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3.63KB ,
资源ID:18880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880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王澍 设计的开始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王澍 设计的开始文档格式.docx

1、嘉宾(王澍):你好 很高兴在杭州,跟您聊天,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背后这个就是您的作品是吗?嘉宾(王澍):是。什么样一个作品?一个以雕塑的名义做的建筑。怎么解释?叫什么名字?一分为二。就是把这个青砖做了两个东西,把它分开了,中间一条道路,应该这么说,这个雕塑展做了两届,每一届我都是做总的布置,给雕塑家们安排地方,都让他们先挑,挑剩下那地给我。这次挑剩这地就这一个,大家都说这地特好,但都觉得特别难做,我觉得其实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地难地,什么地都好做,按中国的说法就叫顺其自然,顺着走。我记得我一开始做的图,是做的八种不同的砖砌的,连续的几种是一道墙,我想了大概两个月,突然想明白了,要想使一个东西有活力

2、或者说它有生命,它只需要在两个之间,出现一个差点,一切东西的变化就从此开始了,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两片。两片什么样的两片?就是一模一样的两片,一个立的、一个平躺的,它们两个完全是一样,只是因为姿态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立的这片是墙,墙的话是两种砌度组合的,一片,石砌的这一片,在南方的砌法叫席纹,就是竹席一样,旁边穿孔的,这是典型的北方的砖砌的方法,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平躺的这一片,当然我可以给它做到五十几公分这样一个高度,这样的高度是既可以做凳子,又可以做桌子,又可以做床的,那样一个高度。你可以想象在杭州这样的气侯里,当夏天非常炎热,在这样的树林当中,它几乎就是一张凉床,它平砌之后,顺着坐有花孔的那

3、一块,它自然就变成了草池,种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种南方的草,叫书带草,这个作品一分为二就形成了。您在书里面,因为是写的是设计的开始,把你的很多作品怎么来构思,做了非常详细的一些记述,中间有一点我注意到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反复提到了江南的园林。在建造自己的家的时候,也想在自己家里造一个园林,然后在建苏州大学文政学院图书馆的时候,也考虑过把这种园林的,中国园林、江南园林的感觉带进建筑里面,你为什么那么钟情于江南艺术?当然这里面你如果说有没有情感因素,肯定是有,我总感觉曾经有一个如诗如画,美得有点醉人的那样一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个时代好像过去之后回过来那种感觉,实际上具体做下来的话不完全是这种怀旧

4、,不是这种怀旧感。实际上我觉得,我有一个很建筑的论断,就是中国建筑史这样一个论断,是我自己的,我认为苏州园林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建筑史之中,曾经有过的最先锋、最实验、最前卫的一个历史阶段。您指的是曾经有过的,最先锋、最前卫的阶段,但现在看到他还先锋吗?还前卫吗?还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记得,对这种东西朦朦胧胧的,这种模糊、这种认识当然时间已经很长,若干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很自觉的是上一次,去年元月份,我去北大去看我的朋友,看张永合,去他的那个工作室,有一个小四合院。在那个路上从北大微明湖到那个路上,那个是以前圆明园的一段废址,一些不高的土山,曲折的水池,上百年的这

5、种大的松树,各种树木这样的一种环境。我突然意识到中国人对建造建筑,或者说造房子,从一开始他们的想法,就和我们今天做建筑的方法不太一样。怎么说?我们今天简单讲就是做一个建筑,给你一块地做一个建筑,这房子很大,做起来旁边的叫配环境,配上一个环境,这样一个做法,总是建筑优先的,环境是在后面跟上的,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做法。中国人做这个东西的话,或者说传统中国人做这个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院墙,一个地界画起来之后,过去的人首先干的一件事情不是造房子,我叫做“整山理水”。“整山理水”也不是简单地说,要做一个幽美的自然环境,而是把整个他所理解的社会,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做成了一个微缩的、整体的图景放在这个园中。你

6、可以看到,任何中国的园林里头,有山、有水、有湖,它基本对世界的认识,人喜欢居住的环境,他有一个很清晰的界定,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建筑实际上占的那个位置它是不大的,而且它是在这个程序完成之后,再根据已经形成的这样一种新的,人重新整理过的自然,把建筑放进去。所以有一个俗套的说法,比如说我们说一张中国的山水画,都说中国人山水画家不重视画建筑,你在一张很大的山水画中,山可能占这么大比例,底下有水,一小点建筑,房子是寥寥几笔,我觉得实际上中国人理解房子就是这么理解的,而不是他不重视,他只是重视的是,房子和人、和整个世界的比例关系。您觉得传统的中国人,如此重视整个大的环境和自然,房子在中间占很小的比例,这

