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65.65KB ,
资源ID:186421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421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心 灵也有一种高度,那是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乘坐飞机的人们能够体验到: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 时,将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往下看去,尽管云层下面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 雨,而云层之上却无一丝阴云,充满着朗朗阳光。这时的飞机,丝毫不受恶劣的 外界环境影响,平稳地飞行着。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层面下,会有种种乌云遮蔽心性的光明, 让我们生活在黑暗的阴霾里。然而,当我们的心灵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 突,同样会发现,云层之上,晴空万里,心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而我们带 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

2、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高了一个 更高的层次, 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 能发现一些以往不会注意到的细节规律, 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早在孟子时候,就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这样一个观点,认为万物的知 识和规律,都是人心中所具备的,一个人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 ,就可 以把它们都发现出来。又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认识并掌握这种良知、良能有什么好处呢? 王阳明认为,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 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 挥良知妙用

3、。在他看来,人的“心”本来就有着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 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 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 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 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作出自 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全面智慧,正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 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人本具的智慧潜能的结果。 他由普通人到智力“超人” 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虽然人心中包含

4、着无穷的智慧,具备认识万物的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但这 种智慧和能力并不是已明明白白地摆放在那里, 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一个深藏的宝库,潜力无穷,但由于我们的心灵早已为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表 面上人还是愚昧无知的。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 开来一辆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现在的人怎么这样无礼,无缘无故地骂人?这个人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 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其实,那位货车司机是提醒他前面有一群猪,但他却从“自我”的角度出 发,以为别人是骂他,结果酿成大祸。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自我和物欲

5、蒙蔽的话,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 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为了获得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需要进行自我思想锻炼,即正心修身。正确认识自我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是获得更高智慧的前提。古人云:不畏 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心灵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更深更远的地 方。心境提高了,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提升。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 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 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付。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

6、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 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一种安顿了的感觉,生活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内心 平静,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这样做事情更有效率。这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 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尺度。从“心”改变孩子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持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传习录王阳明说: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

7、,要 求他们约束自己,而不知道以礼仪来诱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灵巧,却不知道 以善来培养他们;把犯错误的学生当囚犯看待,只知道鞭打绳捆。这样,少年儿 童就只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上学,把老师和家长当成仇人而不想看到。于是, 他们就借机逃学,以便嬉戏耍闹,撒谎捣蛋,以致肆意顽皮,逐渐趋向轻薄下流 这样,就在无意中驱使他们作恶,但又希望他们为善,二者只会抵触,岂能行得 通?在今天,我们看来,王阳明的这番话,简直就是象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现象 说的一样。许多学生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对待那些犯有过错的学生或孩子,不是从尊 重人性、尊重教育心理的角度出发,而是一味从自己的角度来要求孩子们服从自 己,有的甚至

8、以简单的棍棒教育来代替沟通教育,就难免会造成隔阂,引发孩子 的抵触情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女孩的父亲在外面打工,担任了一家公司保安队的队长。小女孩跟随 母亲在家上学。后来,小女孩的父亲得知自己的女儿由于缺乏管教,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他 一下急了,马上辞了职回来教育孩子。他想,凭着自己当保安队长的管理经验, 教育女儿还不是手到擒来?这位父亲把女儿的缺点一一列在一张白纸上,诸如懒惰、马虎、上学迟到、 撒谎、欺负同学等等,写了差不多一页纸,让女儿对着这些缺点,一条条地加以 改正。他以为这样一来,把这些缺点通通给女儿找出来了,白纸黑字地写在纸上, 对症下药,让女儿照着改,难道还改不掉吗?没想到,

9、女儿对他这一套做法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不仅丝毫没有改自己 的缺点,反而变本加厉,坏习惯越来越多。父亲看这个办法不行,便开始对女儿实行棍棒教育。却不知女儿对父亲的打 骂也不怕,继续我行我素,最后发展到拒绝跟他交流,形同仇敌一般。相比之下,另一位父亲也有相似的经历,但他却重新学习了如何做父亲的方 法,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父亲原是一家公司的副经理,得知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后,也是辞职回 家担当起教育儿子的重任。开始,他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儿子一去上网便是非打即骂。对于这种打骂,起初还有点效果,但时间一久,打骂也不管用了,儿子宁愿 挨打也要去上网终于有一天,父子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地暴发了,不断长大的

