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72.82KB ,
资源ID:186478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47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一单元 学案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一单元 学案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1、他进一步发挥了“格物致知”,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易错提醒“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3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和日本形成“朱子学”学派。深度点拨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

2、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深化探究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思考(1)材料一中体现的哲学观是_。哲学范畴是_。(2)从材料一看,“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答案(1)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

3、(2)人性。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故这一学派被称为“陆王心学”。他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混易错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

4、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2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度点拨学会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等,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这些道德标准,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

5、,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应继承发扬。材料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1)“鹅湖之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怎样评价他们的观点?答案(1)朱熹与陆九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问题上:朱熹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主张通过外在的天理规范人心;陆氏兄弟从“心即理”出发,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6、,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真理。(2)二者一个主张“格物致知”,一个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们虽然在认识论上看法不同,但都以服务封建统治为宗旨,其实质是一致的。课堂小结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论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主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

7、、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最早出现于()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朝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2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 B“天理”C修炼养生 D致良知答案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家主张,D项是王阳明的思想。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可排除A、B;D项“

8、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5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A民为贵,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解析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根据其主张应选C。 学思之窗提示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理论的本意在于要求人们探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秩序,而不是探究科学真理。但“格物致知”作为一种

9、认识论,在学习方法上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1)宇宙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伦理观: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3)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二、学习延伸提示讨论时可参考以下观点:宋明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精神,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作用;宋明理学作为唯心主义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科学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基础达标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

10、,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

11、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朱熹等把孔子创立的儒学发展到理学高度,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12、()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克己复礼 D依法治国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娶再婚老婆的做法是违

13、背这一规范的,理学明确反对寡妇再嫁,认为这不符合“天理”。6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解析依据题目中的材料信息“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可判断这是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然后联系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可知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其观点有某种类似之处,可判断D项正确。7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

14、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其它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8“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知行合一”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的

15、行动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的思想观念是“知行合一”,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能力提升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材料中对“传统的重新发展”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全新的创造”指的是适应时代的创新,宋代儒家学者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就是创新。10钱穆

16、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A、C、D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11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

17、明理学的理解能力。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故选A。12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解析“悟性自足,不假外求”含义是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是心学理论,王阳明思想属心学。13阅读下列材料:“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请回答:材料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观点: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突出特点是

18、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材料三

19、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答案(1)现象:三教合一。影响: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标。(3)观点: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解析第(1)问,材料论证的结论是“三教之大,其不可遗”这反映了三教合一;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格物致知”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其目的在于“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第(3)问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可知理在心中,人们所要做的是扩充良知,克服私欲,即“致良知”的观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