7、是一种非常先锋的做法?对,非常先锋的概念。我们大家都在寻找一种,人如何和自然更加平衡的关系,那样一种新的图景。所以我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就是,造一个房子,并不是指简单地造一个房子,造一个房子就是建造一个小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你对这个世界的某种理解。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很清楚,它是一个带着某种观念去对这个世界,重新整理过。您从中国古代的,尤其是苏州园林中得到的启示,怎么样把它转化成你的语言,体现在你的作品中呢?应该说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剧烈的变化,但是我有几个说法。第一个说法就是说,我这个人从来不受环境所蹦,我并不是跟着周围的社会环境去跑的;第二个我有一个说法就是,真正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比时尚

8、的流行变化要缓慢的多,所以我跟很多人都讲,我说我是一个十七世纪的中国人。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意思,我说我是一个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中国人,我对这个所谓,建筑要表达时代精神这样一种俗套的说法,我是不太认同的,我喜欢更广阔的视野去看问题,我们可能这一个时期,你可以思考的范围,可以前后几百年的这样地思考,做建筑它和其他艺术不太一样,在于一个建筑做起来之后,它可能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以它肯定不可以用那种过于急躁的,急功近利的短期价值那样的一种思索来做,你要去深思熟虑、深思默想,想一些更有持久价值观的事情。所以当时你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建筑师恐怕这也不太合适,因为我一向认为自己首先不是一

9、个建筑师,我认为我首先是一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学了做建筑这一行,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我看问题的视野就不太一样。您刚才说到对江南园林的这种喜爱,是不是实际上这种喜爱里面,对这种建筑形式的喜爱里面,也揉和着您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喜爱?不完全是喜爱,可以说是热爱,但是这种热爱并不只是怀旧的那种热爱,而是我觉得我比较注意的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那种差别,这种差别使得我们可以去想象过去,同时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有一种不一样的理解,我觉得是这样。我一向认为历史是同时并行的,或者说同时并行的,若干条线索构成的历史。比如说像杭州,这个城市我们讲它的建筑,它就是同时并行的,若干条线索的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东西,它

10、不是完全前后相继的关系,它基本是一个平行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传统的这一套建筑体系,以今天的体系来说,很难说用今天的材料和技术去做那种,那叫假古董。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两个体系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这种区别,它基本上是一种并行的关系,而并行的关系,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并不存在决然的优劣,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比过去的更高明,或者说从生活方式、文化品质比过去更高,并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说他们是同时并存的。当一个城市里头同时并行的线索越多,我们今天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意思,叫多样性,当这种多样性的局面,保持繁荣的时候,一个城市就越有活力。所以我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怎么样能够使得,我们今天的生活里仍然能够存在这种

11、多线索并行的,我并不是说提出了某种理念,这种理念可以涵盖一切问题,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坚持在某一条线索上,使得某一条线索仍然能够存在,基本上是这样。您能不能从您具体设计的作品,这种设计是怎么开始的,给我们讲一讲?讲设计的开始的话,我们来看模型,看看模型。实际上我很讨厌一个词,就是构思。讲设计的开始,好像一般大家会理解说,你怎么开始构思一座建筑的,我的开始基本上没有这个意思,没有我们一般说的构思的那个意思。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做一个人,还是说我们这门学科叫建筑学,我曾经写过文章,它都期待一个决定性的开始,从哪里开始,并不是说你今天在画图,你就开始设计了,不是这个意思,你可能把所有图都画完了,房子

12、都造起来了,我仍然说你从来没有设计过。一个东西里面设计真正发生,这里面需要一种自觉性,对你所处的这种环境,这种文化,你所学的这门学科里一些看似非理论的,很基本的东西的那种自觉,因为我认为那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一些前提,当你把这些东西,一点点拿开的时候,你真正进入一种非常勇敢实际上非常朴素的,并不深奥的,那种一种很直接的状态的时候,这时候你看一些问题会觉得非常的明了。我很难把这个意思说得这么清楚,举例说,比如说像我们苏州大学文政学院图书馆,这个项目在做的时候,当然你一开始要看场地,这个地边上有一个山,山前面有一个湖,山上全部是绿的这种竹子,这样一个环境,如果说这个场地有什么特点的话,就是这个场地特别