10、儿子挨了父亲两 耳光后,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突然反抗起来,凭着身强力壮,把父亲压 在身下动弹不得。遭到了反抗的父亲,这时才意识到“棍棒教育”是没有出路的,而且自己也 打不赢儿子了。他开始寻找其他的方法。后来父亲经过学习,发现最应该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不正确的方法和 态度。他决心彻底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走进儿子的心灵,去 改变儿子。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对待儿子玩网络游戏的态度上,父亲来了个 180 度的 大转弯。他不仅不再阻止儿子去网吧上网,还主动给儿子钱,但是要与儿子约定一个 时间,说好去玩三个小时的话,就给三个小时的钱,一定得保证玩三个小时就回 来。当然,父亲这样做

11、之后,开始经常出现儿子答应只玩三个小时,却玩到四、 五个小时才回家的情况。这时候,父亲也不再象以前那样非打即骂,而是从正面 强化他,对儿子说: “其实爸爸知道,你是不想玩游戏,今天你比以前提前半个 小时回来,有进步了。 ”“你是一个男子汉了,我知道你能管住自己,爸爸永远相 信这一点。”尽管父亲的心里有时很着急,但他竭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这种 急躁情绪表现出来,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象以前那样冲动起来,对儿子冷嘲热讽 甚至拳脚交加,就会前功尽弃。对于他给钱给儿子去网吧玩游戏的做法,连他妻子也充满怀疑,这样不是纵 容儿子吗?这样能有效吗?这位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做法,相反,当儿 子玩游戏忘了回

12、家吃饭时,他还主动把饭送到网吧。他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给儿子往网吧送饭时,这天晚上,儿子玩游戏的 时间不仅没有超过约定的时间,相反还提前一个多小时回来了。以后儿子一般都 很自觉地在约定时间前就回来了,而且打游戏的时间在慢慢缩短。终于有一天,儿子对父亲说: “爸爸,我投降了,以后我坚决不打游戏了。 ” 听到儿子这句话,父亲欣慰而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觉得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没 有白费果然,儿子从此再没打过游戏,后来因为他的英语听说能力好,还以交换生 的身分到美国上高中了。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父亲如此全身心地信任自己、尊重自己,有哪 个孩子不会被感动?别说戒掉游戏,就是更难的事,他也会去做,所

13、谓“士为知 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所说的“攻心为上”,实在很有见地。把自己做到最好“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夭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认为,“夭寿不二”的意思,是教导学习的人一心向往好的念头和行 为,并努力地去实践,决不能因为环境好坏或寿命长短而让为善的心改变了。只 去修身等待命运的安排,即使认识到人的困厄通达长寿短命是所谓“命中注定” 的,我也不因此而动心。其实王阳明何尝不是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外界的环境,但我们应该 能够掌握自己的选择方向。一个人能否完善自我,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下,

14、 也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你具有更高的身心素质时,才能更好地掌控自 己的人生。苏秦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虽然苏秦没有古代圣贤那样高的道德修 养境界,但他那种对待人生挫折的态度,以及永远不言失败、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的人生哲学,也十分难得的。苏秦少年时,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拜鬼谷子为师,学习游说纵横之术。学成返乡后,苏秦权衡了一下天下形势,觉得先到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去,献 上自己的良策,一定会得到渴望统一天下的秦国国君的重用。于是就置办行装, 前往秦国。据战国策记载,苏秦此次去秦国,穿着非常名贵的黑貂皮制作的 大衣,很有派头,还带着黄金百两,可以说下了很大的资本。很可能之前苏秦就先游说

15、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拍着胸脯说,自己这次去秦 国,一定会得到秦王的赏识,让大家大力投资支持他去,回来后他一定加倍地报 答大家。有这等好事谁不心动?大家于是便筹集了钱交给苏秦, 以作此行的路费及活动经费。没想到,苏秦言辞恳切地上了十多回书,但秦王自认为秦国还不够强大,不 肯冒险对六国用兵,始终不接受他用武力统一六国的建议。这下苏秦惨了,自己在秦国不受欢迎,呆了这么久,那件撑门面的黑貂皮大 衣破了,带的百两黄金也花完了,眼看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当苏秦回到家时,他的家人吓了一跳,因为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离家时的 苏秦意气风发,身穿名贵大衣,坐着豪华马车,

