子颜渊“问仁”,指出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及实现“仁”的要领。主要有两层含义:二、什么是“仁”。论语中记载了多则孔子与弟子论“仁”的言论,可见“仁”的含义丰富。这一则中孔子直揭“

22、克己”“复礼”二义,可谓德、行内外双修。“克己”是指约束克制己身,因为“为仁由己”,“仁”的修养与功夫必须从自身开始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使别人也达到这样的境界。“克己”包含很多内容,如克制个人的私欲,保持个人的操守等,落到实践处就是“复礼”二字。三、怎样实践“仁”。按孔子的理解,即“复礼”,意指践行礼仪,使自己的言行皆能符合礼的规范。具体地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都是自身的感官和行动,只要真正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只要一天一天地积累、改进,就能日臻于仁,即“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些都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平易切近,具体可行,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理解并

23、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四、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1.读一读第三则,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在这里提出四种接近“仁”的品格: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质往往发自内心,没有经过文饰和伪装,是人性中较为质朴的部分,仁德就应该在这些质朴本真的品性上培养、建立。后人认为,这些质朴的本性,如果经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增添一定的文采修饰,就会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但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就与仁德相背离了。所以,孔子认为还是人善良质朴的本性,更接近于仁。大声地再把这句话读出来。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例可以体现“仁”的精神呢?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全班齐背诵。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体会作者杜甫推己及人的仁者胸怀。读一读“日积月累”里“杜甫劝吴郎”的故事。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