13、小,这个场地根本不能够造这么大的房子,你可以看到最后造的这个房子,实际上有一半都在水里。怎么做这个房子?我记得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把苏州有一个园林叫做“艺圃”,艺术的“艺”,花圃的“圃”,“艺圃”这个园林很有意思,它是实际上是苏州,可能除了沧浪亭之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园林。我跟几个朋友在“艺圃”里喝茶,我就注意到一点,“艺圃”那个园子,实际上非常小,临在水边,在房子和水之间没有任何过渡,但是你在里面喝茶的时候、闲逛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这个房子的存在,你没有感觉到有一个非常大体量的建筑,在这个园林里存在,我说它隐身了,它自动消失了,它怎么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房子的对面,在湖的对面有一个亭子,这是明朝留

14、下来的,叫“如鱼亭”,我后来发现它非常有意思,这个房子除了侧墙和顶之外,它这个面上实际上全是虚的,它所有的门窗都可以拆卸下来,它可以打开。在夏天的时候,它可以变成无门无窗的,像巨大的亭子一样的空间,开放式空间,它就像是一个风可以穿过的,可以呼吸的那样的一个空间,而在这时候决定这个建筑尺度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面的那个亭子。人们坐在房子里看到那个小亭子,决定了你对这个园子的尺度这样一个判断,所以在那里是小的东西决定了大的东西,是局部决定了整体,而不是我们一般说理解的整体去决定局部,完全相反。所以我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可以说一开始这个东西像做一道习题一样,破题,这个题被我破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我后

15、来可以看到,我做了一二三四,我实际上是做了四个小的房子。很多来看过这个房子的人都说,实际上在这个建筑里面所有的这些东西,大的尺度的建筑都像是某种配角,非常含蓄的简单的,不显露的位置,真正在前面表演的,实际上是四个非常小的建筑,就是这四个非常小的建筑。而这四个小的建筑,就像四个汉语的词汇,或者说四个汉语的同义词,这四个同义词有临近的字首偏旁,字形基本相似,但它的意思上有非常微妙的区别,在字和字之间你可以看到,它是完全片断化的,之间没有任何的过渡和连接,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在里头,就像我们中国打鼓的鼓点,一二三四这样的一个东西。在这条线上构成了整个建筑里头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一条轴。在这里面的话我们可

16、以看到,这个在所有的不同的视角,它都是最出跳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亭子。在这个图书馆里,是我设计的用途是诗歌和哲学的阅览室,当然很有意思,我觉得可能是,诗歌和哲学在这个时代是属于,大家有点不太关注的一个问题,反映到建筑上,这个房子已经造好两年了,这个图书馆还不知道如何来用这个小房子,就是诗歌和哲学的阅览室,这个房子在这个整个建筑里,按我的说法就是设计的开始,开始并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观念,它也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做法,我说设计在这栋房子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实际上我在做的时候,我几乎是把我全身心都投进去,我就想像我实际上是坐在这间房子里,设计了这一组建筑。您的图书馆的设计,有一个地方引起了非常多的人的兴

17、趣,就是您设计了一组楼梯,而这个楼梯并不是通道,它没有通道的功能,走不上去走不过去,它就是一个楼梯,为什么设计这么一个走不通的楼梯?有很多人在这种评论文章里,在互联网上都在猜测,说这个是不是王澍设计错了?我记得我曾经在我的一篇文章里说过一句话,我说中国的建筑学从来都是,教学生如何把一个建筑设计得正确,他们从来没有教过如何把一个建筑设计得错误,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因为对我来说,我觉得生活本身是一个定式,对和错同在,那个有魅力的生活如果全都是对的,它应该没什么意思,它一定是对与错同在的一个东西特别有魅力,具体反映到建筑的使用上,实际上这个问题首先牵扯到的不是形式而是功能,有一个误解就是,或者说有很多

18、人持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像我这样的设计师完全是形式主义者,他只重形式对功能是忽略的。恰恰相反我最重功能,但是我从来不把工程当成是一个现成的线式,我不把大家固有的,对功能的那一套固定的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总是首先上来对功能提出一个问题,这种问题的提出并不完全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多功能的使用这样的一些问题上。我是用建筑本身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对建筑来提问题,比方说这个楼梯,建筑楼梯在这个房子,实际上是图书馆的主入口,在这个主入口,当你走在主入口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小房子,实际上主入口在小房子边上一条缝,很不起眼,大家会误以为它有一个大楼梯,是我们一般中国人习惯,入口有一个堂皇

