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01KB ,
资源ID:188451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845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教育简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教育简史Word格式.docx

1、熙宁年间,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创立了学生升级管理制度。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名列上等的,可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授予官职。这样学校不仅担负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学校职能强化,地位也得到提高。7、监生历事 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期满经考核,上等者送吏部铨选授官,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

2、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8、积分升斋法元代国子学继承宋代国子学、太学的分斋教育制度,实行“积分升斋”法。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每月考其所习,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教学管理制度。学习成绩的评定实行积分法。9、文翁兴学汉代蜀郡太守先从郡吏中选派人员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些人学成归来后,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学生,学成者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的办学措施,文翁兴学的措施到汉武帝时得到推广。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

3、,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作为授官晋爵的依据,然后按品授官。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成为门阀士族操纵政权的工具,形成“”。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2.察举制汉代选官取士制度叫察举,察举又称荐举,由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和选拔把“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中央,再由中央考察核实后授予官职。始于汉高祖刘邦,定制于汉武帝。是汉代重要的出仕途径之一。3.洋务学堂 19世纪中后期,洋务

4、大臣们为培养洋务人才,倾力于兴办各种新式学堂,名为“西堂”。洋务学堂大致分为三类,方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中国新式学堂的开端。这类学校仍以传统的封建教育为主体,以实用性为主,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但这类学校萌发了近代新教育的因素,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1.虚心涵泳(朱子读书法之一) 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虚心”指的是读书应虚幻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之意,不可先入为主。牵强附会。“涵泳”指的是读书时应反复咀嚼,耐心玩味。“

5、虚心涵泳”强调是读书学习的态度、感受和兴趣。2.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3.教学相长 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它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是学记 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4.次相授受 它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和制度。

6、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这一方法的创立者是董仲舒。这种“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1.蔡元培“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1.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是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所创,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备受重视。三艺与发展雄辩术有关,培养青年演说能力。2.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西方的“七艺”称“自由七艺”,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7、、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那时,课程内容完全用于为讲授神学服务,七艺渗透着基督教神学的精神和内容。 “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异族学校被取缔,教育领导权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内容充满宗教神学气息。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种教会学校入学对象的不同,体现了封建教育的等级性。4.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中世纪西欧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

8、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训练骑士的标准是: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它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 (2)侍童教育阶段。(3)侍从教育阶段。年满21岁,通过典礼获得骑士称号。5.“快乐之家”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的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亦称行乐园。设于郊外别墅,自然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舒适,学生可以在这良好的环境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学生多为贵族子弟,少数家庭贫苦但颇具天才的儿童。学生们六七岁入学,寄宿制,修业15年从小学到大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官吏、教会领袖和兴办工商业的企业家。1.

9、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分为两个步骤:讽刺、助产术。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故又被称作“产婆术”或“精神助产术”。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知识即美德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

10、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1.泛智教育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就是广泛的全面的智慧。强调两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应受教育”;二是人人都应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绅士教育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绅士教

11、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这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教育性教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强调教学中必须进行教育,强调知识的德育作用,要求把教学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了教育与教学的客观规律。4“五道念”“五道念”即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是其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即“内

12、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和报偿”。五种道德观念是一个不可偏废的整体。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前两种调节个人道德行为,后三种是调节社会道德行为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永恒不变的真理。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的概念也十分宽泛,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战车的技术,是西周时期的军事教育。“书”:文字书籍,“数”:算法历数。(2)“六艺”教育的特征: 既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知识教学;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

13、既重视文事学习,也重视武备训练;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注重学生内心情感修养。体现了文武兼备、知能兼求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小学与大学教育的内容侧重。2.简述唐朝官学管理制度P17成立了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教育等级性加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学管理制度:1行束脩礼2制订了教学计划3推行考试制度(旬考岁考毕业考试)4建立假期制度教育、研究、行政三者一体。3.概述宋代三次兴学运动的内容及其改革措施P231范仲淹 庆历兴学 令州县立学,并规定应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应过试的亦需百日。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重策论经学。改革太学,采用分斋教学的形

14、式。2王安石 熙宁兴学 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学校。颁定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设置了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3崇宁兴学 蔡京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医学,创设书画学。罢科举,改为县学取士。1.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组织形式简单,书院主持人称“山长”或“洞主”,负责书院管理、教学任务。不另设专门管理人员和机构。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书院的经费以设置学田为主要来源,学田或私人捐赠,或官方拨

15、充。教学特点:1教学和研究相结合。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自由听讲,不受限制。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5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P38政治经济的变化:这一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私田的出现,地主阶层的兴起。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官学衰落。 经济政治变化带动文化教育。士阶层的兴起,文化典籍流到民间,促进了文化的下移。养士之风盛行 百家争鸣 文化繁荣 思想大解放历史意义:兴起了自由讲学之风。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使