16、一副名士派头。而现在的苏秦呢, 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自己的一些书籍, 那时还没发明纸张和印刷术,书是很珍贵的东西,所以是绝对不能丢的,担子的 另一头呢,则是自己的行囊。而且经过了日晒风吹的长途跋涉,面目黎黑,神情 憔悴,一副潦倒不堪、惭愧难当的样子。一看他弄成这副模样回来,大家的反应十分冷淡,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 嫂子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换作其他人,也许绝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大家所熟悉 的四个字一一“怨天尤人”,或者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我苏秦之过也。但苏秦并没有怨天尤人,把过错推给老天爷或他人,而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 气,

17、深深地自责反省:“妻子不以我为丈夫,嫂嫂不以我为小叔,父母不拿我当 儿子,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 ”从这件事中,苏秦的灵魂深处受到很大刺激,连夜打开翻检挑回来的那一堆 破书,装了有数十个小箱子,找到太公阴符这本自己最中意的权谋之书,趴 在桌上诵读起来,认真地在心中反复揣摩其中真意,日夜苦读。有时他读到半夜,实在太困了,就用绳子把头发拴起来,系在屋梁上,这样 打瞌睡时,头一低垂下去,就会被绳子一拖,而痛醒过来;有时人虽然醒着,精 神却振作不起来,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强迫自己振作精神, 继续苦读下去。 “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便出自于此。经过一年的苦学,苏秦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他的精神

18、意志及身心素 质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相信,自己已达到了掌握天下大势及揣摩他人心 理的境界, 自信地说:“现在真的可以游说当世的国君了! ”于是他重新游说诸国, 终获得器重,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苏秦衣锦还乡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所到之处均盛情接待,周显王率领百 官亲自到三十里地外去迎接,乡亲及家人更是诚惶诚恐,早早地就装修房子、打 扫清洁卫生,等待他荣归故里, 他的嫂子更是跪地磕头不敢起来, 苏秦见此情景, 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最好的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气馁,只 要有勇气和信心,再加上足够的行动,我们都能够把自己做到最好。良知妙用激发灵

19、感的方法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传习录良知,就是道,它就在人的心中,不仅圣贤,就是平常人都是如此。若没有 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将会无处无时不是道。在这里,王阳明指出了一种独特的运用智慧的形式,即良知妙用。认为如果 一个人心中宁静而清明,没有闲思杂念的干扰,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规律,这 样做什么事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其实,这就是强调一种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重要。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叫做“成功等于 99%的汗水,加上 1%的灵感 看到这句话,我们很容易理解为辛勤的劳动是最重要的,所

20、谓勤奋出天才,而忽 略了那 1%的灵感。但爱迪生这句名言下面还有一句的,就是 “但是那 1%的灵感最重要, 甚 至比 99%的汗水还要重要。”如果你那 99%的汗水不能产生 1%的灵感的话, 那它就 只是一桶汗水而已。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有学生这样抱怨: “我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总 赶不上别的同学?” “我这样拼死拼活地学,成绩为什么没有明显提高?”在他 们看来,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爱迪生那“ 1%灵感最重要”的告诫,其实爱迪生强调的 是那 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勤奋不能促使灵感产生的话, 即使再努力, 也只能获得极为有限的成功。这“ 1%的灵感”,用通

21、俗的话来说,就是脑子开窍了,也就是打通了左右脑 的神经回路,挖掘出了心灵之中的独特智慧。这里潜藏着一个很深的生命秘密。 灵感和直觉思维是由我们的右脑主管的,不受平常思维控制,它是无分别、 无计较的,需要心灵处于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才能出现。一个人拥有灵感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似乎特别敏捷,以往混沌模糊的 东西,在脑海中一下子就豁然贯通了,而且有一种能做成任何事的自信,精神达 到一个高峰状态。那么,怎样去开发这种灵感思维呢? 一个人在灵感发生时,大都处于一种非常虚静的状态之中,假如杂念丛生, 不可能获得灵感。正象易经中所指出的那样: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心境 宁静空灵是灵感的发生的重要基

22、础。常人的心灵有太多物欲的牵累束缚,所以灵感不能激发出来,只有进入自由 自在、灵动活泼的心灵境界,才能“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下上天地,来去古 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知” ,心灵意念稍有滞碍,灵感 即隐而不现。真正的心灵自由,就是要达到一种放下自我,精神与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境 界。这就要求我们“收视返听” ,即将平常向外追逐的心思收拢回来,向内观照自己的心灵,保持心平气和、宁静虚无的心境,直至进入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 首先要战胜自我, 克服一切软弱、 自卑、浮躁的消极情绪。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坦然淡定的心理,就为下一步的 出现灵感思

