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94KB ,
资源ID:189197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19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石壕吏教案一等奖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

1、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板书课题、作者 (安史之乱) 二、译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解释重点词语,串讲诗意。找出重难点:逾(y)

2、:越过。戍(sh防守。咽(y低微、断续的哭声,妪(y老妇人.一何:多么。投:投宿。犹得:还能够。偷生:苟且的活着。3.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自主学习(梳理故事情节):有吏捉人-听妇致辞-天明辞行(诗人行踪为线索,时间顺序) 2.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导演,你认为诗歌中主角是谁?还有哪些人物?(2)如果让你来导演这场历史悲剧,你准备用哪个字来概括文中人物的遭遇?品读人物之苦:A:品读老妇之苦 苦难的家庭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品读一个“新”字两个儿子丧命,还有一个朝不保夕,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老妇是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苦难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盼头,是不幸中

3、的大不幸。无奈的命运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古人说文言,实字好比骨肉,虚字好比气质。两个虚词,一“且”一“矣”,更多地隐藏了了老妇无限的绝望和伤痛,聚焦了所有的无奈、沧桑和老迈。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自请服役有自愿快速离去之意,这种想法来自掩护老翁、照顾儿媳、保护孙子的心理;由“请从吏夜归”一句可看出,差吏没抓到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人民在国难面前的担当;是杜甫悲悯情怀的曲折寄托 困窘的生活 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更”,实在之意,突出被逼无奈的处境;“无完裙”突出家境的贫寒、困窘。B:品读老翁之苦 老翁之苦,没有保障的性命之忧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什么意思?“逾”可以换

4、成“攀”吗?为什么一个年老体衰的老翁会这样快速地越过墙头?“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我们可以想像:痛失儿子、妻子的老翁将在形单影只,恐惧不安中了度余生。C:品读杜甫之苦 杜甫之苦:复杂矛盾的苦闷灵魂 D:品读官吏之苦 官吏之苦:无可奈何的为虎作伥 E:其他人物之苦 - 覆巢之下无完卵。四、编排课文(机动处理) 1.成功的剧目演出,一定会有几处精细、传神的特写镜头它震撼人心,让人永生难忘,作为导演,你准备捕捉哪个细节来重点打造?2.石壕吏视频欣赏 五、小结 他用枯瘦的手蘸来人民如墨汁一般浓浓的悲哀,记录了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衰亡的历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玩。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这每一

5、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心中的血,都是一个圣人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六、布置作业 1.将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或剧本。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编排课本剧。附板书设计: 石 壕 吏 杜 甫 (小序)暮投石壕村 开端: 有吏夜捉人 一个苦难的时代 发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个苦命的家庭 一个苦闷的灵魂 结果: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尾声)独于老翁别 【教学后记】 一、 “以生为本”经验小结 由于确定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在课堂中开展的活动比较充分。笔者认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活动一:熟读课文。如果说古诗文阅读是学生语文阅读的“危险区”,其主要原因便是古诗文本身的语言障碍。古诗

6、文是简洁典雅的语言,但是由于词义的压缩和转化,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培养古诗文的语感,让优秀的古诗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文化积淀,就必须以读贯穿学习的过程。熟读课文,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在本节课译读课文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的。由学生找出重难点字词,确定读音和意思。指读和自由读结合。2.读懂意思。由学生串讲诗歌大意,然后再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这个环节或者是在学生读中发现问题,或者是由学生推荐讨论重难点字词。如果改有教师推荐重难点,有可能会犯经验主义的问题。同时,学生自由读阶段的时间要充足,不能走形式主义的道理。(二)活动二:主问题研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创造的支点,以“问题”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中介,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反馈随时掌握学情,兼顾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进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达到学习目的。在我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往往是“满堂问”。随着我自己教学的成长,我认为“主问题”阅读教学法能扬长避短。石壕吏的核心应该是反映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痛苦,所以教学设计的时我紧紧围绕百姓的“苦”去做文章。在细读课文这个环节,我是以“主问题”-探讨文中人物之苦来发动学生讨论人物之苦楚,体会时

8、代之特征,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实录如下:师:如果让你来导演这场历史悲剧,你准备用哪个字来概括文中人物的遭遇和生活?生:文中人物的遭遇都很苦。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哪位人物的遭遇最”苦”呢?在文中有依据吗?生1:我认为老妇人遭遇最苦. 为什么?能给我们找出依据或者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生2: 从”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看出老妇人悲惨凄苦的遭遇。三个儿子战死了两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这叫什么?生2: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老妇人的遭遇很凄苦。难道只是老妪的遭遇苦吗?老翁也很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老翁年老力衰还要爬墙逃跑,非常危险。而且,连他的老伴也给抓

9、走了,所以他的生活以后也肯定非常痛苦。你说的很有道理。再想想,文中还有哪些人,他们苦不苦?生1:文中的媳妇很苦,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而且“出入无完裙”。文中的“乳下孙”也很苦,小小年纪就死了父亲。生3文中的官吏也很苦,因为从他们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虽然非常凶狠,但是他们抓不着壮丁回去也没法交差。其实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还有一个人,他见证了发生的一切。并用包含深情的笔调记录下了一个个这样悲苦的故事,记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衰亡。他的心里也非常苦,他是谁呢?他为什么不阻止这样一个个悲剧的发生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杜甫也很苦,因为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

10、司功参军,由洛阳前往华州。他在途径石壕村的时候,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官员,没有能力改变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朝廷局势如何?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軍,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这个同学很细心的发现了注释中关于时代背景的介绍。杜甫是一个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个人,他是希望早日平定安史

11、之乱的。在这样的时局面前,他一方面为唐的局势不安而痛苦,一方面又深刻的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同情百姓的遭遇。所以,在杜甫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苦楚。二、“以学定教”经验小结 “以学定教”是语文课堂真正走向常态,走想高效的起点。自我校成功举办了马鞍山第二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来,如何将课堂落实在常态、高效上一直是我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这节课来看,教学的设计不仅紧抓文本,课堂的推进也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比如在探讨主问题“人物之苦”时,学生开始关注了故事中正面出现的人物:老妪、老翁、媳妇甚至小孙子和官吏。所以教师说的少,学生自己体会的多发言也很充分。但是学生却忽略了故事的见证者杜甫的

12、存在,也就不能诗人那一份圣人情怀:诗人一方面希望唐军取胜,一方面又不希望抽取壮丁。根据学生不了解诗人“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又忽视了背景的解读这样的实际学情,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其实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并快速地组织学生小组探讨,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一步深入诗人内心世界,让这一重难点问题解读清楚。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代包代办,但教师也不能不教不引导。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组织学生探讨人物内心世界,知人论诗,很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当然,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比如,在细读课文环节,有一个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对于诗歌内容的梳理上,课堂的板书中,只梳理了故事的开端:有吏夜捉人-故事的发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故事的结果: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所以,导致在后面的主问题推进的时候,学生忽略了作者的存在。经过听课老师的讨论,课后我将板书补充了一个小序和尾声,这样文章的结构便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推进。追求有效互动的课堂是生本课堂,为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服务的课堂是生本课堂。“先学后教,以生为本”是打造生本课堂的必由之路。今后,我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和学生共成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