16、文化下移,改变了当时教育死板、僵化的风气,开启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推动了古代学术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学校教育和人才成长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造就了一批私学大师,很多名儒大师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许多建树,对我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和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教育专门化、独立化。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格局,教育活动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完成了教育独立化过程。教师不再是官吏,成为专门化职业。私学产生是教育制度的历史性变革。4.书院的教学有什么特色,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有什么启示?P471早期的书院均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目的,而以研究传播学问和道德践行相标榜。现代教育较重视传授知识和实际

17、技能,对人的道德价值重视得不够。教育应试化,功利化,学问研究弱化。2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不少研究成果也是在讲学的过程中完成并取得社会承认的。现代教育教师往往空讲理论,却不能身体力行,容易变成讲一套做一套,令价值的教育无法完全落实。3我们现行教学大多是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单方面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部分内容是契合的,对我们克服应试教育中的诸多弊端有着深刻的启示。4它所倡导的独立和创新精神恰恰是现代教育最缺乏的,它灵活的教学

18、管理和深厚的师生感情都值得现代教育借鉴与学习。科举制度进行评价积极意义: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选士大夫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于儒学。2相对客观公正。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消极意义: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的内容方法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重科举轻学校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致命弱点。不能培养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学校类型多样化(中央和地方 中央:专修儒经的学校、学习专门知识的学校、各种特殊学校。 地方:府州县设立的儒学和医学) 封建等级制鲜明(招生对

19、象的限制) 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1.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22(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2.简述孔子的教育方法原则P120启发诱导:孔子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次精辟表达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愤不启,不”启发式教学的核

20、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适时施教。学思病重:孔子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要博学于文,。同时强调思考重要性,学思结合,两者并重。好学乐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孔子盛赞颜回好学精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材施教: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简述朱子读书法 古代最有影响力、最系统的读书法,是我国古代读书治学经验的最好概括和总结。为南宋教育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后概括归纳出来的,

21、共有六条:(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读书有一定次序,不可随意颠倒;读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计划;由易到难,由近及远)(2)熟读精思,即读书要熟读,并反复回味,深入思考,理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知行结合(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4.论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主张。1、教学相长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

22、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2、藏息相辅即在正常的教育时间内必有正规的课程,回到家休息时也应有课外作业。该学习时努力钻研,该休息时尽兴游玩。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娱乐相结合。课外学习和课外娱乐可以成为辅助正课,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3、预时孙摩“预(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孙(逊)”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的原则。 4、长善救失即发扬优点、发扬积极因素,克服缺点、克服偏向。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即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

23、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孤陋寡闻、流于狭窄;或有认为太容易,浅尝辄止;有畏难情绪,裹足不前。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教师须先明白这些心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长善救失。5、启发诱导 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诱导原则。 喻,教师说的不多但学生能领会,有启发诱导之意。启发式原则的含义是:道而弗牵,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鼓励而不压抑学生;开而弗达,开导指示学习门径不代其通达,不代其作出结论。实行这一原则,教师教学要有技巧:语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善于发问,善于问答。1. 分析蔡元培的北大改革思想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4、”的办学原则。改变学生观念、整顿充实教师队伍。发起学术团队和研究机构,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允许学生参加政治活动。 (2)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组织评议会,各门教授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及教务处和总务处。 (3)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旁听生制度,招收女生。改动:试论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1)五育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智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德育)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

25、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获得人性的最大自由和满足,即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是两个世界的桥梁。(2)“五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1.试概括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绝对服从的公民。在教育内容上,重军事轻文化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吃苦耐劳训练和道德教育;教育方法采

26、取严酷的锻练和训练。对象上,只有奴隶子弟才能享受。教育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重视女子教育。培养健壮的母亲;负起保卫城邦的责任。教育由国家管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勇敢、耐劳、爱国。2.试概括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教育以培养效忠国家、抵御外患、镇压奴隶的通知人才为目的;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初级和中级学校是私立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几方面,以培养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义务的人;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基本上经由两条途径:一条是由主教学校脱胎

27、而成,这些学校往往有素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 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4.试论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意义。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的复苏,而且大都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贸活动也日趋频繁,手工业者从农民中分化出来,商人和手工业者阶层形成且力量不断扩大。市民阶层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兴起,他们对教育提出自己的要求。城市学校是由代表新兴市民利益的城市行政机关办理的世俗性学校。城市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手工业者行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行会学校。另一类学校是由商人行会开办的基尔特学校。皆属初级学校性质。城

28、市学校的出现,是中世纪教育上的一大进步,打破了教会对教育事业的垄断。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开始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采用本民族语言教学,与教会学校形成鲜明对比。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适应了生产发展和市民阶层利益,对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6.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教育机构: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管理,实行免费教育。而雅典的初级学校由私人办理,收取学费,高级学校由国家设立;教育态度:斯巴达对教育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雅典则较为宽松。斯巴达的学校类型单一,教育内容为单纯军事体育教育。雅典的学校多样,体操学校和国家体育馆军事学校外,还有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教育内容重视德智体美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斯巴达把奴隶主子弟培养为身体强壮、勇猛善战的战士。雅典则竭力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雅典则相反。教育方法:斯巴达采取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