23、维、顺利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大学中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即说明了此点。达到思虑专一的心理要求后,要尽可能地摆脱外界名利、荣辱、得失等利害 关系的干扰,把那些难题在心中或纸上陈列出来,细细思考其中的规律及联系, 要有耐心,反复全面地思索,坚信“量变即将产生质变” ,反复思考的次数越多, 心理越放松,灵感出现的机率越多。也许就在你求与未求之间,解决问题的答案 就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了,你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也 就是“顿悟”。传习录中,王阳明曾对学生说过: “苏秦、张仪之智,也是圣人之资。 后世事业文章,许多豪杰名家,只是学得仪、秦故智。

24、仪秦学术善揣摸人情,无 一些不中人肯綮,故其说不能穷。仪、秦亦是窥见得良知妙用处,但用之于不善 尔。在王阳明看来,苏秦、张仪等人的智谋,也算得上具有圣人的资质。他们在 长期专注不懈的努力中,已经窥见到良知的妙用(其实就是心灵力量的神奇作 用),所以才能如此善于揣测人情,没有一点不是击中对方要害的,由此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只不过他们的良知用在了不好的地方 ( 用在了一心求名利上 ) ,这就 有点过了。纵观苏秦的成功过程, 在困厄和命运的打击下, 他没有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而是选择了在困境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他在不懈的探寻学问真谛 的努力中汇成了一股无比专注的精神力量,终于开启了神

25、秘的良知大门,获得了 一种高层次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苏秦历经痛苦磨练,最终归于平静专注的心境,纷扰的闲思 杂念离他远去,就如同湖面上的涟漪渐渐平息下来,平如镜面,如实地反映出他 人的内心活动, 这就是他揣摸别人的内心人情, 能一击就中对方要害地方的原因。这其实就是一种本体能力的把握,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对各种知识灵活运 用,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不要迷信天赋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王阳明认为,学习、询问、思考、分辨、笃行的功夫,虽然有的人资质低, 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但努力到极致,到达彻悟本性、明了宇宙规律(尽

26、 性知天)的功夫,也不过是尽我心的良知罢了。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聪明或愚钝,只要他愿意,都可以通过致良知来完 善自我,实现自我。只不过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多一点罢了。 即使心性愚鲁的人, 别人用一分努力能做成一件事,而自己不怕吃苦,不怕耐劳,下定决心,用十倍 甚至百倍的努力,一样能做成那件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天资不 聪明的人,但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想方设法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最终却成 就了一番别人难以企及的事业。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由于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最后反而变成一事无成。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天给予了天分,但个人的素质要靠自己去提高, 一个人的努力能将一个普通的人变为

27、天才。谈到曾国藩,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近代颇有争议的人物,当年率军镇压 太平天国,以显赫的军功,被清朝誉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谥为“文正” 。曾国藩一生信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的功夫和学问,躬行 践履,在治军、治家、修身、养性上都颇有建树。然而,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盗贼来到他家,发现曾 国藩的房间还亮着灯,便躲在窗户边,想等他睡觉后再下手。但曾国藩把一篇文章读了很多遍,还是没背下来。而盗贼虽然只是隔着窗户听曾国藩读书,可是那么几遍下来,他就在心中把 它记下了。相比之下,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这么笨,读书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终于,盗贼

28、实在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跳出来说: “你这种水平,读书会有 什么出息!”然后将自己早已听熟的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忿然离去。盗贼的天分确实很高,听人家朗读了几遍文章便能背诵,而且勇气可嘉,看 到别人如此“不成器” ,敢于勃然大怒,不顾自己盗贼的身份,奋不顾身地跳出 来,当场教训别人,还要给人家演示一番背书的本事,可谓“智勇双全” 。然而 他只能做些偷鸡摸狗的事,而曾国藩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实践,努力提高自己在 各方面的素质,成为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可见,如果光有天赋, 而没有加上自己的勤奋, 一个人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我们小时候就读过的“伤仲永”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仲永的小孩,很小的时候就聪慧异常,能作很好的 诗。乡里人对此很惊奇,经常有人请他去表演,对其出众的天赋赞不绝口,并赠 予些礼物。仲永的父亲满足于这种肤浅的赞美及那些蝇头小利, 于是整天带着儿子到处 去应酬。生来天赋很高的仲永长到 20 多岁时,有人再前去探访昔日的“神童” ,请他 再作诗时,却发现他已“泯然众人矣” ,已经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所以,我们永远不要迷信所谓的天赋。 对于天才的定义, 还是爱迪生说得好, 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罢了。马上去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