19、的,有一个楼梯的入口,但是你走到跟前你会看到这个楼梯很难爬。我们一般的楼梯,高是15公分、宽是30公分,这样上去这样一个尺寸,我这个楼梯是高30公分,宽30公分,也就是说上这个楼梯有点像爬山,如果你硬要爬上去,你会发现上面有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就是我们平常的一个房间尺寸,那样的一个大门,而不是一个图书馆主门该有的尺度,而这个门里面是一个什么房间,是一个配电间不让人进的。主持人(李潘):不让人进?所以说很多人问,那你算设计了一个什么东西?这还是一个楼梯吗?我说我设计的这个叫做楼梯本身,就是说当楼梯失去了它我们最习惯的行走这个功能的时候,楼梯这样一个空间,它所包含的其他所有的可能性都向你开放了,比如

20、你可以坐在上面。夏天的时候,就像我设计的一分为二一样,你可以在上面睡觉,你可以三三两两的朋友在上面聊天,你可以在上面谈吉它,你也可以在上面唱歌,可以做很多,除了行走之外的其他的事情。它于是使得入口的空间,突然变得非常活跃,它提供了一种,我称之为一个好的功能,最基本的标准,最基本的好的功能标准,就是要给人某种自由度。许多人看您的设计,容易提出的一个疑问,就觉得您在设计上确实是非常重形式的,有人甚至称您是形式主义者。比方说像这个园林,它能达到这样一个自由,它是建立在一种不太实用的前提上的,就是园林的具体的功用性不是很强,可是你在设计到现代建筑的时候,必须设计到功用的问题,这个房间是干什么使的,那个

21、房间是干什么使的,我要满足一些什么生活中的功能,具体设计的时候你怎么样来协调,这两者至今的矛盾?能不能举例子说一说?比方说陈默的工作室,他是一个工作室,他必须要有一些工作的功能。陈默的工作室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有一天,这个工作室做好之后,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很兴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我那天晚上,在工作室工作得非常晚,所以我不能回家,他说我决定住在工作室,他说我觉得住在工作室,他说发现住在工作室比住在我家里要舒服得多,有意思得多。我说对了,有一个答案被你知道了,我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就,是这个和中国建筑的传统有关系,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建筑里头,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以为的那样,严格区分住宅和公共建筑。比如

22、我们举例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一个老百姓住的是四合院,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故宫是四合院,包括皇帝住的也是四合院,整个北京实际上只有四合院,庙宇在哪里?办公建筑在哪里?还有其他非居住类建筑在哪里?所有的建筑都以居住建筑作为基本原形。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就是从住宅变过来的,叫“舍宅为寺”,所以北京四合院,我记得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我就讲过这一点,我说我最感兴趣就在于,它能够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即使是你不识字的人都可以理解的,那样一个简朴的空间模式,容纳如此巨多的内容、功能、使用功能,我觉得这才是最伟大的建筑学,它具有特别好的通用性。就像我们今天讲的灵活空间的灵活使用,现代建筑所探讨

23、的这一类看似非常先锋的、非常实验的、非常前卫的问题,你如果去看四合院,那么四合院也是很先锋、很前卫的一种空间的做法,实际上中国人对建筑的理解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受到专业的这种细分的影响,这么强烈。我们今天对生活的理解,实际上对专业的细分有非常大的关系,你把生活给细分了,就像我们所学的,这种所有的专业被细分了一样,这只是你对生活的一种功能的探访,而不意味着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我总是在问这个问题,生活真是这样的吗?你觉得开心的、舒适的、自由感的、非常方便于使用的空间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总是在问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可能未必是对的,有的可能未必不一定是对的,这个东西带有一种试错的过程,实验建筑

24、实验,实验就是这样,带有一种试错的性质,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向前的这样一种态度,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不只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那样的一些非常,干枯、抽象的描绘、渊源深厚等等等等,具体地看里面,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天依然有它的价值,它甚至是提前预告了我们的未来。您怎么样把您的这种体会,对生活的这种看法,具体地体现在你的具体的设计之中呢?我的设计的开始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的话它应该开始于1997年,在1997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设计了自己的家。按照一般人的说法就是做了一个,自己家的室内装修,一个使用建筑面积只有50几平方米的,非常小的房子,基本的格局就是现

