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36KB ,
资源ID:187961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961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下册复习总结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下册复习总结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明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流通方式:在市场上流通3、艰难经营的原因:市场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商品需求量小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大,技艺精,冲击了民营手工业政策限制: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封建政府课以重税社会环境: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很大(4)、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提供了劳动力二、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明朝中后期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部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4、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形成雇佣关系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手工工场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发生变化 。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3、政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4、在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下,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曲折。2、市的变迁宋朝以前:在城中特定的位置设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

3、受政府严格管理 有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宋朝的市:城市中的坊市界限被打破 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 交易活动不在受政府直接监管三、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1、功能: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数量规模: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3、地区分布: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4、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商业活动限制逐渐放松,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逐渐多样化。4、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1、发展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反之,则不然。3、交通条件:比如: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4、,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均有利于商业的发展。4、货币发展:货币的统一,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政府政策: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氏族公社 国家(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2、土地兼并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抑制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2、重农抑商1、提出:战国商鞅首倡: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

5、治。3、措施:汉武帝: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4、评价: 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成了主要方面,妨碍了商品流通,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最终导致中国落后。3、闭关锁国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2、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6、始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5课开辟新航路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白银需求量大增;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后,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贸易受阻;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政治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2、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的进步3、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2、

7、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4、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西班牙葡萄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见尖子生学案第22页)6、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尖子生学案第22页,重点了解目的、性质、结果)7、多种史观评

8、价新航路开辟1、文明史观:人类文明开始汇合交融2、全球史观: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3、现代化史观: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渗入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荷兰1、条件:地理:濒临大西洋;经济:手工业发达,是欧洲最富庶地区之一;政治:1581年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奠定基础;17世纪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2、表现:荷兰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3、殖民扩张的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2、日不落帝国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政治:英国爆发革命

9、,资产阶级开始掌权;经济: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2、殖民扩张的手段: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3、殖民争霸: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经过三次战争击败荷兰18世纪中期,击败法国最终建立世界殖民霸权。(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的原因: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战胜荷兰原因: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3、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西欧: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2、对殖民地:给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3、对世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1、

10、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2、劳动力:地主们热衷于圈地运动,农民被迫到工厂做工,提供了劳动力3、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4、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5、资本: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2、工业革命的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2.主要成就: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型蒸汽机3.拓展:英国开始,很快拓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工业生产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3、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2、社会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

11、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3、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进行改革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对外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5、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尖子生学案第32页):1、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机器发明者大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科技含量不高。2、从英国一国开始,扩展到欧洲和美国等地。3、主要侧重于轻工业部门4、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5、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的条件(课时练第23页)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化学工业的发展4、

12、科学技术也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随着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广泛应用,诞生了一系列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2、促成工业生产结构重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3、出现垄断组织(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科学和技术开始真正结合3、主要侧重于重工业4、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扩张为主两次工业革命之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垄断资本主

13、义时期):资本输出为主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扩大并最终形成的原因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进一步拓展;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手段的创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利;商品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三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1、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中国近代企业诞生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

14、特产品,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农副土特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3、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的原因(尖子生学案第45页)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产生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意义: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注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未来,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

15、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商办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3)、短暂春天(1912-1919一战前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厂矿企业数量都在迅速增加,代表面粉业和纺织业3、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

16、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4、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4)、较快发展(1927-1936抗日战争时期)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5)、日益萎缩(1937-1945)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到空前残酷打击;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6)、陷入绝境(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有利于美国商品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7)、获得新生(三大改造)2、阻

17、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帝国主义(最大)2、官僚资本主义3、封建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地区分布: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2、行业分布:主要偏重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工业结构不平衡3、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自然经济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封建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四、实业救国(见尖子生学案第50页)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

18、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恢复的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4)结果: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方式:农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

19、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2、探索与失误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失误(1)、表现: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盲目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2)、原因: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左倾错误)(3)、结果:1959-19

20、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4)、纠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3、国民经济的劫难(1)、复苏:由于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迅速回升: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4、一五计划优先发展中工业的原因(尖子生学案第59页)5、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得到的教训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2、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符合具体国情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发展状况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没有突破)2、

21、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政治: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经济: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内容:1、农村(对人民公社化旧体制进行改革)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城市(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

22、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意义: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

23、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新中国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变化(尖子生学案第65页)6、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开始?(尖子生学案第67页)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2、沿海开放城市(天

24、津、上海、福州、广州)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东南地区)4、沿江开放港口城市5、沿边开放城镇6、内地省会开放城市2、我国对外开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衣:长袍马褂洋装、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裙子食:满汉美食西餐、面包房、咖啡店住:深宅大院(四合院)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社会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称呼的改变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特点趋势:有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二、新

25、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衣: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3、为什么会出现凭票计划供应的现象?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生产力落后,物资奇缺,只能采取凭票分配的方法保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四、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农业产品增加。2、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民群众积极性高涨,商品供应充足。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6、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3、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改革开放)4、政府政策的影响(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倡导文明之风)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1、铁路、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宝成、兰新、青藏铁路铁路沟通了内地与西北西南2、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3、航空:1909年冯如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2、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2、无线电报

27、: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3、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3、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发展缓慢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和大城市,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中国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1、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通讯手段,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加便捷,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