25、在大家知道的两室一厅,在这一个小的这种家里,我开始有了一种对建筑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我记得就是在我的阳台上,搭了一个小房子,在建筑里面又做了一个小房子,我称之为一个亭子,或者像苏州图书馆插在水中那个小房子,也就是我首先在我的房子里,我需要有一个观点,我造了一个。这个房子是一半,不是全部,在阳台上造了一个一半的小房子,这个房子界定了我看整个空间的一个位置,和我人和空间关系的,一个合适的尺度,从这里开始,从一个家开始,从一个非宏大观念的,非常或者说跟它相反的,一个很具体的很低的位置开始。按我的说法,从一个和生活本身基本上平齐的位置开始,我从前开始我对设计的探索,我要从我的家开始,我

26、设计了这个小亭子,我又在家里做了八个灯具,木头的、两层的,外面一层、里面一层,它界定了人和世界,或者是建筑里面的两层空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两个东西之间的那种关系。它是一个L型的,L型就是从一个单片墙体向空间发展过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它是一个空间的一半,它是一个未完成的空间,它的可能性还没有被完全固定下来的那个状态,我称之为最实验的状态这个一个东西,我做了八个,我跟我的妻子说,这个房子如果要解释的话,可以这样解释。你坐在一个房子内,你想象你这个世界,你坐在一个房子内,你看不见你自己房子的外面,可是这八个灯具能够让你看见,你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如果它是一个独立的房子,它有八个外面同时被你看

27、到了。建筑是工人使用的,您设计出来的这样的建筑,包括您在建筑里面融汇了自己的,无论是对文化、对生活的理解,我觉得对于使用者要求很高,他要能读出来您这些东西,要读不出来的话,他用这个东西可能他还觉得不是很顺手。所以我说我强调建筑和使用者的互动,也就是说我的建筑并不是像一台傻瓜相机一样拿给你,告诉你这里有几个钮,这样、这样、这样就用了,我这肯定是一个像我说的,像以前的手动相机,是那样的一种建筑。这个建筑需要使用者,以一种非常对生活热爱的、很投入的积极的状态,去使用、去体验,必须是一个很积极的,互相交流的关系。您设计的上海顶层画廊,从交流的角度来说,您觉得还比较的顺利吗?非常有意思的是,可以说我碰到

28、的业主里面,或者我设计的房子的使用者里面,往往艺术家是最优秀的使用者,他们可能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由性的理解想得更多一些。在生活方式里体现得也更充分一些,包括像陈默工作室也好,还有顶层画廊也好。当然顶层画廊不太一样,顶层画廊可以说。就是这个使用者也是我的朋友,就是主持人,他主持这个顶层画廊,可以说把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交流关系体现得特别充分,它那个地方每一个礼拜,好像是礼拜六都有一次活动,在这个空间里头,当时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我跟他很多的对谈和聊天,我们都谈过一些事情,今天这些事情一一都体现了。比如说我当时我说这个空间可以做诗歌朗诵会,尽管我设计的是一个画廊,我说可以做诗歌朗诵会,后来办了;我说这

29、里面可以做时装表演,后来办了;我说这里面可以演话剧,后来演了;可以拍电影,那里曾经做过电影的外景;还有国际性的和艺术和建筑有关的讨论会,都在这个空间发生。我在看您的设计作品的时候,比方说像苏州的图书馆,从外形上看上去有点像一列车。对,也有人说。您的作品确实给人火车的感觉,是不是也跟您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有,因为我生在新疆,我记得我大概是两岁开始去了北京,我在北京生活到六岁,就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头,正好是文革的时候,我记得我很多的时间是在火车上渡过的,我觉得这对我的人生影响特别大,我甚至怕别人问我一个问题,就是说王澍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我就特别难回答,因为我在新疆待的时间不是很长,北京待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西安待的时间也不算长,南京也不算长,所以我整个生活是片断化的,而且我印象特别深,又是在火车上渡过,这里有游子的味道。我看到这个世界,在我眼前亮那种,大空间尺度的那种变化,静静观察,我觉得整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不太一样,这个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刻。所以后来我做的建筑,包括像苏州图书馆也好,陈默画廊你可以看到,一入口有一个钢铁的走道,钢铁的空间;包括像顶层画廊里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